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67924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9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经济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管理经济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管理经济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管理经济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管理经济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经济学教案.docx

《管理经济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经济学教案.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经济学教案.docx

管理经济学教案

第一章管理经济学的内涵和外延

结合的一门学科。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即将传统经济学与商务和管理活动中的决策科学相

过度——此问题的回答引出管理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1:

2,

3,

4,

如何应用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和经济分析方法于商务活动中的决策过程,从而最有效的解决正业所面临的种种管理问题。

如何精确定义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与其他科学(传统微观经济学,企业决策科学)的关系如何界定?

企业是一个怎样的组织系统,它活动的目标函数是什么?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这一目标函数在企业决策过程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第一节:

管理经济学的界定

管理经济学:

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决策科学的分析工具,使一个企业组织能够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在面临的各种约束之下,最有效地达到自己既定目标的科学。

最优决策:

一般认为,企业的目标函数是追求利润最大,为达到利润最大所做的各种决策。

微观经济学_____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理论对经济环境的科学分析最优决策

注: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个人,家庭,厂商等)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

1.考察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行为与生产者对产品的供给行为以及

产品的需求和恭给如何决定该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和销售量。

2.考察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家庭)供给生产要素的行为和厂商对生产要

素的需求如何决定生产要素的价格(构成产品的成本)和生产要素的

使用量。

1.2其实质:

涉及到一个社会既定的(或有限的)经济资源如何被用来生产不同的产品,这些产品如何来满足社会不同的需求。

微观经济学解决卄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

市场机制(*)价格机制

宏观经济学是以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活动或经济运行作为考察对象,考察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作用。

管理经济学就是为了便于企业管理者更好地理解企业所面临的各类经济环境,而提出分析工具和手段,因此管理经济学所涉及的内容,应该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由于再课程设置上宏观经济学一般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加上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中,

对企业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是企业微观经济环境,因此管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更多地侧重于经济科学中的微观经济学部分。

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管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更多地侧重于微观经济学,但又不简单地等同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科学的一个主要分支部分,是站在经济学的角度,考察和分析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及其结果一一经市场供求波动从而变动价格去引导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而管理经济学则是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为企业的最优决策提供经济分析工具,因此,管理者的角度,为企业的最优决策提供经济分析工具,因此,管理经济学论述的开展是紧紧围绕企业的决策问题而进行的。

与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关系

管理经济学通过运用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分析工具,然后判断出企业决策是否最优,

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经济理论假定某一市场对商品的需求量(Q)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p),消费者的收入

(Y),相关商品的价格(Pc)(互补商品的价格)和Ps(替代商品的价格),根据数理经济学,可假定需求方程式:

Q=f(p,Y,Pc,Ps…)

计量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利用这一市场关于上述变量的统计数据,从而估计出括号内变量动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动情况,有了需求方程,管理经济学就可以把它用来预测自变量变动后需求量的实际变动,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节企业理论

1.定义

企业(工商企业)指人员,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以及有关金融,技术、市场营销等信息的集合体。

2.人员

企业股票持有者(或合伙的股东)

内部人员

管理者

—-IV

劳动者

外部人员

其他生要素(如原料,能源等)的供给者产品的需求者

3.形式:

小企业、合为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

4.规模、特征

现代企业

1)规模大,经营的产品多

2)所有者和管理者分离

3)由所有者,管理者,工人共同决策

以前

(1)企业规模较小

(2)管理者,所有者合二为一

(3)内部决策只涉及管理者和工人

5.企业为什么从较小规模发展到较大规模?

