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097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1.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知道灾害性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并了解天气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

2.经历记录天气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雾、雪、大风、暴雨等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了解天气和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记录天气对天气进行分类,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各种教学天气图片,天气预报视频,相关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或看过天气预报吗?

听过或看过的同学请举手。

2.图文结合,创设情景:

给学生观看天气预报的视频。

3.引导学生结合天气预报进行讨论。

4.教师提问:

我们今天是什么天气呢?

喜欢今天的天气吗?

5.学生观察天气,并回答。

6.老师总结:

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天气,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关注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天气的一些问题。

7.板书:

我们关心天气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出示课件,观察各种天气图片,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并学会使用图标表示天气。

2.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天气并进行天气现象分类讨论,完成随堂学的第2题。

3.参照随堂学第4题阅读长城、黑龙江、海南的图片并思考判断。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认识大气圈。

(1)教师提出问题:

天气是如何形成的?

在哪里发生?

(2)学生动脑思考,开动想象,适当交流自己的看法。

(3)总结:

大气圈是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2.了解灾害性天气。

(1)教师提问:

有这么多种天气,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天气?

讨厌什么样的天气呢?

为什么会讨厌这种天气呢?

(2)学生思考回答。

(3)教师引出灾害性天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灾害性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4)出示教学课件,总结灾害天气的种类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认识天气的变化。

(1)出示课件中不同条件下的天气情况。

①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情况;

②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情况。

(2)学生根据随堂学第4题,巩固天气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知识。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

出示气象学家竺可桢的资料,结合天气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向学生讲解研究天气变化规律的意义,巩固知识。

引导学生学习竺可桢,培养学生爱好研究记录的兴趣,制作天气日历。

【板书设计】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天气的变化与人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能设计简单的符号记录天气状况,了解预测未来天气的途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观察能力。

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持久性等科学态度。

了解天气现象、给各类天气现象按天气的基本特征分类是本堂课的重点之一,教学过程时要从学生们熟悉的天气预报与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了解天气现象的兴趣。

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以猜想——误解——纠正的模式引导学生从描述天气和生活的关系从而引入今天的天气怎样这部分内容,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看,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比较顺利,能引导学生把自己零星的想法尽量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并纠正描述过程中的错误或误解。

这一部分是通过前面的认识天气现象,再延伸到今天的天气怎样再到天气对我们的影响。

2.认识气温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

了解温度单位“℃”。

2.观察和研究气温计的主要构造。

识读气温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3.了解其他温度计,并讨论研究他们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让学生了解气温计及会识读气温计上的读数,难点是零下读数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温度计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

同学们每天都穿着漂亮的衣服,有谁知道除了漂亮,衣服还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思考衣服可以保暖。

2.教师继续提问:

那有谁知道为什么有时候妈妈让我们穿很厚的衣服,有时候又让我们穿很薄的衣服呢?

引导学生回答环境的冷热程度不同。

3.教师继续导入:

这位同学真聪明,夏天天气太热,我们需要穿薄的衣服,冬天天气太冷,我们就需要穿厚的衣服,那么如果只是昨天和今天,我们又怎么来比较天气温度的冷热程度呢?

4.板书:

认识气温计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认识气温计。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气温计图片。

(2)向学生讲解气温计的构造及各部件的名称以及温度单位“℃”。

(3)完成随堂学第1题巩固知识,教师从旁指导纠错。

2.带领学生利用模型,练习读数。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气温计模型。

(2)引导学生一起读课件上三个气温计的读数。

(3)学生完成随堂学第2题,总结读数的方法,教师从旁纠正错误。

3.观察其他温度计。

(1)教师展示不同温度计模型(或教学课件上其他温度计的图片)。

(2)学生进行观察并讨论它们的不同。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气温计的使用注意。

(1)教师提问:

同学们都已经认识了新的朋友——气温计。

那现在同学们总结一下我们在使用气温计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

(2)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3)教师展示教学课件,总结气温计使用注意事项。

2.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

(1)教师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天气日历,今天我们认识了气温计,同学们能想到更加完善天气日历的方法吗?

