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学年下学期 美术 四年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371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至学年下学期 美术 四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至学年下学期 美术 四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至学年下学期 美术 四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至学年下学期 美术 四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至学年下学期 美术 四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至学年下学期 美术 四年级.docx

《至学年下学期 美术 四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至学年下学期 美术 四年级.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至学年下学期 美术 四年级.docx

至学年下学期美术四年级

2015至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学校

第二实验小学

姓名

马剑

年级

学科

美术

单元划分

单元

内容

课时

单元

内容

课时

聚聚散散

2

点的魅力

2

“五谷”作画

2

主体与背景

2

色彩的明与暗

2

色彩的渐变

2

色彩的感情

2

我画的动漫形象

2

对称的美

2

那一刻的我

2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教学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学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学情分析及达标措施

四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他们已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但是,这只是初步的,并没有达到一个高的层次,学生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

学期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第1周

聚聚散散

第2周

聚聚散散

第3周

点的魅力

第4周

点的魅力

第5周

“五谷”作画

第6周

“五谷”作画

第7周

主体与背景

第8周

主体与背景

第9周

色彩的明与暗

第10周

色彩的明与暗

第11周

色彩的渐变

第12周

色彩的渐变

第13周

色彩的情感

第14周

色彩的情感

第15周

我画的动漫形象

第16周

我画的动漫形象

第17周

对称的美

第18周

第19周

第20周

课时教案

主备人

马剑

使用人

马剑

时间

2015.3.9-3.20

课题

聚聚散散

教案

序号

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

重点

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教学

难点

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学

方法

讨论研究法,小组合作

教具

准备

教师准备几张范作,以及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板书

设计

第一课、聚聚散散

教学

反思

在上学生动手摆重叠的现象时,我只是让学生们展示了自己摆的重叠,应该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重叠的解释。

欣赏书中作品时,除了让学生欣赏不同的形状、图案都可以发生重叠这外,还可以让学生说说画中哪些地方重叠在一起,为后面画重叠打下一点基础。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

“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

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

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

(板书:

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

”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

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

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

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课时教案

主备人

马剑

使用人

马剑

时间

2015.3.23-4.3

课题

点的魅力

教案

序号

2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

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

教学

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教学

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

方法

讨论研究法,小组合作

教具

准备

蜡笔、彩色笔、彩色纸及各种学习用具、磁铁

板书

设计

第二课点的魅力

教学

反思

从学生完成的作品情况来分析,大部分的学生作业都很投入在课堂教学设计当初,并没有讲到小圆点的聚散、规则以及作品欣赏做到归类等问题,给这堂美术课留下了少许遗憾。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同学,有什么感觉,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

(产生动感)

结论:

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发展阶段:

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圆的种类有哪些(有圆的面,圆圈),在生活中圆是如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

(1)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2)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

(3)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

4、教师拿出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1、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拼帖,也可以用画的。

2、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

四、展示评价

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2、给作业不够理想的小组提出建议。

 

课时教案

主备人

马剑

使用人

马剑

时间

2015.4.6-4.17

课题

主体与背景

教案

序号

3

知识与技能: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

教学

重点

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和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

难点

如何表现创作中主体和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

方法

讨论研究法,小组合作

教具

准备

蜡笔、彩色笔、彩色纸及各种学习用具、磁铁

板书

设计

第四课主体与背景

教学

反思

学生能够明确的指导了主题和背景的主次之分,但在创作过程中,构图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画面过于杂乱,没有很好的突出那部分师主题,哪部分是背景。

在之后的教学中,构图任然是最需要强调与训练的方向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

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

学生答:

人物(玩耍)---主体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

主体与背景(课件1)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

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

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

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

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

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

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

完成整幅图。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作业要求: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6、学生收拾与整理

 

课时教案

主备人

马剑

使用人

马剑

时间

2015.4.20-5.1

课题

色彩的明与暗

教案

序号

4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

重点

色彩构成的意义

教学

难点

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教学

方法

讨论研究法,小组合作

教具

准备

教师准备几张范作,以及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板书

设计

第五课、色彩的明与暗

教学

反思

通过示范以及教具同学们理解了色彩的深浅不同,经过调配可以有更过的变化一种颜色加黑或者加白会产生明度的渐变,学生能很好的表达出这种渐变带来的感受。

这为以后学生学习水粉画师调色和渐变打下了基础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思考一个问题:

图中的色彩有什么变化?

(放映录像)

学生:

色彩逐渐变浅或变深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明度推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粘贴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A、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B、运用色相推移画一幅推移效果的图画。

3、请看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

三、听一组有节奏感的音乐,注意音乐节拍的强弱关系.

