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608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目录

目录0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

前言1

一、规划基础和背景1

(一)发展基础1

(二)主要问题2

(三)发展形势3

二、指导方针和目标3

(一)指导思想3

(二)基本原则3

(三)发展目标4

三、重点任务5

(一)严格控制提钒钢总量5

(二)推进产业基地建设5

(三)加强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5

(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6

(五)培育高端产品市场6

(六)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6

(七)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7

四、规划实施7

(一)严格市场准入7

(二)实施有保有压融资政策7

(三)严格供地用地管理8

(四)鼓励尾矿废弃物综合利用8

(五)推进直购电交易试点8

(六)加强宏观引导和行业管理8

(七)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8

名词解释9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前言

钒和钛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主要用于钢铁、有色及化工的原材料生产。

钒90%用于钢铁生产,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是发展新型微合金化钢材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钛有强烈的钝化倾向,具有优异的抗腐蚀特性。

含钒和钛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铁路、医疗、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

加强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促进钒钛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工业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国钒钛资源高效配置、产业布局调整、技术升级改造的重要指南,也是钒钛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到2015年。

一、规划基础和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下,我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集约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资源保障、产品质量、冶炼深加工、技术及装备等方面显著提升,为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源储量分布进一步探明。

截至2010年底,探明钒资源储量(以五氧化二钒计,下同)4290万吨,比2005年增加199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1%;探明钛资源储量(以二氧化钛计,下同)7.22亿吨,比2005年增加2.32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37%。

我国钒资源主要赋存于钒钛磁铁矿和含钒石煤中。

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占总储量的53%,集中分布在四川攀西和河北承德地区。

含钒石煤中钒资源占总储量的47%,主要分布在陕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西、贵州等地。

我国钛资源主要赋存于钒钛磁铁矿、钛铁矿和金红石矿中。

钒钛磁铁矿中钛资源占总储量的95%。

钛铁矿中钛资源约占总储量的5%,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等地。

金红石矿储量较少,主要分布在湖北、河南、山西等地。

产业基地雏形初步形成。

长期以来,国家对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依托资源优势,初步建成了以攀钢、承钢为主的四川攀西、河北承德地区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形成了攀钢钒钛、河北承钢、山东东佳、河南佰利联、遵义钛厂、宝鸡钛业、宝钢特钢等一批钒钛产品深加工骨干企业。

综合利用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钒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依靠自主研发,创新了超细粒级钛铁矿回收技术、钙法焙烧制取氧化钒清洁生产技术、复合磁选-高效浮选分离钒钛磁铁矿新工艺、氯化法钛白生产工艺等多项关键技术,推动了我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升级。

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2010年,我囯钒制品(以五氧化二钒计,下同)产量6.5万吨、表观消费量4.99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加3.6万吨和3.34万吨;钛白粉产量147.2万吨、表观消费量147.2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加77.2万吨和69.9万吨;海绵钛产量5.78万吨、表观消费量5.76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加4.83万吨和4.72万吨;钛及钛合金材料产量3.83万吨、表观消费量3.69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加2.82万吨和2.36万吨,钒钛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二)主要问题

我国钒钛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资源保障、综合利用、产品档次和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问题依然突出。

资源开发粗放,利用水平不高。

资源开采仍存在一矿多釆、大矿小开、采富弃贫等现象。

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综合利用率仅47%、钛资源回收率不足14%,甚至还有将宝贵的钒钛铁精矿作为铁精矿用于钢铁生产的现象。

石煤提钒、钛铁矿提钛水平较低,共伴生稀有金属未实现规模化回收。

深度加工不足,未形成集聚优势。

攀西、承德及滇中等钒钛资源优势地区钛精矿产量占全国的95%,但深加工产品钛白粉、海绵钛的产量仅占全国的17%和3%。

国内上海、山东、陕西、贵州、河南等钒钛资源深加工地资源保障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布局分散,物流成本高,产业链短。

