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6686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0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出版社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5人,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五个单元。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

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目标

 1、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3、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4、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外部的变化,强化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通过学生的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科学世界带来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

初步了解水的特性,感知水的性质。

     难点:

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

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为学生初学教材,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认知方面上形成好的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

结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

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教学进度(见附表)

周次

教学内容

第一周

科学常识介绍,提高学生兴趣

第二周

走进科学课

第三周

我的“小问号”

第四周

复习

第五周

国庆节假期

第六周

看一看

第七周

听一听

第八周

摸一摸

第九周

闻一闻尝一尝复习

第十周

玩磁铁

第十一周

玩彩泥

第十二周

玩小车

第十三周

分一分

第十四周

运水游戏

第十五周

认识水

第十六周

水变咸了

第十七周

把它们放到水里

第十八周

放大镜

第十九周

我的削笔刀

第二十周

复习

第二十一周

期末考试

第二十二周

期末总结

主备人:

集体备课人员:

课题:

1、《走进科学课》

教学分析:

本课所在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是绪论单元,起着把学生领进门的作用,让学生知道科学课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让学生认识科学课上需要进行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主要方法。

科学探究:

1.善于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指导下,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

1.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充满兴趣。

2.能通过实验感知探究活动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使学生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基础。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到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绿萝一盆,清水。

学生:

画笔,白纸,玻璃水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个人复备

一、谈话导入。

教师与生谈话:

今天我们要上什么课?

板书:

科学。

领生读认。

领生读开篇卷首语。

二、初步认识科学。

1.课件播放:

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让学生说感受。

师:

你觉得科学课都干什么?

生畅所欲言。

师鼓励表扬。

2.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好玩的,有趣的现象?

你想知道什么科学现象的秘密?

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探究活动

(一)

观察绿萝的叶子。

你想说什么?

形状、颜色、大小登都可以。

你能画下来吗?

生画叶子,展示,评价。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叶子,说一说并把它画下来,全班展示。

4.探究活动

(二)

透过水杯看小鱼。

画一条小鱼(教师可在黑板上教小鱼的简笔画画法)

透过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水杯看小鱼,你有什么发现?

(注意引导用玻璃杯中间部位看)你认为可能和谁有关系?

三、科学家的故事。

课件播放科学家的小动画故事。

说说故事中的科学家。

你还知道那些科学家?

以及他们的故事?

四、拓展活动。

回家观察植物的叶子并画下来。

 

板书设计:

1走进科学课

观察实验制作

课时备课

主备人:

集体备课人员:

课题:

2、《我的“小问号”》

教学分析:

本课所在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是绪论单元,起着把学生领进门的作用,让学生知道科学课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让学生感知生活中有许多科学问题,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主要方法。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

1.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充满兴趣。

2.能通过实验感知探究活动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使学生爱上科学,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基础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到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自带小玩具与本课有关的图片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的课后拓展作业:

回家观察植物的叶子并画下来。

交流展示,师生评价。

评出最优作业。

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科学,这次的科学就藏在我们的玩具里。

快拿出来。

二、探究过程。

1.生拿出自带玩具,小组展示玩法。

全班展示。

师:

其他同学知道这个玩具吗?

你都知道些什么?

你还想知道这个玩具的什么秘密?

生畅所欲言。

师鼓励表扬。

小结:

学习科学要勇敢的提出小问号。

2.带着这些小问号再去玩一玩我们的玩具。

3.生活中的小问号。

师:

不光玩具里有小问号,在我们生活中好多事物好多现象都有值得发现的问号。

在生活中,你还有哪些小问号?

生小组交流再汇报展示,鼓励学生发言,及时表扬评价。

生提出问号,师可适当追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谁能来解答。

将师生交流加深。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活动。

观察校园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小问号。

 

板书设计:

2我的小问号

第3课 《看一看》 教案

一、教材分析 

《看一看》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位于教材第8至9页。

本课建议教学时间为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道眼睛的作用。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热爱观察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观察。

 

2、理解不同的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知道不同的方法观察到的结果不同。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上课之前,学生准备好本节课要用的学具:

镜子、七巧板。

 师:

镜子和七巧板都准备好了吗?

 生:

准备好了。

 

学生纷纷将自己的学具展示给老师看。

 

师:

很好,都准备的很充分,下面我们就一起带着学具走进科学的课堂吧!

 2、活动过程 

(1)师: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的镜子,通过镜子看一下我们自己的眼睛。

 

生按照老师的引导面着自己的镜子看自己的眼睛。

 师:

从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1:

我发现…… 生2:

我发现…… 

生纷纷积极举手回答自己的发现。

 

(2)师:

那我们的眼睛有哪些本领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看看七巧板有哪些颜色?

哪些形状?

 生:

红色、绿色、黄色、蓝色…… 生: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

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

通过眼睛看到的。

 教师引导学生并总结:

 

用眼睛看七巧板的颜色、形状等,就是在观察。

 教师向学生明确,这就是眼睛的本领:

观察。

 

(3)师: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你有哪些发现:

 生1:

前两幅图都是松树,后两幅都是花生; 生2:

第2和第4幅图片,是对1和3的放大; 生3:

…… 

学生积极回答自己的发现。

 

师:

大家观察的很仔细。

在观察时,我们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等方法进行,并且不同的观察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同。

 

(4)师:

既然我们的眼睛这么重要,那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呢?

 生1:

做眼保健操; 生2:

写字姿势要正确:

 生3:

不走路看书:

 生4:

……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并展示如何保护眼睛:

正确做眼保健操;正确的读写姿势;不要躺着、走路、坐车时看书;看书一小时后要远眺几分钟等。

 三、拓展活动 

师:

同学们,请仔细找一找,图中有哪几种动物呢?

 

通过拓展活动,使学生明确眼睛的作用和重要性,知道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激情。

第四课听一听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耳朵。

 

2、联系实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声音。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声音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

 

2、了解耳朵可以感觉到物体的哪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耳朵的方法。

 

教具准备:

手电筒、瓶子、沙子、石子。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活动一:

手电筒 

活动二:

不同材质的杯子 

活动三:

瓶子、沙子、石子 

活动四:

网载音频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观察我们的耳朵 

同桌用手电筒互相观察彼此的耳朵(小组讨论有什么发现:

我看到耳朵......) 

活动二:

敲一敲,听一听它们的声音是不是相同。

 

将不同材质的杯子放在讲台上,请同学上台敲击杯子,全班同学共同听不同杯子的不同声音,并进行讨论。

 

活动三:

猜一猜,塑料瓶里有什么。

 

小组内活动,一个同学蒙眼,一个同学摇,听音辩物。

 

(我猜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