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工程首件施工技术方案.docx
《涵洞工程首件施工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涵洞工程首件施工技术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涵洞工程首件施工技术方案
涵洞工程首件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目的
为保证涵洞工程施工质量、确定最优施工方案,更好的为其它涵洞工程施工提供依据,我部选择K77+370盖板涵作为我标段涵洞工程施工的首件工程,我们将通过K77+370盖板涵首件工程的实施,总结出适合本标段涵洞工程施工的施工工艺,对重点、难点环节采取有效的组织、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指导后续涵洞工程施工。
二、编制依据
2.1沿德高速公路的招标文件、合同技术条款、图纸;
2.2交通部颁发的现行有关文件、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及有关规定:
依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以及有关安全、环保规程、规定等;
2.3本单位对工程现场及周边环境的踏勘和调查;
2.4本单位现有的施工力量、技术装备和施工管理能力;
2.5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有关程序文件。
2.6我公司多年积累成熟的涵洞工程施工经验。
三、编制原则
3.1遵守招标合同文件各项条款要求,全面响应招标文件,认真贯彻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及其授权人士或代表的指示和要求。
3.2严格遵守招标合同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
3.3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3.4实施项目法管理,通过对技术、方案、劳务、设备、材料、资金、信息、时间与空间条件的优化处置,实现工期、成本质量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效果。
3.5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点、科学组织、均衡生产,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地进行。
3.6尊重和保护工程施工所在地民众多年来形成的民俗民情和行为准则。
3.7强化精品意识,以“视昨天为落后,视精品为合格”的精神为指导,向业主交一项优质的工程,并以此作为对业主给予投标人信任的答谢。
四、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沿德高速公路第九合同段,位于德江县境内,起讫桩号为K73+540-K81+335,全长8171m。
本合同段中涵洞工程分布于全路线区域内,主要是钢筋砼预制盖板涵和钢筋砼预制盖板通道,共计10道,其中5座倒钢筋砼预制盖板涵,5座钢筋砼预制盖板通道。
涵洞工程主要工程量:
挖土方12624m3,C25片石砼234m3,C25砼9825m³,C30砼2715m3,M7.5砂浆砌片石10803,钢筋共计411524kg。
涵洞工程数量表
序号
中心桩号
结构类型
交角
(°)
涵洞长度
(m)
孔数-孔径
(孔-m)
洞口类型
进口
出口
1
K73+570
钢筋砼盖板涵
90
34.0
1-3.0×3.0
八字墙
八字墙
2
K76+684
钢筋砼盖板涵
90
15.0
1-3.0×3.0
铺砌
3
K77+370
钢筋砼盖板涵
90
54.0
1-2.0×2.0
八字墙
八字墙
4
K78+731
钢筋砼盖板涵
90
61.0
1-3.0×3.0
八字墙
八字墙
5
K78+919
钢筋砼盖板涵
90
28.0
1-4.0×4.0
八字墙
八字墙
6
K73+925.75
钢筋砼盖板通道
90
31.0
6.0×4.0
八字墙
八字墙
7
K74+289
钢筋砼盖板通道
70
119.1
6.0×4.0
八字墙
八字墙
8
K75+590
钢筋砼盖板通道
90
73.0
4.0×4.0
八字墙
八字墙
9
K76+280
钢筋砼盖板通道
90
43.0
4.0×3.0
八字墙
八字墙
10
K77+157
钢筋砼盖板通道
90
24.0
6.0×4.0
八字墙
八字墙
五、首件涵洞工程的选择
5.1选择原则
①相对于同项工程具有代表性,通过对首件工程的工艺、施工组织研究可以指导后续同项目工程。
②施工用地权已取得,施工便道已通达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不会被外围突发事故干扰。
③施工条件基本具备,人员、材料、机械都准备到位,。
5.2首件工程的选择
根据以上选择原则和本合同段的具体情况,我们计划选择K77+370盖板涵为首件制涵洞工程施工,涵洞宽为2m,高为2m,涵长为54米。
涵洞基础和台身采用C25砼,洞内基础铺砌采用C25片石砼,台帽采用C30钢筋砼,现浇盖板采用C30钢筋砼,进出洞口八字墙采用M7.5浆砌片石。
本涵洞混凝土用量为472m³,钢筋用量为9345.2kg,C25片石砼用量为43.2m³,M7.5浆砌片石用量为35.8m³。
该盖板涵每6m设置一道沉降缝,共设8道,缝宽2cm,缝内填塞沥青麻絮或不透水材料。
施工便道已通达施工现场,人员、机械、材料准备全部到位,已具备了首件施工条件。
六、涵洞首件工程施工组织
