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811 Knowledge 基本素养知乎高赞回答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7667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7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D811 Knowledge 基本素养知乎高赞回答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DD811 Knowledge 基本素养知乎高赞回答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DD811 Knowledge 基本素养知乎高赞回答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DD811 Knowledge 基本素养知乎高赞回答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DD811 Knowledge 基本素养知乎高赞回答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D811 Knowledge 基本素养知乎高赞回答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docx

《DD811 Knowledge 基本素养知乎高赞回答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D811 Knowledge 基本素养知乎高赞回答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D811 Knowledge 基本素养知乎高赞回答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docx

DD811Knowledge基本素养知乎高赞回答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下边是一年多前老塔在知乎上的一个回答。

超级长。

最近工作很忙,没时间照顾公号。

发这篇的另外一个目的是,证明我还没有放弃。

另外,再预告一下,年底那篇已经准备好了。

年底这篇,是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住的。

~~~~~

我真正对“优秀”二字有概念是很晚的事情。

然而我对“不优秀”,却是早早有了体会。

小学的时候,学习不错。

但粗心大意,所以不拔尖。

父母管得松,每天就知道傻玩,对任何事都不上心。

到了六年级,在理智上理解有升学压力这回事儿,但是情感上和实际行动上仍然傻呵呵的该干嘛干嘛。

而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在知道小升初考试成绩那一天,结束了。

我仍然记得三十多年前那一幕。

爸爸告诉我,你数学98,语文85,总成绩183,加上少数民族照顾的4分之后是187,而附中的分数线是187.5...而且,师大子弟(我爸爸是师大老师)的照顾分,听说今年要取消...我现在都记得自己呆若木鸡噤若寒蝉的样子。

我脑子并不能完全理解发生了什么。

因为之前的生活,往往是没有后果的,或者说没有什么不可逆的后果。

爸妈生气了,只要我认错,一天之内就过去了;在学校惹麻烦,被老师骂,也难过不了几天;某一次某一科没考好,总有下一次考试,下一次考好了,就没人管你之前考的好不好。

总之,生活好像不需要我为我的行为负担什么责任,绝大多数时候由着性子来就挺好。

直到这一次。

第一志愿没有考上,被调剂到的学校基本就是升学最不好的学校(在当时幼小的心灵里这是极端糟糕的事情)。

而我第一次发现,这件事好像是不可逆的:

后果很严重,但是还没有什么办法补救……换句话说,我必须要承担我自己行为的后果了。

那次对我打击很大。

除了后悔,我觉得害怕,觉得无助,觉得不知所措。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真是一个很好的成长经历。

那是我第一次把自己的行为和自己要承受的后果联系起来。

后来,子弟照顾分又恢复了,我侥幸上了那所中学。

但这件事给我造成了足够大的震动。

上初中后,我第一次开始主动的努力学习了。

叫努力可能不大准确,应该是认真。

我并没有额外做习题或者补课或者熬夜,但是上课绝对专心听讲,放学了认认真真做作业,考试的时候如果提前答完会回过头检查。

在初一第一次期中考试上我考了全班第十。

用父母的话讲,叫做差点没考上的人能考前十名,我们知足啦……

回到问题本身: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我觉得首先有两条:

第一条: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自己所处的境遇不好的时候,更多看看自己身上的原因。

有一句话说,你现在在哪儿是你过去两年来的选择决定的;你两年后在哪儿是你接下去两年中的选择决定的。

我非常认可。

优秀需要努力;而努力是不舒服的事情;长期持续做不舒服的事情,一定要有足够的动力;这种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对于现状的不满足。