(2)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

(3)气温计可以测量温度,可以更准确的描述天气情况。

对于分析天气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

区分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的不同。

【板书设计】

认识气温计

太阳(热量)→地球

气温计

温度单位读作:

摄氏度写作:

“℃”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对温度计的观察及动手体验,能够很快的知道温度计应该怎样读数,如果液柱上升,那么温度是升高,液柱下降那么温度是变低的。

但是有部分同学依然不是特别能理解对于温度计的读数和写数,对于这一个单元来说这也是一个难点,需要在后面的实践中多锻炼。

另实验课上学生在观察温度计的时候不能很好的管好自己,容易把注意力从讲解中跳跃到玩耍材料上去,需要多次提醒。

所以需要在后期把握好时间的分配,并且以合理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观察。

3.测量气温

【教学目标】

1.掌握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2.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校园里不同地点一天的气温变化。

3.感受团队合作开展一天的气温测量和记录活动,收集团队的数据绘制气温变化柱状图。

4.感受并描述一天气温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掌握气温计的使用方法,理解柱状图描述气温的优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气温计、分组测量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气温计,知道了气温计的作用和读数的方法,那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

2.板书:

测量气温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学习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1)学生阅读气温计的使用方法,并质疑不理解的地方。

(2)教师为学生演示气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3)让学生总结使用气温计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4)教师展示教学课件,讲解气温计正确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5)完成随堂学1、2、3题,巩固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2.室外测量气温。

(1)实验前,展示教学课件,将学生分成小组,做好小组分工,每个小组一支气温计,一张室外温度记录表。

(2)带领学生到指定地点测量气温,教师从旁指导纠错。

(3)学生填写室外气温测量表。

(4)将学生带回教室,学生根据各小组填写的记录表探究不同地点测量的气温是否

一样。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讨论:

气温测量以哪个地点为基准?

 教师展示教学课件分析总结:

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2.学会画气温柱状图。

(1)教师提出问题:

不同地点的气温是不同的,那么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气温是不是一样呢?

(2)学生根据经验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3)教师安排任务:

同学们认为一天的气温是不同的,那么下课后,同学们就跟着老师按照一天不同的时间分别记录下时间和测量温度来验证。

(4)教师展示气温柱状图模板,让学生对比气温柱状图和气温记录表格,提问:

哪种记录方法更好?

(5)学生交流讨论。

(6)教师总结:

使用柱状图能更直观地显示气温变化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1.在天气日历上记录每天的气温。

2.阅读资料:

了解气象工作者如何测量气温。

【板书设计】

测量气温

一天气温变化

【教学反思】

三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容易调动,参与积极性高。

但是他们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活动中观察、思考、领悟。

教师要始终注意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4.测量降水量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测量。

2.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完善天气日历的记录。

3.对天气现象的观测产生浓厚兴趣。

4.知道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会通过测量降水量指标来服务于人类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简易雨量器对降水量进行测量,熟记降水量的六个等级。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材料:

直筒塑料杯或玻璃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和喷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

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好多种天气,其中下雨、下雪都是天气现象,那么下雨天时,我们怎么知道雨下的大小呢?

2.学生自由回答:

雨滴的大小,下雨的时间长短等。

3.教师介绍气象学家使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

(强调下雨下雪都是降水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种降水形式。

4.教师导入本课课题: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测量降水量。

5.板书:

测量降水量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制作简易雨量器。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步骤和方法。

(2)教师提问:

根据上面的步骤,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3)展示教学课件总结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注意事项。

(4)学生参照教学课件用准备好的材料分组制作简易雨量器。

(5)将各组制作的简易雨量器进行评比,谁做的最好、最标准。

2.模拟降雨,练习使用简易雨量器。

(1)教师演示测量过程,强调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模拟测量降水量,并填入记录表格,知道气象学家测量降雨量是指24小时的降水情况。

