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128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docx

《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docx

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复习要点

一、硫、氮单质及化合物

(一)硫单质S:

黑火药的使用:

233C

232↑2↑

1、硫的物理性质:

硫是淡黄色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2。

2、硫的化学性质:

(1)氧化性(

):

①加热硫粉和铁粉的混合物,燃烧生成黑色难溶固体:

②将铜丝伸入硫蒸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2

2S。

由上可得:

硫和变价金属反应时,一般会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

特例:

硫及汞反应:

(黑色)(该反应可除地上散落的汞)。

由、及2的反应,可得出氧化性的强弱顺序:

2>S,所以硫是一种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③硫和炭在高温时、硫蒸气和氢气在加热时也可发生反应:

(2)还原性(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反应方程式都是:

2

2

(二)硫化氢H2S:

1、物理性质:

无色、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剧毒,密度比空气略大,能1∶2.6溶于水,得弱酸性的氢硫酸。

2、化学性质:

H2S中S显-2价,是硫元素的最低价,因此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表现还原性。

(1)H2S的燃烧:

在空气中点燃H2S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洁净小烧杯,可观察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小烧杯内壁有水珠,且出现黄色固体,这是因为O2不充足;H2S若在充足的O2中燃烧,会发出淡蓝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

2H2S+O2(不足)

2S+2H2O2H2S+3O2(充足)

22+2H2O

(2)可被卤素单质氧化:

H2S+X2→S↓+2(X2—指2、2、I2)如:

H2S+I2→2+S↓

(3)将分别盛有H2S和2气体的两集气瓶口对口并抽去玻璃片使之混合,可观察到瓶壁上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此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表示为:

,其中氧化剂是2,还原剂是H2S,氧化产物、还原产物都是S,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4)不稳定性:

受热易分解H2

2+S

3、氢硫酸及盐:

(1)氢硫酸是一种易挥发的二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还弱,具有酸的通性。

可用溶液吸收多余H2S,以防污染环境。

(2)、、2S都是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稀的强酸(如稀3)的黑色物质,所以可用4溶液除H2S,用湿润的(3)2试纸验证H2S的存在(观察试纸是否变黑)。

H2S+4→↓+H24H2S+(3)2→↓+23

4、实验室常用及稀H24或稀反应制取H2S气体,装置及实验室制H2或2的制法相同。

FeS+2→2+2H2S↑

(三)二氧化硫2:

1、2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沸点较高)。

易溶于水(1:

40),溶于水形成亚硫酸,显中等(弱)酸性。

2、2的化学性质:

(1)及水反应:

2+H2

23,生成的亚硫酸是一种不稳定的弱酸。

(2)弱氧化性:

2H22→3S↓+2H2O

(3)较强还原性:

①被氧气氧化:

22+O2

23;②被卤素单质X2(2、2、I2)氧化:

使溴水褪色2+2+2H2O→H24+2;③被4氧化:

使4溶液紫色褪去。

(4)漂白性:

二氧化硫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但当加热时,溶液又重新变成红色。

3、亚硫酸及其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比2更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

4、酸雨:

(1)判断标准:

<5.6的雨水

(2)酸雨的成因:

主要是由煤、石油产品燃烧生成的2造成的,22O→H23,2H232→H24或222

23,32O→H24

(3)酸雨的危害及防护(了解)。

(四)硫酸H24:

1、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强酸)的弱氧化性(如及金属置换氢气)。

2、浓硫酸的特性:

(1)难挥发性:

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性酸,利用此性质可制取、、3。

(2)吸水性:

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来干燥不及它起反应的气体。

(3)脱水性(炭化):

在200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

然后再加入15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

现象:

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

(4)强氧化性:

浓硫酸及铜反应:

+2H24(浓)

4+2↑+2H2O,浓硫酸也及木炭反应:

C+2H24

2+22↑+2H2O。

注意:

和在冷的浓硫酸中会发生钝化,所以可以用铁或铝的容器盛装浓硫酸。

3、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先用盐酸把溶液酸化,以排除32-、32-、等可能造成的干扰,再加入2溶液,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出现来判断原溶液中是否有42-存在。

4、几种重要的硫酸盐:

硫酸盐

结晶水合物

俗称

色态

主要用途

硫酸钙

4·2H2O

生石膏、石膏

白色固体

制粉笔、模型、雕像、石膏绷带、调节水泥凝固时间

24·H2O

熟石膏

白色固体

硫酸钡

——

重晶石

白色固体

白色颜料、医用“钡餐”

硫酸铜

4·5H2O

胆矾

蓝色晶体

制农药(玻尔多液)、电解精炼铜

硫酸铝钾

(4)2·12H2O

明矾

无色晶体

净水剂

(五)氮气:

1、氮气化学性质:

很强的稳定性,可从结构上(电子式:

、结构式:

)去分析。

(1)及氧气的反应:

N22

222→22322O→23(可解释“雷雨发庄稼”)。

为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者都有毒,是大气污染物。

(2)及氢气的反应(工业制氨):

N2+3H2

23(注意反应条件、可逆反应)。

(3)及活泼金属的反应:

N2+3

3N2

2、氮的固定:

把游离态的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方法,叫氮的固定,又分为天然固氮和人工固氮。

(六)氨:

1、氨的分子结构:

三角锥形,电子式:

2、氨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

700)(可用喷泉实验验证)

3、氨的化学性质:

(1)氨及水反应:

32

3·H2

4(在喷泉实验中,烧瓶内溶液变红,说明氨溶于水后呈碱性。

(2)及酸反应:

3→4(分别蘸有浓氨水及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会出现白烟。

氨同样能跟其它酸化合生成铵盐。

如:

33→33

(3)及氧气反应:

43+5O2

46H2O此反应可如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现象:

插入时红热铂丝保持红热,瓶内或瓶口出现红棕色气体,液面可能有白雾。

4、氨的实验室制法:

24(s)()2(s)

2+23↑+2H2O

(1)若无固体4、()2,能否用溶液代替?

(不可,因3极易溶于水)

(2)固体和固体混合加热制气需选用什么仪器?

(硬质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3)我们已学过哪些气体的制备及3相同?

(实验室制O2)

(4)如何收集氨气?

为什么?

为什么收集3的试管要十分干燥?

(口向下排空气,密度比空气小。

氨气极易溶于水)

(5)根据3的性质,可用什么方法检验3是否收集满?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6)多余的氨气是否需处理?

如何处理?

(需处理,可用水或酸吸收)

(7)干燥3可选择什么干燥剂?

(碱石灰)

(七)铵盐:

1、物理性质:

均为白色晶体、均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4

3↑↑、43

3↑2↑2O↑所以在保存和施用氨态氮肥时,应注意低温,施后覆盖。

(2)铵盐及碱共热: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

3↑+H2O

3、铵盐的检验:

及碱共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3。

(八)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及硫的循环(了解):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长期演化的结果,人类文明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意识到生态环境危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大威胁之一的今天,人类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思路:

只有既保持发展又维护生态平衡,既考虑当前的发展又要考虑后代的需要、考虑整个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只有所有的生命同时生存、和谐及共、互相信赖、友好相处,自然才能繁荣、美丽,人类才能幸福、快乐。

人类是人及自然平衡的维护者。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可表示为:

2、物质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以为单位,时间单位通常可用s、、h表示,因此反应速率的单位一般为(L·s)、(L·)或(L·h)。

3、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同一时间的反应速率时,其数值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化学计量数的比,如反应

,则有:

v(A)(B)(C)(D)=m:

n:

p:

q。

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

①浓度:

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就越快。

②温度: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③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及的化学反应,通过改变容器体积可使压强变化,增大压强,反应加快。

④催化剂:

一般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⑤反应物颗粒大小、溶剂、光、超声波、放射线等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如反应物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二)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是υ正和υ逆相等,这是判断达到平衡状态的根本标志。

由于υ正=υ逆,可使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所以一般情况下平衡体系的压强、气体密度、浓度等多种宏观性质也保持不变,这些宏观的特征有时也可作为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2、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则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但固体和纯液体(无浓度)量的增多或减少一般不影响平衡。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应注意,有些可逆反应,如H2(气)2(气)

2(气),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没有变化,则增大或减小压强都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另外,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时,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

(3)、温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温度改变会无条件影响化学平衡)

(4)、催化剂:

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及逆反应速率影响的幅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

但使用催化剂可影响(一般加快)可逆反应达平衡的时间。

3、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说明:

①必须有平衡体系存在;②一般认为影响平衡的因素只有浓度、压强、温度三种外界条件;③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4、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有关的图像问题:

(1)认清坐标系,清楚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

(2)分析清楚起点、终点,中间转折点(拐点)的含义;

(3)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清不变、渐变和突变,分析其变化原因。

(4)若图像中有三个变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变化对应关系。

三、电解质溶液

(一)电解质的电离:

1、电解质、非电解质及强、弱电解质比较:

概念

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能电离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部分发生电离的化合物

常见

代表物

强酸:

4、3、H24、、、等

强碱:

、、()2绝大部分盐(包括难溶盐)

弱酸:

H2S、H23、H34、、、羧酸等

弱碱:

氨水、()3等

酸类和水以外的多数共价化合物,包括大多数有机物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特点

①用“

②一步完成

如:

H24

242–

①用可逆号“

②多元酸分步写,如:

H23

3–

(3–

32–)