这种不满足人人都有,但是能够“化不满足为力量”的人是少数。

连接“对现实的不满足”和“努力”的桥梁,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二条:

认真,或者说投入。

什么叫投入?

我的理解就是全身心的做事。

比如上课听讲的时候,就要全神贯注抱着把老师讲的都听懂的态度去听;写作业的时候,就要一心一意抱着把作业全做对的态度去做;用现在时髦的话,叫“活在当下”,不论在做什么,专心致志的把眼前的事做好,再去想别的。

听课的时候想着打球,打球的时候想着没写的作业,写作业的时候想着追剧,看电视的时候又想着……这大概是最糟糕的状态。

这样不仅仅做事效率低,生活质量也差。

不投入的时候,连玩都没有幸福感。

(未完待续)

突然意识到明天可以睡懒觉,决定熬夜更新……

从那一次考试开始,我成绩越来越好。

从班里第十名,到第五名,到第一名……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初二的一次期中考试我就考了第19名。

什么导致的?

我也不知道。

不过那段时间我的确比较淘气,上课换座位,偷偷抽根烟等等。

我知道我知道,这都超级小儿科,但是我爸妈都是老师,我从小都是乖宝宝那种。

一个按照当时标准比较“严重”的事情可能是“早恋”吧。

不过说早恋似乎又夸张了。

连手都没碰过,事实上连个情书啊纸条之类的都没有。

就是互有好感,然后被同学们各种开玩笑,然后拼命不承认,然后就成为“一对儿”了,然后就稀里糊涂的分手了。

整个过程都是柏拉图式的啊啊啊。

传统理念反对早恋的一大理由是分心。

我当时真没觉得。

但甭管怎样,我最淘气的那个学期,就是我成绩下滑最严重的那个学期。

那个时候正好赶上我哥回来(他比我大14岁,从小的感觉更像个叔叔),知道我的成绩后大发雷霆。

直接把电视机调转过来放了。

对我说:

“期末考试不考第一名,你永远都不要看电视!

这话现在说出来好像挺平淡的,但是我当时是被吓坏了。

特别是把电视调转过来。

我记得特清楚,电视的屁股朝外放着,我觉得特别刺眼,特别难看。

我觉得自己犯了巨大的错误。

而且觉得因为我一个人全家都不能看电视了,挺内疚的。

总之我就又开始好好学习,然后期末就考了……当当当……第二名……我回家就哭诉了历史有一道题老师其实多扣了我两分要不我就第一名了的悲催事实(我怀疑能哭出来可能和对电视的渴望有关),然后哥哥就很大气的允许我看电视了。

那也是我初中最后一次在班里考第二名。

初三的每一次考试我都是班里第一。

上了初三,中考的压力正式出现。

吃了小升初的亏,我是很重视的。

但是看着那厚厚的两本政治书,我就觉得恨。

纯粹的死记硬背一大堆不知所云的东西,我是真讨厌啊。

就在这个时候,我听说参见竞赛得奖可以“保送”。

我立刻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出路。

回去和爸爸说了这个想法,他很支持,我们立刻着手开始了对物理竞赛的准备。

为什么是物理竞赛?

因为他是物理老师(他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我和我哥能去北大读个物理博士)。

他从师范大学的图书馆借了几十本杂志出来,就是那种给中学物理老师看的杂志。

上边有许多初中物理拔高的内容,但是更关键的是,上边有过去几届物理竞赛的考卷和标准答案。

因为我有明确的目标(通过保送避免背政治),所以格外有动力。

在考试前的三周,我每天晚上花两个小时看杂志做题,不明白的就问父亲。

然后就去参加了考试,有两道题居然是换汤不换药,总之卷子做着很顺手。

后来成绩出来了,我是呼市一等奖,内蒙二等奖。

可是老师一直没有提保送的事情,于是我的第一次投机梦就这样破灭。

还是老老实实的背了政治书,参加了中考。

在最后一门考完出来的时候,老远看见年级组长手里拿着几张纸,笑嘻嘻的看着我。

她招呼我上前,说:

“恭喜你,你被保送上咱们学校的高中了。

我去,我居然就这样被算计了……后来知道,老师这样安排是因为上一年n个保送生没有参加中考,导致学校中考分数受到影响,于是出此妙策……

回到问题本身: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我觉得还可以加这样几条:

第三条:

还是要有人逼。

当然有超级优秀的人从小就自己管理自己,但是多数人,特别是小的时候,还是要被逼一下的。

毕竟,进步是个辛苦活儿,有几个人天生能够喜欢呢?

当然,逼你的人也要有水平。

我哥通过非常文明的手段,达到了非常暴力的效果。

现在的我回忆起电视机那段经历,不但没有任何阴影,而且充满了感恩。

第四条:

目的要明确。

进步往往是痛苦的。

为什么?

因为进步意味着改变,而改变往往不舒服。

怎样克服这种不舒服?

对于另外一个事物或者状态的追求。

目标越明确(不背政治书),这种渴求的痛苦,或者说怕得不到的痛苦,就越能驱动人们克服那种努力的痛苦(晚上自学物理竞赛题)。

第五条:

比别人多做一点点。

我记得当年全年级因为物理竞赛保送的只有两三个人。

我不清楚其他人的经历,我之所以得奖就是因为赛前三周的努力(当然,如果没有我父亲的得天独厚的帮助也肯定不行)。

这件事当中,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时候你真的只需要比别人多付出一点,就会有很不同的效果。

(未完待续,于2016年2月4日凌晨)

