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现状与发展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076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现状与发展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现状与发展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现状与发展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现状与发展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现状与发展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现状与发展对策.docx

《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现状与发展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现状与发展对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现状与发展对策.docx

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现状与发展对策

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阐述了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基本现状、近年来农技推广情况及成效和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与主要模式.总结了农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福建省农业科技推广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以供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建设参考。

关键词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现状;发展对策

农业科技推广作为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以来。

福建省按照建设海峡两岸新农村的丁作部署,围绕食物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持续发展等关键问题,强化农业科技示范企业、示范基地、示范户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得到不断健全完善。

1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基本现状

1.1机构建设情况

据福建省农业厅统计,目前,福建省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共有734个,其中种植业584个、畜牧业134个、农机76个、综合站40个: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共有3064个.其中种植业585个、畜牧业971个、农机910个、综合站598个。

1.2队伍建设情况

据福建省农业厅相关资料显示.福建省目前推广机构实有总人数达14668人。

县级推广机构实有人数4550人.其中种植业3116人、畜牧业561人、农机704人、综合站169人:

乡级推广机构实有人数10118人,其中种植业2720人、畜牧业1778人、农机1815人、综合站3805人。

此外,福建省还聘有农牧业村级农民技术员近3.4万人。

1.3管理体制

2009年底.福建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大多实行县乡“双重管理”体制.机构总数达2729个.占8905.另有335个畜牧业推广机构实行县农业主管部门管理的体制。

省、市2级水产技术推广站除个别市站外均为独立法人.县级推广机构中除个别县级水技站具有独立法人外.其余均是水产业务局内部管理事业单位。

乡镇水技站除山区个别乡镇站与畜牧兽医站合署.属垂直管理外。

其余均属

乡镇管理…。

2福建省农业发展现状及农业科技推广情况与取得成效

近年来。

福建省充分发挥地处东南沿海、毗邻台港、山海优势明显的地理区位和优越的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型、外向型农业。

努力培育农业主导产业.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真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1福建农业发展现状

福建外向型农业发展优势比较明显。

2008年.在全球面l临金融危机冲击的形势下和雨雪灾害不利因素下.福建省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产品出El仍保持一定增长。

全省农产品出口超过206.5亿元.比增8%圆。

2009年,福建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1.24亿元。

比2008年增长1.84%。

粮食、烟叶、油料作物及蔬菜种植面积分别为123.1万、6.9万、11.04万和65.3万hm2,种植面积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2009年全年粮食产量666.88万t,比上年增加14.67万t.增产2.2%。

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18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706.52亿元.增长9.0%,带动农户276.84万户[3,引。

2.2近年福建农业各行业科技推广工作内容及成效

经过多年发展.福建省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重要进展。

2008年全省推广新品种110多个,新技术50多项、新农药100多种。

新肥料50多种。

新农机具6000余套‘引。

其主要成效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2.1种植业科技推广及成效

近年来.福建省农业厅分地域、分产业在10个县开展了农业“五新”集成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6]。

粮油作物方面:

重点推广超级稻超高产及配套栽培技术,2007年.在全省8个设区市20个县(市)建立超级稻核心示范区。

2008年推广16.3万hm2,总产137.62万t[5J。

其次.2007年完成新肥料田间试验40个.建立中心示范片150个.示范面积1万hm2,辐射推广面积14.7万hm2,项目区肥料利用率提高3%~5%。

平均增产5%~20%[7|。

果蔬方面:

根据不同果树品种的生育特性、需肥特点和果园管理技术要求.开展分类指导.扩大营养诊断与配方施肥技术的覆盖面。

推广整形修剪、果实套袋等一批实用技术,组织建立水果生产示范片。

同时。

通过开展蔬菜新品种示范、推广蔬菜优新品种.建立了总面积达0.087万hm2的胡萝卜示范片2个.总面积240hm2的番茄示范片[5】。

经济作物方面:

大力推广名优制茶技术、丁艺和设备.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和制优率.提高种茶经济效益。

2007年.在全省内推广采茶机使用面积达0.08多万hm2.降低了采茶成本[7|。

近年来,在三明、福州等14个食用菌主产区建立菌草、松、杉、竹、桉、果茶枝条、木薯杆(渣)等新代用料栽培食用菌示范片.示范规模5600万袋。

辐射带动全省各地利用代用料栽培食用菌2亿袋[7]。

2.2.2林业科技推广及成效

林权制度改革:

福建省从2003年开始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完成明晰产权的村有11602个.完成明晰产权面积503.27万hm2,集体商品林已登记面积500.73万hm2。

通过林改.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林业发展的产权不清、责任不明、利益不落实的问题[8]。

林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

2007年.全省建立短周期速生树种、珍贵阔叶树种、小径竹、当家树种、珍贵非规划林地造林树种、名特优药用和经济林新品种栽培技术示范基地约1.4万hm2.大力推动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林业科技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效果比较明显[训。

2008年。

福建省围绕绿色海峡两岸特色.培育了181个示范企业(林场)、961个示范村和6178个科技示范户.建立起多层次、多类型、各具特色的林业科技示范网络【10]。

2.2.3畜牧业科技推广内容及成效

生猪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2006~2007年,福建省将12个猪场列入无公害生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基地.共给予资金补助120万元:

2007年、2008年国家每年划拨福建省专项补助资金6500万元,用于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建设。

2008年,农业“五新”畜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该年生猪年出栏量超过500头的养殖基地达1万多个【11】。

健康养殖配套技术推广:

近年来,福建省通过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的研究.形成了蛋鸭无公害生产配套技术并推广应用.选育出叮供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弱毒疫苗研发的优良毒株。

大力推广了“牧一沼一草一牧”、“猪一沼一草一猪”等技术,在牧场周边配套种植闽引象草约433。

33hm2,使50多个养猪场、7个养牛场的粪污排放基本实现零排放.同时节约饲料粮1万t左右[5,7,91。

2.2.4渔业科技推广及成效

养殖关键技术推广:

近年来,福建通过对水产特色品种规模化养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培育出出生速度和存活率明显提高的优良品系.实现了斜带石斑鱼规模化人工育苗,以罗非鱼、鳗鲡为重点的出口优势品种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m】。

水产健康养殖行动:

2009年全年累计完成2726.27hm2池塘标准化改(扩)建工作:

新增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3个:

培育发展科技示范户1146户:

推进渔业“五新”推广工作,推广、指导面积近9万hm2【l2|。

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2007年,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全面启动“福建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推广相关品种及与之相配套的高产、优质、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共培育发展科技示范户920户171。

2006~2008年期间.福建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渔业生产增效1.26亿元。

示范户亩均增产在15%以上.亩均增效在2000元以上。

2.2.5农机化推广及成效

福建省按照稳步提高机耕、快速发展机收、积极突破机插的思路.大力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重点推广水稻机插秧和机收技术.插秧机和收割机数量快速增长。

水稻机插面积逐年增加,2006年全省水稻机插面积约833.33hm2:

2007年达到1666.67hm2;2008年达0.3万hm2:

2009年达0.8万hm2[1枷]。

同时.为了适应福建特色作物生产的机械也不断增加,如茶叶修剪机、茶叶采摘机、烟菜地起垄机、中耕管理机、微耕机、水果清选机、增氧机、投饵机、畜禽粪便同液分离机、食用菌生产机械,等等。

2.3重大技术推广及成效

2.3.1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

福建省自2005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以来.基本摸清全省耕地土壤养分现状。

据统计。

2007年,全省在福清、浦城等25个县(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共推广31.9万hmz:

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260.6万份.配方肥施用面积16万hm2[7]。

至2008年底.全省累计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527.4万份.累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36.27万hm2。

累计节本增效8.7亿元[16J。

截止到目前。

福建省建阳市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推广配方肥6000t.推广面积0.8万hm2,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4万hmz.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7|。

2.3.2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推广

据统计.2006年福建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达1lO家.产品262个;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无公害生产资料认证从无到有,全省累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481个.产品数达到596个。

种植业产地监测面积达到13.53万hm2。

产量257万t【l8|。

2007年。

通过对“食品(茶叶、蔬菜)安全检测与监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推广应用.建立了无公害蔬菜核心基地0.57万hm2,推广2.7万hm2.建立了绿色茶叶基地约O.07万hm2.推广1.47万hm2【引。

