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暴雨特性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65559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临沧市暴雨特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云南省临沧市暴雨特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云南省临沧市暴雨特性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云南省临沧市暴雨特性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云南省临沧市暴雨特性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临沧市暴雨特性分析.docx

《云南省临沧市暴雨特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临沧市暴雨特性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临沧市暴雨特性分析.docx

云南省临沧市暴雨特性分析

云南省临沧市暴雨特性分析

熊文华

【摘要】根据云南省临沧市9个代表站及84个雨量站的实测资料.对市内暴雨的天气系统、暴雨时空分布等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临沧市单点暴雨突出,暴雨时空分布不均匀,暴雨的季节性强(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10月),局部地区暴雨发生频次较高,极易形成局部灾害.对临沧市暴雨的季节性、空间分布、年际变化以及暴雨的集中程度的分析过程进行了简单阐述.

【期刊名称】《人民长江》

【年(卷),期】2009(040)007

【总页数】3页(P18-19,49)

【关键词】暴雨;实测资料;特性分析;临沧市

【作者】熊文华

【作者单位】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临沧分局,云南,临沧,67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工业技术

第40卷第7期2009年4月人民长江YangtzeRiverVol.40,No.7Apr.,2009文章编号:

1001-4179(2009)07-0018-02云南省临沧市暴雨特性分析熊文华(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临沧分局,云南临沧677000)摘要:

根据云南省临沧市9个代表站及84个雨量站的实测资料,对市内暴雨的天气系统、暴雨时空分布等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临沧市单点暴雨突出,暴雨时空分布不均匀,暴雨的季节性强(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10月),局部地区暴雨发生频次较高,极易形成局部灾害。

对临沧市暴雨的季节性、空间分布、年际变化以及暴雨的集中程度的分析过程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

暴雨;实测资料;特性分析;临沧市中图分类号:

TV122.1文献标识码:

A1概况云南省临沧市位于云贵高原的云南省的西南边缘,处于横断山脉的南段。

地理位置为北纬23005’~25003’和东经98。

417N100。

327。

该市北靠大理,东临思茅(以澜沧江为界),南与思茅缅甸接壤,西与缅甸毗邻,西北与保山相连。

东西宽约110km,南北长约215km,全市总面积为23648km2。

临沧市处于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之间,地形总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

由于境外有西北西南走向的老别山和邦马山两大山脉主峰,而永德大雪山和双江大雪山首居其中,所以该市的地势又略呈中间高,四周低的趋势。

另外还有3000m左右的双江东南的大青山,临沧东北的大雪山,凤庆东南的黄竹林两座雪山及该市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18座高山,其高程都在2500—2800m,群居其境,从而构成了该市各地海拔高程差异悬殊很大。

该市最高峰永德大雪山高约3504m,最低点耿马勐定高约460m,其高程相差3044m。

临沧市地貌类型属横断山系切割峡谷区,是横断山向南延伸的余脉,包含有以下5种类型:

侵蚀构造类型、构造剥蚀类型、剥蚀构造地貌类型、侵蚀堆积地貌类型和岩溶地貌类型。

临沧市境内的河流分属澜沧江水系、怒江水系及南汀河流域,集水面积分别占51.5%和48.5%。

澜沧江由北向南流经凤庆、云县、临沧、双江东缘,而后进入思茅地区,境内流程为266km。

怒江自北向东流经永德、镇康,进入缅甸,境内流程为42澜沧江在区内的主要支流有罗闸河、小黑江,其中小黑江又有勐勐河、拉勐河、南碧河、勐懂河、挡怕河等支流。

怒江在区内的主要支流南汀河、南捧河、镇康河,南捧河上游有凤尾河、勐捧河、勐堆河,镇康河主要支流有勐统河、勐底河、大地河。

(1)冷锋切变类。

该类天气系数系由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气流在该市交汇而产生的结果。

夏季,由于该市上空水汽充沛,一旦有北方冷空气侵入该市上空的时候,一般都能产生大的强降水,它是造成临沧市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

(2)低压类。

有来自3个不同的源地影响临沧市:

①来自台风登陆减弱后变成低压西移而影响该市;②来自生成于四川盆地的低压南移影响该市;③来自孟加拉湾低压分离的小低压东移影响该市。

其共同特点是降水量大,且降水持续时间长。

(3)东风波类。

这类天气系统在该市很少见,其特点是降水强度一般不大,降水持续的时间也不太长。

3基本资料根据临沧市自然地理状况和水系分布状况,用该市内观测年限较长、精度较高、代表性较好的监测站的资料,将该市分为4个流域片区(见表l及图1),对暴雨特性进行分析。

