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701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世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当前世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当前世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当前世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当前世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世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docx

《当前世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世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世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docx

当前世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2009来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1、世界经济企稳回升

2009年来世界经济开始企稳回升,由衰退走向复苏。

中,以中印为首的亚洲地区的步伐明显快于欧美发达经济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

2、全球贸易跌幅收窄,保护主义加剧

全球贸易到2009年三季度仍未摆脱负增长的境地,但跌幅有所降低。

此间,美国的外贸表现相当引人关注,从2009年4月份开始,出口额已连续实现6个月增长,为美国经济复苏提供了相当程度的支撑。

2009年头8个月,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比一年前减少了14%,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减少了近20%,对墨西哥、加拿大和欧盟的贸易逆差减少了40%以上。

与此同时,不断加剧的贸易保护主义正严重影响外需复苏。

3、主要资源品价格由低谷迅速回升

原油价格剧跌后迅速回升。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缓和,国际原油价格从2009年2月18日34.62美元/桶,开始止跌回升,并围绕90-100美元/桶这一价格线波动。

石油、粮食、有色金属等商品价格,在全球经济趋稳的背景下继续保持波动向上的走势;黄金价格强势上扬。

2009年到10月突破1000美元大关后,现仍在1600美元附近高位运行。

2、2011年来世界经济形势呈现出的主要特征;

一、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

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2011年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放缓态势,尤其是发达经济体明显展现出复苏动力不足。

根据IMF预测数据,按PPP计算,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4.0%,比上一年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总体上下降1.5个百分点至1.6%,而七国集团(G7)更是下降1.6个百分点至1.3%。

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经济衰退的风险不断加大。

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仅为0.4%,明显表现出经济复苏过程中二次探底的压力。

尽管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出现反弹,上升了0.6个百分点,但从个人消费、企业投资和政府支出及外部需求的贡献等方面来看,美国经济的增长动力明显不足,经济增长的内生性亦受到一定损害。

欧洲经济在经过2010年的平衡复苏后,2011年经济增长出现较大波动。

欧洲央行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欧洲经济总体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经济增速达到2.4%,但在第二季度出现大幅下滑,欧盟与欧元区经济增速分别降至1.7%和1.6%。

其中,欧洲三大经济体德国、法国和英国第二季度GDP增长率分别由上一季度的4.6%、2.2%和1.6%下降至2.8%、1.7%和0.6%;2011年前两个季度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经济增长率均低于1%;2011年上半年希腊和葡萄牙经济均为负增长。

2011年日本经济遭遇了金融危机之后的又一次沉重打击,经济频现萎缩迹象。

根据日本内阁府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第二季度经季节调整后GDP增长率比上一季度缩减0.5个百分点,换算为年增长率为-2.1%,已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负增长。

受“3·11”日本东北部大地震、全球经济放缓及日元持续升值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日本经济大大低于预期水平。

此外,由于持续的高失业率,无就业的复苏成为发达世界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特征。

2011年10月,美国经季节调整的失业率依然维持在9%;截至2011年8月,欧元区失业率连续9个月维持在10%左右的水平,25岁以下青年失业率高达21%,其中2011年7月西班牙年轻人失业率更是高达46.2%。

  2、新兴经济体增长态势良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但经济运行表现各异

2011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IMF预测数据显示,2011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产出增长率为6.4%,与2010年相比下降0.9个百分点,仍远高于发达经济体;按经济总量来看,2011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以PPP和市场汇率计算的GDP将分别达到38.63万亿国际美元和25.10万亿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分别占到49.0%和35.9%,分别比2010年提高1.1和1.6个百分点。

分区域来看,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表现各不相同。

其中,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运行表现最好,预计2011年增长率为8.2%;中东欧地区、独联体国家、拉美加勒比地区、中东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别为4.3%、4.6%、4.5%、4.0%和5.2%。

