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炙 冬病夏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7480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伏天炙 冬病夏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伏天炙 冬病夏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伏天炙 冬病夏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伏天炙 冬病夏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伏天炙 冬病夏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伏天炙 冬病夏治.docx

《三伏天炙 冬病夏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伏天炙 冬病夏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伏天炙 冬病夏治.docx

三伏天炙冬病夏治

三伏天炙冬病夏治

三伏天炙冬病夏治

 

徐志瑛冬病夏治

 

聂晓萍:

冬病夏治此其时冬病夏治讲座-郑祖同

 

贴敷疗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

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反复研究,证明于炎热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

 

穴位贴敷

临床选用具有温通经络、温肺化痰、散寒去湿、通行气血、补养阳气、增强体质等作用的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等中药研成细末,取汁调成膏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的穴位以治疗不同的疾病。

如贴敷天突、膻中、肺俞等穴位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贴敷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治疗胃痛;贴敷颊车、风池等穴治疗面瘫等均获满意疗效。

贴敷疗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贴敷为最好,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

于三伏天各敷一次,连贴三年。

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防治咳喘病

 

摘要: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贴敷在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根据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变应性鼻炎、体虚易感冒等疾病常常在秋冬春季节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尤其是冬季症状更为明显的特点,贴敷疗法选择在一年四季中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贴敷在人体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外治方法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中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

中医学认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依靠天地之气而生存,随四时变化规律而成长,种关系称为“天人相应”。

疾病的发生随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而不同,其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

根据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变应性鼻炎、体虚易感冒等疾病常常在秋冬春季节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尤其是冬季症状为明显的特点,贴敷疗法选择在一年四季中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盛夏三伏天)进行治疗,以增强人体抗病御寒的能力,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穴位贴敷疗法方法简便、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尤其老人和小儿),是防治咳喘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之一。

2、疗程:

在每一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共计3次。

如果中伏为20天,可间隔10天加贴一次。

(注:

2011年贴敷治疗4次)

3、每次贴敷持续时间:

成人每次2-6小时,儿童每次0.5-2小时。

4、贴敷治疗时间:

在每伏三天

如何用敷贴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

敷贴疗法时间一般均在夏季,取“冬病夏治”之意,是又一传统的临床运用已久的治疗哮喘的方法,疗效比较确切。

此法最早见于清代张璐《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白芥子21g、延胡索12g、甘遂12g、细辛21g共研细末,用生姜汁120g调匀制药饼6只,将药饼放布上,用麝香1.5g拌匀,分别放在药饼中央,再将药饼贴于双侧百劳、肺俞、膏肓穴上,每次敷贴2小时。

于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各敷贴1次,此法临床运用每见显效,后人在此基础上又有发挥和改动。

北京广安门医院将白芥子涂法原方改动为:

炙白芥子30g、延胡索30g、甘遂15g、细辛15g研为细末,以姜汁调匀,敷贴双肺俞、双心俞、双膈俞穴,每次4~6小时,于每年初、中、末伏各贴1次,共贴3年。

由于操作过程较繁琐,高世雄等进行剂型改革,将敷贴药制成橡皮膏样的“麝香喘膏”,不改配方及敷贴方法,仅将敷贴时间延长至24小时,通过2035例哮喘的疗效观察,认为对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效果最好,依次是肺气肿、肺心病,此法近期、远期疗效均较好,且剂型改革前后疗效无显著差异。

治疗前后几项客观检查指标对比表明:

治疗后血液及“皮泡液”中IgA、IgG、IgM明显提高,IgE明显下降,cAMP/cGMP比值改变,肺通气功能改善,血皮质醇明显升高。

本法起到了“冬病夏治”、“扶正固本”防止复发的作用。

张光礼报道:

运用白芥子涂法伏天敷贴,治疗1000例哮喘,总有效率98%。

朱四春采用“定喘膏”药贴穴疗法,配合内服药治疗老年寒性哮喘22例,“定喘膏”由当归、川芎、贝母、肉桂、细辛、陈皮、红花等制成。

选穴:

双肺俞、双肾俞(肾不纳气而喘则选用)。

贴膏药前用鲜生姜涂搽穴法,1次贴膏药每穴1张,每次贴2天,4次为1疗程,同时配服六子定喘丸(炒苏子、白芥子、五味子、杏仁、法半夏、白果、麻黄、细辛、陈皮共研细末,水泛为丸)。

22例中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18%。

姚云任报道:

用药饼加六神丸粉末作穴位敷贴,治疗哮喘347例,总有效率893%。

张其源报道:

敷贴疗法获效的关键在于辨明哮喘的寒热虚实,其次为治疗时机。

虚寒型方用麻黄、桂枝、白芥子、细辛、甘遂等;实热型用石膏、杏仁、桑白皮、黄芩等,常用穴位有华盖、膻中、膏肓、膈俞、大椎、肺俞等,治疗172例,有效率为896%。

江明旺也认为敷贴应分寒喘、热喘。

寒喘方由麻黄、半夏、桔梗、白芍、干姜、细辛、五味子、桂枝、白芥子组成;热喘方由麻黄、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生甘草、杏仁、桔梗、生石膏、生芥子组成。

两方均加姜汁调和,穴位敷贴,治疗90例哮喘,总有效率为866%。

舒忠民报道:

用麻黄膏穴位敷贴治疗哮喘288例,麻黄膏由麻黄、白胡椒、铅丹、麻油组成,总有效率为962%。

许济群用麝香定喘膏,董征用消喘膏,于三伏天时,进行穴位敷贴,发现治疗前后嗜酸性细胞绝对计数、肺功能、免疫球蛋白、IgE等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也观察到,敷贴年限愈长,次数愈多,效果也愈好。

引文来源如何用敷贴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

详解“冬病夏治”常用中医方法推荐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从小暑到立秋的这段时间,老百姓称之为伏夏,今天(7月7日)是小暑,7月22日大暑,8月7日立秋,此期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时期,冬病夏治正是利用这个时间治疗。

主要是根绝“春夏养阳”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下面为大家介绍5种冬病夏治的中医方法,其中以穴位贴敷法效果最佳。

何谓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将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进行治疗,它是中医传统的、有特色的预防性治疗方法。

据南京市名中医、南京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谢英彪教授介绍,冬病是指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一类疾病,比如说,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冻疮、鼻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劳损症,慢性结肠炎、肩周炎,颈椎病等均适宜冬病夏治。

夏治,说的是趁疾病的发作缓解期进行辩证施治,采用内服和外用的方法,预防冬病的复发,或者减轻发作程度,称之为夏治。

中医认为,夏天的阳气旺盛,通过治疗有利于改善体质,增加免疫力,使病情好转,控制冬病发作或减轻冬病发作的程度。

5种冬病夏治的中医方法

1、穴位贴敷

这一疗法是在夏季三伏天,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采用中药制剂贴敷于经络上的特定穴位,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到达经络和脏腑,来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用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生姜等通络、散寒、祛湿、补气血的中药研成细末,调成泥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穴位贴敷。

贴的时候,先用酒精消毒,取直径为1cm左右的膏药,用5cm×5cm的胶布贴在穴位上。

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盲、大椎、中府、膻中等。

2、刮痧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按一个方向刮动,刮痧能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出现青紫色出血点,也就是俗话说的“痧”,以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的作用,使人体的神经、循环、免疫、排泄等系统兴奋起来,加快新陈代谢。

3、拔火罐

拔火罐也是冬病夏治的常用中医方。

用拔火罐冬病夏治的原理和刮痧差不多,都是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来疏通经络祛除寒气。

4、割治

割治方法是把手指的末节正中割开一个小口,摘除少量皮下脂肪组织,并在局部施行刺激。

该方法对于哮喘和消化道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灸法一般用的是艾灸,以艾叶为原料,做成艾绒、艾柱和艾条,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

