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地理必修二鲁教版试题期末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6722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地理必修二鲁教版试题期末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版地理必修二鲁教版试题期末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版地理必修二鲁教版试题期末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版地理必修二鲁教版试题期末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版地理必修二鲁教版试题期末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地理必修二鲁教版试题期末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docx

《版地理必修二鲁教版试题期末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地理必修二鲁教版试题期末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地理必修二鲁教版试题期末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docx

版地理必修二鲁教版试题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精

期末检测试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测控导航

知识点

题号

人口与地理环境

1、2、3、4

城市与地理环境

7、8、9、10

26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15、16

13、14、19、

20、21、

22、23

17、18、27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25

24、25

28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6、11、12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浙江省是2014年全国率先放开“单独二孩”政策的省份。

下图为不考虑“单独二孩”实施情况下浙江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读图,回答1~2题:

1.在不考虑“单独二孩”实施情况下,2013~2020年(  )

A.人口总扶养比先降后升

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

C.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6年

D.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

2.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十年内,浙江省(  )

A.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

C.总人口规模提前达到峰值

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

解析:

1.D 2.A 第1题,通过读图分析,虽然少年人口抚养比先降后升,但老年人口抚养比处于较快的上升阶段,二者相叠加的结果为上升,即人口总抚养比处于一直上升,A错;图中现实的是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不显示总人口数,因此无法推算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B错;从图中可以看出2016年为劳动年龄人口最大值,而不是总人口的最大峰值,C错;根据图中数据显示,人口总抚养比一直是增长的,且增长状况是先慢后快(从图中曲线斜率估读),D正确。

第2题,老龄化问题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的改变,所以应重视老龄化产业的发展,A正确;十年内新增的人口又成为新增的少儿抚养对象,加大了少儿抚养比,总抚养比也加大,B错误;“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短期内会改变人口增长低缓的状况,但不会带来大幅的人口增长,但会使得人口的峰值推迟,C错;十年内新增的人口不会转变为劳动年龄的人口,所以“用工荒”问题不会因此而缓解,D错误。

  读“我国流动人口金字塔图”,回答3~4题:

3.上图出现流动人口两大高峰的原因是(  )

①务工经商 ②拆迁搬家 ③随迁家属 ④学习培训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在流动方向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分散。

决定流动人口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布局B.人口密度

C.生态环境D.耕地面积

解析:

3.C 4.A 第3题,由图可知,我国流动人口的两大高峰出现在中青年和儿童年龄段,中青年人口的流动主要目的是务工经商,而儿童则是随迁家属。

第4题,近年来受国家政策、产业转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东部产业出现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受此影响,我国人口流向发生了变化,故A项正确。

  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②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③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6.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

A.①生态系统 ②社会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B.①生态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C.①社会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D.①社会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生态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解析:

5.D 6.C 第5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

其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强调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质量、效益、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6题,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力、科技等,因此①为社会系统,③为经济系统,只有C项符合题意。

  如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读图,回答7~8题:

7.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8.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

解析:

7.B 8.A 第7题,该城市城区布局属于组团式,四片城区分布于城市林地之间,各片城区接近自然,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但这种布局模式会延长居民出行距离、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不利于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第8题,物流园区的布局原则属于交通最优原则而不是市场最优原则。

物流园区需要布局在交通便捷且地价较低的地方,图中①处位于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和城市公路沿线,交通便捷,同时位于城市外缘,地价相对较低;化工园区需要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以及交通线附近,图中③处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以及公路沿线,适宜布局化工园区。

  下图是某城市某方向上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丁地距离市中心较远,而地租水平较高,其原因最可能是该地(  )

A.地形崎岖B.降水丰富

C.交通便捷D.传统工业集聚

10.甲地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

A.低级住宅区B.中心商务区

C.工业区D.文教区

解析:

9.C 10.B 第9题,城市土地租金的高低受到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的影响,丁地距离市中心较远,可能因为交通便捷,所以地租水平较高。

