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347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海底世界(节选)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器一听,就能听见冬科声音: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的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1)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自己再仿写两个:

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窃窃私语”的总思。

________

(3)语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请你接着想象,再写一句________。

(4)这段话中介绍了海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活动特点。

(5)选择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做比较 C.列数字

①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________

②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________

【答案】

(1)嗡嗡、啾啾、汪汪;咯咯、喵喵

(2)​​​​​背地里小声说话。

(3)列举的省略

;有的像小鸡一样咯咯

(4)梭子鱼

;乌贼

;章鱼

;贝类

(5)A

;ABC

【解析】【分析】

(1)考查对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的掌握。

寻找文句中的表示声音的词语相对简单,从文中挑出来即可。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省略号的作用:

①表明省略的话②列举的省略③表明说话断断续续。

做题时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

(1)嗡嗡、啾啾、汪汪;咯咯、喵喵

(2)背地里小声说话。

(3)列举的省略;有的像小鸡一样咯咯。

(4)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

(5)①A;②ABC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星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注,就像有趣的鏡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一天结東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1)选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

(2)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

________。

它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读画横线的句子,想象ー下,云彩会呈现出什么形状?

云彩有的像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

【答案】

(1)云彩;雨点;水洼;(落日的)余晖

(2)雨后,我们会看到……映射着我们的脸。

;水洼;镜子

(3)高山

;骏马

;巨人

【解析】【分析】

(1)寻找文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文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2)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仿照课文发挥想象,写出云彩会呈现出什么形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形象,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答案为:

(1)云彩、雨点、水洼、(落日的)余晖

(2)雨后,我们会看到……映射着我们的脸;水洼;镜子

(3)高山;骏马;巨人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景物描写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写想象内容注意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3.阅读《纸的发明》片段,回答问题。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下列选项不是我国四大发明的是(   )

A. 造纸术                                 

B. 指南针                                 

C. 轮子                                 

D. 造纸术

(2)用波浪线画出蔡伦的造纸过程的句子。

(3)用“________”画出蔡伦的造纸术为什么被传承下来的原因的语句。

(4)古人看书需要用车拉,可以用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

原因是当时的书用竹简制作,重量太________后来蔡伦发明了纸,这种纸可以用________这个成语形容。

【答案】

(1)C

(2)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学富五车;大;物美价廉

【解析】【分析】

(1)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故答案为:

(1)C

(2)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学富五车、大、物美价廉      

【点评】

(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要正确使用成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色小屋

   每天,我和妈妈还有妹妹简尼去公园的时候,都会经过一幢黄色的房子。

就它那么一幢,孤零零地站着,有点旧,阴森森的,有点可怕。

   有一天,我一个人爬上了黄房子的木栅栏。

院子里怎么有一个小男孩呢。

他向我招了招手:

“来啊,一起来玩儿。

   我小心地从木栅栏上跳下去,踩在石子路上。

我朝他跑去,就在这时候,我看见草地上一只老虎妈妈正跟它的孩子们在玩儿呢,它们看见我低低地吼了一声。

可那个男孩子已经跑到水池边去了。

   我跟到水池边,哇,水池里溅起了大水花。

一只白色的海豚从荷花的叶子之间跳了出来,向我甩甩尾巴,好像是在打招呼呢。

咦,那个小男孩呢?

花房那边传来了他的叫声:

“快来看呀。

   我走进花房发现西红柿的枝条上缠着什么,不时发出咝咝的声音,还一扭一扭的。

天啊,是一条蟒蛇,它向我吐出舌头。

可那个小男孩却不在了。

他跑到苹果树下去了。

我赶紧追过去,却看见一只鹈鹕停在树上,大口大口地吃着苹果。

鹈鹕看了我一眼,嘴巴下的大口袋动了动。

那个小男孩把旁边的垃圾桶打开了。

我跑过去一看,一只大熊猫正在里面看报纸呢。

它眯缝着眼睛,不住地点头。

看到我,大熊猫立刻脱下帽子跟我问了声好。

可是那个小男孩已经跑进屋子里去了。

   我急急忙忙跑过去,小男孩却把门给关上了。

我踮起脚尖还是够不到门把手,我按了按门铃,可一点回音都没有。

   现在我也经常在去公园的时候,经过黄房子就让妈妈抱起我看一看那里的院子。

有草地、金鱼池、花房还有苹果树、垃圾桶、石头的小人。

可院子里一个人也没有,也没有人叫我。

可我想我一定还会再遇见那个小男孩的,到那时候他一定会这么对我说:

“嗨,来啊,一块儿玩儿吧。

(1)“我”在哪里发现了什么动物,它们分别在干什么?