同时,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运行表现也存在一定差异。

2011年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拖累,巴西经济增长大幅放缓。

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其GDP仅增长3.6%。

2011年8月巴西政府将2011年GDP增长率由此前预期的4%下调至3.7%,IMF也于9月将巴西经济增长率从4.1%下调至3.8%。

2011年印度经济呈现明显放缓迹象。

印度中央统计局公报数据显示,2011年第二季度印度以要素成本计算的不变价GDP同比增长7.7%,增幅比上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2011年俄罗斯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延续恢复性增长趋势。

根据俄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GDP增长率达到3.9%,与2010年同期4.3%的水平相比略有下降;2011年下半年,受债务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特别是原油价格从高位下滑,再加上国内缺乏新的增长点,俄罗斯经济增长将会略有放慢。

2011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速为9%。

2011年经济增速有所下滑的主要原因,除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之外,还包括为控制通货膨胀,特别是房地产价格上涨而采取的货币紧缩政策。

  3、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扩散和蔓延,经济下行的风险进一步加剧

2011年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

从政府公共债务与GDP之比来看,欧洲整体上已达到80%以上,其中希腊、意大利、比利时、爱尔兰和葡萄牙均接近或超过100%,并可能引发新一轮银行危机。

和欧洲相比,美国的情况似乎更糟。

截至2011年6月,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余额达到了14.34万亿美元,占GDP的比例约为95.6%。

为此,美国国内两党之间围绕债务上限问题展开了激烈斗争,标准普尔将美国长期国债信用评级从最高级“AAA”下调至“AA+”级。

日本是发达经济体中债务负担最重的国家,截至2011年6月,日本中央政府债务余额总计高达943.81万亿日元(约合12.3万亿美元),是日本GDP的两倍多,标准普尔于2011年1月和8月先后两次下调日本国债信用评级至Aa3。

  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已经注定成为2011年的一个关键词并给世界经济带来深远影响,但面对主权债务危机,目前欧美日等国仍有诸多可能的应对途径。

其一,由于美国和欧洲的主权债务都是以其主权货币方式存在的,而这两种货币又都是国际关键货币,至少从理论上讲,这意味着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可以通过发挥国际最终贷款人之功能进行自我救赎。

其二,尽管欧元体制目前还无法像美联储那样行事,但对欧洲而言,通过立法改变其央行的行事准则,让其既承担稳定价格,又承担促进经济增长,还进行金融监管的职责,也是消弭主权债务危机的一条出路。

其三,欧元区主导国家可以利用这次债务危机,通过救助重债国来开列出条件,从而推动实现,至少是部分实现财政一体化目标。

其四,用通货膨胀稀释主权债务。

至于选择何种途径来化解债务危机,则主要取决于政治上的可行性。

在最坏局面出现之前,欧洲的政治家们应该能找到缓解债务危机的妥协方案。

尽管发达世界正在经历的债务危机并不比曾经经历过的危机更危险,同时也存在一些解救的出路,但债务危机的恶化降低了消费者与投资者信心,增加了发达国家自身乃至全球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风险。

 4、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空间日益缩小,控制经济下行风险、巩固复苏成果越发困难

为应对金融危机,主要发达经济体政府把私人部门的债务逐步转化为政府债务,如今,沉重的国债负担大大压缩了继续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空间。

2008年9月以来,美国政府先后推出五轮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并持续推行减税政策,使得美国政府的债务不断增加。

2010财政年度,美国财政赤字决算对GDP的比例达到-8.9%,预计在2011财政年度将达到-10.9%,从而突破2009年-10.1%,再次创下了美国在和平时期的最高水平。

2010年欧元区财政收支余额对GDP的比例达到-6.0%,其中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别为-32.4%、-10.4%、-9.3%和-9.2%。