涵洞工程施工在路基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我们决心在施工前通过对施工方案的细致研究,力争把首件工程建设成为优质工程,对于指导后续工程有着重要意义。
6.1组织机构
本着安全、优质、高效完成首个涵洞工程的施工,项目经理部按照“集中领导、职责明确、提高效率、有利协调”的原则,成立首件涵洞工程施工作业小组。
首件涵洞工程施工作业小组
序号
姓名
小组任职
职务
工作职责
1
陈孝诚
组长
总工程师
全面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
2
谭维群
副组长
副经理
涵洞施工
3
唐水球
组员
现场负责人
现场协调、管理
4
杜元林
组员
测量队长
测量放样
5
林锐锐
组员
试验室主任
现场试验
6
吴乐帅
组员
质检部长
现场质量控制
7
苟岚斌
组员
安全员
现场施工安全
选择与公司有过良好合作,且技术过硬,操作人员技术好,综合素质高,能够打硬仗的协力队伍作为首件涵洞工程施工的劳务队伍。
6.2施工准备
6.2.1劳动力准备
迅速组织人员到现场,对参加本项工程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动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尽其责,使各项准备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拟投入劳动人员如下表。
劳动力投入一览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任务
1
模板工
1
负责安装、拆除模板
2
机械工
3
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操作
3
钢筋工
4
钢筋加工、安装
4
电焊工
1
钢筋焊接
5
混凝土工
3
混凝土搅拌、浇注、振捣
6
运输司机
2
弃渣、(半)成品运输
7
开挖工
4
配合机械修筑基础
8
测量工
2
辅助测量
9
电工
1
用电管理和操作
10
普工
5
其他
6.2.2技术准备
组织技术管理人员仔细阅读招标文件、施工图,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对所有参建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施工程序、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
6.2.3测量准备
对设计院提供的测量控制点进行加密,布置满足本合同段施工要求的测量控制网,并与相邻合同段进行联测,测量成果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精确测量放样,定出涵洞中心。
涵洞工程测量控制标准
项目名称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基础
平面尺寸(mm)
±50
底面高程(mm)
±50
顶面高程(mm)
±30
轴线偏位(mm)
25
总体
断面尺寸(mm)
±15
轴线偏位(mm)
明涵20,暗涵50
涵长(mm)
100,-50
孔径(mm)
±20
垂直度或斜度
0.3%台高
涵台顶面高程(mm)
±10
6.2.4试验准备
根据业主联合招标结果,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抽取中标水泥样本和准入的砂石厂家样品,进行原材、配合比的试验。
6.2.5物资准备
做好涵洞工程相关物资材料的准备工作,具体有:
模板、钢筋、水泥、地材等主要材料,按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对合格供方进行评价,签订供货合同;地材选择质量好、信誉高的供方。
按规定做好材料试验及检验等工作,保证物资按计划供应,满足开工及正常施工的需要。
6.2.6机械设备准备
按涵洞工程施工要求,抽调公司性能好的机械设备进场,并进行机械设备的检查、验证、维修、保养,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
机械设备投入情况如下表。
机械设备投入一览表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额定功率或容量或吨位
数量
全站仪
BTS-608DL
1
水准仪
DS3
1
挖掘机
CAT250B
1
装载机
L50
1
压路机
22T
1
钢筋弯曲机
3.5Kw
1
钢筋调直机
1.5Kw
1
混凝土搅拌机
JS1000
120Kw
1
混凝土罐车
12m3
1
汽车吊
16t
1
自卸汽车
11t
1
潜水泵
1.5Kw
1
6.3时间安排
首件涵洞工程施工计划开始时间为:
2013年11月10日,计划完成时间为2013年12月10日,工期为30天。
七、施工工艺及方法
7.1涵洞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7.2测量放样
涵洞施工前,首先确定出涵洞中心及纵横轴线,施工放样时应注意涵洞在圆曲线和在缓和曲线上的定位方法,准确的定出涵洞轴线与线路中心线的准确位置。
基坑开挖到预定位时再对结构物具体位置进行放样复测:
结构物位置的复测主要是确定结构物中心线和内外边线的具体位置、测定基底标高,两者都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涵洞是线型结构物,采用轴线控制,可沿轴线方向在直线段上放出两个端点后横向用钢尺测量基础和作业面宽度及边坡放坡宽度(根据土质情况计划挖坑时的边坡坡比),施工过程测量主要是检查控制结构物的坡度和结构尺寸。
7.3基坑开挖、修整