~~~~~~~~~~继续更新

从初中到高中还有一件事对我影响很大:

篮球。

我小学体育很差,而且很不喜欢体育。

上了初一,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就迷上了足球。

一开始完全是运动白痴,从一整节体育课能踢到两脚球为荣,到逐渐能踢上四五脚;后来回了家偷偷练,希望自己能进班队参加比赛。

然而每次我都是那第十二个人。

甚至有次有个同学受伤不能踢了,我兴奋地脱了外衣就往场地里跑,怀里揣着的护膝护肘掉了一地……然后队长指着另外一个我认为不如我的人说,你上。

于是我默默回头,弯腰捡起来沾满了土的护具,离开了球场。

所幸个头逐渐长高,于是去打篮球。

大家都很烂,又是打半场,所以个子高的很占便宜。

那个时候每次活动课都会现场分成两队,分人的方式是找两个水平相当的人猜拳,赢者先挑。

换句话说,每天下午的活动课,都是一场迷你选秀。

我居然开始稳定的进入前四,甚至偶尔成为前二。

后来一次班级比赛,我踌躇满志的上场,却发现自己打野球的那两下子真上场了根本连北都找不到。

回家后开始埋头苦练,期待下一次比赛的时候露一手。

从此,正式的开启了我中学四年的篮球生涯。

篮球曾经是我的挚爱。

有多爱?

举一个例子。

 

 

(乔丹当年就是我的神)

 

当时觉得扣篮是世界上最酷的事情。

我高中时一米八,于是只好练弹跳:

1)让妈妈给我缝了沙袋,一条腿5斤,绑着沙袋跑跑跳跳(对脚踝压力很大,很不舒服)

2)我上课在5楼,每个课间10分钟我都跑到楼下篮球场上摸篮板;因为总是最后一刻疯跑,被楼道里其它班级的同学各种嫌弃

3)在家背地理历史的时候,把书放在床沿,我把一条腿搭在另外一条腿上一边看书一边做蹲起

4)打完球之后,扛着我们班最重的胖子(190斤)做蹲起

5)不放弃任何跳的机会。

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蹦起来够一个东西,房梁,灯管,树梢,等等等等

6)经常一个人在篮球场上跳,钻研各种姿势和心法,就为了能多跳一厘米

7)翻遍各种专业杂志书籍找提高弹跳的秘籍,就差买兴奋剂了

 

 

(高三时的照片。

当年特别期盼能够靠篮球博得女生欢心,然而那个年代的女生似乎对篮球无感……貌似在我毕业一年之后“灌篮高手”红遍大江南北……人要任命啊)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真的是痴迷了4年,也全身心的为止付出了4年。

感觉那4年的生活是围绕篮球在转。

我曾对父母说,我好好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们不干涉我打篮球。

结果呢?

我从运动白痴,到成为高中篮球校队队长,并且两次得了呼市第三(第一和第二都是靠特招生的,而我们的队伍是纯业余的);从体育不达标(初一引体向上一个都做不了,800米和50米都不及格),到参加运动会,还偶尔拿个名次。

回到问题本身: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我觉得,还要再加上兴趣和坚持。

第六条:

兴趣和坚持。

把这两条放在一起,因为我觉得没有兴趣很难坚持,而且没有兴趣时的坚持意义不大。

为什么?

坚持的意义不在于简单的重复。

大家可能都听过一万小时理论,可这理论有个前提:

练习的难度和强度需要不断提高,换句话说练习的人需要不断突破自己。

如果仅仅是无脑的重复1万小时就可以成为专家,那么我们每个人在20岁之前岂不都应该成为语言专家?

事实上简单的重复可以提高熟练度,但是无法真正提高技能。

在长达一万小时的历程里(每天三小时来算大概十年),每时每刻都想着如何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如果没有兴趣,根本坚持不下来。

或者坚持下来了,也仅仅是把那些个动作做出来,而心思根本不在里边。

这种兴趣,是广义的兴趣。

当我顶着呼和浩特的寒风,在零下十几度的气温里,一个人奔跑在球场上的时候,那种感受很难用舒服或者享受来形容。

但是坚持在寒假里的每一天都练习三个小时篮球,那种满足感和自豪感,却又让人上瘾。

有了兴趣,就可以坚持,而且是不断钻研的坚持,全身心全方位全时段的琢磨一个事情……这不就是著名的1.01的365次方的道理吗?