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

相比穴位贴敷、刮痧和拔火罐,艾条是用实火祛除身体里的湿寒之气,属于劲道比较足的疗法,所以容易上火的人不建议用艾条,否则内火加外火就会虚耗人体的津液。

几种常见病的夏治方

冬病夏治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有内服汤药、中成药、内服药茶、内服药酒,食疗,药膳疗法,敷贴疗法,敷脐疗法,药浴疗法、膏药疗法,药熨疗法,热敷疗法,湿敷疗法,熏蒸疗法、推擦疗法、艾灸疗法,针刺疗法,耳压疗法,推拿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体育疗法,每种冬病都有具体的治疗方法,专家在这里向市民介绍几种常见病的冬病夏治方:

哮喘:

可采用内服粉剂和敷贴的方法

白参、蛤蚧各等份,碾成细粉,早晚各服两克,连服一个夏季,可以补肺益肾、增强免疫力,控制冬季发作或减轻发作。

而采用白芥子、细辛等四五种药物,碾成细粉,用姜汁或蜂蜜调和后制成钱币大小的圆饼,贴于背部、肺俞、定喘等穴位上,头伏、中伏、末伏各贴一次,连贴三年,有温阳活血、定喘通络,控制哮喘发作等作用。

冬病夏治用吴茱萸10克,碾成细粉,加食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砂布或胶布固定,12个小时换药一次,可以连用一周,具有温胃散寒、止痛的功效。

另外,可以用艾条自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每次15分钟,每日一次,连用两周。

慢性结肠炎

可以在夏季食疗。

用苡仁米50克,莲子15克,山药20克,红枣5枚,芡实粉15克,煮成粥或者粳,当点心食用,可以连服一个月,可以健脾、止泻、增强肠道功能的作用。

自己在家可否随意敷贴?

据了解,冬病夏治这一方法广为人知,由于中药穴位贴敷操作比较简单。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冬病夏治可以任意进行呢?

专家对记者说,要想取得好的疗效,冬病夏治的很多方面都需要注意:

首先,贴敷时要辨证取穴,要根据病的种类、病情的轻重确定贴敷的穴位,不能单纯地固定几个穴位一贴了之。

其次,药物要合理配方、由专业人员炮制、密封保存,以免影响贴敷效果。

再次,贴敷时要由专业医师操作,认准穴位贴敷才能有好的疗效。

最后,贴敷时还要考虑个体差异因素,吸收能力、耐受性不同,贴敷的时间长短也应有所变化。

敷贴有哪些注意事项?

专家提醒读者,敷完药后最好等到6~10个小时以后再洗澡。

敷贴期间应戒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专家提醒读者,皮肤溃破过敏、内火较重容易口腔起溃疡的人不适宜参加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敷贴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皮肤起水疱皮肤感染。

另外,贴敷后不宜去空调房,遇冷后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

冬病夏治连续治疗三个疗程(即三个夏天)效果会比较显著。

仅仅依靠一个夏天的治疗是不够的。

 

畏寒怕冷和遇冷疾病加重的调治:

冬病夏治食疗10方  冬病夏治配合药膳食疗更能相得益彰,夏季进行适当药膳调补,可事半功倍。

有些对膏药过敏的人也可单独用食疗减轻疾病,每年伏天有40天,适合平时畏寒怕冷和遇冷疾病加重的人调治疾病,可明显减少复发,延缓病情发展。

本文介绍几款常见食疗方法。

  虫草炖老鸭:

冬虫夏草15克、老鸭1只,将虫草放于鸭腹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连食1个月左右。

此方有补体内虚损、益肺肾、止咳喘之功效。

  黄芪乌骨鸡:

黄芪30克、乌骨鸡半只,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可分3次食用。

连食1月左右。

此方有益气养肺、滋肾养血、固表防感冒之功效。

  人参蛤蚧粥:

蛤蚧粉2克、人参粉3克、糯米50~100克。

先将糯米煮成稀粥,待粥熟时加入蛤蚧、人参粉搅匀,趁热服。

此方有补肺肾、益元气、平虚喘之功效。

适用于肺肾两虚型老慢支患者。

  姜汁牛肺糯米饭:

牛肺200克,生姜汁15毫升,糯米适量。

牛肺切块,加糯米,用小火焖熟,起锅时加生姜汁即成。

食之有祛痰、补肺、暖胃作用,对老人寒咳日久、痰多清稀者有效。

  四仁鸡子羹:

白果仁、甜杏仁各1份,胡桃仁、花生仁各2份,共研末。

每日清晨取20克,鸡蛋1个,煮羹1小碗服用。

此方有扶正固本、补肾润肺、纳气平喘之功效,对咳喘日久的老慢支患者较为适宜。

  梨子川贝汤:

雪梨1只,去皮切片,川贝母12克,打碎,加入冰糖30克,炖汤服。

适用于老年支气管炎之肺热干咳少痰者。

  白胡椒公鸡汤:

公鸡1只洗净切块、白胡椒9克、草果3克、良姜3克,加上葱姜煮熟,放适量食盐,空腹食用。

此方对畏寒怕冷,虚羸少气,遇寒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冬天哮喘加重等症有效。

  二姜猪肚汤:

猪肚一副醋泡去腥洗净切丝、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加葱姜放入罐内煮熟,空腹食用。

此方对胃寒腹冷,寒从中生,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慢性泄泻,面黄体瘦乏力等症有效。

  板栗羊脊骨汤:

板栗12枚、羊脊骨一具槌碎、肉苁蓉12克、草果3克,加葱姜煮熟,放食盐,空腹食用。

此方对下元久虚,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筋骨无力有效。

  黄豆花椒汤:

黄豆30克、花椒5克,加水500毫升,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至豆熟烂,调味,连汤带豆食用。

此方有健脾宽中,和胃止呕,散寒止痛功效。

  以上食疗处方,应根据个人寒热情况食用,如食后身体温润舒泰,不必过食。

食后身体虚冷无改变,可隔三差五再食,直到身体舒适轻松。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浓重,易消化不宜黏腻,不可多食热性食物和过辛辣食物。

冬病夏治对象大都畏寒怕冷喜热,因此寒性水果要禁止,以免伤到脾胃。

 

增辛忌凉多运动减少冬季呼吸病

盛夏提前养养肺(专家出诊)

《生命时报》(2012年07月20日第11版)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敷贴的时刻了,其实,很多慢性病,尤其是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除了采取敷贴,盛夏时节还是保养肺的好时候。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刘贵颖指出,肺气肿、慢阻肺、哮喘等患者,虽多在冬季发病,但夏季提前养肺,可减少冬季疾病的发作。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钱丽旗博士建议夏季养肺可以从以下五点做起。

  首先,生活上注意保暖避寒,少食冷饮。

夏天酷暑难耐,有些人整天不离电风扇或空调,这样寒凉之气会从皮肤、毛孔侵入人体,易伤肺卫之阳气,导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易乘虚而入。

还有人喜欢喝冰镇冷饮、吃冰瓜果,这样会损伤脾胃、消耗阳气,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夏天要保暖避寒,空调温度不宜太低,吹的时间不要过长,少食寒凉食物,喝水以温开水为宜。

  其次,饮食要省苦增辛。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

“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夏时心火当令,而苦味食物尽管有清热泻火、定喘泻下等功用,却会助心气而制肺气,因此不建议夏季多吃,以免心火过旺。

由于心火能够克肺金,而辛味归肺经,所以在夏季,人们可以适当多吃葱、姜、蒜等辛味食物,其有发散、行气、活血、通窍等功用,可补益肺气。

  第三,合理运动,强身健体。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

夏天气候炎热,运动不要过分剧烈,最好在清晨和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宜选择运动量较小或适中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太极拳、游泳等。