表1临沧市代表站及流域片区统计┏━━━━━━━━┳━━━━━┳━━━━┳━━━━┳━━━━━━━━━━━┓┃流域片区┃所处位置河流名代表站水文站集水面积/krr12┃┣━━━━━━━━╋━━━━━╋━━━━╋━━━━╋━━━━━━━━━━━┫┃区内澜沧江流域东北部澜沧江戛旧108527┃┣━━━━━━━━╋━━━━━╋━━━━╋━━━━╋━━━━━━━━━━━┫┃┃┃顺甸河太平关2910┃┣━━━━━━━━╋━━━━━╋━━━━╋━━━━╋━━━━━━━━━━━┫┃┃北部风庆河凤山178南部勐勐河甸头711西南部南碧河勐省1766南汀河上段中部南汀河大文657南汀河中下段姑老河4185区内怒江流域西北部永康河永康534凤尾河风尾坝712┃┗━━━━━━━━┻━━━━━┻━━━━┻━━━━┻━━━━━━━━━━━┛2暴雨的天气系统4临沧市的暴雨天气系统分为3种类型:

收稿日期:

2008-11-28作者简介:

熊文华,男,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临沧分局,工程师。

暴雨特性临沧市单点暴雨突出,暴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局部地区暴雨第40卷第7期2009年4月人民长江YangtzeVol.40,No.7Apr.,20094179(2009)07-0018-02云南省临沧市暴雨特性分析熊文华(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临沧分局,云南临沧677000)摘要:

根据云南省临沧市9个代表站及84个雨量站的实测资料,对市内暴雨的天气系统、暴雨时空分布等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临沧市单点暴雨突出,暴雨时空分布不均匀,暴雨的季节性强(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10月),局部地区暴雨发生频次较高,极易形成局部灾害。

对临沧市暴雨的季节性、空间分布、年际变化以及暴雨的集中程度的分析过程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

暴雨;实测资料;特性分析;临沧市1概况云南省临沧市位于云贵高原的云南省的西南边缘,处于横’~25003’和东经98。

41N100。

32。

该市北靠大理,东临思茅(以澜沧江为界),南与思km,南北长约215km,全市总面积为23648km2。

临沧市处于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之间,地形总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

由于境外有西北西南走向的老别山和邦马山两大山脉主峰,而永德大雪山和双江大雪山首居其中,所以该市的地势又略呈中间高,四周低的趋势。

另外还有3000m左右的双江东南的大青山,临沧东北的大雪山,凤庆东南的黄竹林两座雪山及该市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18座高山,其高程都在2500—2800m,群居其境,从而构成了该市各地海拔高程差异悬殊很大。

该市最高峰永德大雪山高约3504m,最低点耿马勐定高约460m,其高程相差3044m。

临沧市地貌类型属横断山系切割峡谷区,是横断山向南延伸的余脉,包含有以下5种类型临沧市境内的河流分属澜沧江水系、怒江水系及南汀河流域,集水面积分别占51.5%和48.5%。

澜沧江由北向南流经凤庆澜沧江在区内的主要支流有罗闸河、小黑江,其中小黑江又有勐勐河、拉勐河、南碧河、勐懂河、挡怕河等支流。

怒江在区内的主要支流南汀河、南捧河、镇康河,南捧河上游有凤尾河、勐捧河、勐堆河,镇康河主要支流有勐统河、勐底河、大地河。

(1)冷锋切变类。

该类天气系数系由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气流在该市交汇而产生的结果。

夏季,由于该市上空水汽充沛,一旦有北方冷空气侵入该市上空的时候,一般都能产生大的强降水,它是造成临沧市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

(2)低压类。

有来自3个不同的源地影响临沧市:

①来自台风登陆减弱后变成低压西移而影响该市;②来自生成于四川盆地的低压南移影响该市;③来自孟加拉湾低压分离的小低压东移影响该市。

其共同特点是降水量大,且降水持续时间长。

3基本资料根据临沧市自然地理状况和水系分布状况,用该市内观测年限较长、精度较高、代表性较好的监测站的资料,将该市分为4个流域片区(见表l及图1),对暴雨特性进行分析。

表┏━┳┓┣╋┫┗┻┛收稿日期:

2008-11-28第7期熊文华:

云南省临沧市暴雨特性分析19发生次数较多。

南汀河中下游代表站姑老河水文站近50a来共发生暴雨196次,年均发生4次;其次是西北部的怒江流域凤尾坝水文站,年平均发生暴雨次数为2~3次,东北部澜沧江的戛旧水文站,年平均发生暴雨次数为2~3次。