(出示电视问题)什么是明度推移?

书中已经做了解释,请翻开课本,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组讨论得最快。

教师:

色彩逐渐变深,深的地方即暗,浅的地方则很明亮,这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叫做明度。

(电视出示文字)

学生:

一种颜色加白,逐渐变浅,一种颜色加黑,逐渐变深

教师:

请看一组色彩变化的图,(电视演示“心”分解图。

)色彩逐渐变深变浅的有序排列叫~

四、我们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再看第二个:

如何表现在纸上呢?

(出示范画)这是老师的作品,好看吗?

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样画的吗?

(出示轮廓)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做了预习,着色时先涂上色相,再少量加白,按顺序上色,注意看老师的调色板。

老师只演示了“加白”,一会儿,我想请同学帮助我完成“加黑”的任务。

五、(出示学生作业)比较这两张作品哪张好?

为什么?

学生:

(涂色乱,排序不正确,)

那么同学在绘画时应当注意那些呢?

六、请看作业要求(出示电视画面)

七、学生绘画开始

作业小结

 

课时教案

主备人

马剑

使用人

马剑

时间

2015.5.4-5.15

课题

色彩的渐变

教案

序号

6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色彩的渐变过程

过程与方法:

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

重点

色彩渐变的过程

教学

难点

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教学

方法

讨论研究法,小组合作

教具

准备

教师准备几张范作,以及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板书

设计

第六课、色彩的渐变

教学

反思

让学生知道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了解色彩的渐变的过程,学会用渐变的颜色绘画。

体现色彩变化的美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思考一个问题:

图中的色彩有什么变化?

(放映录像)

学生:

色彩逐渐变浅或变深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课——色彩的渐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粘贴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A、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B、运用色相推移画一幅推移效果的图画。

3、请看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

三、听一组有节奏感的音乐,注意音乐节拍的强弱关系.

(出示电视问题)什么是明度推移?

书中已经做了解释,请翻开课本,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组讨论得最快。

教师:

色彩逐渐变深,深的地方即暗,浅的地方则很明亮,这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叫做明度。

(电视出示文字)

学生:

一种颜色加白,逐渐变浅,一种颜色加黑,逐渐变深

教师:

请看一组色彩变化的图,(电视演示“心”分解图。

)色彩逐渐变深变浅的有序排列叫~

四、我们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再看第二个:

如何表现在纸上呢?

(出示范画)这是老师的作品,好看吗?

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样画的吗?

(出示轮廓)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做了预习,着色时先涂上色相,再少量加白,按顺序上色,注意看老师的调色板。

老师只演示了“加白”,一会儿,我想请同学帮助我完成“加黑”的任务。

五、(出示学生作业)比较这两张作品哪张好?

为什么?

学生:

(涂色乱,排序不正确,)

那么同学在绘画时应当注意那些呢?

六、请看作业要求(出示电视画面)

七、学生绘画开始

作业小结

 

课时教案

主备人

马剑

使用人

马剑

时间

2015.5.18-5.29

课题

色彩的情感

教案

序号

7

知识与技能: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精神、丰富的感觉能力、大胆的边线嫩里和综合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体验各种味觉、嗅觉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来表现各种味觉和嗅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

教学

重点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大胆地表现不同的味觉和嗅觉

教学

难点

用自己切身的体验表现自己的味觉和嗅觉感受,可以大胆夸张的表现,要有独到之处

教学

方法

讨论研究法,小组合作

教具

准备

蜡笔、彩色笔、彩色纸及各种学习用具、课件、电脑、投影仪、图片资料

板书

设计

第六课色彩的情感

教学

反思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精神、丰富的感觉能力、大胆的边线嫩里和综合评价能力让学生学会用绘画的方法和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准备活动。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可以用来品尝的小食物。

教师准备几种气体和液体,用深色的瓶子封好。

二、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一大片大蒜,让学生品尝。

出示几幅地图共学生欣赏。

2、学生品尝大蒜,让全班同学注意观察他的表情。

3、薛恒说说自己品尝后的感受。

4、再让同学品尝一些味道,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5、学生尝试闻一闻,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展开活动。

1、请小朋友将自己准备的东西拿出来,尝一尝、闻一闻,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品尝味道,表述自己的感受。

1、拿出自己的绘画工具用点、线、面画一画自己的感受。

4、学生尝试表达,战士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活动。

1、欣赏书上的作品,体会作者的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理解大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

3、小组讨论自己对各种味觉和嗅觉的理解和感受,如何用颜色和线条边线这些感受。

4、选择一种或几种味觉和嗅觉,用自己工具大胆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五、延伸活动。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相互欣赏评价。

