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突破训练.docx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突破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突破训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突破训练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突破训练
1.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爸爸接着说:
“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
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
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
“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
(1)看图认词语,照样子标上序号。
①米糕 ②包装 ③送货 ④销售
①
______
______
______
(2)“经过”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
①通过。
②过程。
(3)这两段文字主要是写______(填序号)
①米糕很好吃。
②米糕得来不易。
(4)为什么这平平常常的米糕要叫“千人糕”?
2.阅读《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
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
“同志们!
用石头砸!
”A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
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中国共产党(dǎng)万岁!
”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
矗立______ 陆续______
B.找反义词:
平静______ 停止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A,修辞手法是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3)文中“抢前一步”“夺过”等画线的动词体现出______。
文中“眺望”“回头望望”等加点的动词体现出______。
(4)“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画线字的意思是( )
(5)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3.重点段落品析。
看!
前面(呼啸 咆哮)而过的东西是什么?
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停止 静止)的一样。
那是流星体!
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较小的天体。
有的流星体运动的瞬时速度能达到二十五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速度的六倍多。
(1)划去括号内错误的词语。
(2)选文介绍的对象是______。
(3)选文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4.读一读,做一做。
一个树坑挖好了。
邓爷爷______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______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他站到几步之外______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
“不行,不行!
”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1)这一段话共有______个句子。
(2)请把下列三个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填序号)
①仔细 ②小心 ③精心
一个树坑挖好了。
邓爷爷______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______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他站到几步之外______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
“不行,不行!
”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3)植树时,邓爷爷说了什么?
(4)邓爷爷是怎样植树的?
请按顺序排一排。
①扶正树苗
②挖好树坑
③挑选树苗
④挥锹填土
⑤移入树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重点段落品析。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
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
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
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
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喊了一句:
“快去找爸爸!
”
(1)仿写词语。
怒气冲冲(ABCC)______ ______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你喜欢王母娘娘吗?
为什么?
6.阅读训练。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这一小节写了______种人,前一个“有的人”指______的人,后一个“有的人”是指______的人。
(2)两个“活着”的含义是( )
7.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儿奶酪,高兴极了。
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俩开始拌起嘴。
这时有只狐狸跑了过。
“小家火们,你们秒什么呀?
”狐狸问道。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
”熊弟弟对狐狸说。
“这事好办,我们帮你们分吧!
”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掰成了两半。
(1)在文章画线部分的句子中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______和______捡到了一块儿奶酪。
(3)熊哥哥和熊弟弟为什么拌嘴?
8.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生命桥》(选段)
试跳成功!
紧接着,一对对羚羊腾空而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
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井然有序——______ 情不自禁——______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______。
这个句子是把______比作______。
(3)“那情景”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
请用横线划出相关语句。
(4)猎人们为什么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9.阅读课文片段二,回答问题。
片段二: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
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①找近义词:
曲折______ 潇洒______
②找反义词:
热闹______飞驰______
(2)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
有河意味着有人家,就意味快到目的地了,可以看出作者______的心情。
(3)“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 )
(4)对文中画直线的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5)选文让我们感受到( )
10.阅读《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片段一,回答问题。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 lú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ěng bēng)得紧紧的,全神(贯 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坚 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选择正确的字或注音。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
镇定______ 险峻______
B.找反义词:
平坦______ 心不在焉______
(3)文中画横线句子,既是______句,又是这一自然段的______句。
(4)片段主要抓住五位战士痛击敌人时的______和______进行描写。
(5)本片段采用______结合的方法,既关注了______,也写了______。
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
11.重点段落品析。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一来是牛跟它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他呢?
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
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
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
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
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
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亲密——______ 干净——______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心句,总领全段。
B过渡句,承上启下。
(3)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牛郎是个______的人。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冼(xiǎn)星海在巴黎
一九二九年,二十四岁的冼星海,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了,他在远洋轮船上找了一个工作,就趁这个机会到法国巴黎(lí),实现他学习音乐的愿望。
在巴黎,冼星海的生活很艰苦。
他在饭店洗碗,在理发店扫地,还帮别人看孩子、守电话、抄乐谱,甚至拉着提琴到街头和咖啡店去卖艺。
在那饥寒交迫的日子里,他好几次在楼梯上晕倒,在马路上饿倒。
但这都动摇不了他学习音乐的意志。
后来,冼星海的音乐天才和苦学精神,得到了巴黎音乐家的赏识,他们给冼星海很多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
冼星海终于考进了巴黎音乐高级作曲班。
他是第一个考进这个班的东方人,还得了荣誉奖。
(1)用动词填空。
______地 ______孩子 ______电话 ______乐谱 ______提琴
(2)找出冼星海生活艰苦的句子。
(3)你认为冼星海是个怎样的孩子?
写一写。
13.课内阅读。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
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说:
“大伯,您和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像。
”
“哪一点不像呢?
”
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我看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
“碰壁?
”我说,“你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哦!
”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鲁迅先生的鼻子本来是天生的,为什么说是碰壁碰的呢?
从中体现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3)请你结合当时鲁迅先生生活的社会环境,谈一谈你对“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句话的理解。
(4)“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说一说大家为什么笑呢?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zhǎn cuán)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sǎn sàn)。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讲课本竖在面前当屏(píng bǐng)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的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去,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dìng zhàn)。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疑。
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1)给文中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意兴——______ 搏将——______ 知趣——______
(3)“一圈黑脑袋”、“一哄作鸟兽散”说明了什么?
(4)“竖在”、“不便”说明了什么?