图1临沧市代表站位置分布在双江县西南、西北方向的邦马山系,沧源县南部边境一带,耿马县城西南西北向的耿马大山,南汀河下游,姑老河至镇康木厂以及永德境内的老别山系,均处于西南暖湿气流入侵的首当门户。

入侵的气流受到层层抬升,不断凝结致雨,使上述区域成为该市的暴雨高值区。

统计临沧市84个雨量站多年平均最大24h暴雨量,点绘出了临沧市多年平均最大24h暴雨等值线图(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临沧市多年平均24h暴雨量最大分布是在沧源,为100~110mm,还有镇康木厂一带以及凤庆县的部分高寒山区。

而最小多年平均最大24h暴雨量分布则是在云县县城附近,其余地区多年平均最大24h的暴雨量一般为70~90mm。

4.1暴雨的季节性经对9个代表站257场最大ld暴雨发生月份进行统计,发现全市各地的暴雨开始和结束日期并不一致,说明临沧市全区同时发生量级相当的暴雨的几率很小。

暴雨出现的时间大多集中在5—10月,发生次数占总次数的96%,4、11、12月偶有发生。

说明暴雨的季节性强。

4.2暴雨的空间分布因区内海拔高程悬殊而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的存在、气温随高程上升而递减的立体气候以及各高程层次水汽含量的不同,从而形成了降水的区域差异。

该区暴雨量分布的特点是,暴雨闭合圈并列于各种地貌类型区间,在坝区、河谷、高山区,有的暴雨量大,有的暴雨量小,对每一局部地域,暴雨量的纵向分布一般是随着高程上升而增加。

但由于区内的老别山和帮马山两大山系分布在中间地带,另外还有20多座高约2000—2800m的高山分布在各地,再加上境内盆地、丘陵、深谷、山区、高山并存,海拔高程差异悬殊,距水汽来源远近不同,从而导致各地域的暴雨随高程变化的增加量也有所不同。

南捧河上游区的增加量小,南汀河中游区的增加量大,勐勐河右岸区的增加量最大,高程在2000m的地区比高程在1000m地区的暴雨量多一倍。

图2临沧市多年平均最大24h暴雨等值线4.3暴雨的年际变化通过对各代表站最大Id暴雨量的统计分析,说明各代表站1d最大暴雨C。

值的变化为0.20—0.51。

以大文站、姑老河站为代表站的南汀河流域的ld最大暴雨G值的变化为0.21~0.28;东北部的澜沧江流域戛旧、太平关一带Id最大暴雨C.,值相对较稳定,为0.31;西北部的怒江流域凤尾坝站、永康站的ld最大暴雨C,,值的变化为0.20~0.26;南部、西南部澜沧江流域区勐省站、甸头站C。

值的变化为0.21~0.30;北部的澜沧江流域风山站1d最大暴雨C。

值较大,为0.51。

各代表站ld最大暴雨量为50.8—181.5mm,以姑老河站为代表站的南汀河水系中下游区域的ld暴雨量最大为181.5mm;其余区域代表站的ld暴雨量最大为62.1一151mm。

各代表站平均ld最大暴雨量为70.7mm,最大暴雨量为181.5mm,最小暴雨量为50.8mm。

暴雨量的大小,年际相差较大,最大的为最小的3.6倍。

4.4暴雨的集中程度对代表站125场暴雨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区短历时暴雨th雨量到6h雨量的增幅较大,6h以后,雨量增幅逐步减小。

从表l中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6h的雨量占24h雨量的67.4%一87.0010,说明24h暴雨量主要集中在6h以内。

(l)th的雨量。

以大文、姑老河站为代表站的南汀河流域为36.3—46.5mm;东北部的澜沧江流域戛旧、太平关一带为34.7—37.0mm;西北部的怒江流域凤尾坝站、永康站为27.7~40.1mm;南部、西南部的澜沧江流域勐省站、甸头站为30.8~(下转第49页)第7熊文华:

云南省临沧市暴雨特性分析发生次数较多。

南汀河中下游代表站姑老河水文站近50a来共发生暴雨196次,年均发生4次;其次是西北部的怒江流域凤尾坝水文站,年平均发生暴雨次数为2~3次,东北部澜沧江的戛旧水文站,年平均发生暴雨次数为2~3次。