连一连。

草地________        老虎母子       看报纸

水池________        鹈鹕           甩尾巴

花房________        蟒蛇           吐舌头

苹果树________      熊猫           吃苹果

垃圾桶________      海豚          玩儿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

①黄色的小屋和院子中真的有小男孩和动物们,他们很友好。

②黄色的小屋和院子中并没有小男孩和动物们,这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黄色的小屋和院子中并没有小男孩和动物们,这说明“我”非常贪玩。

(3)如果给短文换个题目,你觉得下面(   )最合适。

A. 恐怖的小屋                        

B. 我和小屋                        

C. 我和小男孩                        

D. 小屋历险记

【答案】

(1)老虎母子——玩儿;海豚——甩尾巴;蟒蛇——吐舌头;鹈鹕——吃苹果;熊猫——看报纸

(2)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

(3)D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故答案为:

(1)老虎母子——玩儿;海豚——甩尾巴;蟒蛇——吐舌头;鹈鹕——吃苹果;熊猫——看报纸

(2)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3)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________,________。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________。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________,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________地蹲着。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1)把文段补充完整。

①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________,________。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________。

②那条狗________,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③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________地蹲着。

(2)文段写了火烧云(   )的特点。

A. 颜色多                                      B. 变化快                                      C. 飘得高

(3)用“________”在文段中画出表示时间短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________。

(4)火烧云都有哪些变化?

请你根据文段内容填一填。

火烧云变成了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

(5)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

它是什么样子的?

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答案】

(1)马头向南;马尾向西;它才站起来似的;十分凶猛;很威武很镇静

(2)B

(3)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火烧云的变化速度快

(4)跪着;马;凶猛;狗;蹲着;大狮子

(5)一会儿工夫,它已变成了一条中国龙,在广阔无垠的苍穹中飞来飞去。

风微微一吹,那条龙不到几秒钟就模糊了,变成了连绵起伏的红山。

过了几秒钟,一只惹人喜爱的小狗叼着香喷喷的肉骨头,来到这座山上,津津有味地吃着。

风一吹,那只小狗模糊了,红山也不见了。

【解析】【分析】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使句子前后意思一致。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续写的写作要求:

续写部分必须保持与原文的统一性。

就是主题的统一,语言风格的统一。

 

故答案为:

(1)马头向南、马尾向西、它才站起来似的、十分凶猛、很威武很镇静。

(2)B(3)1、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2、火烧云的变化速度快。

(4)跪着、马、凶猛、狗、蹲着、大狮子(5)一会儿工夫,它已变成了一条中国龙,在广阔无垠的苍穹中飞来飞去。

风微微一吹,那条龙不到几秒钟就模糊了,变成了连绵起伏的红山。

过了几秒钟,一只惹人喜爱的小狗叼着香喷喷的肉骨头,来到这座山上,津津有味地吃着。

风一吹,那只小狗模糊了,红山也不见了。

     

【点评】

(1)此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仔细观察前后句,展开想象可得出答案。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5)续写部分与原文有机结合,保证文章的完整性。

就是说所续之文与所给之文结合在一起,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文章。

衔接处要自然。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草

   马路边,河岸上,不起眼的小草使大自然充满生机。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他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

夏天,太阳把大地烤(kǎo)得火热。

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cí)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kù)热带来的疲(pí)劳。

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

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

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

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爱小草,爱她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

(1)根据短文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准确地填上一句诗。

真是“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小草。

(3)从文中找出“严寒”的两个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

(5)哪句话说明小草胸怀宽广?