第10题,甲地位于市中心,最有可能形成中心商务区。

  读漫画《耕者忧其田》,回答11~12题:

11.与该漫画相关的主题是(  )

A.人口增长B.资源浪费

C.森林破坏D.耕地减少

12.漫画主题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解析:

11.D 12.C 第11题,这幅漫画反映经济的发展占用大量的土地,导致耕地减少。

第12题,该漫画反映了没有很好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资源之间的关系,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某山区土地利用形式多种多样,1000m以下的河谷平原以种植甘蔗为主;1000m至2000m左右的坡地,多种植咖啡、可可;2000m到3000m的地区种植玉米、小麦、大麦和马铃薯,一年可两熟;海拔更高的地区是高寒草原和终年积雪。

读材料,回答13~14题:

13.影响该地农牧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坡度大小B.气温变化

C.土壤类型D.水分变化

14.在2000m到3000m的地区多种植玉米、小麦、大麦和马铃薯,其中以马铃薯的栽培高度上限最高,其原因是(  )

A.可在霜期栽种B.适合冻土培育

C.生长季最短D.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解析:

13.B 14.C 第13题,该地农牧业空间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分异,则海拔差异导致的气温变化是其布局的主要因素。

第14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适宜作物生长的时间越短。

马铃薯的栽培高度上限最高说明其生长季最短。

  某地政府拟开办一家工厂,选定的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比较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15~16题:

15.按主导因素划分,该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A.市场指向型B.劳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

16.从成本构成看,该工厂应选在(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解析:

15.A 16.C 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在哪里,该工厂成品运费所占比例均最大,故为市场指向型工业。

第16题,比较四地成本构成,丙地成本构成总和最小,故应选在丙地。

  垄膜沟植是指在田间起垄开沟,垄上覆盖塑料膜。

下图是某地垄膜沟植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垄膜沟植最主要改善的是(  )

A.水分B.地形

C.热量D.土壤

18.该地最可能位于(  )

A.江西B.山东

C.吉林D.甘肃

解析:

17.A 18.D 第17题,本题考查农业设施、技术对农业的影响。

垄膜沟植技术用的是地膜,地膜的作用:

一是显著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二是显著的雨水集流作用。

田间相间的垄面是良好的集流面.将微小降雨汇集流入渗于沟中农作物根部,大大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从而改善了土壤的水分条件,故选A项。

第18题,该技术主要改善的是水分状况,所以该技术最可能分布的是水资源短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甘肃最符合。

  如图是几个地区①②③农业基本情况的比较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季风水田农业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乳畜业

20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A.提高机械化程度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解析:

19.A 20.C 第19题,根据图中坐标可以看出①地区种植业比重很高、畜牧业比重小、商品率低,符合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第20题,③地区畜牧业比重很高、种植业比重很小,且商品率很高,故应该为大牧场放牧业。

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

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

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

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

据此回答21~23题:

2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

A.离原料产地较近B.离消费市场较近

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

2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原料价格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D.市场需求

2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

A.原料使用量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D.设备费用

解析:

21.D 22.C 23.B 第21题,材料中关键信息“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说明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主要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劳动力价格较低,故选D项。

第22题,材料中提到“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说明只要在国外,原料价格一般较低,因此没必要考虑原料价格,排除A项;“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说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劳动力价格远低于美国,排除B项;从题干材料得知,产品运至杭州,说明不是利用美国市场,排除D项;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的政策、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更优越,故选C项。

第23题,纺纱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而且美国劳动力价格较高,纺纱业要想获取利润,必须减少劳动力数量,因此B项正确。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

下图为我国东线放蜂线路。

读图,回答24~25题:

24.蜂农“追花夺蜜”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航空运输B.内河航运C.铁路运输D.公路运输

25.蜂农沿图示路线放蜂途中,最可能遇到的地理现象是(  )

A.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