2011年欧元区各国制定了财政巩固计划,预计主要经济体财政赤字对GDP的比例会有所下降,但高额的政府债务成为有效运用财政政策的掣肘。

在震灾之后,日本政府延续此前推行的刺激财政政策。

2011年4月和7月,日本政府先后通过了两笔共计6万亿日元的追加预算,占日本GDP的1.25%。

两次追加预算主要以调整现有支出和使用结余资金为主,但继续出台的追加预算将面临更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资金来源。

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数据,2010年日本的债务余额占GDP比已经达到了225.8%,继续发债为财政扩张融资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由此可见,当前主要发达国家面临非常沉重的财政压力,难以进一步挖掘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空间。

与此同时,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已将利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这也使得货币政策的空间受到挤压。

金融危机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均大幅下调了基准利率。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2007年8月的5.25%逐渐降至2008年12月的0.25%,目前仍然维持在这一水平。

欧洲央行在连续四个月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5%后,于2011年11月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25%的较低水平。

同期德国政府发行的38亿欧元半年期国债利率仅为0.08%,创有史以来的最低纪录,远低于一个月前发售的同类产品0.291%的利息。

截至2011年10月,日本央行的基准利率仍维持在0-0.1%的历史最低水平。

由于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均下降并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上,为巩固复苏成果而进一步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非常有限。

五、全球贸易增速下滑,持续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贸易失衡呈现收缩态势

在2009年世界贸易增长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幅回落之后,2010年世界贸易活动得到快速恢复。

来自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数据显示,2010年世界货物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5.24万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实际增长率为14.5%,实现了1950年有该统计以来的最大增幅。

进入2011年,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复苏乏力的整体态势基本一致,全球贸易增长也出现了下行趋势。

荷兰经济政策研究局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7月,全球贸易增长仍然维持了5月份以来的下降态势,从而表明继2010年全球贸易呈现高速的恢复性增长后,促使贸易持续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

  造成2011年全球贸易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发达经济体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而出现的经济增速放缓;二是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和失业率居高不下而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层出不穷;三是全球突发性事件接连不断地成为国际贸易增长新的制约因素。

  经验表明,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

在经济不景气时,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通常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欢迎。

在一个相互依存度甚高的世界中,某一主要生产链关键环节因突发事件发生断裂,其影响往往会超出人们的想象。

日本大地震带来的供应链条崩塌应该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根据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势,预计2011年全球贸易实际增长率可能仅会维持在5.5%左右。

2011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贸易失衡呈现出收缩态势。

就中国、日本和美国等全球三大贸易失衡国而言,2011年第一季度的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分别为2%、3.5%、-3.3%,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3%、4.3%、-3.4%。

在此需要说明两点:

其一,尽管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收缩带来了外部失衡的强制性调整,但是这种调整并没有消除导致失衡的基本因素;其二,尽管全球经济失衡程度有所减轻,但是这并不必然意味着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降低。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往往与一国国内经济与政治需求紧密相关。

美国参议院2011年10月通过的《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尽管最终成为正式立法的可能性低于50%,但仍不失为借失衡推行保护主义的明证。

  六、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市场对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加大

  2010年国际金融市场信心逐步恢复,然而随着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和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加剧,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不断累积,全球金融市场再度陷入恐慌不安的气氛之中。

2011年4月以后,由于宏观经济表现欠佳,发达国家债务危机与银行间融资困境交互影响,导致以市场易变性和流动性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金融危机阴影再次出现。

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开始偏向保守型投资,传统的避险资产,如财政状况较好国家的主权债券、具有较高流动性的国际货币及黄金等成为投资者追逐的对象。

德国、法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债券收益率不断下降,瑞士法郎、日元等呈现不同幅度的升值,黄金价格也连创新高。

2011年9月黄金月平均价格达到1799.36美元/盎司,是2009年1月的2.08倍。

  回顾2011年以来的全球国债市场、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等主要金融市场走势,可以看到如下三个特点。

首先,国债市场上发达国家长期国债市场出现波动与分化。

从2011年第二季度起,由于欧美实体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避险需求再度将资金转向主要发达经济体长期国债市场。