六、总结活动。

 

课时教案

主备人

马剑

使用人

马剑

时间

2015.6.1-6.12

课题

我画的动漫形象

教案

序号

8

知识与技能:

熟悉“画图”软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卡通画

过程与方法:

学习如何运用“画图”软件画卡通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

重点

熟悉“画图”软件,学会卡通画的绘画方法

教学

难点

熟悉“画图”软件,学会卡通画的绘画方法

教学

方法

讨论研究法,小组合作

教具

准备

教师准备几张范作,以及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板书

设计

第七课、我画的动漫形象

教学

反思

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卡通动漫,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引起兴趣。

学生能产生创作的灵感,减少临摹加入自己的创作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认识一个新朋友,他会领着大家一起去一些好看好玩的地方。

二、授课:

(媒体出现一卡通人物)自我介绍:

“大家好!

我叫小精灵,想和大家交个朋友,希望大家能喜欢我。

今天我会带着大家去一个奇妙的卡通世界,我先到带你们到“卡通影院”看看吧!

1、播放一动画片段。

师:

大家看了之后,觉得怎么样/你们知道动画片是怎么形成的吗?

生:

好看、有趣……是由多个卡通画面连续播放形成的。

师:

对了,同学们都很聪明,大家有没有发现每一个卡通画面有什么特点吗?

生;各种形象生动有趣、可爱,声音动听,画面色彩鲜艳……

师:

大家喜欢这样的画面吗?

想不想学?

那我们再跟着小精灵走一走吧!

2、出现小精灵,背景是一座漂亮的宫殿建筑,门口有“知识宫”字样。

“我知道大家都非常喜欢画画,现在我们来到了知识宫,一起来学学怎样画卡通画,好吗?

(动画打开门,出现画图板)教师简单介绍画图板中的菜单栏、工具栏和调色板。

并简单演示在画图软件中画画。

在演示过程中阐述卡通画的特点:

卡通画就是漫画。

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手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图。

3、“走出知识宫,大家一定都会画卡通画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画展吧!

”(欣赏从网上下载下来的卡通图片)切换成许多画幅的界面,点击某一幅进行讲解、评析。

这些都是小朋友们的参赛和得奖作品,我们学习了计算机里的“画图”软件,熟悉运用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就可以向这些同学一样画出精彩的画面了。

4、老师发现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露一手了,我们让小精灵带我们去一个好地方,那里什么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大家想去吗?

小精灵:

我发现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现在跟着我去“绘画小天地”吧!

(找个漂亮的背景,配上动听的轻音乐)

三、布置作业:

学生在画图板中画卡通画,题材不限。

四、展示学生作品(将学生的作品在大屏幕上进行评析)

五、小精灵与同学们告别:

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相处这么长时间,我发现你们都很聪明可爱,我好喜欢你们的绘画作品,希望大家能记得我。

同学们再见!

 

课时教案

主备人

马剑

使用人

马剑

时间

2015.6.15-6.26

课题

对称的美

教案

序号

9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

重点

学会表现对称的人物或动植物

教学

难点

用自己适合的方法创作对称的物体

教学

方法

讨论研究法,小组合作

教具

准备

蜡笔、彩色笔、彩色纸及各种学习用具、磁铁

板书

设计

第八课对称的美

教学

反思

学生自己发现对称的表现方法,并动脑思考,拓展其他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对称的表现方法,并动脑思考,拓展其他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欣赏范画,引入课题

1、师出示几幅范画:

观察画面,说说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

图案是对称的。

2、引入课题:

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就是对称。

对称有单个形体的对称,如蝴蝶、剪刀等,也有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对称,它们就象双胞胎一样。

这节所要上的主要是指两个物体间的对称。

出示课题——双胞胎

让学生明确课题《双胞胎》与本课学习内容的关系。

二、引导对称的表现方法

1、观察课本范例,说说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双胞胎”的?

(生说)

2、师小结课本表现对称的方法:

(1)对折剪(如“游戏”)

(2)对折印(如“长颈鹿”)

(3)对折画(如“新疆舞”)

3、进一步引导表现对称的方法: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

(生说)

4、师小结其它方法的应用:

铅笔拓印、复写纸……

让学生自己发现对称的表现方法,并动脑思考,拓展其他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发展阶段

1、小组讨论:

回忆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对称的情景?

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主题?

(个生说)

本环节主要是要让学生在讨论中挖掘更多的创作主题,进一步认识对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同时也体现了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3、创作步骤:

(师示范)

(1)选定主题与方法

(2)设计主体造型(注意构图与色彩)

(3)可适当添加背景

4、生制作,师辅导

(1)构图、造型、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