  第四,按摩穴位。

临睡前端坐椅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正身目闭,全身放松,意守丹田。

吸气于胸中,两手握成空心拳,轻叩胸部檀中穴位置数十下,可请家人用手掌从背部脊柱两侧由下至上轻拍约10分钟,可畅快胸中之气,有健肺养肺之成效。

  第五,冬病夏治。

夏季机体与外界阳气均呈旺盛状态,此时可采用内服中药配合穴位贴敷、针灸等来治疗一些冬季好发疾病。

如三伏贴,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鼻炎及哮喘等。

 

穴位贴敷用药

 

方药:

制作:

.共研细末,分为3份。

用时取一份药粉,用生姜汁调和为硬膏,再分作十四份,备用。

取穴:

天突,肺俞,心俞,定喘,膻中,大椎,膈俞,膏盲俞,命门共十四穴。

用法:

用做好的药膏放在麝香追风膏的中间,贴敷于穴位上即可。

贴敷时间以4-6小时为好,也有的患者因皮肤灼热烧烫,不能忍受,可以提前取下。

在治疗期间切忌不得用冷水洗澡,忌食生冷酸辣。

每10天一次,每年3-4次。

3年一个疗程。

在就是贴敷时间尽量在中午或者是天气晴朗的日子应用。

此方对于冬季多发病如: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鼻炎等,预防效果不错。

 

天灸疗法

又到夏日炎炎三伏天,医院康复理疗科不断地有患者前来咨询天灸疗法。

所谓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医学外治法中的一种,即在三伏天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以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究竟天灸疗法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哪些病可用天灸疗法来治?

什么是“冬病夏治”?

在三伏天采取天灸疗法,主要是使病人虚阳恢复正常,增强抗病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

天灸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

之所以选择三伏天进行天灸治疗,传统医学认为,庚日和肺在五行中都属金,此时,人体阳气旺盛,治疗易调动其的卫外防御能力。

所以,许多疾病在庚日治疗效果最好。

根据中医《内经》的说法,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达到最高,尤其在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人体皮肤腠理完全开泄,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敷贴,所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对相应的脏腑起到扶正去邪的效果,增强肌体免疫力,减少冬天发病次数,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哪些病可进行天灸疗法?

★属于过敏性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平素易感冒等宿疾;

★素体虚寒所致的疾病如胃痛、慢性结肠炎、痹症等,宜在阳气旺盛的夏季进行预防和治疗,以减轻其在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

天灸疗法使用的药物大多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对局部产生强烈刺激,一方面会使血流加快,达到活血行气、消肿散结的作用;另一方面药物敷于表皮产生的热效应可起到温经通络、祛寒除湿、通痹止痛的作用,并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

天灸治疗后应注意什么?

天灸用精选的一些中药磨成粉状,以姜汁调成膏状贴于穴位上。

每伏各贴药一次,成人一般贴2-4小时,儿童贴1-2小时。

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痛感,敷贴之后,如果穴位上的皮肤起泡,对机体的免疫激活会更强,效果会更好。

皮肤出现水疱后,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治疗的同时应戒食易“发”食物,如海鲜、虾、牛肉、鸭、鹅以及煎炸食物。

有严重心脏疾患、瘢痕体质者、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小儿由于难以配合,因此敷贴时以不起泡为好。

敷贴期间应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贪凉,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一、天灸疗法的治疗原理:

“冬病夏治”就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一种特色疗法,《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古人认为人体脏腑气血的虚弱,正气(免疫力)的低下是致病的关键。

例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易感冒患者、虚寒性胃病均与肺、脾、肾免疫力低下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天灸疗法后,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加E-玫瑰花结形成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同时血中噬酸性细胞明显减少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含量下降,明显抑制机体的过敏状态,并且在促进激活气道平滑肌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使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CAMP(血浆环腺苷单磷酸)的合成,提高CAMP的水平上,能有协调气道平滑肌的功能增强,能抵御风邪的侵入,起到预防的作用。