德国、法国等传统金边国债受到青睐,而欧洲重债务国债券风险贴水飙升。

其次,在全球外汇市场,传统的避险货币瑞士法郎、日元、澳元、加元则继续保持强势地位,美元自2011年7月起也进入短期升值通道。

第三,全球股市表现从分化到整体收缩。

2011年4月以来,发达经济体受制于债务问题的困扰,各国政策空间急剧缩小,美欧所处的复杂社会政治环境使政策效率受到牵制,加重了投资者对中长期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全球股市几乎全面呈现下行趋势。

2011年9月美国股市标普500指数、欧元区道琼斯STOXX指数、日经225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分别较上月下跌7.2%、6.1%、2.8%和14.5%。

  七、大宗商品市场高位波动,推高了全球整体物价水平

  联合国贸发组织数据显示,从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从223.4点上升到320.5点,涨幅达到43.5%;以特别提款权(SDR)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也从201.2点上升到271.3点,涨幅为34.8%。

2011年2-4月,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开始呈现分歧,其整体价格指数出现下行趋势,但以美元计价的指数和以SDR计价的指数仍然分别在300点和250点左右的高位波动。

2011年5-8月,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在高位震荡,衡量大宗商品价格的CRB指数在4月20日创出历史新高,达691点,随后在5月跌去10%至625点。

8月份以后呈现出大幅下跌,CRB指数从8月31日的662点跌至9月23日的576点,跌幅为13%。

这次下跌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首先是具有全面性,大宗商品的所有品种无一例外价格全面回落;其次是存在一定次序性,从生产品到消费品再到投资品渐次变动,即最先下跌的为有色金属,然后是能源,接着是农产品,最后是贵金属。

根据IMF的估计,2011年全年原油价格将达到每桶103.20美元,比上一年上涨24.17美元/桶。

  总体而言,2011年以来各类大宗商品价格的集体下探根源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总需求减弱。

而发达经济体对于流动性管理偏向谨慎,发达经济体债务问题导致的不确定性以及大宗商品市场中的金融投机的影响等诸方面因素的叠加,带来了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剧烈震荡。

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高位波动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最直接的影响是价格上涨提高了整体物价水平。

这使得各国必须以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为代价来维持物价稳定,从而导致当前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复苏和增长步伐放缓。

此外,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涨还导致低收入净进口国贸易条件的恶化,从而加剧了这些国家的贫困状况。

加强大宗商品市场的监管是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此,二十国集团(G20)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目前正在积极倡议加强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监管。

  八、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的联动关系进一步加强,各国经济复苏和政策运用的复杂性加大

  2011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债务危机不断升级、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和收入差距扩大等经济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011年8月,英国伦敦爆发最近数十年来最严重暴动,并向曼彻斯特、索尔福德、西布罗米奇、伍尔弗汉普顿等地扩散。

暴动不仅严重危及社会稳定,而且给深陷经济困境的英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伦敦市长宣称,暴动造成的损失以及加派的警力支出,至少达到1.33亿英镑,其中在四天暴动期间,伦敦警方支出高达0.74亿英镑,伦敦以外地区的警力支出超过0.5亿英镑。

此外,因暴动事件财产受损的民众,向伦敦警方求偿的金额大约为1000万英镑。

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及政府削减开支给社会福利带来负面影响等经济因素成为年轻人对政府产生对抗情绪和骚乱不断蔓延的主要原因。

2011年9月,美国上千名示威者聚集纽约曼哈顿,反对美国政治的权钱交易及社会分配不公,并试图占领华尔街;10月,“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不断升级,逐步演变成为席卷全美的群众性社会运动,并呈现向全球扩散的趋势。

目前,据“占领华尔街”网站初步统计,在英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多个国家的650多个城市的民众均先后发起不同程度的抗议行动,以反对各国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解决经济与社会问题上的不作为。

欧洲多国的青年骚乱,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向全球蔓延等社会问题的不断显现,正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问题相互影响并日益密切的重要表现。

