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年普通高中高二调研测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7279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门市年普通高中高二调研测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门市年普通高中高二调研测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门市年普通高中高二调研测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门市年普通高中高二调研测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门市年普通高中高二调研测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门市年普通高中高二调研测试生物试题.docx

《江门市年普通高中高二调研测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门市年普通高中高二调研测试生物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门市年普通高中高二调研测试生物试题.docx

江门市年普通高中高二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江门市2015年普通高中高二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并证实其遗传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解析试题分析:

遗传因子只是孟德尔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出的理论产物,孟德尔并未证实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故A错;由于噬菌体转化实验将DNA和蛋白质的作用分别进行了研究,而肺炎双球转化实验中DNA和蛋白质不能完全分离开,所以噬菌体转化实验更有说服力,故B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互补配对,嘌呤数等于嘧啶数,故C错;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D错。

2.下列有关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邻的碱基被“—脱氧核糖—脱氧核糖—”连接在一起

B.每个磷酸基团上都连着两个五碳糖

C.可利用DNA做亲子鉴定是因为DNA分子具有多样性

D.DNA分子中G与C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

3.用P标记的一个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中,有鸟嘌呤40个,将其放在含P的适宜环境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子代DNA中含有P的DNA占100%

B.复制过程中共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C.子代DNA中含有P标记的DNA占1/4

D.适宜环境中还需加入DNA酶才能完成复制过程

4.下列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种转运RNA能转运一种特定的氨基酸

B.决定信使RNA中核苷酸的顺序的是DNA分子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C.决定氨基酸位置的密码子是核糖体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

D.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也可以发生在细胞质中

解析:

一种转运RNA只携带一种氨基酸,体现转运RNA的专一性,但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RNA携带(氨基酸大约20种,而转运RNA有61种,因此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转运RNA来转运)

信使RNA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其核苷酸排列顺序由DNA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所决定,B正确

决定氨基酸位置的密码子是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

由于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少量的DNA,故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也可以发生在细胞质中

5.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引起人类发生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

目前该病毒已经造成超过数千人死亡。

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下图所示途径进行增殖。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B.过程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相同

C.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D.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必将引起EBHF

考点: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专题: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埃博拉病毒的繁殖过程,首先以-RNA为模板合成mRNA,其次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同时合成-RNA,蛋白质再和-RNA组装形成子代病毒.据此答题.

解答:

 解:

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RNA中嘧啶比例与mRNA中嘌呤比例相同,因此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A正确;

B、过程②翻译形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因此所需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不一定相同,B错误;

C、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核糖核苷酸、ATP等,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EBV和宿主细胞结合后,需要核酸-蛋白质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中,才能进行增殖”可知,直接将单独的EBV的-RNA注入细胞不能引起EBHF,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以社会热点问题为题材,结合埃博拉病毒繁殖过程图,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的具体过程,能根据题中和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下面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与性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B.蛋白质的功能可以体现生物性状

C.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决定的

D.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

解析:

A.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

B.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例如: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血红蛋白基因突变→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红细胞呈镰刀状蔗糖多→水分保留少。

b囊性纤维病:

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CFTR蛋白结构异常→功能异常

(2)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如:

a.豌豆粒型:

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异常(插入外来DNA序列)→不能正常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少→皱粒。

b.白化病:

酪氨酸酶基因异常→缺少酪氨酸酶→制约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白化病C.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观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D.生物的有些性状是受单基因控制的(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有些性状是由多对基因来决定的(如人的身高);如苯丙酮尿症和镰状细胞贫血这些由突变基因引起的遗传综合征都属于这类型。

7.下列发生在人体细胞内的反应,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②表示DNA转录过程③图中共有5种碱基④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⑤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⑥图中的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⑤

试题分析:

图示若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则为转录过程,反之则为逆转录过程,不是复制①错误,②正确;图中共有A、T、C、G、U五种碱基,③正确;图中DNA链和RNA链各含有4种碱基,因此共有8种核苷酸,④正确,⑤错误;图中DNA链中的A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RNA链中的A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⑥错误。

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核酸的化学组成、DNA复制和转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8.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缺失一个基因属于基因突变(碱基对,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DNA分子缺失一个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

B.发生在体细胞的突变一定不能遗传给后代(一般不能遗传,植物的体细胞发生的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

9.下列实践活动包含基因工程技术的是

A.水稻F1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

B.抗虫小麦与矮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杆小麦

C.将含水稻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玉米抗病植株(不同种生物间)

D.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

10.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解离液的作用主要是改变细胞的通透性B.卡诺氏液可加速细胞染色(固定作用)

C.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可使染色体着色D.此实验的原理是低温使染色体断裂,从而引起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纺锤体不能形成,在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平均分开,导致染色体加倍)

关于酒精的作用:

本实验中酒精的作用:

洗去卡诺氏液

解离液中酒精的作用是迅速杀死细胞,固定细胞的分裂相,盐酸能溶解果胶,从而使洋葱细胞的细胞壁软化,并使细胞间的中胶层物质溶解,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的目的

A.在使用苏丹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  

B.无水乙醇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起到提取色素的作用

C.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使用的解离液成分是盐酸和酒精

D.在观察细胞内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可使用盐酸来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

11.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可能代表出生或迁入

B.若X表示抗利尿激素,则①可代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即抗利尿激素可抑制排尿。

C.若X表示血糖含量,则②代表胰岛素

D.若X表示效应T细胞数量,则②可能代表某种病毒(进入生物体内的病毒可能诱导产生大量的效应T细胞,也可能诱导产生大量的效应B细胞,但是一般不会导致减少效应T和效应B细胞数量。

1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植物能够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三倍体植物可以由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获得,也就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故A正确。

B.当环境条件适宜且不变时,某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一定不会发生变化(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如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原因)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

D.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给后代,它是不可遗传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

13.下图为“小鼠皮肤移植实验”过程。

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移植皮肤的排斥与细胞免疫有关,与体液免疫无关

B.第二次移植更易发生排斥与体内记忆细胞有关

C.二次移植后,体内相应抗体含量明显高于第一次

D.注射T细胞增殖抑制药物,可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分析:

本题是对于细胞免疫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的考查,梳理细胞免疫的过程,然后结合题干现象根据问题具体要求进行解答.据图示可知,二次移植更易发生免疫反应,因初次免疫反应产生了记忆细胞.

解答:

 解:

A、移植皮肤的排斥不但与细胞免疫有关,也与体液免疫有关,A错误;

B、因初次免疫反应产生了记忆细胞,二次移植更易发生免疫反应,B正确;

C、二次移植后,免疫反应更强、更快,体内相应抗体含量明显高于第一次,C正确;

D、注射T细胞增殖抑制药物,可降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故能提高移植的成功率,D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免疫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初次免疫与再次免疫过程的特点比较,对于细胞免疫过程的理解和二次免疫特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利用免疫知识解释生物现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4.通过对胎儿或新生儿的体细胞组织的切片或血涂片观察,难以发现的遗传病是

A.苯丙酮尿症携带者B.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胞的形状)D.21三体综合征(21号染色体)

15.下图表示人体内的某反射弧及其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①所示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因为③上有神经结,故是传入神经,与其相连的是感受器)

B.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未兴奋部位

C.甲图的⑥结构中发生的信号变化需要消耗ATP

D.人体内乙图所示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方向是a←b→c(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是双向传递的,在人体内,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乙图所示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方向只能是b→c)

16.下列关于稳态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其自身结构和功能的协调性密切相关

B.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

D.植物激素可通过影响酶活性来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分析:

1、生物系统的稳定性:

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

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

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2、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空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外界因素会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 /NaHCO3.

解答:

 解:

A、生态系统自身结构和功能具有协调性,使得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正确;B、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由于存在缓冲物质,使得PH维持相对恒定,B错误.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正确;D、植物激素可影响酶的活性进而调节生命活动,如乙烯能增强细胞膜的透性和酶的活性,加强果实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果实中有机物的转化,从而促进果实的成熟,B正确;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态、激素调节和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必修三内的综合题.

1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打破马铃薯种子的休眠

B.用适宜浓度2、4—D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下端,可促进插条生根

C.用乙烯利促进香蕉果实的生长发育

D.用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水稻,可促进细胞分裂

【解析】 用乙烯利促进香蕉果实的成熟。

选C.

18.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下列条件会使种群K值增大的是

A.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

B.引入北极狐后的旅鼠

C.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

D.驱赶狼后的草原兔

A、地面进行硬化后,家鼠不适应这样的环境,其环境容纳量减小,A错误;

B、北极狐能够捕食旅鼠,因此,引入北极狐后旅鼠的容纳量减小,B错误;

C、干旱导致竹子大量死亡,造成大熊猫的食物短缺,所以,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环境容纳量减小,C错误.

D.驱赶狼后的草原兔缺少天敌大量繁殖,因此,环境容纳量提高,D正确;故选:

D.

19.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

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

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0.右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c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D.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

D

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桑毛虫与暴猎蝽之间是捕食关系,两种生物的数量相互抑制,桑毛虫的环境容纳量减少,故A正确,D错误;c点时,暴猎蝽数量达到最大值,此时桑毛虫数量少,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加,故C正确;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B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满分为60分。

除说明外,每空2分)

21.(13分)康贝格(Kornberg)曾以噬菌体为引子,加入DNA复制所需的原料、适量ATP和DNA聚合酶,在试管中合成了噬菌体DNA,这种半人工合成的DNA也能够在宿主(细菌)体内繁殖。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加入ATP的目的是。

(2)加入DNA聚合酶的目的是。

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两条链的组成情况是

;分子的复制方式被称为复制(1分)。

(3)若DNA是在细菌细胞内合成的,则其场所是________;若在真菌细胞内合成,其场所可能是_______;若在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合成,其场所又可能是____________。