1.01^365=37.8;1.02^365=1377.4;1.01^730=1427.6...这样下去,想不优秀都难。

(未完待续,于2016年2月5日)

~~~~~~~~~~继续更新

中学还有一件事:

练字。

我从小字难看,小学就被老师各种批评。

也曾努力过几次,但是没什么效果。

直到初一的时候,需要写贺卡。

给女生写贺卡。

字难看被老师说是一回事儿;一手难看的字给女生写贺卡,不知道为啥这事儿深深的刺激了我(从小爱面子);甚至想请一个字好的同学替我写,结果被婉拒;只好硬着头皮……从那时起,就真正有了练字的意愿。

 

 

我估计和绝大多数我那个年代的人一样,我的启蒙字帖是“庞中华”。

找一张薄纸,蒙在字帖上面描。

描了几十张,发现一点用都没有。

又描了几十张,发现还是没用。

于是有些懈怠。

看着自己的“狗爬字”,就又有了动力。

从初二开始,断断续续一直在练,但是成效一直不大。

到了后来,练字几乎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

每天回家,在做作业之前,我会描上一篇。

某种意义上我已经放弃通过练字提高自己写字,而是逐渐开始享受那个过程。

因为至少在描字的时候我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这样持续了两三年,直到突然有一天,我写字的感觉在变。

就好像我的手指会突然知道该往哪里运笔了,而且手的感觉和我自己的直觉好像是不一样的;而当我允许自己按照手指的意愿去写的时候,写出来的字比居然比原来好看了一些。

这让我练字更加有动力,写字也更有自信。

渐渐的,同学们也注意到我的字体。

直到有一天,同学们推荐我参加学校的硬笔书法比赛,然后我居然得了二等奖。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坚持。

特别是在没有效果的时候还闷头坚持。

怎样才能没有效果还坚持呢?

前边说需要兴趣,我觉得另外一个就是功利心。

第七条:

不能功利心太强。

功利心太强的时候,难免短视。

短视的结果是稍微付出,发现没有回报,就想改变方向。

很多人对于努力的态度是,除非我能明确看到回报,要不干嘛费心思?

问题是凡是能立竿见影的事,多半价值有限。

如果真有一个机会付出一块钱,能够保证收回两块钱,难道不是会吸引所有的人去做?

而当所有的人都去做追求同一个机会的时候,那个机会就不再是机会了。

其实说白了,就是做事没有捷径。

但凡想做出点事情来,还是要花笨功夫。

笨的意思不是不动脑子,而是不总是朝三暮四的想哪条路可以更省力。

有人会说这和第四条目标明确不矛盾吗?

我的理解,目标明确是从长远的战略上;功利心是指每天的心态。

其实这也是优秀的重要素质之一,能够把看似矛盾的两种事物统一起来。

拽句英文:

Thetestofafirst-rateintelligenceistheabilitytoholdtwoopposedideasinmindatthesametimeandstillretaintheabilitytofunction.--F.ScottFitzgerald这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F.S.菲茨杰拉德的一句名言,翻译如下:

 一流智慧的检验标准,是有能力既在脑中同时具备两种相反观念,又仍然维持正常行事之能力。

(转自网络)

(未完待续,于2016年2月8日)

~~~~~~~~~~继续更新

上了高中,学习上基本是一帆风顺的。

高中三年印象中有一次年级第四名,剩下都是第一或第二。

而且我还是没有熬夜,没有补课,也没有做过老师布置之外的习题集。

后来被保送清华(清华每年给呼市和包头最好的四所中学提供六七个个保送名额)。

这个时候的我,感觉找到了学习的节奏。

上课的时候效率特别高,听完课基本掌握95%;所以回家作业完成的比较快,从不晚睡;早上精神抖擞去上课,而且打心底里对很多课程感兴趣,所以我的地理历史生物等等副科都很好;下午自由活动课痛痛快快打场球,心情愉快……一天下来有张有弛,做每件事的时候都是全身心投入,从来没有觉得特别累或者压力很大。

曾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因为我觉得我只用了潜力的50%。

日后很多次的经验证明,凡是我有类似想法的时候,现实总是会及时的在我脸上狠狠来一下,让我知道自己姓甚名谁。

 