产品档次较低,创新能力不强。

钒钛产品多属中低档次,附加值较低。

钒功能材料、高档金红石型和专用钛白粉、大飞机用钛及钛合金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企业自主创新基础薄弱,至今没有引领全球钒钛产业的龙头企业。

工艺装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

产业还在大量使用敞口式高钛渣电炉、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和半流程海绵钛生产线,装备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不达标。

(三)发展形势

从国际看,世界其他国家钒钛产品生产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我国钒钛生产大幅提高,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不断上升。

2010年,我国钒制品、钛白粉、海绵钛、钛及钛合金材料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重分别由2005年的27%、15%、9%、11%提高到45%、28%、37%、33%,钒制品、硫酸法钛白粉、海绵钛、钛及钛合金材料的产量已居世界首位。

同时,国际竟争曰趋激烈,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利用技术优势,集中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在氯化法钛白粉、钛及钛合金冶炼、钒基合金、钒功能材料等尖端技术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另一方面通过直接出口或在我国合资、独资建厂,扩大在我国钒钛产品市场的份额。

从国内看,“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发展迅速,对钒基合金、钒功能材料、高档钛白粉、大飞机和海洋工程用钛及钛合金等关键品种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对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品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的推进,迫切要求钒钛产业加快转变方式,实现产业升级。

二、指导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钒钛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国内市场,坚持控制开发总量,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布局、增强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钒钛产业发展道路,实现我国由钒钛资源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总量控制与结构调整相结合。

立足国内市场,控制资源开发总量,依法合规建设产能,严禁以开发钒钛资源为名,扩大钢铁产能。

推动企业联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坚持市场引导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规划、产业政策标准的引导,依法整合矿山资源,支持符合先进生产力条件的市场主体发展。

坚持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

培育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合作。

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提高资源利用和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满足高端领域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合理开发与资源生态保护相结合。

钒钛资源开发要与主要共伴生稀有金属产业化、规模化回收同步,切实做好资源封闭保护和战略储备。

注重节能降耗、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大污染治理、矿区生态修复,实现产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坚持国内开发与“走出去”相结合。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合理开发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支持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开发利用海外资源,形成参与国际产业竟争的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钒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在布局调整、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等建设可持续发展钒钛产业体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产业布局形成集聚效应。

结合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四川攀西、河北承德等产业基地的深加工产业发展,基地内钛白粉、海绵钛和钛材产量占全国消费需求的50%以上,培育1~2个集资源开发、冶炼、深加工于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钒钛生产平稳增长。

结合市场需求和国内外资源供给能力,到2015年,全国形成钒制品9.5万吨、钛白粉210万吨、海绵钛15万吨、钛材6万吨生产总量。

产业基地形成钒制品9万吨、钛白粉104万吨、海绵钛8.5万吨、钛材4.5万吨生产能力。

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钛资源回收率达到20%以上,铬、钴、镍等主要共伴生稀有金属实现规模化回收利用。

钛铁矿钛资源回收率达到70%以上,高钛渣冶炼钛回收率达到93%以上,海绵钛生产钛回收率达到89%上,含钒石煤钒资源利用率达到80%以上。

自主创新实现新的突破。

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力争在“直接还原-电炉熔分”工艺、氧化钒清洁生产、高钛渣冶炼、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海绵钛生产、含钒石煤资源开发利用等关键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上取得新突破,在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上有重大进展。

高档产品比例大幅提升。

钒铝合金、大飞机和海洋工程用钛及钛合金等产品实现自主化,关键品种自给率达到90%以上,氯化法钛白粉产量占钛白粉总产量的比例达到15%以上,产品结构明显优化。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减少废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

到2015年,企业环保设施配套完善,污染物100%达标排放;能效水平大幅提高,万元产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0%。

三、重点任务

(一)严格控制提钒钢总量

严格执行钢铁产业宏观调控政策,在不新增加钢铁产能的前提下,依托产业基地内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的企业,统筹规划发展周边提钒钢铁企业。