(4)若在该DNA分子的某片段中,有腺嘌呤P个,占该片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N/M(M>2N),则该片段有胞嘧啶个。

22.(12分)如图为人类某种囊性纤维化病的系谱图,请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Ⅱ-1和Ⅱ-2后代的再发风险率为______,所以生育前应该通过遗传咨询和_________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控和预防。

(2)囊性纤维化病是CFTR基因突变导致的人类遗传病,迄今为止,已经发现超过1000种可以导致囊性纤维化的CFTR基因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其中的一些患者是由于CFTR基因缺失了三个碱基对,导致其编码的CFTR蛋白缺失了一个苯丙氨酸,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UUU或UUC,据此可推知基因缺失的序列为_________。

(3)在正常肺部组织细胞中,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帮助氯离子转运出细胞。

突变最终导致合成的CFTR蛋白的功能异常,患者的肺部黏液堆积增多,易被细菌反复感染。

以上事实说明,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考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专题:

分析:

分析题图:

Ⅰ-1和Ⅰ-2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Ⅱ-3),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

解答:

 解:

(1)由以上分析可知,囊性纤维化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Ⅲ可知Ⅱ-1和Ⅱ-2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后代的再发风险率为1/4,所以生育前应该通过遗传咨询和基因诊断或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控和预防。

(2)囊性纤维化病是CFTR基因突变导致的人类遗传病,迄今为止,已经发现超过1000种可以导致囊性纤维化的CFTR基因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其中的一些患者是由于CFTR基因缺失了三个碱基对,导致其编码的CFTR蛋白缺失了一个苯丙氨酸,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UUU或UUC,据此可推知基因缺失的序列为

 

 AAA 

.

TTT

 AAG 

.

TTC

(3)在正常肺部组织细胞中,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帮助氯离子转运出细胞.突变导致合成的CFTR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使其功能异常,细胞外氯离子浓度减低,引起细胞外渗透压下降,导致细胞外水分进入细胞内而减少,患者的肺部黏液堆积增多,易被细菌反复感染。

(4)以上事实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5)科研人员利用经过修饰的病毒作为运载体,将正常的CFTR基因导入患者的肺部组织细胞中,这种治疗方法称为基因治疗。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1

4

   基因诊断(或“产前诊断”)

(2)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        

 AAA 

.

TTT

 AAG 

.

TTC

(3)空间结构    减少

(4)蛋白质的结构

(5)(基因)载体    基因治疗

点评: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可遗传变异、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基因工程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判断其遗传方式;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识记基因工程的相关应用,能结合图中和题中信息答题.

23.(12分)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

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_(1分),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1分)作用的________(1分)有机物。

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具备与植物激素同等的效果且稳定性更高。

由图1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1分)、__________。

(1分)

(2)由图1的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

为探究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_________种培养基。

(3)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图2为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

①X浓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_________作用。

(1分)②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图1中实验数据绘制的柱形图,可直观判断激素类似物甲促进月季插条生根,激素类似物乙抑制月季插条生根。

(2)图1中,激素类似物乙的浓度由0至lμmol/L,月季插条生根条数略有减少,但不能判断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若要探究这两种激素类似物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含有0.5μmol/L激素类似物乙、含有3μmol/L激素类似物甲、含有0.5μmol/L激素类似物乙和3μmol/L激素类似物甲和不加激素的4种培养基进行培养。

(3)根据图2可知,在三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中,Z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效果最佳,Y浓度次之,X浓度则表现为抑制。

高于和低于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对促进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可能具有相同效应,浓度过高可起抑制作用。

故可推知,X大于Y,也大于Z,但Z和Y之间的大小不确定。

答案:

(1)促进生根 抑制生根

(2)不能 4

(3)①抑制 ②X>Y,X>Z,Y与Z之间大小关系不确定

24.(15分)内环境稳态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实现。

下图中,甲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反应的部分过程;乙表示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制。

(1)甲图所示过程主要体现的是______(1分)免疫过程;图中细胞②是______(1分),该细胞的作用是通过产生______(1分),刺激相应的免疫细胞发挥作用。

(2)甲图中细胞④受到抗原刺激后其细胞周期会______,进一步分化为[⑦]____(1分)细胞,该细胞核内部分基因进行______,合成了抗体。

(3)由图乙可知,对免疫细胞或免疫器官的调节,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的______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______进行调节。

(4)若图乙中的神经元未受刺激,则按图示进行检测时,微型电流计的指针______偏转(1分)。

(5)某病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当注射TRH后血清中TSH无反应,表明病变的器官可能是__________。

(1)体液T细胞淋巴因子

(2)缩短浆转录和翻译(或表达)(3)神经递质激素(4)向左(5)垂体

【解析】

试题分析:

(1)体液免疫主要是指通过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过程。

细胞免疫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