去了清华,高数第一次其中考试,我得了60分。

虽然我考完我就已经有很不好的预感,但是还是没有想到这么糟糕

那次我真的很难过。

有几个原因。

1)我以前考60的时候,班里多数人都是三四十;而这次,班上有考98的……

2)我从来没有那么努力过。

因为去北京前被老师告知,如果保送生因为学习成绩被劝退,该中学被取消保送资格一年。

不知道是不是老师编出来吓唬我们的,但是我自己深信不疑,而且觉得我无论如何不能给自己母校带来这样的危害。

所以基本上我在学校就是食堂/宿舍/教学楼三点一线,连篮球都放弃了。

3)考试从来没有这种感觉过。

很多题根本不是答错了,而是压根不知道怎么答……连胡乱写都不知道怎么写……

4)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这么笨。

有好多题感觉明明遇到过类似的,但是就是不能举一反三。

5)我不知道怎么面对父母。

总之那是我学生生涯当中第一次有被击败的感觉(不过不是最后一次)。

于是我就更加努力。

清晨,我经常是第一个站在食堂门口的人。

那个时候食堂往往还没有开门,我就站在门口背单词。

我也经常是第一个站在自习教室门口的人;门没开,我就站在路灯下看书。

我逼着自己做到了完全没有娱乐,所有一切时间用来学习。

期末考试考完回家,我妈说我看上去就像个流浪汉似的。

我第一次觉得我用尽全力了。

更可怕的是,我内心里隐隐觉得这似乎还是不够。

因为我根本没有找到中学里那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果然。

在这样的努力了一年之后,我在我们班的综合评估排名第16。

我们班31个人,换句话说,我是名副其实的中流水平。

然而问题是,综合评估里增加了很多诸如班干部/运动会/一二九合唱/等等等等和学习没有一毛钱关系的事儿,要是只考虑学习,我连前20都进不了。

更令人沮丧的是,打开我的成绩单,有一个明显的规律:

高数、线性代数、物理、化学……凡是和专业相关的课程我基本上小于等于70分;英语、军事理论、马哲、音乐赏析……凡是和专业无关的课程我基本大于等于85分。

结论很明确:

我根本不是一个理科生。

回到问题本身: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我觉得,光靠努力还不够。

第八条:

光靠努力是不够的。

更准确地说,光靠蛮力是不够的。

大学一年级是我有生以来学习最“用力”的时候,然而学习成绩却几乎是最差的时候。

其实即使在当时,我也觉得有些不对,但是却懒于改变,或者说没有勇气面对这个问题。

一方面那么刻苦,另一方面却懒惰?

这怎么可能?

这非常可能。

懒惰其实和勇气是直接关联的。

每天起早贪黑学习是件辛苦的事儿,然而更辛苦的,其实是真面自己的弱点。

我当时的问题,出在学习方法上。

而我不敢面对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对我学习方法的疑问,基本上是在质疑我的整个人,整个人生。

在中学,上课认真听讲是一件投资回报很高的事情。

因为老师一定会把每个重点掰开来揉碎了重复50遍,所以只要掌握了课堂内容,其实绝大部分内容已经掌握了。

大学完全不同,首先老师讲课没那么细致,第二也很少重复,主要靠自学;然而我的自学能力很差。

这里的自学能力差,不仅仅是从技法角度,还有从自我管理角度。

自学者需要克服的第一个障碍,恐怕是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逼着自己动脑子把费解的事情搞明白。

我把累,分成三个类型:

体累,脑累,心累。

对于我来说,最容易克服的,就是体累。

而在大一的时候,我的努力其实仅仅是体现在这个层级上的。

而这个层级上的努力,往往价值极低(绝大多数情况下,容易的事,价值都低)。

 

 

表面上,大一的我也克服了脑累,但是实际上不是。

因为其实我不愿意自己动脑子把知识掰开来揉碎了吞下去,我还想像中学时那样有人一口一口地喂我。

导致的结果就是,我那着高等数学的课本翻来倒去的看,但是却并没有明白里面的本质,所以根本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而心累我就更没有克服了。

要面对自己的短处,需要强大的内心。

要承认自己过去赖以成功的方法居然不再管用,需要很强大的内心。

其实我的直觉已经告诉了我正确答案,但是我只要一想这个问题就心烦意乱。

因为我害怕自己承认了问题的存在,却找不到解决方案。

那样一来,我岂不万劫不复?

我岂不永远不可能再优秀?