涵洞挖基时采用挖掘机开挖,机械开挖至距基础底设计标高20cm采用人工清理及修整,以便加快涵洞施工进度,充分发挥机械和人力的效率。
对有水的地基应作好降水、排水的工作,地基的开挖应避开雨天。
为防止基坑暴露时间过长,涵基视地基的土质情况应分段开挖(每4~6m为一段)。
防止雨季因坑内积水,造成基底变软,边坡塌方现象;旱季因水分蒸发造成土基开裂。
当挖至设计标高时,测定涵洞基坑几何尺寸和地基承载力。
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要报监理工程师,并通知业主、设计,请求处理方法和意见,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当开挖到设计高程且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报监理工程师验槽,检验合格后,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以免地下水或地表水浸泡地基,影响基底承载力。
7.4涵洞基础砼施工
7.4.1模板、支架
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钢模板采用Q235钢材制成,钢板厚度为4mm,横肋和竖肋采用5cm*5cm角钢,各两道。
每块模板的表面积不小于1.5㎡。
架管采用Φ50钢架管,模板采用M14×500螺栓与预埋钢筋拉结配D48×3.5钢架管横、竖横楞加固,并配以大号蝶形卡紧固,对拉螺杆按1000×500的间距布置,设置时将泄水孔位置与螺杆紧贴布置,以防扔填片石碰坏PVC管,紧贴模板的竖向立柱间距不得大于500㎜,横向横楞间距不得大于1000mm。
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载所浇筑混凝土侧压力及施工荷载,保证结构尺寸的正确。
模板及支架必须安置于符合设计的可靠基础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和防排水措施。
模板安装必须牢固可靠,表面平整,接缝平整严密,做到不跑模,不漏浆。
7.4.2浇筑混凝土前准备工作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积水、杂物、松散土石必须清理干净。
检验模板的结构几何尺寸、表面平整度、垂直度、高程、轴线。
轴线不能超过允许偏差:
15mm;表面平整度不能超过:
5mm;模板尺寸允许偏差:
±30mm;顶面高程允许偏差:
±15mm;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mm。
7.4.3基础混凝土施工
砼所选用材料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
在施工时,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基础混凝土的浇筑:
在拌和站将拌制好的混凝土用罐车运送至施工现场,采用吊车或人工将混凝土送入模内,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厚度应不大于30cm,振捣密实,振捣至砼顶面不再冒气泡、砼不下沉,在振捣时严禁过振和漏振,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顶面高程。
基础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基础顶面应插上接茬钢筋或接茬石,以保证涵身混凝土与基础牢固联结。
插接茬钢筋时沿涵身轴线方向50cm一根,沿涵宽方向插两根,接茬筋宜采用Φ20长80cm的螺纹钢筋,基础部分插入40cm,外露40cm。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覆盖养生。
在基础砼强度达到2.5Kpa时,及时拆除基础模板,并对基础与墙身相接面进行凿毛处理,墙身砼浇筑前,保证相接表面干净、无杂物、淤泥等。
7.4.4洞内基础铺砌
洞内基础采用C25片石砼铺砌,片石砼中掺入的片石强度不小于40Mpa,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片石的掺和量为20%。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施工,施工时需使用振捣棒振捣密实,不允许出现空洞等现象。
7.5墙身混凝土施工
7.5.1墙身底部放线
根据涵洞墙身的断面尺寸及要求,在基础上放出两边墙身的内外边线,把涵洞及翼墙的墙身位置在基础顶面钉出并弹出黑线。
显示出墙身的轮廓线,轴线误差控制在15mm以内。
7.5.2模板
模板及支架的材料质量及结构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墙身模板采用普通组合钢模板,钢模板采用Q235钢材制成,钢板厚度为4mm,横肋和竖肋采用5cm*5cm角钢,各两道。
每块模板的表面积不小于1.5㎡。
立模前应对钢模进行除锈,用打磨机打磨,再在钢模上满涂脱模剂,立模时用吊车起吊,人工配合移动调整钢模位置,使接头拼合平整严密,无漏浆缝隙,并严禁出现错台,以保证拆模后台身砼表面平整美观。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施工经验,模板接头用M14×500螺栓连接固定,四周采用钢管及方木组合支撑,模板底部用基础上埋设的钢筋头固定,保证每块模板底部至少有两个钢筋头固定,顶部用对拉杆按1000×500的间距布置加固,紧贴模板的竖向立柱间距不得大于500㎜,横向横楞间距不得大于1000mm。
内部加部分PVC管穿对拉杆固定模板,防止浇注砼时胀模。
模内应干净无杂物,立模后必须对板缝、对拉杆、支撑进行检查。
7.5.