  九、突发性自然灾害接踵而至,对相互依赖性很高的世界经济造成明显冲击

  2011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均不同程度遭受到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冲击,这使本已步履沉重的经济复苏雪上加霜。

据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650亿美元,比2005年全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多430亿美元。

2011年上半年美国共发生风暴、洪水、火灾及地震等自然灾害近100次,总经济损失达270亿美元,超过近十年平均值118亿美元的两倍。

2011年3月,日本发生大地震并由此引发了海啸和核泄露,工业生产和电力供应受到严重冲击,这给日本经济带来直接损害。

据日本政府估计,地震和海啸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超过3000亿美元,这一预估还不包括因供电不足造成的经济活动损失及由此引发的金融市场和企业信心震荡带来的损失。

2011年2月,新西兰大地震造成的直接损失也高达200亿美元。

根据中国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发布的数据,2011年上半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2.9亿人次和2252.6万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10亿美元。

自然灾害不仅给有关国家经济造成直接损害,还损伤了世界经济复苏的元气,并对世界粮食、能源和环境等政策的调整带来深远影响。

二、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1、中国经济正处于双重转型过程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危机应对向常规增长转型,由传统发展方式向新的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中。

决定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相互消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经济形势空前复杂。

(一)货币总量规模过大,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

(二)房地产泡沫化的风险十分严重

(三)需求增长的不稳定性增大

(四)企业发展困难增大

2011年经济形势分析

(一)货币供给量过大,增长过快的问题得到有效抑制

(二)房地产泡沫化风险得到有效抑制

(三)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内生增长能力逐步增强

(四)物价上涨势头趋稳

(五)经济增速回调过程比较平稳。

2012年经济形势展望

2012年是构筑新一轮经济增长基础的关键之年。

2011年宏观调控成效预计将继续显现,房价、食品价格和物价总水平同比涨幅预计将明显降低;出口、投资增幅预计也会下降,经济增长率预计将继续平稳降低,受世界经济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也存在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

宏观调控的重点预计将由控制通胀转向巩固经济增长的基础。

(一)价格同比涨幅预计将持续下降

随着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不断显现,导致价格上涨的货币因素逐步稳定。

1买房需求趋稳。

从供给方面看,总体是不断增强的。

从成本方面看,随着要素资源价格持续上涨,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资金、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很多行业对冲了成本提高的影响。

从输入性通胀压力看,美国提高债务上限方案通过后,美元会进一步扩发,但制约美国政府开支增长的因素也增强了(政府支出规模受到更多限制,通货膨胀压力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约束增强),总体上美元快速扩张的势头趋稳,由此导致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计也将趋稳。

综合分析,2012年CPI涨幅预计在3%左右

(二)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降

出口增长速度预计将继续回落。

降低到15%左右。

投资增速也会降低,由2011年的23%左右降低到18%左右。

消费增长率较2011年将有所提高。

2012年消费实际增长率为13%左右,较2011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从需求角度测算,2012年GDP增长率略高于8%。

(三)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转型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正处于关键时期,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相互消长,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与抑制经济增长的因素相互转换,企业转型升级动力增强与发展困难加大并存,这些给宏观经济政策的恰当把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综合分析当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与市场需求增速和经济增速的变化趋势,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不宜进一步加大紧缩力度。

宜稳定一段时间,视市场基础上消费、投资活动的恢复情况,以及企业转型升级活动的进展情况再做调整。

货币供给总量偏大的问题放到一个更长时段,相对平缓地回收效果可能更好。

财税政策应在支持企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包括按照产业政策要求,进一步降低税赋,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通过建立完善担保、贴息制度,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等。

当前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通过深化改革、加强规划引导、完善体制机制和相关政策,尽快将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引入健康可持续轨道,规范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理顺市场比价关系(包括要素资源价格、利率、汇率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紧密依靠市场需求变化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和产业布局,加快构筑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基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转型。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