用科斯的交易成本说明

需的各种资源的使用,

的成本,谈判所花的时间

狭义:

一项交易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交易成本广义:

协议谈判和履行协议所

包括制定谈判所需信息及防止谈判各毛主席欺骗行为的成本

科斯的著名定义:

“法定权利的最初分配从效率角度看无关以紧要只要交换的交易成本为零”。

企业的出现:

由于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和购买者对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效率的信息不充分和生产的结果带有很大的或然性时,交易成本就会很高,为了减少这种交易成本,要素所有者和使用者以合同的形式,让渡要素的生产权,比如工人通过合同让渡劳动力的使用权,自愿、服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行政管理,而不是通过市场出售自己的服务和产品。

因此,企业这种组织形式使得生产要素的交易内部化。

企业规模的扩大:

当企业规模较小时,一个企业的产品往往是另一个企业的投入品,企业与企业的这种依存关系通过市场的交换机制而实现。

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双方要达成一笔交易,就要花费很大的成本,为了消除这部分交易成本,不同的企业就可以联合起来,把产前,产后的企业组成大规模的现代公司,把市场交易关系变成公司内部的行政协调关系。

但企业集中的过程本身有一定的限制性,这就是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行政管理费用也随之上升,当行政管理费用开始起过交易成本时,企业规模就不再扩大。

6•企业购买生产要素进行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的目的是什么?

以前是追求当期或短期的利润

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不确定因素的风除活动金融体系高度发达

现代企业追求的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价值:

把企业所有未来的预期利润折算成现值。

PV企业价值。

123n

1r(1r)2(1r)3(1r)n

n

t

t1(1r)t

(1.2)

其中,1,2,……3——企业在考察的几年中每一年的预期利润;

r――利润的折现率(一般根据银行的年利率来确定)

t――时间

t=TR-TCTR——企业在每一期的总收益

TC――企业在每一期的总收益

Pv

TRt

TCt

(1r)t

(1.3)

由(1.3)式知决定企业价值大小的各种因素:

TR(产品的:

QP)TC(生产要素的:

QP)r(银行利率、经营活动的风除)(1.3)式风险越大,折现率就越高,企业现值就越小。

是一个在管理经济学中贯穿全书的重要公式

7•企业在追求价值最大的过程中面临的约束?

(1)面临它所需要的经济资源可获得性上面的约束

有技能的劳动者,原材料,资金、土地等

(2)在产品开发,生产过程改进和产品质量提高上受到企业现有技术水平的限制。

(3)企业将面临许多政府法规的约束

对企业废水和废气等环境污染方面的法规限制,对雇佣劳动力的种种法规要求

(4)企业将面利制度方面的约束,主要指经济制度。

(5)企业将面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方面的约束。

货币政策的约束、产业调整政策的约束&企业理信纸发展过程中的两大挑战?

(1)企业的管理者是不是像经济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始终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还是仅仅追求适度的或令人满意的企业价值。

(2)由于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这样就出现了企业所有者(股东、股票持有者)与企业管理者利益的分歧。

这些问题的考虑吏接近于现实,并深化了企业理论,但是作为一种理论推理的逻辑起点,企业利润或企业价值最大经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假定。

第三节企业利润与决策

一、企业利润概念在管理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1)利润是企业生命得以连续的“血液”

企业可以不追求利润最大化,可是企业不能没有利润即使在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利润指标也是考核企业的一个重要指标。

(2)利润是企业健康发展和成长的前提。

企业利润有所增长时,就意味着企业可以在社会吸引更多的资本,用于扩大规模。

(3)利润是一个宏观经济健康运作的前提。

企业利润丰厚T社会的投资高涨T经济的增长速度加快。

(4)利润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把下属部门或子公司作为“利润中心”,对春进行效考核。

二、如何定义企业的利润?

1.工商利润:

用于计算企业总收益和实际发生的成本支付之间的差额;是为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目的而设置的。

工商利润:

指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显性的或者会计成本之后的余额。

又称为会计利润显性成本(会计成本):

企业支付的工人的工资,借贷资本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以及购买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上面的花费。

不包括企业管理者的劳动报酬和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等的报酬。

2.经济利润:

是为了反映企业的总收益和实际存在的成本之间的差额而设置的。

经济利润:

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后的余额。

隐性成本:

包括企业家的管理劳动的工资和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如自有厂房的租金,投资于固定资产的利息)

3.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某种经济资源因用于某特定用途而放弃了该经济资源在其他用途使用中可能获得的最高收益。

经济学家认为:

企业家受雇于其他企业可能获得的报酬就是他目前管理自己企业的机会成本,这部分成本应该在计算企业利润时扣除掉。

4.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

企业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当市场的供求均衡时,企业的利润正好等于企业家管理劳动的平均报酬。