3模板校正
模板安装完毕后,由于墙身面积大,通过校正使平整度和轴线偏位满足要求;1、用2m靠尺检查,平整度不大于5mm,2、轴线位置偏差:
不大于10mm,3、顶面高程在±10mm以内。
7.5.4墙身(台帽)混凝土的浇筑
涵洞墙身高度超过两米时,混凝土必须用串筒往模内输入并浇筑,混凝土浇筑时要分层浇筑、振捣密实,分层浇筑厚度应不大于30cm,振捣至砼表面不冒气泡、砼不下沉,并在上层砼振捣时,宜插入下层砼5-10cm,避免漏振或过振。
混凝土振捣时,严禁触碰模板和拉杆,以防模板变形或跑模现象的发生。
在浇筑至台帽底面时,暂停混凝土浇筑。
安装台帽模板,在下层混凝土较硬时,再浇筑台帽。
台帽顶面浇筑砼时,需挂线施工,三次收面,保证台帽顶面无浮浆、平整顺直。
7.6盖板现浇
7.6.1盖板支架、底模
支架、模板搭设完成前进行高程测量,算出支撑面高程,然后根据测量成果采用墨斗在涵台身弹出支撑面整体高度墨线,此线即为盖板底部高程控制线,对于高出该线部分的钢管采用切割机切割,然后将钢管支撑面进行凿平。
盖板底模板采用竹模板,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支架搭设采用满堂钢管支架方式,支架按500×500的间距拼接,用斜拉杆将整个支架连成整体,支架定安装调节顶托。
顶托安装完毕后,对其平面位置、顶面标高、节点连接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安装无误后安装底模板,模板均匀的刷好脱模剂,模板接缝密合,缝宽不大于2mm,模板平整度控制在5mm以下,模板各项检测数据均控制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内。
7.6.2钢筋加工及安装
所有进场钢筋均符合国家标准,并附有钢筋品质试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钢筋按不同规格、不同品种分批存放,钢筋存放时须设置标示标牌,标明材料来源。
钢筋进场时试验人员会同试验监理共同对钢筋按规范要求和频率抽取钢筋样品,进行力学试验,同时进行见证试验,钢筋试验结果合格后,进行加工安装。
钢筋制作安装工艺
(1)钢筋进入加工场后进行除锈、调直,然后按设计下料长度切断,加工成型。
(2)加工成型的钢筋分类堆放整齐,搬运时轻拿轻放,避免扭曲成型。
(3)在钢筋安装前,在台帽和盖板之间采用2mm厚的油毛毡隔离,并确保盖板沉降缝合涵身沉降缝垂直、对齐。
(4)钢筋绑扎完成后,报现场监理检测合格后,进行侧模安装。
7.6.3盖板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拌合时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坍落度,拌合时间不得小于3min,根据施工现场回馈情况进行调整,混凝土运输车运送至作业点。
采用汽车吊吊入模内,混凝土分层浇筑,用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振捣,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时快插慢抽,振捣棒插入深度距底模5cm,不得漏振和重捣。
振捣时间不能过长,当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时,即可缓慢抽出振捣棒,抽出速度不能过快,否则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空洞。
7.6.4养护
在盖板每一段混凝土浇筑完,达到终凝时间时,采用覆盖土工布进行浇筑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为7天。
养护用水按就近取材为原则。
试验人员对养护用水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7.6.5拆模
底板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方可拆除。
拆模时自上而下,左右对称进行,拆模时要注意安全,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
7.7沉降缝的施工
沉降缝施工:
本涵洞长度为54米,每6m设置一道沉降缝,洞身共设置8道沉降缝,缝宽1-2cm,用沥青麻絮或不透水材料填塞。
沉降缝应贯穿整个洞身和基础断面。
洞口与涵身分离砌筑,连接缝内填以沥青麻絮或其他不透水性材料。
7.8洞口砌筑
7.8.1施工方法
为保证边墙和翼墙的砌筑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砌筑时必须安放按设计断面尺寸制作的结构尺寸架并严格在架上挂线进行片石的砌筑,片石强度和片石粒径应符合设计要求,片石强度不小于40Mpa,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后方可使用。
砌筑石块粒径应符合规范要求,在使用前应浇水湿润,石块的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
以防砌筑分层进行,分层高度在70~120cm之间,分层水平砌缝应大致水平,各砌块的砌缝应互相错开咬接,两层间的错缝不得小于8厘米;每层片石砌筑时,砌块应安放稳固,砌块间的砂浆应饱满,黏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
砌筑时采用坐浆砌筑,底浆应铺满,竖缝砂浆应现在已砌石块侧面铺放一部分,然后在石块放好后用砂浆填满捣实。
用小石子混泥土填竖缝时,应捣固密实。
砌筑上层砌块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块。
外圈定位行和镶面石块应丁顺相间或两顺一丁排列。
面石必须人工修凿,大面平整,转角石棱角分明。
为加强基础与墙身的连接,基础砌筑到设计标高顶面时,基础与墙身连接的截面留设石笋,以利衔接。
为使涵洞边墙和翼墙外露面整齐美观,其表面采用水泥砂浆勾缝。
7.8.2砌体的防护和养护
不可在砌体上抛掷或凿打石块。
已砌好而砂浆尚未凝固的砌体,不得使其承受荷载。
如所砌石块在砂浆凝固后有松动现象,应予拆除、刮净砂浆、清洗干净后,重新安砌。
拆除和重砌时,不得撞动邻近石块。
新砌圬工告一段落、或在收工时,须用浸湿的麻布将砌体盖好。
