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6呼吸.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239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题6呼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习题6呼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习题6呼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习题6呼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习题6呼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习题6呼吸.docx

《习题6呼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题6呼吸.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习题6呼吸.docx

习题6呼吸

第六章呼吸

[A型题]

1.当动物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完全切除后:

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70℅,不能使呼吸发生明显变化.

B.动脉血CO2分压升高10℅不能使呼吸发生明显变化

C.肌肉运动时呼吸不会加强

D.该动物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显著降低

E.动脉血H+升高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增强

2.支管哮喘时:

A.小气道管径增加,阻力亦增加

B.小气道管径减小,阻力亦减小

C.支气管平滑肌紧张性增加,吸气困难

D.支气管平滑肌紧张性减小,呼气困难

E.呼气比吸气更困难

3.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肺的舒缩运动

B.肺的弹性回缩

C.呼吸肌的舒缩

D.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

E.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4.生理条件下,胸膜腔内压的特点是:

A.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即呈负压

B.胸膜腔负压随呼吸运动周期性变化

C.胸膜腔负压来自肺的弹性回缩力

D.乎和吸气末胸膜腔负压为—0.67一—1.33kPa

E.用力呼气时,胸膜腔内压仍为负压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A.能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B。

使肺顺应性增加

C.由肺泡工型细胞所分泌

D.主要成分是二硬脂酰卵磷脂

E.覆盖在肺泡内层液泡与肺泡上皮之间

6.肺的顺应性变大可由于:

A.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弹性阻力变小所致

B.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弹性阻力增大所致

C肺泡表面张力减小,弹性阻力增大所致

D.肺泡表面张力减小,弹性阻力变小所致

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

A.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扩大

B.肺泡表面张力降低,肺泡扩大

C肺泡表面张力降低,肺泡缩小

D.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缩小

E.肺泡表面张力和肺泡均无变化

8.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

B.胸膜腔密闭

C.呼气肌收缩

D.吸气肌收缩

E.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9.形成胸膜腔内压的因素是:

A.大气压一非弹性阻力

B.大气压+跨肺压

C.肺内压+跨胸壁压

D.肺内压一肺回缩力

E.大气压十肺回缩力

10.关于用力呼吸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吸气时有辅助吸气肌参加活动

B.呼气和吸气都是主动的

C.呼气时有胸锁乳突肌参加收缩

D.用力呼吸使潮气量加大

E.用力呼吸时,肺内压变动程度增大

11.关于平静呼吸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

B.吸气时膈肌收缩

C.呼气时呼气肌收缩

D.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E.呼气时胸骨和肋骨回复原位

12.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A.吸气初和呼气初

B.吸气末和呼气初

C.呼气初和呼气末

D.呼气末和吸气初

E.呼气末和吸气末

13.细胞与细胞外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属于:

A.外呼吸

B.肺通气

C.肺换气

D.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E.内呼吸

14.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A.肺换气

B.肺通气

C.内呼吸

D.血液气体运输

E.组织换气

15.关于肺通气阻力的描述,错误的是:

A.肺通气阻力来自弹性和非弹性阻力

B.弹性阻力来自肺组织和胸壁

C.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呼吸道气流的摩擦

D.同样压力下,弹性阻力大则表示顺应性亦大

E.肺的顺应性过分减小或过分增大,对呼吸均不利

16.使呼吸道管径变小的因素是:

A.肾上腺素卢受体阻断剂

B.肾上腺素。

受体阻断剂

C交感神经兴奋

D.胸内压下降

E.吸气过程

17.胸廓田缩的弹性阻力见于:

A.开放性气胸时

B.胸廓的自然位置时

C.平静呼气末

D.深呼气末

E.深吸气末

18.每分肺通气量和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为:

A.潮气量X呼吸频率

B.功能余气量X呼吸频率

C.余气量X呼吸频率

D.无效腔容量X呼吸频率

E.肺活量X呼吸频率

19.呼吸道阻力增加时:

A.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都不变

B.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都必然增加

C.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都必然减少

D.肺活量必然减少,时间肺活量可能正常

E.肺活量可能正常,时间肺活量必然减少

20.如呼吸频率为16次/min,潮气量为450m1,则:

A.肺通气量为5000ml/min

B.肺通气量为9000ml/min

C.肺泡通气量为4800ml/min

D.肺泡通气量为2000ml/min

E.肺通气量为7000ml/min

21.呼吸频率从12次/min增加到24次/min,潮气量从500ml减少到250ml,则:

A.肺通气量增加

B.肺泡通气量增加

C.肺泡通气量不变

D.肺通气量减少

E.肺泡通气量减少

22.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

A.潮气量

B.肺活量

C.补吸气量

D.补吸气量加补呼气量

E.时间肺活量

23.正常人无效腔容量约占潮气量的:

A.20%

B.50%

C.30%

D.10%

E.5%

24.对肺泡气分压变化起缓冲作用的肺容量是:

A.补吸气量

B.补呼气量

C.深吸气量

D.余气量

E.功能余气量

25.肺总容量等于:

A,潮气量+肺活量

B.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C.功能余气量+肺活量

D.残气量+补吸气量

E.残气量+肺活量

26.能引起肺的顺应性增加的是:

A.呼吸道阻力增加

B.呼吸道阻力减小

C.肺弹性阻力增加

D.肺弹性阻力减小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27.肺泡气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A.内呼吸

B.肺通气

C.肺换气

D.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E.组织换气

28.胸廓容量大于其自然位置时:

A.胸廓弹性不变,肺弹性回缩力消失

B.胸廓弹性作用消失,肺弹性回缩力消失

C胸廓弹性作用消失,肺弹性回缩力向内

D.胸廓弹性回缩,肺弹性回缩力向内

E.胸郭无变形,不表现弹性回缩力,肺弹性回缩力向内

29.气体扩散速率与下列因素的关系是:

A.分压差小则扩散快

B.与各气体分子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C.与扩散面积成反比

D.与温度成反比

E.与扩散距离成反比

30.体内二氧化碳分压最高的是:

A.静脉血液

B.毛细血管血液

C.动脉血液

D.组织液

E.细胞内液

31.二氧化碳分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

A.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静脉血

B.静脉血,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

C.肺泡气,静脉血,组织细胞,呼出气

D.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呼出气

E.呼出气,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

32.无效腔容量增加一倍时,肺通气/血流比值将:

A.加倍

B.减半

C.增大,但不到加倍

D.减小,但不到减半

E.不变

33.关于通气/血流比值妁描述,错误的是:

A.安静时正常值是0.84,即V/Q=0.84

B.通气/血流比值减少,反映生理无效腔减小

C.通气/血流比值增大,反映生理无效腔增大

D.肺尖部的通气/血流比值增大

E.肺动脉栓塞时,比值增大

34.设某人的肺通气量为7500ml/min,呼吸频率为20次/min,无效腔容量为125ml,每分心输出量为5L,他的通气/血流比值是:

A.0.7

B.0.8

C.0.9

D.1.0

E.1.1

35.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的动力是:

A.肺泡膜的通透性

B.肺泡膜的总面积

C.肺泡膜的厚度

D.气体的分压差

E.温度

36.代谢性碱中毒时;

A.血液pH值升高,O2张力升高

B.血液pH值升高,O22张力降低

C.血液pH值降低,CO2张力降低

D.血液pH值降低,CO2张力升高

E.血液pH值正常,CO2张力降低

37.下列哪种情况使血液氧离曲线右移:

A.CO2张力增高

B.CO2张力降低

C.pH值升高

D.温度降低

E.N2张力增高

38.下列哪种疾病不能通过吸入纯氧来改善缺氧状态:

A.肿瘤引起的支气管阻塞

B.肺炎

C.左心衰竭肺水肿

D.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E.在高海拔地区运动

39.血液氧含量是指:

A.血红蛋白能结合氧的最大量

B.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

C.氧扩散的总量

D.血浆中溶解的氧量

E.血浆和红细胞中溶解的氧量

40.血液的氧离曲线左移:

A.不利于氧从血液进入组织

B.发生贫血时

C.发生在血液pH降低时

D.发生在温度升高时

E.发生在红细胞中2,3—DPG含量增加时

41.血氧饱和度是指:

A.血红蛋白能结合氧的最大量

B.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

C.血液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

D.氧扩散的总量

E.血浆中溶解的氧量

42.二氧化碳解离曲线的特点是:

A.血液CO2含量与PCO2几乎成线性关系,有饱和点

B.血液CO2含量与PCO2几乎成线性关系,无饱和点

C.血液CO2含量与PCO2成S形关系,有饱和点

D.血液CO2含量与PCO2成S形关系,无饱和点

E.血液的CO2含量与与PCO2无关

4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常采用低流量持续给氧的方法,以防吸入大量纯氧导致呼吸暂停。

呼吸暂停的原因是:

A.缺氧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消失

B.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消失

C.CO2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消失

D.CO2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消失

E.H+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消失

[A型题]

1.D2.E3.C4.E5,B6.D7.D8.B9.D10.C11.C12.E13.E14.A15.D16.A17.E18.D19.E20.C21.E22.E23.C24.E25.E26.D27.B28.D29.E30.E31.D32.D33.B34.D35.D36.A.37.A38.D39.B40.A41.C42.B43.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