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化学中国海洋大学初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469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3化学中国海洋大学初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03化学中国海洋大学初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03化学中国海洋大学初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03化学中国海洋大学初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03化学中国海洋大学初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3化学中国海洋大学初试.docx

《03化学中国海洋大学初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化学中国海洋大学初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3化学中国海洋大学初试.docx

03化学中国海洋大学初试

618无机化学A

考试内容要求

(一)化学基础知识

气体定律及其应用;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关系;依数性的定量关系及其应用

(二)化学热力学初步

各种状态函数的定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热效应、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熵变的计算,化学反应的方向的判断及温度影响,反应热的测量。

(三)化学反应速度

反应速率定义及表示方法,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级数,阿仑尼乌斯经验公式,反应速率理论。

(四)化学平衡

可逆化学反应的特性;标准态,经验和标准平衡常数表示方法,平衡移动计算。

(五)酸碱解离平衡

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缓冲溶液;盐的水解平衡常数、水解度和水解平衡的计算;强电解质溶液理论、酸碱质子理论、酸碱溶剂体系理论、酸碱电子理论。

(六)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定义、溶度积原理、盐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溶度积对溶解度的影响、同离子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沉淀生成、溶解和转化。

(七)氧化还原平衡

基本概念,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标准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电极电势的应用;原电池和电解池,电解定律,分压定律。

(八)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量子数;多电子原子的能级,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则;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周期性,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九)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理论

离子键的形成,特点;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键参数,金属键理论;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十)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命名,类型,空间结构;配合物的价键理论,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配位平衡常数,影响配位平衡的因素,配位平衡的移动。

(十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制备、氧化物的种类和性质、盐的溶解性、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重要盐类、锂的特殊性。

(十二)硼族元素

硼族元素的通性,硼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惰性电子对效应和周期表中的斜线关系。

(十三)氧族元素

氧族元素的通性,氧,臭氧,水,过氧化氢,硫及其化合物,无机酸强度的变化规律

(十四)卤素

卤素单质、卤化氢和氢卤酸的化学性质及制备;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

(十五)ds区元素

铜、锌副族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Cu(I)和Cu(II)、Hg(I)和Hg(II)的相互转化,贵金属的提取;IA族与IB族,IIA族与IIB族之比较

(十六)d区元素

d区元素的电子构型;Ti,V,Cr,Mn,Fe,Ni等重要元素单质和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十七)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的通性,稀土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镧系收缩。

619分析化学

考试内容要求

《分析化学》部分:

第一章概论

1.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和分析方法的分类;分析化学发展简史和现代分析化学学科发展趋势及特点;

2.定量分析的基本概念、定量分析过程,分析化学中的误差概念;

3.有效数字的概念及运算规则,滴定分析常用的几中滴定方式;

4.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计算,浓度换算。

第二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1.定量分析的基本过程及各步操作的主要目标;

2.试样采集、制备、分解及预处理的基本操作。

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1.总体和样本的统计学计算;

2.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区间概率的概念;

3.t分布曲线,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

t检验和F检验;异常值的取舍方法;

4.系统误差的传递计算和随机误差的传递计算;

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及线性相关性的评价;

6.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四章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

1.活度的概念及计算,酸碱质子理论;

2.酸碱的离解平衡,酸碱水溶液酸度、质子平衡方程;

3.酸碱平衡体系中各型体的分布分数的计算和用质子理论即PBE方程式处理酸碱平衡的基本方法;

4.酸碱平衡中溶液酸碱度的计算方法,包括强酸(碱)溶液、一元和多元弱酸(碱);酸混合溶液;两性物质溶液;酸碱缓冲溶液的pH计算;

5.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缓冲容量的计算;几种常用的缓冲溶液的配制和应用;

6.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选择原则;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终点变化情况;

7.酸碱滴定过程中氢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化学计量点、滴定突跃、滴定终点的含义、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直接准确滴定、多元酸分步滴定的判别式。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8.酸碱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及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五章络合滴定法

1.分析化学中的络合物:

简单络合物与螯合物;EDTA及其络合物;络合物溶液中的离解平衡。

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络合物的逐级平衡常数和积累稳定常数;溶液中各级络合物的分布;平均配位数;

2.络合平衡中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

3.络合滴定基本原理:

滴定曲线讨论;化学计量点pM计算;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终点误差;准确滴定与分步滴定判别式;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选择原则;常用的指示剂;指示剂的封闭与僵化;

