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识考试题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588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知识考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知识考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知识考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知识考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知识考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知识考试题库.docx

《心理健康知识考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知识考试题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知识考试题库.docx

心理健康知识考试题库

心理健康知识

一、心理健康

1.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将心理健康定义为: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3.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③有幸福感;

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4.心理健康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健康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科学。

5.心理健康的特点:

①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相对性;

②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连续性;

③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可逆性;

④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动态性。

6.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是相对的概念,二者相比较而存在,其中没有绝对的界线。

7.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8.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完整。

9.心理健康可以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者、轻度失调心理者、严重病态心理者三个等级。

10.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协商、交谈和指导过程提供可行性的建议,针对正常人及轻度心理障碍者的各种适应和发展问题,帮助求询者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达到自立自强、增进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11.心理咨询是一项职业实践活动,用于解决与个人发展、心理健康及其与人际关系相关的问题。

12.心理咨询的原则:

①保密原则。

②无条件积极关注原则。

③助人自助的原则。

13.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者须具备共情、宽容、善于倾听、热诚的特征。

14.心理咨询师的责任心包括对求助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职业负责。

15.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保持正常的社交距离,最适合的距离是1.5米左右。

16.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人,并不都是有心理疾病的人。

17.心理咨询师不应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任意延长或缩短咨询时间。

18.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咨询关系是专业关系,它不同于朋友关系、也不同于医患关系。

咨询关系具有协助性、隐密性、时空性、非评判性、纯洁性等五大特征。

19.团体咨询以个人成长、人际交流、人际关系的改善为目的,侧重体验学习,促进心理成长和发展。

因此团体咨询最适宜的对象是人际适应不良者。

20.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类型主要有:

发展咨询、适应咨询、障碍咨询。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②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③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④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⑤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⑥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⑦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

⑧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22.大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

①心理发展的过渡性:

青年期是少年儿童向成年人转变的过渡期,也是少年心理向成人心理过渡的关键期。

②心理发展的可塑性:

青年期是人生各种心理品质全面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

③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当代大学生由于在学校受教育期长,没有社会生活经验;心理成熟滞后于生理成熟等原因而导致了矛盾和冲突。

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不同。

23.我校增进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心理咨询等。

24.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主要形式有:

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学和心理训练活动等。

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

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心理调节与健康,发展、健全个体和社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预防为主。

2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①健康人格教育

②环境适应教育

③人际关系和谐教育

④智力发展教育

⑤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⑥健康恋爱观教育

⑦心理障碍与疾病的预防。

27.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就业、人际交往、情感等问题上。

28.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冲突主要有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冲突、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冲突、性成熟与性心理的冲突、情绪冲突等。

29.大学生中常见失眠因素有:

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疾病因素、物质因素、环境因素。

30.控制无益愤怒的方法:

①拓宽心胸;②反省自我;③合理宣泄。

31.在学习中,会有一种现象,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比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这是学习迁移现象。

32.学习障碍:

个体因智力迟钝、感知或运动障碍、情绪和行为发生困难那以及由于社会教育不利因素(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或教学方法不善等)所造成的学习上的失败。

33.大学生应试心理调适的方法有:

①端正应试动机;

②保持身体健康;

③增强应试信心;

④掌握应试技巧;

⑤调控紧张情绪。

34.大学生择业的心理准备:

①正视社会现实:

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②客观分析自我:

气质、性格、兴趣、能力;

③择业中的机遇与挑战。

35.大学生择业的矛盾心理:

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②“鸡头”与“凤尾”的矛盾;

③所学专业与未来工作的矛盾;

④择业工作与继续求学的矛盾;

⑤亲情与爱情的矛盾。

36.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

①对现状不满意,引起心理失衡;

②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个人发展;

③渴望竞争环境,缺乏竞争勇气。

37.大学生求职过程中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一般有以下三方面途径:

①树立自信心;②培养独立性;③不怕受挫折。

38.人际交往:

是人类共同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相互间进行的交流或联系。

人际交往既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活动形式,又是人类共同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39.人际关系也称人际沟通,个体利用一定的语言、文字或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达给其他个体的过程;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信息传达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40.人际关系多种多样,错综复杂。

从人们的结合纽带分,人际关系可以分为:

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41.交往是人们的一种需要,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生活。

一个社会成员一旦脱离其他社会成员而离群索居,那么他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方式就要受到严重影响。

42.人际交往的功能:

①交流信息功能;②心理保健功能;③自我认识功能;④行为协调功能。

43.通常有效的人际交往有赖于以下条件:

1传送者和接收者对交往信息的一致理解;

2交往过程中有及时的信息反馈;

3适当的传播信道与传播网络;

4一定的交往技能与交往愿望。

44.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类型有:

①师生交往;②同学交往;③朋友交往;④与长辈交往;⑤求职交往。

45.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主要表现为:

①不敢交往;②不愿交往;③不善交往;④不利交往;⑤不易交往;⑥不懂交往。

46.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原则有:

①平等原则;②相容原则;③互利原则;④信用原则。

47.“我行-你也行”是一种健康、积极的人际交往态度。

48.人际交往除了具备交往的一般功能外,还能导致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是个体通过知人而加深自知,形成一定的自我意识。

49.在空间距离上相近的人容易成为朋友,比如一个宿舍、一个班级的人很容易进行人际交往,这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时空相似性原则。

50.多给人以值得的赞美,能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51.“大一综合征”(即大一学生产生的空虚,焦虑,失眠等症状)产生的主要诱因有: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对新环境的适应力弱、优势地位的丧失等。

52.新生入校,独立是第一关,独立应该从整理好自己的领地、规划好自己的时间、熟悉周围的环境、逐步建立社交圈子小事做起。

53.大学生适应的基本原则有:

①自知之明;

②坚持“珍惜既有的、追求更高的”原则;

③确定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④坚定信心、迎接挑战。

54.恋爱心理发展的主要过程分为:

接近异性期、交往友谊期、恋爱期。

55.恋爱与道德:

①恋爱应是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②恋爱动机必须符合道德原则③爱情应当忠贞专一。

56.情感是在人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

情感也称为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在人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

凡能符合需要的事物引起愉快的情绪,反之引起不愉快的情绪。

情绪情感一般不作区分,也有人将与社会性需要向联系的体验成为情感(如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等),把情感体验的心理活动的具体形式称为情绪。

57.情绪是一种多形式、多水平、多功能的复杂心理过程,是一种由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包含体验、生理和表情三成分的整合性心理过程。

58.我们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会产生喜、怒、哀、乐、惧等人类最基础或最原始的态度体验,这是情感或情绪过程。

59.在情绪心理学中,情绪指与人的需要(包括生物的和社会的)相联系的、具有特定主观体验、外显表情和生理变化的心理活动的整体过程;而情感则是指这一过程的主观体验。

60.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出现情绪波动,或极度高兴或伤心留泪,这一情绪表现叫情感脆弱。

61.情绪的合理疏泄有益于身体健康。

引导大学生合理的情绪疏泄,就是以建设性的态度关心理解其困境。

62.一个理智强的大学生面对不良的情绪波动时,能主动地寻找引起情绪波动的原因,并不断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避免情绪波动造成的不利影响。

63.大学生情绪的特点是:

①丰富多彩;②心境化;③富于激情;④自尊性与敏感性;⑤追求友谊和爱情。

64.考试焦虑主要属于情绪方面的问题。

65.所谓“共情”,就是设身处地地去理解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和情感。

66.心理学意义上的挫折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反应。

67.挫折:

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障,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产生挫折的条件包括:

①具要必要的动机和目标;

②要满足动机所达的目标的手段或行动;

③必须有挫折的情境;

④必须有对挫折情境的知觉;

⑤对挫折情境知觉与体验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放应。

68.挫折产生的来源可分为:

主观来源和客观来源。

其中主观来源中挫折产生的“接近-回避冲突”有:

①独立与依赖;②亲密与隐私;③合作与竞争;④表现自我与社会规范。

挫折后的消极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攻击、冷漠、固执、焦虑。

69.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的程度,又称耐挫力、容忍力。

挫折承受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个体能否经得起挫折打击。

挫折承受能力较强者,往往挫折反应较轻,受挫折的消极影响少;而挫折承受力较弱者,则容易受挫折的消极影响,甚至意志消沉,一蹶不振。

挫折承受能力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之一。

70.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①生理条件;②生活经历;③个性特征;④思想境界;⑤挫折准备;⑥社会支持。

71.如何有效地承受挫折:

①正确看待挫折,去除不合理的观念。

②积极运用防御机制,有效减轻心理上的痛苦:

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

认同,升华,补偿,幽默等;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

合理化,压抑,投射,反向等。

③勇于面对。

④积极寻求社会支持。

⑤优化人格品质。

72.同样的不幸事件会因为个体的不同所引起的挫折感是不一样的。

73.学习疲劳是因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强度过大而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的劳累感,使学习效率下降。

学习疲劳最明显的表现是腰酸背痛、肌肉痉挛、眼球发胀发疼、打瞌睡等。

表现在心理上,感觉器官活动的机能降低、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情绪烦躁、易怒、忧郁等。

学习疲劳是大脑的一种保护性抑制,它使大脑活动的机能降低。

长期过度的疲劳可能造成神经衰弱,但一般的学习疲劳经过适当休息即可恢复。

通过科学用脑、劳逸结合、顺应生物钟的节律、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等方式可以消除学习疲劳。

三、心理学流派

74.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属于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依德著名的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超我。