2.3.3植物保护技术推广

近年来.福建省生物农药的研究生产及引进、推广有较大突破。

如阿维菌素、8010、井岗霉素、白僵菌、Bt、农抗120、昆虫性信息素、昆虫病毒中多菌体病毒等生物农药在水稻、蔬菜、果树、茶树病虫防治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其中井岗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等特效生物制剂.每年全省应用面积达40万hm2。

全省每年组织开展水稻、柑桔、蔬菜、茶树、甘薯、荔枝、龙眼等重大农作物主要病虫综合防治示范推广面积达100万hm2.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农药用量下降10%~20%.农产品农药残留与环境污染大幅度减少[19J。

2.4关键技术培训

“十五”期间.培训农民150多万人次。

截至2006年底.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共培训农民约300万人次.取得明显成效。

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有3.3万人次[1刨。

2008年举办渔工基本技能培训50期。

培训渔工3425人,发放对台渔工《渔业船员专业训练合格证》2720本;培训各类农机化人员19083人次。

314人取得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3福建省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及模式

3.1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

1999年以来.福建省南平市针对农村基层科技力量不足等问题。

把市、县、乡镇机关科技干部组织起来按专业分类组成科技特派员。

带技术带项目下派到村.在科技与农民之间建立起了一个直接联系的机制与平台。

由此.科技特派员制度在福建省逐步推广。

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福建省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一项创举。

1999---一2009年.已在全省9个区市的65个县(市、区)实施和推广了科技特派员工作陇】。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科技特派员引导和直接参与农业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提

高了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3.2开通“969155”农业热线服务

2001年6月.福建省农业厅在全国率先开通全省统一专门为农服务的热线电话“969155”。

经过不断发展,近几年来.全省农业系统已初步形成了市县乡三级联动、涵盖全省的农业服务网络。

通过“969155”农业服务热线.各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在服务方式上更加多元化,通过网站、简报等形式发布生产、资源、政策、科技、市场供求信息,组织“969155”服务队下乡搞培训或提供面对面咨询等,信息服务由原来单纯发布农情、苗情、灾情、实用科技信息,拓展到产品促销、市场信息服务、政策法规咨询以及就业信息等各个领域。

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

3.3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

福建省利用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发挥自身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通过技术开发、促销服务等多种形式.兴办各种农业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农协)和专业组织.既改善了推广工作条件,增强了自身经济实力和凝聚力.也培养了一批“懂业务、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农业科技推广人员。

为“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作了有益的探索。

通过建立农协和专业组织加强了农户、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相互沟通:

促进了新技术应用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和流通网络建设和协调行动:

加强了行业自律和规范等。

截至2004年止,福建省各类农协和合作组织有l700多个.其中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农协有492个。

按部门划分涉及到的有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部门[24J。

3.4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场

近年来.福建省农技推广部门在开展技术推广、科技咨询与培训的同时.通过政府划拨土地、农民土地入股或农业科技人员技术承包等方式.建设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示范场。

农业科技示范场采用灵活的运作机制.为农民提供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现场.已成为科技成果的转化试验基地,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基地,优质种苗的繁育基地.新型农民的培训基地。

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场的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技术到位率、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的经济效益。

“十五”期间。

随着农业科技创新力度的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加速.福建省已累计建立部级和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场62个。

4当前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存在问题

4.1农业科技推广投入不足

随着我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福建省农业科技投入总额正处于逐步提升之中.特别是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得到较快增长:

目前,福建省农业科技推广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是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与强度不够.据马梅芸等研究发现.2007年福建省财政收入为1282.84亿元.但是全省农业科技经费投入却不多.全省全年农业科技经费收入支出为31433.7万元:

二是农业科技与服务力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沿海其他省份相比相对较低。

4.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近年来.福建省政府对农业科技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越来越重视并增加了对农业科研的投资.也不断加大了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

但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还是比较低,主要是因为:

一是由于政府、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间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没有形成完整高效的长效合作机制;二是由于科研T作以技术为导向.单纯追求学术价值.而忽略了市场价值和转化价值.研究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导致科成果往往与实际脱节:

三是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员的数量偏少[25,27]。

4.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仍不健全

据郑境辉等研究发现.福建省基层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职”的现象非常突出[zsJ。

如福建长汀县乡镇种植业类农业科技人员在编77人,在岗32人,在岗率41.6%;而南平市乡镇农业科技人员在岗率普遍在30%~50%fl8|。

农技人员的推广效果与其个人利益不挂钩.岗位责任不清.考核制度不全.不能对农技人员的推广工作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激励。

