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 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7796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界的水 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然界的水 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然界的水 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然界的水 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然界的水 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界的水 专题复习.docx

《自然界的水 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界的水 专题复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界的水 专题复习.docx

自然界的水专题复习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

 

正极

负极

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检验气体的实验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可以燃烧,火焰呈    色

气体名称

 

 

气体体积比

1∶2

实验结论

水是由               组成的

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定义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不同点

同种元素

不同种元素

相同点

 

实例(化学式)

 

 

 

氧化物是化合物,它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三、基础检测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是一种氧化物   B.电解水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C.水是一种混合物   D.通常状况下,纯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在正极收集到了20mL的气体,则他们在负极可以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约为( )

A.10mL  B.20mL  C.30mL  D.40mL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后的剩余物

C.洁净的空气  D.纯净的食盐水

4.在下列①~④类别中,水属于( )

①单质;②化合物;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5.下列物质中,能与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这组物质划分为同一类别的是( )

A.氧气  B.空气  C.铜  D.水

6.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由水元素组成    B.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7.超市里,为了便于顾客选购商品,往往把商品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也要将物质进行分类。

请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①空气②二氧化碳③氧气④硫粉⑤高锰酸钾⑥氮气⑦海水⑧冰水混合物⑨过氧化氢溶液⑩二氧化锰。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

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

8.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右图,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体放出,试管A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试管B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两者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反应。

 

课题2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原子

对象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体积、质量都很小;2.都是在不断运动着;3.彼此之间有间隔;4.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不同点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原子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二、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更小的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三、基础检测

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新装修的房屋里常有一股异味,利用有关分子的性质解释该现象,最合理的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的体积很小

3.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了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中

B.分子运动速度变慢了

C.由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

D.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4.为了模拟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小红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B                C                D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的_____________最小粒子;原子是_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____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6.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人们在公园里常能闻到宜人的花香气味,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便于运输和使用,通常把石油气加压液化贮存在钢瓶中,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个例子,填入空白处:

(1)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两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两种原子直接构成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如右图,取4根细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在胶塞上,将它们放在玻璃片上,上端分开成树形,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穿在“树枝”上,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浓氨水后,罩上大烧杯。

过了一会儿,发现棉花团由白色变成红色,犹如盛开的桃花。

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3 水的净化

 

一、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

 

区别

关系

纯水

纯净物,澄清透明

天然水

混合物,常呈浑浊

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检验:

加肥皂水,泡沫很少的是硬水,有大量泡沫的是软水

  转化:

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如:

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二、水的净化

1.净化方法

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纯净物。

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常呈浑浊,可通过各种途径净化。

净化方法

原理

作用

沉淀

静置,使不溶性杂质沉降并与水分层

除去不溶性杂质

过滤

把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

除去不溶性杂质

吸附

利用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把天然水中的一些不溶性杂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吸附在表面

除去不溶性杂质、一些可溶性杂质和异味等

蒸馏

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后冷凝成水

除去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2.过滤

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右图),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怀内壁。

 

三、基础检测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  B.蒸馏水  C.矿泉水  D.澄清的井水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B.烧煮硬水易生水垢,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C.利用活性炭来净化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净化水的方法有多种,如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 )

A.硬水中含污染物,软水中无污染物

B.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中则不含或少含

C.硬水是混合物,软水是纯净物

D.硬水是化合物,软水是单质

4.通过下列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的是( )

A.过滤 B.吸附 C.静置 D.蒸馏

5.摄入铝过多对人体健康不利,明矾中含有铝,家庭炊具中很多都是铝制品。

下列做法中应该提倡的是( )

A.为了饮用洁净的水,常用明矾做净水剂 B.铝制品传热快,应用铝锅做菜

C.不宜用铝制饮料罐          D.家庭不能用铝制导线

 

课题4爱护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且分布不均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上造成的水体污染减少了可利用水,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为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如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传统习惯来减少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如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对被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等。

 

 

 

 

三、基础检测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污水浑浊是混合物,矿泉水透明是纯净物

B.地球表面的71%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却很少,故我们必须节约用水

C.为了节药用水,农业和园林浇灌变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D.工业用水要重复使用

2.我国淡水资源非常短缺,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 )

A.减少饮水量,以节约用水

B.将生活用水、工厂废水直接排放到湖泊或海洋中

C.既要节约用水,又要防止和消除水体污染

D.减少植树造林面积,因为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

3.地球的表面大约3/4被水覆盖,但是世界上有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

减少污染和节约用水是解决这一危机的重要措施。

请回答:

(1)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工业污染、农业污染;

(2)列举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4年8月淮河汛期,安徽境内一些鱼塘的水面上漂浮大量死鱼。

小亮闻讯后赶去调查,发现是淮河上游流下来的“污水团”造成的,他连忙取回水样和同学们一起探究。

(1)观察水样的能见度,然后过滤。

过滤时,无需用到以下仪器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A.漏斗  B.烧杯  C.玻璃棒  D.铁架台  E.酒精灯

(2)面对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有人建议:

①对排入淮河的污水要预先进行处理;②引入清澈的湖水,把鱼池的污水冲走,使死水变活;③根据水样检测的结果,追究排出污水的企业责任,赔偿鱼塘损失;④使用成本低,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酶技术治理废水。

以上建议你不同意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段测评

 

  一、选择题

1.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蒸馏B.电解水C.静置沉淀D.冰融化成水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豆浆B.空气C.冰水混合物D.碘盐

4.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A.①和②  B.③和①  C.只有③  D.③和④

 

5.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的特性不对应的选项是( )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运动的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6.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空气和氧气——带火星木条  B.氮气与二氧化碳气体——燃着的木条

C.水与食盐水——加热蒸发   D.硬水与软水——肥皂水

7.蒸馏水不能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不含有(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元素 D.水分子

8.下列现象中与分子运动无关的是( )

A.木材制成桌椅B.水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

C.花店周围有较浓的花香D.夏天水分蒸发比冬天快

9.下列气体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纯氧气 B.二氧化碳 C.混有空气的氢气D.纯净的氢气

10.大型纺织厂或化工厂不宜建在城市中,下列原因分析中有错误的是( )

A.减少生产事故对人口稠密地区的危害

B.便于原材料和产品运输,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C.建在郊外便于向河流中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

D.减轻对城市给水和排水的压力

11.下列情况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

A.化工厂的废水,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排放

B.涨潮时,将废渣、垃圾等倒入河道中冲走

C.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D.种草植树,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12.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列做法不能节约用水的是( )

A.洗澡擦肥皂时关上喷头      B.洗衣后的水用来拖地

C.水龙头坏了,立即进行修理  D.用水管不间断地冲洗汽车

 

二、填空题

13.下列常见物质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铁;④汞(水银);⑤水。

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有__________,由分子构成的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14.如右图所示,把分别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

)气体和无色氢气(H2)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左侧中的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右侧中的两瓶气体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自拟两个分类标准,将氢气、氧气、二氧化碳、铁四种物质中的三种物质包括在标准内,而另一种物质不在标准内。

(1)标准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准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6.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到所得溶液是无色的。

在B烧杯中装入10mL浓氨水。

用一只大烧杯将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右图)。

几分钟后,同学们看到了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

解释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假设,请你仔细阅读下表中的示例,然后填写有关空白。

 

假设

实验探究

示例:

A烧杯中的溶液要过一会儿才变色,与B烧杯无关

向洁净烧杯C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

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静置,观察现象

(1)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A烧杯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