(3)学生完成随堂学第4题,总结回顾测量降水量需要注意的事项。

3.比较确定降水等级。

(1)教师展示教学课件降雨量等级标准。

(2)学生比较本小组测量降水量与等级表上的数值,判断本小组模拟的是哪个等级的降雨。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认识降雨只是降水的一种形式。

(1)教师提出问题:

如何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

(2)学生根据经验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3)总结:

展示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如何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1.完善天气日历的记录,在下雨天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2.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板书设计】

测量降水量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容易将降水和降雨混淆,要强调降雨只是降水的一种形式。

制作雨量器时,器材的选择必须上下口径一致,学生一般没有这种玻璃杯,可以用近似圆柱的饮料瓶代替,下部如果不平整可以先加入适当的水使其平整,将“0”刻度线提高。

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杯子的口径对降水量的测量没有影响。

降雨量的六个等级学生一般很难记住,需要在课堂上反复提醒记忆,在课堂中也应强调毫米和毫升的区别,以免学生混淆。

5.观测风

【教学目标】

1.知道风有大小和方向的不同,会利用地面的物体判断风的方向和大小。

2.学会制作简单的风旗和风向标。

3.对风的观察产生浓厚兴趣。

4.懂得风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对人类有重要的作用,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制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风有风向和风速的不同,并制作简易风旗练习估测风速等级。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制作风旗的材料:

轻薄的布、硬纸板,电风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打开电风扇,提问:

同学们,打开电风扇后,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2.说说你们对风的认识。

(提出风有大小和方向)

3.今天我们就来从科学的角度学习如何观测风的大小和方向。

板书:

观测风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根据地面物体来目测风的大小和方向。

(1)明确风有大小和方向的不同。

(2)提问: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呢?

(3)学生回答并演示方法。

(4)教师对正确回答的学生予以肯定,并总结我们可以利用地面的物体进行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物体展开的方向与风向相反,而风的大小则可以对照蒲福风力等级表记录风速。

展示教学课件上的蒲福风力等级表。

(5)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今天的风力大小,并独立完成随堂学第1题。

2.制作一面简单的风旗。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制作步骤。

(2)教师带领学生制定我们的风速等级表。

(3)学生分组按步骤制作简易风旗,并互相交流评比。

3.室外观察:

记录风的大小和方向。

(1)教师带领学生在室外观察风旗,在观察风向时一定要以30秒内风的主要方向为准。

(2)观察中,向学生解释风向的概念及指明八个方向。

(3)学生观察风旗并对照我们的风速等级表做好记录。

4.观察完后,汇报交流记录结果,看看结果有没有不同。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我们利用地面物体和制作的风旗观测风,结果有没有不同呢?

(1)教师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用两种方法来观测风,结果相同吗?

(2)学生根据经验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3)总结:

不完全相同,观测工具本身会有误差,会造成结果不同。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展示简易风向标的制作步骤和方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简易风向标来记录风向。

【板书设计】

观测风

 

【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识别风向、判断风力的一般方法,首先引导学生明确风的知识,再训练学生运用飘动的地面物体识别风向,最后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制作简易风旗通过室外观察激发学生兴趣巩固课内知识。

在观测风的实验中,要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因为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让学生明白利用可见的工具(风旗)来判断不可见的物体(风)。

6.观察云

【教学目标】

1.知道云是由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构成。

知道云的三种主要形态,并能根据自己的观察给云分类。

2.学会画出云的基本形状,学会观察云的科学方法。

3.对云的观察产生浓厚兴趣。

4.知道云量的观察对人类的出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空气的各种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白纸板、分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展示课件,猜谜导入,提出课件上的谜语让学生猜答案。

2.揭示谜底,并解释云的形成是由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构成。

3.知道了云的构成,那我们今天来好好认识云这位新朋友,板书:

观察云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室外观察云。

(1)教师将学生分组,分发白纸板,先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天上云的形状,画在纸板上。

(2)教师回到教室展示图片云的三种主要形态,让学生拿出自己小组画的形状与图片对比,判断刚刚自己小组观察到的云属于哪种形态。

2.填写天气日历。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三种记录分类。

(2)学生参照记录分类,判断今天该如何记录,填在自己的天气日历上。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教师提出问题:

大家所画的云的样子是相同的吗?