4.4留守农村劳动力素质低.致使农业新技术推广难

据2005年福建农村统计年鉴.福建省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程度的占了86%.高中及以上程度的只占14%E29I。

而且,当前由于农业效益较低,致使农村一些有文化、懂技术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弃耕外出打工经商.真正能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整体素质明显偏低.与接受农业科技所需求的水平相距较大.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_巨大障碍。

加上目前多数农民宁愿按照传统的生产方式获取稳定的低效益.也不愿去投入大笔资金去担风险。

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一定的滞后性啪】。

5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改革与建设的几点建议

5.1加大全省农业科技推广投入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科技推广是弱质的领域。

因此,建立完善多渠道、多形式、多种资本成份的创新投入机制。

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首先.福建省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在适当增加经费总量的同时。

也要不断改善农业科技推广自用投入的结构。

应该保证基层农业推广组织正常运转的最基本的活动经费.而且.对基层推广组织在开展经营创收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政策.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事业的蓬勃发展。

其次.转换投入主体。

逐步改变农业科技由政府出钱.研究机构研究,企业、农户使用所形成的投资、研究、受益=三者分离的局面,通过市场杠杆作用.建立利益协调驱动机制,拓宽科技创新投入渠道,逐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和农户多元化投入的新机制。

5.2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扩散机制.促进福建农村科技进步

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业科技成果需要多专业、多学科、多部门合作攻关。

由于各单位、各部门的目标定位差异性.使各单位合作存在一定障碍。

首先.要创新农技推广模式.促进供需有效结合。

信息传递的重点应放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身上。

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

让农民们能享受到农业科技创新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及时反馈他们的需求信息.以此科研单位提高科研成果的适用性。

其次.采用多种方式刺激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一方面.实施政策倾斜,想方设法改善农业贸易条件.提高农民使用农业科技成果的预期收益。

通过以上2个方面。

促进农户加快农业科研成果的利用率.增强农民采用农业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科技信息的纵向流动.有利于提高农业技术供给与需求.进而推动福建农村科技进步。

5.3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平台.提高指导农民生产的能力

农业科技推广平台是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为主体.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共同运作的一个系统。

通过平台把多元服务主体紧密联系起来,共同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平台.利用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定期安排专家和技术人员值守“969155”农业服务热线,为农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信息服务.从而为农民获得方便、快捷的农业信息提供保障.提高农民致富本领,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5.4加强农业教育和农民科技培训

农业技术推广应将全面提升农民素质作为首要目标.整合各级农业推广科研和教学等科技资源。

充分发挥农科教部门联合优势.从单纯技术推广向技术普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能力方向发展。

首先,要把提高农民素质或通过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作为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把科技推广融于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之中。

其次。

要抓好农民科技培训方式创新。

要重视对农业劳动者的科技和技能培训。

把提高农民的素质作为“科教兴农”、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大措施。

要深化农村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增加职业教育的比重,通过农业科技讲座、培训、函授、广播、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科技宣传力度。

最后.也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法规和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立高效、协调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运行机制。

为福建农民教育培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附录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采购项目配置清单

仪器采购情况(部分)

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1

台式电脑

联想

16台

2

传真机

佳能

16台

3

打印机

佳能

16台

4

文件柜

16个

5

数码摄像机

索尼

5台

6

投影仪

索尼

17台

7

幕布

17个

8

笔记本电脑

联想

8台

9

电视机

36台

10

桌椅

100套

11

土壤养分速测仪

托普TPY-6PC

16台

12

手持GPS面积测量仪

TMJ-2012

16台

13

土壤取样器

16台

14

农残速测仪

托普NY-5D

16台

15

病虫测报灯

托普TPCB-II-C

16台

16

病虫调查统计器

托普TPTJ-2

16台

17

孢子捕捉器

TPBZ-1

16台

18

电子天平

国产

14台

19

恒温培养箱

DHG-9053A

12台

20

振荡器

HY-4

18台

21

蒸馏水机

YA.ZD-10

19台

22

冰柜

海尔

15台

23

移液器

大龙

15台

24

水分速测仪

PM8188new

15台

25

显微镜

60台

26

手持放大镜

80个

27

种子培养箱

托普RTOP-Y

18台

28

科技入户摩托车

10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