75.在精神分析治疗中,病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回避某些敏感话题,有意无意地使治疗重心发生偏移的现象被称为阻抗。

76.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无意想象的特殊形式,它是一种生理、心理现象。

77.行为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与代表是华生,他主张人兽没有分界线,认为人只是有机的机器,心理学只需研究预测与控制人的行为即可。

具体说来,行为主义的主张主要有以下四点:

(1)强调科学心理学只能研究由别人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

(2)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的反应,集多个反应即可知行为的整体。

(3)个体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被动学习的。

(4)经由对动物或儿童实验研究所得到的行为的原理原则,即可推论解释一般人的同类行为。

78.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

条件反射是人与动物后天获得的反射,它的建立需要通过学习或训练。

例如食物进入口腔引起唾液分泌是先天的非条件反射,如果动物在进食前听到铃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动物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便是条件反射。

79.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是阐明人如何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其人格特征的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影响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产物;既承认直接经验的学习,更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许多行为模式都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后果而学来的,特别强调模式对激发特定行为的重要性。

80.行为主义强调从个人的外部行为而不是内部深层心理活动去研究人。

8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罗杰斯和马斯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不同意精神分析只研究不正常人而忽视对健康人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当作机械论观点,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以人为中心。

8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83.以来访者为中心的疗法是由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创立的。

此疗法强调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对人采取积极乐观的看法,注重个人的内在价值和主观体验,强调咨询关系的重要性。

84.潜能成功学的代表人物是安东尼·罗宾,其代表作是《激发心灵潜能》和《唤醒心中的巨人》。

85.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是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就是企图根据认识的历史、它的社会根源以及认识所依据的概念与运算的心理起源来解释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

86.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他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四、心理障碍

87.心理障碍是精神障碍的一种,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

这种“没有能力”可能是器质性损害或功能性损害的结果,或两者兼而有之。

88.精神障碍是精神活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和意识)异常的一组疾病。

精神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疯子)、精神病(如偏执性精神病、感应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等)、心理障碍(如人格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性变态等)和神经症(如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癔病、神经衰弱等)。

89.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正常还是异常,首先必须考虑文化要素。

不同的文化氛围,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正常还是变态有不同的标准。

在考虑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再判断个体的行为是否正常。

90.对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一般要由精神科医生和专家来诊治。

不能简单的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不要轻易草率的对号入座,给自己下错误的结论。

91.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

92.心理问题的一般原因包括:

生物学原因,认知原因,社会原因。

93.躁狂症的典型症状是情感高涨、愉快乐观,自我感觉良好,富有感染性,但情绪不稳,易激惹发怒;联想过程明显加快,思维奔逸,话多语快,反应敏捷;精力充沛、活动增多,睡眠减少。

94.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丧失兴趣、悲观失望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自我评价过低、食欲减退和失眠等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

一时的情绪低落不是抑郁症。

95.神经症是一组轻度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降低(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思维与工作效率降低),情绪波动与烦恼,体感性不适增加。

体检无器质性疾病,自知力良好,无精神病性症状。

96.几种常见的神经症有:

①焦虑性神经症;②恐怖性神经症;③抑郁性神经症;④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性神经症则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⑤疑病性神经症:

疑病性神经症是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性障碍;⑥神经衰弱:

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常有头痛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97.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有:

①容易疲劳;②容易兴奋;③睡眠障碍;④情绪障碍;⑤紧张性疼痛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98.人格障碍又称变态人格或人格异常。

当一个人所特有的人格特征持久显著地偏离正常,并由此引起较严重的痛苦状态或明显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成为人格障碍。

狭义的人格障碍专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99.几种常见的人格障碍:

①反社会型人格: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

②表演型人格:

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癔症型或戏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过分情感化和夸张言行吸引注意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

③冲动型人格:

冲动型人格障碍又称爆发型或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

④偏执型人格: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

⑤焦虑型人格:

焦虑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缺乏自信和行为退缩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

100.性心理障碍又称性变态或性心理异常,指个体在性心理和性行为上明显偏离正常。

这类心理障碍的共同特征是性兴奋的唤起,性对象的选择以及性行为方式等方面出现持久性异常表现。

101.惊恐症,又称惊恐障碍,是一种急性焦虑障碍。

惊恐症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①惊恐发作:

发作时伴有心悸,胸痛,憋闷,呼吸困难,有窒息或濒死感。

②预期性焦虑:

大多数患者常常会担心再次发作而表现为焦虑不安。

③回避性行为:

在发作间期有60%的患者由于担心发作时无法得到帮助,而主动回避一些场合,如不愿意单独出门,不愿意去人多的地方或乘车外出等。

102.恐怖障碍是指涉及持续的、不现实的、过分的焦虑。

它不像自动出现的惊恐障碍,而是与外在环境或刺激相联系。

恐怖症患者会尽量避免这些处境和刺激,或带着很大的苦恼忍受它们。

恐怖障碍主要有广场恐怖、单纯恐怖、社交恐怖三种类型。

103.社交恐怖症表现为社交场合极度焦虑、害怕当众发言权、害怕当众表演、极不自然等。

104.癔症型人格障碍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爱出风头;②高度自我中心;③变化无常,缺少对人的丰富情感;④视玩弄别人为快事,“损人不利己”。

105.自恋型人格在许多方面与癔症型人格的表现相似,如情感戏剧化,有时还喜欢性挑逗等。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癔症型人格的人性格外向、热情,而自恋型人格的人性格内向、冷漠。

自恋型人格的自我中心特点大多表现为自我重视、夸大、缺乏同情心、对别人的评价过分敏感等等。

106.酗酒也是一种心理障碍,是酒精成瘾的较为严重的状态。

国家酒精滥用和成瘾协会定义的酒精成瘾为:

一种慢性疾病,主要包括了四种症状:

①强烈而难以自制的饮酒欲望

①缺少自控饮酒量的能力;

③一旦停止饮酒就会出现诸如出汗、身体摇晃、恶心等症状;

④往往在大量饮酒后出现满足感。

107.某一固定观念在脑子里反复出现,患者无法摆脱这一观念而感到痛苦并求医,这属于强迫观念。

108.良好的心理康复能力包括:

精神创伤后不留严重痕迹、再次回忆创伤时较为平静、回忆起精神创伤时,原有的情绪色彩变得平淡。

109.精神分裂症与遗传有关,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五、人格

110.人格:

来自拉丁文词源Persona,意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其后指演员本身和他扮演的角色。

人格是个人所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总和,包括行动、认识、智能、思想、情绪和身体结构等方面。

狭义的人格与性格同义。

111.健全人格:

就是具有健全的心理生活的人的人格。

奥尔波特认为成熟的人有7个主要特征:

①自我意识广延;

②自我与他人关系融洽;

③情绪上有安全感;

④知觉客观;

⑤对待工作专注而投入;

⑥自我形象现实而客观;

⑦统一的人生观。

112.个性:

指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区别开来的独特的、整体的特性。

多尔奇称个性就是“个体的独特性”。

奥尔波特重视人格的独特性,强调相对于共同特性的个人倾向的作用。

个性有时也与人格同义。

113.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有:

教育因素、家庭因素、文化传统因素、先天遗传因素等。

114.气质:

气质即表现与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外部表现等方面,也表现在认识和意志过程中。

现在认为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这些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指向性上。

如情绪的强弱,思维的快慢,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注意转移的难易,以及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事物还是内心事物,等等。

115.气质就是一般人讲的“脾气”、“性情”,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气质具有天赋性、稳定性和可爱性。

气质一旦形成之后,就比较稳定而不易改变。

气质使得一个人的整个心理活动染上了独特的色彩。

116.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

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根据体液不同把人分为四种气质:

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和胆汁质。

现实生活中只有少数人是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多数人是介于各类型之间的中间类型。

气质无好坏之分。

117.性格:

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最重要的方面。

性格有时与人格同意,有时与气质混为一谈,但一般认为它与人格和气质是不同的概念。

气质主要指情绪反应的特征,为人格结构内部的不易受环境影响的比较稳定的特征;性格除了情绪反应的特征外,更主要的还包括意志反应的特征,为人格结构较易受环境影响的可变特征。

118.性格是人格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

它在人格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集中表现。

是人格中最具有魅力的部分。

119.性格既与人对现实的态度联系在一起,又与人的行为方式联系在一起。

它是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而不是一时的态度。

120.内倾性格与外倾性格: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根据他的理论,提出人有两种基本类型:

内倾人格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幻想中,遇到困难或冲突无法解决时,易患神经衰弱。

外倾性格的人重视外在世界,好活动,爱社交,这种人如患神经症则易患歇斯底里症。

他认为纯粹外倾或内倾的认识没有的,只是某种倾向占相对优势决定类型。

121.能力:

广义指完成一定活动的身体和心理活动的力或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法以及所必须的心理特征。

狭义指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比被的心理特性。

它往往和智力同义,是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或人格的一种重要特征。

根据能力的倾向性,可把能力分为智力、特殊能力、创造力。

122.大学生能力的综合发展:

①学习能力;

②科研和创造能力;

③职业活动能力;

④运动竞技能力;

⑤社交能力。

123.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基础。

124.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特点:

①想象丰富,但又是脱离实际;

②创新意识强烈,但不善利用条件;

③思维敏捷,但不善于掌握创造思维方式;

④灵感丰富,但不善于捕捉

125.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①家庭因素;②个性影响;③学校教育;④社会文化。

126.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智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