4.络合滴定中的酸度控制:

单一离子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分别滴定的酸度控制;

5.提高络合滴定的选择性的方法;选择滴定的可能性;酸度控制;掩蔽与解蔽;络合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6.掌握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和结果的计算。

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

1.氧化还原平衡:

能斯特方程;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条件电位;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次序和程度;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催化反应和诱导反应;

2.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可逆对称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不可逆体系的滴定曲线;等当点电位的计算;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用物质的量的关系处理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测定的计算问题,包括多组分体系和有机物的测定计算;终点误差;

3.氧化还原常用的预处理方法

4.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溴酸钾法和铈量法的原理和应用;不同氧化还原滴定法标准溶液在配制、标定及滴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八章重量分析法与沉淀滴定法

1.重量分析的基本概念;沉淀的溶解度的计算及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2.沉淀滴定法:

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指示剂及其应用;

3.沉淀的类型、形成过程及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沉淀条件的选择;

4.掌握重量分析结果计算;掌握沉淀滴定法。

第九章吸光光度法

1.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光的基本性质;吸收光谱的产生;朗伯-比耳定律及其偏离的原因;吸光度的加和性;比色法和吸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2.光度分析法的设计:

对显色反应的要求;显色条件的选择;测量波长和吸光度范围的选择;参比溶液的选择;

3.光度分析法的误差:

吸光度测量的误差;仪器测量误差,测量条件的选择;

4.其它吸光光度法和光度分析法的应用:

示差光度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多组分分析;弱酸弱碱条件常数的测定;络合物的组成测定;稳定常数的测定;光度滴定法;

第十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1.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富集分离方法:

沉淀分离与共沉淀分离、溶剂萃取分离、离子交换分离、液相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

2.萃取条件的选择及主要的萃取体系,掌握液液萃取分离的基本参数及有关计算。

《仪器分析》部分

第一章绪论

1.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

2.仪器分析方法概述及分类

3.仪器分析的特点

4.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光分析法导论

1.光的波动性

2.光的粒子性

3.光谱仪器的构造:

光源、波长选择器(类型、棱镜和光栅的分光原理和光学特性)、检测器

第三章原子光谱法导论

1.原子光谱:

产生和分类

2.试样原子化和导入方法

第四章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1.AAS基本原理:

谱线轮廓和谱线变宽、原子吸收测量方法

2.AAS仪器:

基本结构、各部分的作用。

空心阴极灯;原子化器:

火焰、无火焰原子化器的原理、特点、比较;分光系统:

光谱通带

3.AAS干扰及消除:

光谱干扰:

谱线干扰、背景干扰;非光谱干扰:

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

4.AAS定量分析:

分析方法、灵敏度、检测限;应用

5.原子荧光(AFS):

AFS产生、仪器基本结构及特点;应用

第五章原子发射光谱法(AES)

1.AES的产生

2.AES仪器:

基本结构、各部分的作用;常用的激发光源的原理和特点

3.光谱定性分析:

基本原理、常用方法

4.光谱定量分析:

赛伯•罗马金公式、内标法的原理、常用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第六章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

1.分子吸收光谱概述:

分子光谱的产生、有机分子中的电子跃迁类型、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基本结构及各部分作用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溶剂效应

第七章分子发光光谱法

1.荧光及磷光光谱法:

荧光及磷光的产生过程、能量传递方式;影响If、Ip的因素;仪器构造及其特点;分析应用

2.化学发光光谱法:

化学发光产生的原理;仪器:

流动注射式、流动注射分析法(FIA)

第八章电位分析法

1.电分析化学基本概念

2.离子选择电极的作用原理:

离子选择性电极膜电位的产生、电位表达式

3.离子选择电极的类型、结构、原理和特点:

晶体膜电极、pH玻璃电极、气敏电极

4.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参数

5.电位分析法的分析应用:

电位选择性系数及其应用;pA的测定原理、测定方法;电位法误差的计算;应用

第九章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1.基本原理:

分解电压、析出电位;极化现象、过电位;电解时离子的析出次序及完全程度;法拉第定律

2.电解分析:

控制电位电解、恒电流电解、汞阴极电解分离法的特点及应用

3.库仑分析法:

恒电位库仑分析法、库仑滴定法的特点及应用

第一十章极谱和伏安分析法

1.普通极谱法基本原理

2.极谱定量分析及应用:

扩散电流方程式;干扰电流及其消除:

充电电流、迁移电流、极谱极大电流、氧波

3.极谱波方程式:

简单金属离子、络合物的极谱波方程式

4.极谱分析新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单扫描极谱法、循环伏安法、脉冲极谱法、溶出伏安法、催化极谱波

第一十一章色谱法导论

1.色谱法概述:

色谱法常用术语

2.色谱法基本理论:

塔板理论、速率理论

3.色谱分离度

4.定性、定量方法:

校正因子;常用定量方法:

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

第一十二章气相色谱法

1.气相色谱仪:

基本构造、各部分作用;常用检测器的原理、应用范围、性能参数、特点

2.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3.气相色谱法固定相及其选择

4.气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

利用保留值、保留指数、经验规律定性;应用

5.毛细管色谱法

第一十三章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概述:

HPLC特点、分类、原理及应用

2.高效液相色谱仪:

基本结构、各部分作用

3.分配色谱法:

原理;特点;应用;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化学键合固定相;溶剂极性参数

4.吸附色谱法:

原理;特点;应用

5.离子交换色谱法和离子色谱法:

原理;特点;应用

6.尺寸排阻色谱法:

原理;特点;应用

仪器分析实验:

各种仪器的基本操作;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651有机化学

考试内容要求

(一)绪论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化学键与杂化轨道理论,化学键与分子性质的关系。

分子间作用力。

Bronsted酸碱理论与Lewis酸碱理论。

电子效应:

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及超共轭效应。

反应中间体的类型及稳定性。

(二)烷烃

结构与命名,构造异构,碳原子和氢原子类型,乙烷与丁烷的构象,透视式,Newman投影式,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的来源。

化学性质:

①卤化反应及其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自由基稳定性和自由基的结构;②氧化反应;③热裂反应及机理。

(三)烯烃

烯烃的结构(SP2杂化和π键、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命名,构造异构,顺反异构与表示方法。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

①亲电加成:

加卤素(亲电试剂、亲电加成、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加卤化氢(加成反应规则,诱导效应,碳正离子结构、稳定性和碳正离子的重排),加次卤酸,加硫酸,加水,硼氢化反应(选择性),烯烃的二聚;②催化氢化及烯烃的稳定性;③自由基加成:

HBr过氧化物效应,自由基加成反应历程;④烯烃的自由基聚合反应(聚合物、单体、聚合度、聚合反应的类型及机理);2.双键的氧化反应;3.α-氢原子的反应:

卤代(烯丙基自由基及p-π共轭效应)、氧化、。

烯烃的来源、制法和鉴别。

(四)炔烃和二烯烃

1.炔烃:

SP杂化,命名,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①加成反应:

加氢、亲电加成(加卤素、加卤化素,加水)亲核加成(加氰化氢,加醇);②氧化反应;③活泼氢反应;④聚合反应。

炔烃的制备与鉴别。

2.二烯烃:

分类和命名,键的离域,1,3-丁二烯的分子轨道与共轭效应(π-π、P-π、σ-π),共振论。

共轭二烯烃的性质:

①加成反应(1,4加成和1,2加成)②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③聚合反应。

共轭二烯的制备与鉴别

(五)脂环烃

脂环烃的分类、命名。

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

环已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椅式,船式,a键,e键,一元及多元取代环已烷的稳定构象)。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环烯烃和环二烯烃的反应。

脂环烃的来源、制法、鉴别。

(六)芳香烃

苯的结构、命名,芳烃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1.亲电取代反应:

卤代、硝化、磺化、烷基化和酰基化、氯甲基化;2.加成反应:

加氢、加氯;3.氧化反应:

侧链氧化、苯环氧化;4.侧链取代;5.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定位规则及活化作用,理论解释(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共振论与分子轨道理论),双取代基定位规则及理论解释,定位规则的应用。

联苯、稠环芳烃。

萘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芳烃的来源、制法、鉴别。

芳香结构(休克尔规则、非苯芳烃、富勒烯)。

常见亲电试剂的分类。

(七)立体化学

异构体的分类与立体化学,偏振光、比旋光度、旋光异构体。

分子的对称因素。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旋光异构,外消旋体与外消旋化。

含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旋光异构,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