请画上横线,哪句话说明小草生命力旺盛,请画上波浪线。

(6)用双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7.【答案】

(1)chūn;cūn;zhuāng;tǎao

(2)5

(3)孩子们挖野菜时,发现许多“金子”,并主动交给村长的

(4)绿油油;白茫茫;紫莹莹;红彤彤

(5)老村长发现的“金子”指的是:

孩子们拾金不昧的善良之心。

【解析】【分析】

(1)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

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2)考查有几个自然段,此题较容易,短文按自然段分得清楚,认真数一数便可知道。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一张张”来看,是ABB式结构,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5)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故答案为:

(1)chūn、cūn、zhuāng、tǎao

(2)5(3)孩子们挖野菜时,发现许多“金子”,并主动交给村长的(4)绿油油、白茫茫、紫莹莹、红彤彤(5)老村长发现的“金子”指的是:

孩子们拾金不昧的善良之心。

      

故答案为:

(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此题考查对自然段的把握能力。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4)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5)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枚金币

   一位有钱人出门,从他的衣袋里掉下一枚金币。

   金币躺在路边的草地上暗自高兴,因为它终于摆脱了暗无天日的钱柜。

它决心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找一个称心的新主人。

   前方走来一个牧童。

金币想,牧童固然天真,但他什么都不知道,要把我当成瓦片随手扔进池塘,那我不就惨了。

所以,它赶紧滚进草丛中。

迎面又走来一个学者。

金币想,如果能和他生活在一起,一定会长很多见识。

但这种人自视清高,甚至会傻得“视金钱如粪土”,如果他把我扔了,岂不是自讨苦吃?

所以,他第二次躲进了草丛中。

   这时,富翁匆匆赶回来,好像在寻找着什么。

“噢,主人在找我!

”于是,金币不假思索地又回到了富翁的衣袋里。

   富翁把金币带到一个奴隶市场,放在一个孩子手上。

金币一看,这孩子不是那个牧童吗?

牧童接过金币,递给了学者,然后牵着水牛给了富翁。

学者接过金币,走到一个贫苦老婆婆面前,把钱给她了。

老婆婆看着金币,泪水流了下来。

   金币终于明白:

富翁把它给别人是为了自己,他买下了牧童的水牛;牧童和学者把它给别人,则是为了救人。

(1)金币从主人的衣袋里掉出来后心情怎样?

为什么?

请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刚掉出来的金币看见了________,但它躲进了草丛里,是因为________。

金币又看见________,它又躲进了草丛里,是因为________。

金币接着看见了________,这一次它选择________。

(3)短文中的金币最后明白了它的真正价值是什么了吗?

请你用金币的口吻来回答。

【答案】

(1)金币躺在路边的草地上暗自高兴,因为它终于摆脱了暗无天日的钱柜。

(2)牧童;牧童太天真;学者;学者太清高;富翁(主人);回到富翁的衣袋

(3)原来我的价值是能够救人啊!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金币躺在路边的草地上暗自高兴,因为它终于摆脱了暗无天日的钱柜。

(2)1、牧童2、牧童太天真3、学者4、学者太清高5、富翁(主人)6、回到富翁的衣袋(3)原来我的价值是能够救人啊!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中变色龙

   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

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章鱼挺着个圆圆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

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章鱼和蜥蜴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

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术”,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

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

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

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

   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

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赫赫有名——________    警惕——________

(2)章鱼是怎样捕捉猎物的?

请你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3)读了短文,你了解到章鱼的哪些特点(至少写两点)?

(4)为什么把章鱼称为“海中变色龙”?

(5)短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是(   )

A. 章鱼脾气暴躁           

B. 章鱼身体的变色机制           

C. 章鱼擒获猎物           

D. 章鱼施展变色术擒敌

【答案】

(1)大名鼎鼎;警觉

(2)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

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

(3)章鱼能施展变色术,章鱼非常警觉。

(4)因为章鱼的皮肤能像变色龙那样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5)B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赫赫有名:

声名非常显赫。

警惕:

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警觉。

(2)、(4)、(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