(5)“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疑。
”这句话是_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说明了______
1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在我的故乡,陀螺不叫陀螺,叫作“冰尜儿”,顾名思义,就是冰上的小家伙。
做冰尜儿用的是木头,柳木、榆木、松木、枣木、梨木都可以。
抽打冰尜儿,当然是在冬季的冰天雪地里,最好的场所是冰面。
好的冰尜儿要在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
顶不济的,也要钉上一枚铁钉,否则转不了多少圈,尖部就会裂开。
无论嵌上滚珠,还是钉上铁钉,冰尜儿都不会裂开,能毫无怨言地让你的抽打,_____________。
抽冰尜儿的小伙伴们,都爱比个高下。
他们往往各站一角,奋力抽转自己的冰尜儿,让它朝对方撞去。
这时你看吧,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力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直到其中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
赛陀螺每次都是体重个大的一方占上风。
因此,只有小陀螺的大多在自家院子里玩,不拿到马路上去应战。
况且小陀螺有个难听的绰号叫“角锥”,意思是小且细。
抽打“角锥”的大多是拖鼻涕穿开裆裤的,他们的兴趣,在于抽鞭子,陀螺的质量往往不在意。
(1)陀螺又叫______。
(2)第二段横线上填入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3)下列选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16.读文段,完成练习。
妹妹转过头求爸爸。
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
“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
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
等我们回到家时,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笑着说:
“我早回来啦!
”
(1)文中的“马”指的是______。
(2)请找出文中爸爸说的话。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早”字说明______
①妹妹跑得很慢。
②妹妹跑得很快。
17.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但是,一个小朋友非常确信地说:
“她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
当天下雨时,她们就急忙跑到家里去啦!
”不过她们的家在哪里呢?
人家的屋宇里从来没见过有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松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是她们的家吗?
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
蝴蝶的家到底是在哪里呢?
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 这也未可知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 这里从没见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 那它们会不会藏在树叶下面 这倒有些说得过去 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被雨冲刷得透湿,也不像是蝴蝶的家呀!
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怀疑——______沉重——______ 刚强——______
(2)给第二自然段加标点。
(3)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ABB)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5)仿写:
园里的花是她们的家吗?
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6)作者猜想蝴蝶的家会在哪些地方?
概括起来说说。
18.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职业
[印度]泰戈尔
早晨,钟敲十下的时候,我沿着我们的小巷到学校去。
每天我都遇见那个小贩,他叫道:
“镯(zhuó)子呀,亮晶晶的领子!
”
他没有什么事情急着要做,他没有哪条街道一定要走,他没有什么地方一定要去,他没有什么规定的时间一定要回家。
我愿意我是一个小贩,在街上过日子,叫着:
“镯子呀,亮晶晶的镯子!
”
下午四点钟,我从学校里回家。
从一家门口,我看见一个因了在那里掘地。
他用他的锄子,要怎么掘,便怎么掘,他被尘土污了衣裳;如果他被太阳晒黑了或是身上被打湿了,都没有人骂他。
我愿意我是一个园丁,在花园里掘地,谁也不来阻止我。
天色刚黑,妈妈就送我上床。
从开着的窗口,我看见更(gēng)夫①走来走去。
小巷又黑又冷清,路灯立在那里,像一个头上生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
更夫摇着他的提灯,跟他身边的影子一起走着,他一生一次都没有上床去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注释:
①更夫:
旧时打更巡夜的人。
(选自《新月集》)
(1)我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印度的______,这篇文章选自《______》,我们学过的课文《______》也选自这本散文诗集。
(2)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画上横线。
(3)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连一连。
早晨上学______ 看见更夫 愿做小贩
下午放学______ 遇见小贩 愿做园丁
天黑______ 看见园丁 愿做更夫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5)小朋友,你长大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
请说说你的理由。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气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这段话的作者是______,“闪过”等词语形象地说明了时间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挪移——______ 凝然——______
(3)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4)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你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
20.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松鼠折了一______纸船,放在小溪里。
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纸船里放着一______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______纸条,上面写着:
“祝你快乐!
”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量词。
(2)读一读,填空。
纸船是______送给______的,上面写着:
“______”。
(3)“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是因为( )
①纸船里有好多吃的 ②纸船上有松鼠的祝福
(4)读了课文,我知道了:
______和______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又让吵架的他俩______。
21.阅读课文片段一,回答问题。
片段一: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__,表示我___________。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又叫人_____,既愿_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_。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片段内容,不超过4个字。
(3)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4)初入草原,我的感受是“______。
”可以看出我______的心情。
沉浸在草原的美景中的我的感受是:
______,我有这些感受到原因是:
______。
(5)我想高歌的“歌”是______;我想吟诗的诗题是______。
(6)“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
(7)写2句有关草原的古诗名句:
______
22.品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①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②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③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④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袭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③段中“放假了”的意思。
(2)对第④段中加点的“冲”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文段的①②段和③④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填序号)
①②段:
______ ③④段:
______
A.下雨了,花孩子们放假了,他们冲出了学校。
B.花孩子们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做功课。
(4)围绕着“关了门做功课”想一想,花孩子们在学校里做了哪些功课?
2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1)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
①反义词。
枝繁叶茂-______消失-______
②近义词。
轻松-______生育-______
(2)用“||”分好的层次,写出每层的意思。
第一层:
______
第二层:
______
(3)“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的“这里”是指______。
作者写石榴树的目的______。
(4)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______抒情,以______喻人。
(5)人们为什么“也总爱在她故居的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
24.认真阅读课文片段,完成文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