此时经济利润等于0

5•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

指高于平均利润率的企业利润。

即经济利润>0

对于超额利润存在的解释

(1)摩擦利润理论:

认为市场可能因为非预期的需求扰动或者成本扰动而处于非均衡状态,从而导致一个企业或一个产业或者获取超额利润,或者遭受巨额亏损。

(2)垄断利润理论:

根据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的企业是不可能长期获得超额利润的。

相反,如果企业由于掌握了垄断性的资源或技术就可得更多的超额利润。

(3)创新行为论:

实行创新活动可以使企业在某方面保持垄断地位,在创新被模仿或者推广之前,就可获取超额利润。

(4)高风险经济活动报酬认:

(5)补偿利润论:

当企业或者由于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捕捉得特别准确,或者由于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管理得特别有效率,市场就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这种敏感性和管理的效率给予回报,使企业获取超额利润。

第二章管理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第一节描述经济关系的方法

一、表格

表格是描述经济关系的一种最为简洁,最为直接的方式。

二、图示

三、数学式

需求函数可写成D=g(p)

其中D表示需求量,P表示商品的价格,g表示p与D的函数关系。

描述经济关系用得最多的方式是用数学的函数关系来表达经济关系。

TR=f(Q)TR指企业的总收益

TR=PQ

TR-总量变量AR—平均收益

ARTQ

Q

总量和边际量的关系

边际关系:

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将引起总量的怎样的变化。

对于上例中我们要考察的边际关系是一个企业产品产量变化一个单位,将引起该企业

总收益何种程度的变化。

边际成本:

产量变化一个单位将引起总成本的变化。

边际利润:

产量变化一个单位而导致总利润的变化。

总量、平均量、边际量的关系

(1)产量

(2)总利润(元)

(3)

边际利润

(4)平均利润(元)

(元)

0

0

0

0

1

19

19

19

2

52

33

26

3

93

41

31

4

136

43

34

5

175

39

35

6

210

35

35

7

217

7

36

8

208

-9

26

从表中看出

(1)当边际利润为正时,总利润处于上升阶段;

当边际利润为负时,总利润处于下降阶段。

(2)当边际利润大于平均利润时,平均利润处于上升队段;

引进数学中的斜率概念,斜率就是对直线的倾斜或陡峭程度的测量,它可以用直线

在纵轴的变化程度对水平轴的变动的比率来表示,因此某一直线的斜率可表示为

Y丫2£

XX2X,

由于平均利润是与每一产量水闰相对应的总利润除以产量获得:

(1)

93

3

BBi

OB,

直线OB的斜率

BB

OB,

在图(a)中从原点出发作不同的射线,使这些不同的射线与不同产量水平上的总利润曲线上的点(如(a)中的B、C、D三点)相交,获得不同的连线,这些连线的斜率就代表了平均利润。

(2)总利润曲线上的每一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产量变化而导致的利润的变化程度,因此这些切线的斜率代表了边际利润。

旦NA点边际利润

OB,

图中的D点是一个特殊点,此时平均利润=边际利润

(3)对应(a)和(b)发现:

1当边际利润大于平均利润时,平均利润随产量的增加继续上升;

当边际利润小于平均利润时,平均利润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因此,边际利润曲线在平均利润曲线的最高点穿过平均利润曲线

2边际利润曲线比平均利润曲线更早进入下降阶段,即当边际利润下降时,平均利润可能还处于上升阶段。

3当边际利润大于零时,总利润还在随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只有当边际利润小于零时,

总利润才开始下降。

4当产量等于Q图(b)中的边际利润为C点,边际利润值达到最大,相应地,总利润曲线在C点的切线的斜率为最大,因此C点在数学上被为拐点(切线的斜率最大或最小的点)。

数学式:

在最优化决策问题中,数学中的导数是一个十分有用的概念。

导数概念研究的就是比

Y

率(丄)的极限。

X

用下图表示函数Y=f(x):