构型的确定、标记和表示方法。

外消旋体的拆分。

相对构型和绝对构型及构型的转化。

反应的立体专一性和立体选择性反应。

(八)卤代烃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物理性质。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1.亲核取代反应(水解、氰解、氨解、醇解、和硝酸银作用),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1和SN2);2.消除反应:

β-消除反应历程(E1和E2),消除方向,取代与消除的竞争;3.卤代烷与金属作用(与镁、锂、钠、铝作用,格氏试剂,烷基锂)。

卤代烯的分类及双键位置对卤素原子活泼性的影响。

卤代芳烃的反应。

卤代烃的制备与鉴别。

常见亲核试剂的分类。

(九)醇、酚、醚

1.醇:

结构、分类和命名。

物理性质。

氢键。

化学性质:

①与活泼金属的反应;②羟基的反应:

卤烃的生成、与无机酸的反应、脱水反应(分子内脱水和分子间脱水);③氧化与脱氢。

二元醇的性质。

醇的制备与鉴别。

2.酚:

结构、分类和命名。

物理性质(分子内氢键与分子间氢键)。

化学性质:

①酚羟基的反应:

酸性、成酯、成醚;②芳环上的反应:

卤代、硝化、磺化、烷基化、与羰基化合物缩合、Fries重排与Claisen重排等;③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④氧化与还原、酚的制备与鉴别。

3.醚与环氧化合物:

结构和命名。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佯盐的生成和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生成,环醚的开环反应与反应机理(与水、醇、氨、格氏试剂等作用)。

醚的制备与鉴别。

(十)醛和酮

结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①加成反应:

加氢氰酸及亲核加成反应历程、加亚硫酸氢钠、加醇、加格氏试剂、与氨衍生物缩合、与Wittig试剂反应;②α-氢原子的反应:

卤代反应、羟醛缩合反应;③氧化反应:

弱氧化剂(Fehling试剂、Tollens试剂)、强氧化剂、过氧酸氧化;④还原反应:

催化加氢、用氢化铝锂还原、用硼氢化钠还原、异丙醇铝还原、C=O还原成CH2、金属还原;⑤歧化反应。

醛酮的制备与鉴别。

α、β-不饱和醛酮的性质(亲核加成、亲电加成、氧化还原)。

(十一)波谱分析

1.红外光谱:

基本原理。

官能团的特征吸收。

谱图分析。

2.核磁共振:

基本原理。

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及影响因素,自旋偶合-裂分。

1HNMR图谱分析。

(十二)羧酸及其衍生物

1.羧酸:

结构和命名。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①酸性;②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亲核加成-消除反应机理;③还原反应;④脱羧反应;⑤α-氢原子的取代反应。

二元羧酸及α-羟基酸。

羧酸的制备与鉴别。

2.羧酸衍生物:

结构和命名。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①.羧酸衍生物的相互转化;②与有机金属的反应;③还原;④酰胺的Hofmann降级反应。

3.碳负离子的反应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①碳负离子:

结构、形成、稳定性和反应;②酯缩合反应;③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及类似化合物的α-氢反应在合成中的应用:

与卤代烃的亲核取代、与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加成-消除、与羰基的亲核加成。

(十三)含氮化合物

1.硝基化合物:

分类、结构和命名。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①与碱作用;②还原反应;③硝基对苯环上其它取代基的影响。

制备与鉴别。

2.胺:

分类、结构和命名。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①碱性;②烃基化;③霍夫曼消除;④酰基化;⑤与亚硝酸反应;⑥与醛酮反应;⑦芳胺的特殊反应(与亚硝酸作用、氧化、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季铵盐、季铵碱。

胺的制备与鉴别。

3.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重氮化反应,重氮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偶合反应,重氮甲烷。

(十四)杂环化合物

分类、命名、结构和芳香性。

五元单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吡咯):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加成、特殊反应),糠醛吲哚。

六元单杂环化合物:

吡啶、喹啉:

物性、化性(取代、弱碱性、氧化与还原)。

(十五)协同反应

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反应,σ-迁移。

(十六)碳水化合物

糖类化合物的分类。

单糖:

葡萄糖、果糖、核糖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二糖:

蔗糖、麦芽糖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多糖、淀粉和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简介

(十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

1.氨基酸:

分类和命名。

两性、等电点。

反应、合成。

2.多肽、蛋白质、核酸简介。

(十八)有机合成

基本概念:

目标分子、切割、合成子、逆向合成分析

合成步骤设计:

①基本碳骨架的构成(增链反应、减链反应、成环反应);②在碳骨架合适的位置上引入所需的官能团(官能团的引入、官能团的除去、官能团的转化);③反应的选择性、保护基和导向基;④立体化学控制。

815物理化学A

考试内容要求

(一)绪论

物理化学的发展史、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物理量的表示及运算。

(二)气体的pVT关系

气体分子动理论、速率分布、能量分布、碰撞频率与平均自由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摩尔气体常数;实际气体的范德华方程;对比状态原理、压缩因子图。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

基本概念(系统与环境、强度性质与容量性质、状态、状态函数、状态方程、过程、途径、过程量、热、功、内能、焓、热容、反应进度、热效应、标准生热、标准燃烧热、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过程方向与限度等);热力学第一定律;卡诺循环与热机效率的计算;Hess定律与基尔霍夫定律;化学反应焓的计算;简单状态变化过程、相变过程和化学变化过程中Q、W、△U、△H等热力学量的计算;节流膨胀和焦耳-汤姆逊效应。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卡诺定理、克劳修斯不等式、熵增加原理、热温商和熵的概念;熵变的计算;热力学第三定律;Helmholtz自由能和Gibbs自由能(Helmholtz函数和Gibbs函数)的概念和计算;热力学基本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克拉佩龙方程、克-克方程。

(五)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偏摩尔量与化学势;Gibbs-Duhem方程;理想气体和理想稀溶液中组分的化学势;实际气体中和实际溶液中组分的化学势;Raoult定律和Henry定律;稀溶液的依数性及计算;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定义和性质;化学势的应用。

(六)相平衡

相律;单组分体系的相图;二组分体系的相图;杠杆规则;三组分体系的液-液相图;蒸馏和精馏的原理、相图分析、二元相图的绘制及其应用。

(七)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平衡条件;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式;△rGmθ和Kθ的计算;温度、压力和其他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和范特霍夫公式;平衡组成和平衡产率的计算;同时反应化学平衡和复相反应化学平衡。

(八)统计热力学基础

基本概念:

定位、非定位粒子系统、独立、相依粒子系统、统计热力学的基本假定、系统的微观状态数Ω、最概然分布和平衡分布、熵的统计意义等;玻尔兹曼分布律、粒子配分函数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平动、转动、振动配分函数的计算;用配分函数计算理想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九)电化学

Faraday定律应用;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离子淌度、离子迁移数、离子摩尔电导率、电解质活度、离子平均活度、平均质量摩尔浓度、平均活度因子和离子强度的概念及其求算;电导的测定及应用;Debye-Hückel离子互吸理论和离子氛模型。

电池符号的书写;根据化学反应设计电池,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的计算;可逆电池热力学和能斯特方程;热力函数和平衡常数的计算,电动势测定的其它应用如pH测定、活度因子测定、难溶盐溶度积测定等。

分解电压和电极的极化;极化曲线和超电势;超电势测定方法、电化学极化塔菲尔公式、实际析出电势的计算及由电极反应析出物质先后顺序的判断,金属腐蚀的原因和各种防腐的方法。

(十)化学动力学

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基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反应速率方程的确定;温度对总反应速率的影响、活化能和阿伦尼乌斯方程;各类典型复杂反应和复杂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法;链反应、溶液中的反应;光化学反应;催化反应;气体反应简单碰撞理论要点及基本公式,过渡态理论要点及基本公式。

(十一)界面物理化学

表面张力及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Young-Laplace公式和Kelvin公式;溶液表面吸附和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固体表面吸附、弗兰德里希吸附等温式、朗格缪尔吸附理论、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固-液界面吸附、接触角与杨氏方程、粘湿、润湿、铺展;表面活性剂。

(十二)胶体化学

分散系统的分类;溶胶的制备与净化;溶胶的基本特征与胶团结构;溶胶的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扩散和沉降;溶胶的光学性质、丁铎尔效应和瑞利公式;溶胶的电学性质、电动现象、扩散双电层理论和电动电位;胶体的稳定性与聚沉规律;乳状液;悬浮液;凝胶;泡沫;大分子溶液。

(十三)物化实验部分

1.基础知识:

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物理化学实验安全知识;

2.常用仪器的知识与操作:

测温系统、真空系统;压力系统;酸度计、分光光度计等;

3.重要的物理化学实验:

燃烧热的测定、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电导的测定、电动势的测定、蔗糖的转化、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双液系的平衡相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