二、“天灸疗法”适应症:

凡有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常年易感冒者(包括儿童)、慢性肾炎、慢性颈肩腰腿痛、慢性胃肠道病(胃痛、结肠炎)、过敏者等。

对儿童反复长期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平常虚弱多病而体质偏寒等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天灸疗法”禁忌症:

急性(以上病症)发作期、发烧、咽喉发炎、一岁以下幼儿、孕妇、肺结核、严重心肺功能不足、短时间内敷贴即会大量起水泡的患者、皮肤贴外用药容易过敏者等。

四、贴灸后注意事项:

天灸治疗药物贴敷后皮肤局部会有发热感或轻微刺痛感,属正常反应。

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避免灼伤皮肤。

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不留癍痕。

可外涂皮肤烫伤软膏以减缓刺激,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搽烫伤软膏,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鸡鸭、花生、芋头、豆腐等。

偶出现皮肤过敏者,可搽抗过敏药膏,并戒食鱼虾、辛腥、生冷等易致敏食物,必要时来医院就诊。

天灸疗法---穴位贴敷每年的三伏天的第一天,传统的“冬病夏治”是在这天开始应用的。

笔者在这段时间内应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之天灸疗法治疗一些“寒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成效,先总结如下。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

“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中医的理论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羸弱,消息皆通于大地”,“天人合一”,因此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中医将之概括为“六淫”。

其中,寒为“六淫”之首,主指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寒邪入侵引发的疾病,其发病时间以冬季为主或在冬季加重。

中医的理论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羸弱,消息皆通于大地”,“天人合一”,因此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中医将之概括为“六淫”。

其中,寒为“六淫”之首,主指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寒邪入侵引发的疾病,其发病时间以冬季为主或在冬季加重。

在这段时间是应用天灸疗法的穴位贴敷治疗寒性疾病的绝好的机会。

其实除常见的呼吸科疾病治疗外,这也是个改善身体状况的好时机,可借助高温天除去体内因风寒导致的“寒症”。

随着气温转暖,像风湿、骨关节病等一些冬天容易发作的病症,夏季病情缓解,患者就开始“轻敌”,不再医治及预防。

中医专家提醒,这类病多为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所致。

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加以调治,有利于达到减轻病症、恢复健康的目的。

贴敷于经络上的治疗穴位可使阳气更旺,通过经络调整全身阴阳气血,并为肌体储备阳气。

阳气充足则疾病好发季节不易被外邪所伤,对有哮喘、咳嗽、咽干症状以及反复发作的慢支、哮喘、咽炎等患者有预防发作的作用。

再就是有些年轻女性朋友,总是喜欢薄露透,但一摸手儿,三伏天还冷冰冰的。

中医专家说,这是体内寒气太甚。

盛夏来临,哮喘、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手脚冰凉、颈椎不适等很多由风寒引起的病症有所减轻,若此时放松治疗,冬季仍会继续发作,并会越来越严重。

趁着高温天,从治疗到生活护理“全面出击”,祛除寒气,三伏天也不会那么“讨厌”了。

穴位贴敷,通过透皮的吸收和经络穴位的传导,扶助正气,祛散伏痰,调整和增强小儿肌体的功能。

因为在一年中,三伏是人体毛孔张开,气血聚到体表,气血最为明显的时候,此时运用穴位贴敷,药物的吸收效果更佳。

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人群可以考虑此法。

贴敷时间是夏令三伏,一般从头伏第一天开始,伏天最后一天结束,需要贴三年。

因为今年的伏天和去年相比多10天,是四个伏,穴位贴敷次数也会增加。

每次成人贴4-6个小时,儿童相对少一点。

穴位贴敷可刺激局部皮肤,使它充血和加强药物吸收。

现代医学认为药物通过穴位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了一个新的兴奋灶,遗留了痕迹反射,长期的后抑制作用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