Y丫2丫1

XX2X1

自变量X的一个微小的变动引起因变量

Y的一个较大的变动,说明Y=f(x)在X2-X1的

斜率是很大的。

相反,在X4-X3处,X的一个很大变动,引起Y的较小的变动,说明函数在X4-X3处的

Y

斜率较小,因此较小。

dY

dx

x

X

精确的导数概念是当

Y

X的增量X趋于很小的」的比值,用数学式子表示是

X

limY

x0

dY

如在D点就是与D点相切的切线的斜率。

dx

第二节在决策制定中的边际分析

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决策问题,往往需要寻求某一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如利润的最大值,成本的最小值等。

在此过程中,边际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对于边疆可导的函数来讲,当函数的值处于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其斜率或者说函数在该点的一阶导数必须等于零。

、变量函数描述的经济关系

2

一个企业的利润函数是=-10000+400Q-2Q

当Q=0时,它的损失是1000元

当Q上升时,开始上升

当Q=29时,企业将消灭弓损

当Q=100时,为max

max(当Q=100时)可直接通过数学求导的方式获得

d

dQ

4004Q(当利润处于最大值时,禾U润函数的一阶导数等于

0)令上式=0,

400-4Q=0,Q=100

如果Q继续上升,开始下降

当Q=171时,=0

通过边际分析,可以很快确定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产量。

可以说明边际分析在管理经济学中的重要意义的另一个例子是微观经济学的一条著

名定律:

当企业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MR=MC^企业利润最大如图要使企业利润最大,实际

上是使反映总收益函数的总收益曲线和反映总成本函数的总成本曲线的垂直距离最大。

只有当这两条曲线在同一产量水平上,其切线的斜率相等,这时两条曲线的垂直距离最大,从而利润最大。

总收益曲线在产量为Q时的切线的斜率是总收益曲线在该点时的导数,因而可称为边

际收益,同理,总成本曲线在Q点切线的斜率为边际成本。

MR=Md数学的方式证明:

假定TRTC函数如下:

(1)TR=41.5Q-1.1Q2

23

TC=150+10Q-0.5Q+0.02Q

223

=TR-TC=41.5Q-1.1Q-(150+10Q-0.5Q+0.02Q)

23

=-150+31.5Q-0.6Q-0.02Q

ddQ

31.51.2Q0.06Q2

使M=15时,达到最大

证明MR=M(时,最大。

(2)TR(Q)TC(Q)

dTRdTC

dQdQdQ

MRMC

令M=0得MR=MC

(3)利用TR、TC函数计算MR

MC求当为最大时Q。

dTR

MR41.52.2Q

dQ

pJTC

MC——10Q0.06Q2dQ

根据MR=MC^最大,有

2

MR=41.5-2.2Q=10-Q+0.06Q=MC

2

31.5-1.2Q-0.06Q=0

解得Q=-35(舍去)Q2=15

d

当Q=15时,有max,此时0

dQ

二、多变量函数描述的经济关系

为了研究多变量函数的最优化问题,引进偏导数的概念。

现在假定对某一商品的市场

需求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商品价格(p)和企业的广告投入(A),则需求函数为

Q=f(p,A)

要求P和A分别对于商品的需求(Q)的影响,利用偏导数的概念,假定其他变量暂时

Q

P

Q

A

保持不变,考察一个变量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价格的变化对需求变化的边际影响为:

广告投入的变化对需求变化的边际影响为:

某企业的需求函数为:

22

Q=5000-10P+40A+PA-0.8A-0.5P

Q

=0-10+0+A-0-P=-10+A-P

P

Q

=0-0+40+P-1.6A-0=40+P-1.6A

A

=0

求函数的极大值则令偏导数=0

=0

10AP0

40P1.6A0

解得

P40

A50

第三节约束条件下的极大化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最优化决策者将面临许多种约束,约束极大化问题在数学上可以通过替代方法或拉格朗日和乘子方法来解决:

、用替代方法解决要大化或极小化问题

即把有关约束条件的某个方程中的控制变量(自变量)求出,然后再把这个控制变量的表达式替代到目标中去,最后选择另外一个控制变量的值,使目标函数值达到最大或最小。

假定一个企业生产两种产品X和Y,企业的利润是这两种产品产量的函数:

=80X-2X2-XT-3Y2+100Y

该企业所面临的约束条件是:

X和Y两种产品的产量相加必须等于12:

X+Y=12

X=12-Y代入利润函数

22

=80(12-Y)-2(12-Y)-(12-Y)Y-3Y+100Y

=-4Y2+56Y+672

对Y求导令利润函数对Y的一阶导数等于零,求出利润达到最大时的Y的值:

-8Y560Y7

dY

=80

代Y=7入X+Y=12得X=5

当企业生产5个单位的X产品和7个单位的Y产品时,企业的利润达到最大。

22

(5)-2(5)-5X7-3.7+100X7=868元

若不设约束条件,则本例是一个多变量函数的最优化问题。

可用偏导法求得利润最大的X产品产量和Y产品产量:

X

80

4X

Y0

…X

16.52

解得

Y

13.91

X

6Y

100

0

Y

=80X16.52-2

(16.52)

2

-16.52X13.91-3

2

(13.91)+100X13.91

=1321.6-545.8208-229.7932-580.4643+1391

=1356.52元

约束条件的存在,使决策者的操作空间受到限制,约束条件下最大利润就要比无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利润少。

二、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方法求约束最大化问题

当约束条件过程过分复杂,不能把基表达为一个决策变量的显性函数时,上面的替代法就显得较为困难,或者说根本不可能,这时我们就可用拉可用拉格朗日乘子方法解决约束极大化或极小化问题。

步骤:

(1)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就是在原来的目标函数(要求最大化或最小化的函数)基础上加入入乘以约束条件方程等于零的表达式,入就是拉格朗日乘子。

因为拉格朗日函数构造过程中考虑了约束条件方程等于零这一因素,因此拉格朗日函数可以被视作无约束的目标函数来处理,拉格朗日函数的最优化解等同于原目标函数的解。

(2)将拉格郎日函数视作无约束条件下的目标函数,分别对变量X、Y和求编写,

令偏导数等于零,得到一个关于X、Y、的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得

(3)将X、Y代入利润方程得到max:

用上例的利润函数,约束条件方程为X+Y=12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将X+Y=12变为X+Y-12=0)

L=80X-2X2-XY-3Y2+100Y+(X+Y-12)

将上式视为无约束条件下的目标函数,分别对X、Y和求偏导,使L最大的X、Y的

解也就是使利润函数最大时X和Y的解。

80

4X

Y0

X

X5

X

6Y

1000

解得Y7

Y

L

53

X

Y

120

的值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

表示约束条件变化对目标函数值的边际影响。

例如把

X+Y的约束值从12减少到11,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利润值就会减少53元,相反,如果把X+Y

的约束值从12放宽到13单位,那么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利润值就会增加53元。

第三章需求理论

第一节消费者需求

一、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既可用表3.1表示出来,也可用图3.1表示出来。

需求法则:

商品的需求量和商品价格之间呈现出反向变动关系。

需求表(表3.1)

VCD片的价格(元/张)

150

80

20

某家庭对VCD片的购买量(张/年)

2

6

20

二、整个市场的商品需求

整个市场上的商品需求曲线可以通过将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进行水平的加总,而得到。

在图3.2中,假设市场上仅存在两个消费者(家庭)。

(a)(b)图表示A、B家庭对于VCD片的需求量和VCD片价格之间的关系,将这两个图中每一价格下两个家庭的VCD片需求量进行加总,就可得到每一价格下市场的总需求量,从而可以得出整个VCD片市场的需求曲线。

QXDQxd

注意:

只有假定了不同消费者之间的选择行为是相互独立的,我们才能由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加总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潮流效应和自欺效应很少发生。

第二节需求函数与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一、单个消费者的需求函数

以数学式子来表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如下的需求函数:

QXdf(Px,I,PY,T)(3.1)

QXd—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Px—该商品的市场价格;

I—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Py—与该商品有关的商品(替代商品或互补商品)的价格;

T—消费者的偏好。

多种因素与消费者对正常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1)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对正常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之间成正向变动的关系。

(2)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对正常商品的需求量与替代商品的价格之间成正向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