提钒炼钢产能保持在2800万吨规模,其中:

攀西基地保持1500万吨提钒钢规模,承德基地保持1300万吨提钒钢规模。

严禁借提钒名义新增炼钢产能。

(二)推进产业基地建设

综合产业基础、技术水平、资源、能源、物流、环境、市场等条件,重点开发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建设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整顿开发承德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适度开发滇中地区钛铁矿资源;择优在湖北选择一家企业作为含钒石煤提钒清洁生产试点。

推进钒钛深加工产业链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扶持部分钒钛产品深加工骨干企业做精做强。

攀西基地立足于已有的攀钢集团、重钢集团西昌矿业公司、四川达钢等企业,统筹基地内其他企业的发展,形成钒钛铁精矿2500万吨、标准钒渣60万吨、钒制品4.65万吨、钛精矿240万吨、钛白粉80万吨、海绵钛4万吨、钛材1.5万吨生产能力。

承德基地立足于已有的河北钢铁集团承钢公司,统筹基地内其他企业的发展,形成钒钛铁精矿1800万吨、标准钒渣55万吨、钒制品4.35万吨、钛精矿78万吨、钛白粉12万吨、海绵钛2万吨、钛材1万吨生产能力。

滇中基地立足于已有的云冶新立、云铜钛业、云南钛业等企业,统筹基地内其他企业的发展,形成钛精矿43万吨、钛白粉12万吨、海绵钛2.5万吨、钛材2万吨生产能力。

(三)加强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

积极推进产业基地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序开发、合理利用。

进一步加大钒钛资源勘查力度,做好钒钛资源储备工作。

攀枝花红格矿南矿区主要共伴生稀有金属(铬等)尚未实现规模化回收利用,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储备,暂实行封闭保护。

严禁将钒钛铁精矿作为普通铁精矿用于钢铁生产。

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适度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矿。

加强对钒钛生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推广尾矿中残余有价金属元素高效分离回收的产业化技术,鼓励企业对废钒催化剂等二次钒资源、废石、废酸、废渣、废气等进行治理与回收利用。

(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力争2015年末淘汰下列落后产能:

1.年釆选钒钛磁铁矿原矿规模100万吨及以下和没有配套选钛工艺的选矿项目;

2.年生产能力1000吨及以下五氧化二钒生产线;

3.平窑焙烧石煤提钒生产线;

4.敞口式高钛渣电炉;

5.单产5吨/炉以下的钛铁熔炼炉;

6.单线年生产能力2万吨及以下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

7.年生产能力1.5万吨及以下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

8.年生产能力5000吨以下海绵钛生产线;

9.无完善三废处理或处理装置不能正常运行的钒钛生产设备。

(五)培育高端产品市场

鼓励产业基地内企业进一步延伸钒钛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一批产品档次高、技术创新力强、具有品牌优势的钒钛产品加工企业。

开展钒电池开发、高品质钒钢和海洋工程、大飞机制造、医疗器械用钛及钛合金材料等关键技术研究,拓展国内钒钛产品市场空间。

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推广和普及400兆帕及以上高强度含钒螺纹钢筋,扩大高效钒基合金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

(六)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动氧化钒清洁生产工艺、高品质富钛料生产工艺、新型氧化反应器、沸腾氯化工艺及装备、金属钛提取新工艺、高炉渣中钛提取与相关技术、直接还原-电炉熔分工艺提钒提钛技术、高品质钛及钛合金材料制备、红格矿铬的开发利用等一批重大核心技术研究,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实现资金变技术、技术变资金、资金变为更高层次技术的良性循环。

(七)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大力推动钒钛生产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应用,降低开发、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

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管控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建立减排监控体系,加大对重点污染源执法检查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

四、规划实施

(一)严格市场准入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项目要满足以下条件:

钒钛磁铁矿利用。

年采选能力不低于300万吨且必须配套相应规模的选钛工序,选矿钒资源回收率不低于90%。

(低品位难选冶矿不低于50%),钛资源回收率不低于20%。

铬、钴、镍等主要共伴生稀有金属实现规模化回收利用。

使用钒钛铁精矿必须以钒资源回收为前提。

采用“高炉炼铁-转炉提钒”工艺,高炉有效容积达到1200立方米、吨铁钒钛铁精矿配比70%以上,提钒转炉公称容量达到100吨、钒回收率80%以上;采用“直接还原-电炉熔分”工艺,年处理钒钛铁精矿达到60万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低于“高炉炼铁-转炉提钒”流程。

五氧化二钒生产。

新建五氧化二钒生产装置单线年生产能力不低于3000吨,钒回收率80%以上,实现废水零排放和尾渣综合利用。

高钛渣生产。

新建高钛渣生产线须采用25000千伏安以上封闭式/半封闭式电炉,酸溶渣吨渣电耗2300千瓦时以下,氯化渣吨渣电耗2800千瓦时以下。

钛白粉生产。

氯化法钛白粉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及以上,单线年生产能力3万吨及以上。

鼓励新建、改扩建氯化法钛白粉项目,配套建设大型氯碱装置、空分装置,钛回收率不低于92%。

在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的前提下,改造升级现有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配套建设硫酸制备装置和废酸及亚铁综合利用装置,符合清洁生产技术要求,钛回收率不低于83%。

海绵钛生产。

新建海绵钛装置年生产能力1万吨及以上,须釆用全流程工艺,配套镁电解多级槽及镁氯闭路循环等先进工艺技术,吨产品能耗7吨标准煤以下。

(二)实施有保有压融资政策

加大对产业基地金融支持,对规划内项目,以及实施资源整合、企业重组、发展高端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在发行股票、企业(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银行贷款以及吸收私募股权投资等方面给予支持。

对违规建设和产能落后企业,实施融资限制。

(三)严格供地用地管理

大力推进集约用地,严格土地供应管理。

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对鼓励类项目,予以重点保障用地;对限制类项目,一律不得供应土地。

支持企业积极做好矿损土地复垦、闲置土地利用,对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的企业,优先审批建设用地指标。

(四)鼓励尾矿废弃物综合利用

研究制定尾矿、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先进技术产业化的专项扶持政策,对利用效率高的企业或项目在专项资金安排、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鼓励。

对暂不具备回收技术、经济成本高的尾矿和废弃物做好安全存放,严禁作为普通尾矿和废弃物处理。

完善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加强尾矿库治理及环境修复。

(五)推进直购电交易试点

推进符合条件的钒钛生产加工企业与发电企业开展直购电交易试点,优化配置要素资源,促进节能降耗,实现资源与能源的协调发展。

(六)加强宏观引导和行业管理

政府部门要及时制、修订和颁布钒钛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加强产业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指导;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和行业预警制度,积极发挥协会在信息交流、行业自律、企业维权、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引导产业发展。

(七)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

注重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提炼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快形成一批技术标准和规范,总结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基地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突出成绩,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实施范围,并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

产业基地所在省、市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结合实际,明确责任主体,细化落实本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确认后实施。

名词解释

1.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

指具有钒钛资源优势,拥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力量和技术实力,已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

2.标准钒渣:

指含钒10%五氧化二钒的钒渣。

3.钛精矿:

指含47%二氧化钛的钛精矿。

4.钒综合利用率:

式中:

—钒资源综合利用率,%;

m—标准钒渣产量,万吨;

—标准钒渣含钒量,%;

A—钒钛磁铁矿原矿开采量,万吨;

—原矿钒平均品位,%。

5.钛资源回收率:

式中:

—钛资源综合利用率,%;

B—钛精矿产量,万吨;

—钛精矿品位,%;

A—钒钛磁铁矿原矿开采量,万吨;

—原矿钛平均品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