如果不同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云的形态的呢?

2.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3.总结:

根据云的形状和多少来记录。

4.完成随堂学,巩固知识。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将云量的记录填充在天气日历中,并坚持每天观察云量。

【板书设计】

观察云

 

【教学反思】

云是学生都很熟悉的东西,但真正让学生能准确地用“晴、多云、阴”描述云量的多少,就有点困难。

往往学生不能分清楚的是多云和阴这两种天气。

利用书本上的三个圆圈认识云量是一个难点。

本节课另一个难点是让学生对层云、积云、卷云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这个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过远,学生理解起来需要的时间较长,书面上的判断容易,但实际观察时又拿不定主意。

在攻克这些教育难点时,让我深深感受到,在科学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索的能力,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鼓励学生敢猜、敢想、敢说、敢做的探究意识,并提高知识的应用率。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通过学习能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学会运用表格、柱状图等方式整理天气信息。

3.对天气现象的观察产生浓厚兴趣。

4.懂得气候规律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记录来描述这段时间天气的具体情况。

【教学准备】

天气日历,各种统计表格,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

同学们记录天气日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那么这些信息能告诉我们

什么呢?

2.学生汇报。

3.教师拿出一份记录好的天气日历,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记录的信息,来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板书课时: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统计云量。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天气情况统计表。

(2)学生参照课件制作自己的统计表,对照自己的天气日历记录,将统计表填好。

(3)教师提问:

填好这个统计表后,我们能知道什么?

(4)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我们能知道哪些天是晴天,哪些天是阴天,哪些天是多云,而且可以统计出这段时间内最常见的天气是哪种。

2.统计风向和风速。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风的统计表。

(2)学生参照课件制作自己的统计表,对照自己的天气日历记录,将统计表填好。

(3)教师提问:

填好这个统计表后,我们能知道什么?

(4)总结:

我们能通过对风的统计可以知道这段时间哪些天刮风,哪些天不刮风,而且知道这些天哪个方向刮来的风最多……

3.分析气温柱状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1)教师展示天气日历中的气温柱状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演示分析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及这个月的降水情况。

(2)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分析自己记录的两个柱状图,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自己制作的柱状图。

4.描述天气变化。

(1)教师提问:

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2)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气候的概念。

(1)教师提问:

我们统计的天气有没有很多天是持续一样的情况呢?

(2)总结:

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带领学生一起读二十四节气歌,课余查阅资料了解各时节的主要天气情况。

【板书设计】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天气日历

各统计图表→整理分析数据→描述天气情况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前面的内容贯连起来,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来操作,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感兴趣,知道了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

了解到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东南风等天气术语和一些简单天气符号,在教学中应多传授研究后的实际应用知识,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对天气情况分析后是可以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的,让他们认识到这些记录的重要作用。

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及其制作过程。

2.通过视频或实地学习感受天气预报制作的过程。

3.知道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运用知识改善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及其意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

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天气日历,记录、统计和分析天气情况,那么未来的天气情况能够预测吗?

2.学生回答。

3.能,我们通过天气预报可以知道最近几天甚至一周后的天气,那么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板书: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

(1)教师给学生展示天气预报视频,提问:

同学们在这段天气预报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

那这些信息与我们记录的天气日历有哪些不同呢?

(2)学生根据天气预报回答。

(3)教师总结:

我们通过天气预报可以知道这么多信息,那这些信息是哪里得到

的呢?

(4)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5)让学生质疑问难,说说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对哪些步骤、环节是不理解的?

(6)引导学生完成随堂学第3题。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观看天气预报制作视频资料,思考天气预报在制作过程中,每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

问题?

2.学生分小组观看并讨论。

3.尝试用思维导图画一画天气预报制作的过程。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学生分组讨论,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

从生活、出行、学习等各个方面讨论。

【板书设计】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接收知识,但多媒体的大量使用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不集中,应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加平衡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形

教科版

式。

另外在认识天气预报的意义上应多留空间给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