一般气温条件下,在砌完后的10~12小时以内,炎热天气在砌完后2~3小时以内即须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14天。
养护时须使覆盖物经常保持湿润,在一般条件下(15℃及以上),最初的3天内,昼夜至少每隔3小时浇水一次,夜间至少浇水一次;在以后的日期中每昼夜至少浇水3次。
新砌圬工的砂浆,在硬化期间不得使其受雨水冲刷或水流淹浸,特别是基础的砌筑应在基坑不积水的情况下进行。
7.9涵背回填
涵背回填必须在盖板吊装完毕,且各部位混凝土强度均达到75%后进行,并且在两侧平衡进行回填。
涵背回填前,应在涵背画上分层填筑厚度线,松铺填筑厚度不能超过20cm。
填土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砂砾石或级配碎石等材料填筑。
涵背回填应同时从涵洞两侧,且不小于涵洞孔径2倍的宽度内均衡分层填筑夯实,不得从单侧偏推、偏填,使涵洞遭受偏压。
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6%,填筑尺寸不小于设计尺寸。
洞身两侧应用人工或小型机具对称夯填,待填方高出涵顶不小于0.5m后,再用机械填筑。
八、质量保证措施
8.1质量目标
全部工程达到国家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客货运专线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分项工程合格率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杜绝重大质量事故。
8.2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
8.2.1.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制度,从管理上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设立专职质检人员,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和检查。
8.2.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明确体系内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分工。
8.2.3.项目部设立专职质量监督工程师,负责本施工区段的质量检查,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工程师或质检员,对施工全过程及时进行质量检测,在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三个检测等级分别实施检测工作。
项目经理部设中心试验室,施工队设试验组,配备必要的检测试验仪器设备,对施工全过程及原材料进行及时检测和试验控制。
8.2.4.建立工程质量自检体系,坚持技术干部跟班作业制度;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度;严格执行“三按四不”施工,即按设计文件和规范施工,按施工工艺操作,按检验验收标准检验。
开工报告未经批复不施工,原材料未经检验合格不施工,未经技术交底不施工,隐蔽工程未经检验签证不施工。
全面实行技术交底制度,技术交底内容包括:
工程名称、工程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及工艺、采用设备、施工注意事项及工程质量标准等。
坚持测量换手复核制;工序质量三检制;材料和成品半成品挂牌制;质量不定期检查制;工程例会制等行之有效的制度,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达到所施工工程的每一环节的标识和可追溯性。
8.2.5.施工检查制度
(1)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经审核清楚才能打开工报告。
(2)各种技术交底工作交底详细,特殊作业、关键工序编有施工作业指导书。
(3)核对工程各细部尺寸,完成质量、数量是否符合设计文件,满足施工规范、验收标准。
(4)各种质量记录是否齐全、规范、清晰,是否符合要求。
8.2.6.隐蔽工程检查制度
(1)隐蔽工程经队自检员自检并报工程部质量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签证后才能覆盖。
(2)发现现场与设计不符时,及时上报建设、监理、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处理。
(3)隐蔽工程检查证,填写时做到字迹工整,数据准确,描述准确。
8.3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
8.3.1.混凝土麻面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均振捣至气泡排尽为止。
(3)组合模板缝用海绵条夹于板逢中,外露部分用刀片割除,防止漏浆。
8.3.2.露筋
(1)浇筑混凝土前,认真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正确,垫块是否牢固,发现问题及时整修。
(2)要根据保护层厚度,事先预制混凝土垫块。
安装时要注意固定好垫块,垫块安放要根据钢筋粗细而定,一般每隔50cm左右呈梅花形布置,把垫块绑扎在钢筋上。
(3)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的石子级配,石子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也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小,钢筋密集时,可用豆石混凝土浇筑。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时撞击钢筋。
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钢筋棍进行插捣。
(5)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