于是,我宁可用肉体上的辛苦来麻醉自己,几乎是一种逃避。

一方面我告诉自己,再试试老方法,也许这次就管用了呢;另一方面我安慰自己,你看,你已经尽力了,就算没做到你也没啥好难过的。

我虽然没有证据,但是我强烈地怀疑,这种心态会让人客观上变笨。

变得没有灵气,没有创造力,甚至记忆力都会下降。

就好像一个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已经在想着怎样逃跑的军队,很容易被一支实力不如自己但是信心十足的军队击垮一样。

有一篇著名的微信文章,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勉,去弥补思维上的懒惰。

我觉得讲得是同样的道理。

想要优秀,仅仅靠努力是不够的。

那还要靠什么呢?

(未完待续,于2016年2月11日)

~~~~~~~~~~继续更新

大一的经历对我打击很大。

虽然没有至于被劝退,但是距离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差得太远,而且有点看不到希望。

为了安慰自己的心灵,我给了自己几套理论:

a)不在比赛中输,有两种方式:

1)赢,2)不参加比赛。

我可以选择后者。

b)人类社会就是零和游戏,我拼命地得,就要有人失,意义何在呢?

c)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是便利,而不是幸福(自己对理工科已经越来越痛恨了)

然后开始打游戏。

记得当时打英雄无敌II,第一次体验了熬夜。

那时刚刚体会电脑游戏的乐趣,某天晚上熄灯后,决定打会儿游戏再睡觉。

把接线板从水房引过来(我们当时经常自嘲说我们作为电机工程专业的学生,对电网最早的认识是通过水房偷电开始的),我就开始了我的游戏。

过了一会儿,宿舍里另外一个哥们说,啊,你还在打游戏啊;我说嗯;又过了一会儿,另外一个哥们说,你不去上课了吗?

听到这儿我一惊,回头看了一眼窗户,这才意识到已经天亮;想站起来,却发现两腿一软,差点站不起来。

就这样玩了一宿,居然完全没意识到。

 

 

大二这一年,除了打游戏,还读一些人文类的书籍。

经常穿着拖鞋拿本书,一个人跑到荷塘(就是朱自清《荷塘月色》那个荷塘)旁边的一个亭子里;然后就觉得自己像个落寞的文人似的,夕阳西下的时候,经常被自己脑子里臆想出来的悲壮所感动。

除了看书,还试图留长发,想扎个辫子。

结果又谈了一场不成功的恋爱,而且因为恋爱把头发也剪了。

到头来,人发两空。

大一的时候学习不好,但是至少不担心不及格。

大二的时候开始担心挂科。

这种害怕是真实的。

因为挂科有可能毕不了业。

不能毕业对我来说最不能接受的,是面对自己年迈的父母。

这样混了一年,终于受不了了。

决定有所改变。

改变的导火索也很逗。

还是因为游戏。

我上铺的兄弟有一天对我说,你不学习也就罢了,打游戏还不好好打。

你看隔壁宿舍的谁谁谁,还经常破个记录挑战个极限啥的。

这番话对我触动很大。

我内心深处也知道这样不对,其实就是慢性自杀。

但是我又实在提不起神学习专业,因为我知道我以后一定不会靠它维生(不光是不想,更重要的是不能),所以在上边花的每一分钟就格外显得没有意义,何况还那么痛苦。

但是这番话让我意识到,甭管怎样,我总得在某个地方做点什么事儿吧?

哪怕打游戏也行啊。

于是我决定出国。

我们专业出国的人不少,但是多数是研究生毕业之后。

何况我们那届是第一年实行4+2保研,所以读研是多数人不假思索的选择。

我知道如果我大三拼命一年,应该可以去一个比较不好的专业读研,但是那真的不是我想要的。

而选择出国的原因很简单:

1)我知道我肯定要出去看看(我哥在我小学的时候就出国了,所以很小就有这个想法);2)出国是我能想到的最艰苦的一个环境,我希望那种艰苦可以让我觉醒过来,振作起来。

然后就稀里糊涂的加入了考GRE和TOEFL的人群,然后申请,然后就真的出去了。

回到问题本身: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第九条:

主动找个方向持续地努力,什么方向都行。

可以不努力学习,但总要有个愿意为之付出辛苦的兴趣爱好吧?

可以不努力工作,但总要在某个方向有个一技之长吧,写毛笔字吹口琴都行啊。

不愿意在被这个社会广泛认可的事情上努力,总要有个自己认可的方向吧?

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句话有很多解。

其中一个,是说,其实通过大量的努力去优秀地掌握一项技能,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换句话说,成为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和成为优秀的跨栏运动员,和成为优秀的企业家,这里边有很多相似的东西。

如果你真觉得自己优秀,就找一片天地证明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