不电离

在离子方程式中的表示符号

离子符号

分子式(化学式)

分子式(化学式)

2、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

(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不包括单质,也不指溶液。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

水溶液中或熔化(熔融)状态下。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

如:

2、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及水反应生成的H23、H23电离后导电,所以2、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

如:

4、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强电解质。

(5)一般常见物质中酸、碱、盐、水都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二)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3.离子共存问题

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

常见实例

(1)结合成难溶物

42―不能及2+共存;

-、32–不能及2+、2+、3+、3+、2+、2+等共存;

不能及–、–、I–共存;

(2)生成挥发性物质

32–、32–、S2–、3–、3–、–等及不能共存

(3)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水、弱酸和弱碱)

及-结合成水

及43–、3_、F–、–、2–、C6H5O―结合成弱酸

-及酸式酸根如3―、3–、H24―生成水

-及4+结合成3·H2O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3–(有时)及S2–、I–、2+、32–等不能共存。

(5)能结合成络合物

3+及–不能共存

(6)发生双水解反应

3+、3+及2–、S2–、32–不能共存

(三)几个要记住的小规律:

(1)3、H24、、、、4为强酸,其他未指明则为弱酸;

(2)、、()2及活泼性强于镁的金属氢氧化物为强碱,其他未指明则为弱碱;

(3)盐的水中溶解性:

①钾、钠、铵盐及硝酸盐、酸式盐(如碳酸氢盐)一般易溶②硫酸盐除4、4外,易溶③盐酸盐除外,易溶(溴化物、碘化物类同)④其它酸的盐(如碳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等),除钠、钾、铵盐外,一般难溶。

(四)原电池:

定义: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铜-锌原电池。

在锌上发生的是:

-2=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是负极;

在铜上发生的是:

2+2=H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是正极

总反应:

+2(离子)=2+(离子)+H2(氢气)

原电池形成条件:

1)、有活动性差异的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五)电解池

定义:

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如电解饱和食盐水。

阳极反应:

2-22↑(氧化反应)阴极反应:

2+2=H2↑(还原反应)

总反应:

注意:

①电流必须是直流而不是交流②熔融态的电解质也能被电解

③阴极上放电的先后顺序是:

>2+>3+>2+>()>2+>2+;

阳极上放电的先后顺序是:

活泼金属电极›S2->>>>->(、3-、42-等)(惰性电极)

④用石墨、金、铂等还原性很弱的材料制做的电极叫做惰性电极,理由是它们在一般的通电条件下不发生化学反应。

用铁、锌、铜、银等还原性较强的材料制做的电极又叫做活性电极,它们做电解池的阳极时,先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六)析氢腐蚀及吸氧腐蚀(以为例)

析氢腐蚀

吸氧腐蚀

条件

水膜酸性较强<4.3

水膜酸性很弱或中性

电极反应

负极

2e—→2+

正极

22e—→H2↑

O2+2H24e—→4—

总反应式

2→22↑

22+2H2O→2()2

4()2+2H2O+O2=4()32O32O

次要

主要

(七).电解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电解精炼反应原理(电解精炼铜)

阳极(粗铜):

2e—→2+,阴极(纯铜):

22e—→

阳极上铜溶解的速率及阴极上铜沉积的速率相等,所以溶液中4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2、镀铜反应原理

阳极(纯铜):

2e—→2+,阴极(镀件):

22e—→溶液中的2+浓度保持不变。

3、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阳极:

2—-2e—→2↑,阴极:

22e—→H2↑

22H2O

22↑2↑

(八)、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比较

原电池

电解池

电镀池

定义

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层其它金属的装置。

一种特殊的电解池

①活动性不同的两电极(连接)

②电解质溶液(电极插入其中并及电极自发反应)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①两电极接直流电源

②两电极插人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①镀层金属接电源正极,待镀金属接电源负极

②电镀液必须含有镀层金属的离子

负极:

较活泼金属;

正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等)

阳极:

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

阴极:

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

阳极:

镀层金属;

阴极:

镀件

负极(氧化反应):

金属原子失电子;

正极(还原反应):

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阳极(氧化反应):

溶液中的阴离子失电子,或金属电极本身失电子;

阴极(还原反应):

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阳极(氧化反应):

金属电极失电子;

阴极(还原反应):

电镀液中阳离子得电子

负极

正极

电源负极

阴极

电源正极

阳极

电源负极

阴极

电源正极

阳极

 

期末总复习题

1、下图为硫和氮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试写出相应化学反应方程式。

2、H2S的性质:

色、毒、有气味,能溶于水(1:

①热不稳定性,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还原性:

H2S+O2(不足)→H2S+O2(充足)→

H2S+2→H2S+2→

③水溶液有性及还原性;

④检验:

、、2S都是即不溶于水也不能溶于的色沉淀。

用湿润的硝酸铅试纸检验H2S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3、二氧化硫:

色、毒、有气味,易溶于水

(1),易液化。

①酸性氧化物——亚硫酐H22

H23()22(少量)→

②弱氧化性——只有遇到H2S才表现氧化性H2S+2→

③还原性:

使水褪色2+2+H2O→2+O2

④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漂白作用:

及品红等有机色素化合生成了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这及、2O2、H2O2、O3及活性炭的漂白原理不同:

4、氮的固定是指()

A.将氨转变为硝酸或其它氮的化合物B.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氮的化合物

C.植物吸收施入土壤的氮肥作养料D.将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转变为其它氮的化合物

5、下列电子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6、医疗上用硫酸钡做钡餐的理由是()

①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②不易被X射线透过③对肠胃无害

A.①②③B.只有①C.只有②D.②③

7、常温下,下列物质可用铁制容器或铝制容器盛放的是()

A.稀硫酸B.盐酸C.硫酸铜溶液D.浓硫酸

8、确定X溶液中含有42-的方法是()

A.X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沉淀不消失

B.X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沉淀不消失

C.X溶液

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D.X溶液

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9、通常状况下,下列气体中最易溶解于水的是()

A.2B.2C.3D.2

10、氨气及空气混合气体持续通入置有赤热铂丝的锥形瓶中,下列物质不可能产生的是()

A.H2B.2C.3D.43

11、下列化学式中错误的是()

A.胆矾(4•5H2O)B.明矾(4•12H2O)C.石膏(4•2H2O)D.重晶石(4)

12、用一种试剂可把24、43、、(4)24四种无色溶液加以鉴别(必要时可加热),此试剂是()

A.2溶液B.3溶液C.溶液D.()2溶液

13、检验某晶体是铵盐时,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之后()

A.加烧碱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管口检验

B.直接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管口检验

C.加烧碱溶液,加热,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D.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是否变红

1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注意注明反应条件)

①在2中燃烧:

②在2中燃烧:

③及S粉混合加热:

④及S粉混合加热:

⑤片加入浓H24中加热:

⑥工业合成3:

⑦实验室用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制3:

⑧工业制硫酸过程中硫铁矿(主要成份2)在沸腾炉中燃烧:

15、下列现象反映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

在酸性、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中分别选取适当的浓硫酸表现的性质填入下空中:

①红热木炭放在浓硫酸中,会反应产生气体,表现了浓硫酸的。

②在蔗糖上滴加浓硫酸,蔗糖会炭化变黑同时膨胀冒泡,这些现象表现了浓硫酸的

、。

③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会增加,表现了浓硫酸的。

④浓硫酸及亚硫酸钠反应可得二氧化硫气体,表现了浓硫酸的。

⑤浓硫酸及铜反应,呈现浓硫酸的、。

⑥实验室用浓硫酸及氯化钠反应制氯化氢气体,应用了浓硫酸的。

⑦浓硫酸滴加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观察到先变红色后红色褪去,最后试纸又变黑,这些现象表现了浓硫酸的、和。

16、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

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A.υ(H2)=0.1·1·1B.υ(N2)=0.2·1·1

C.υ(3)=0.15·1·1D.υ(H2)=0.3·1·1

17、反应43(g)+5O2(g)→4(g)+6H2O(g),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υ(x)为()。

A.υ(O2)=0.025·1·1B.υ()=0.008·1·1

C.υ(H2O)=0.003·1·1D.υ(3)=0.020·1·1

18、下列反应→反应速率最大的一组是()。

A.常温下,20含A和B各0.001的溶液

B.常温下,100含A和B各0.01的溶液

C.常温下,0.1的A和B溶液各10混合

D.标准状况下,0.1的A和B溶液各20混合

19、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I2(g)2(g)

2(g)—Q,若反应物H2浓度由0.1·1降到0.06·1需20s,那么由0.06·1降到0.024·1,需反应的时间为()

A.等于18sB.等于12sC.大于18sD.小于18s

20、把带投入盛有稀的容器里,产生H2的速率及下列因素:

①盐酸浓度②温度③带的表面积④容器的密闭情况⑤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有关系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1、无色玻璃注射器中装有2和N2O4混和气体,迅速压缩,气体颜色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颜色变深B.颜色变浅

C.颜色不变D.先变深后慢慢变浅

22、如图,表示反应:

X(g)+Y(g)

2Z(g)+Q(Q>0)

平衡移动的情况,[Z]、[X]分别表示Z、X的浓度。

图中时间t2及t3间曲线变化的影响因素是()。

A.增大压强B.升温

C.增大Z的浓度D.增大Y的浓度

2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g)+B2(g)

2(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