图临沧市代表站位置分布在双江县西南、西北方向的邦马山系,沧源县南部边境一带,耿马县城西南西北向的耿马大山,南汀河下游,姑老河至镇康木厂以及永德境内的老别山系,均处于西南暖湿气流入侵的首当门户。

入侵的气流受到层层抬升,不断凝结致雨,使上述区域成为该市的暴雨高值区。

统计临沧市84个雨量站多年平均最大24h暴雨量,点绘出了临沧市多年平均最大24h暴雨等值线图(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临沧市多年平均24h暴雨量最大分布是在沧源,为100~110mm,还有镇康木厂一带以及凤庆县的部分高寒山区。

而最小多年平均最大24h暴雨量分布则是在云县县城附近,其余地区多年平均最大24h的暴雨量一般为70~90mm。

4.1经对9个代表站257场最大ld暴雨发生月份进行统计,发现全市各地的暴雨开始和结束日期并不一致,说明临沧市全区同时发生量级相当的暴雨的几率很小。

暴雨出现的时间大多集中在5—10月,发生次数占总次数的96%,4、11、12月偶有发生。

因区内海拔高程悬殊而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的存在、气温随高程上升而递减的立体气候以及各高程层次水汽含量的不同,从而形成了降水的区域差异。

该区暴雨量分布的特点是,暴雨闭合圈并列于各种地貌类型区间,在坝区、河谷、高山区,有的暴雨量大,有的暴雨量小,对每一局部地域,暴雨量的纵向分布一般是随着高程上升而增加。

但由于区内的老别山和帮马山两大山系分布在中间地带,另外还有20多座高约2000—2800m的高山分布在各地,再加上境内盆地、丘陵、深谷、山区、高山并存,海拔高程差异悬殊,距水汽来源远近不同,从而导致各地域的暴雨随高程变化的增加量也有所不同。

南捧河上游区的增加量小,南汀河中游区的增加量大,勐勐河右岸区的增加量最大,高程在2000m的地区比高程在1000m地区的暴雨量多一倍。

2临沧市多年平均最大24h暴雨等值线站d最大暴雨C。

值的变化为0.20—0.51。

以大文站、姑老河站为代表站的南汀河流域的ld最大暴雨G值的变化为0.21~0.28;东北部的澜沧江流域戛旧、太平关一带Id最大暴雨C.,值相对较稳定,为0.31;西北部的怒江流域凤尾坝站、永康站的ld最大暴雨C,,值的变化为0.20~0.26;南部、西南部澜沧江流域区勐省站、甸头站C。

值的变化为0.21~0.30;北部的澜沧江流域风山站1d最大暴雨C。

值较大,为0.51。

各代表站ld最大暴雨量为50.8—181.5mm,以姑老河站为代表站的南汀河水系中下游区域的ld暴雨量最大为181.5;其余区域代表站的ld暴雨量最大为62.1一151各代表站平均ld最大暴雨量为70.7mm,最大暴雨量为181.5mm,最小暴雨量为50.8mm。

暴雨量的大小,年际相差较对代表站125场暴雨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区短历时暴雨th雨量到6h雨量的增幅较大,6h以后,雨量增幅逐步减小。

从表l中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6h的雨量占24h雨量的67.4%一87.0010,说明24h暴雨量主要集中在6h以内。

为36.3—46.5东北部的澜沧江流域戛旧、太平关一带为34.737.0西北部的怒江流域凤尾坝站、永康站为27.7~40.1mm;南部、西南部的澜沧江流域勐省站、甸头站为30.8~下转第49页)第7期董好刚等:

用范数灰色理论分析三峡库区危岩稳定性49表8坠落式危岩影响因子的近距和远距、范数关联度、权重系数以及排序┏━━━━━━━━━━┳━━━┳━━━━┳━━━━━━┳━━━━━━┳━━━┓┃参评因子近距远距范数关联度权重系数排序┃┣━━━━━━━━━━╋━━━╋━━━━╋━━━━━━╋━━━━━━╋━━━┫┃危岩高度┃0.930.070.0720.0189┃┣━━━━━━━━━━╋━━━╋━━━━╋━━━━━━╋━━━━━━╋━━━┫┃危岩厚度┃1.000.010.00110┃┣━━━━━━━━━━╋━━━╋━━━━╋━━━━━━╋━━━━━━╋━━━┫┃主控结构面深切割度0.Ol1.001.0000.245┃┣━━━━━━━━━━╋━━━╋━━━━╋━━━━━━╋━━━━━━╋━━━┫┃危岩容重┃0.400.610.5990.147┃┣━━━━━━━━━━╋━━━╋━━━━╋━━━━━━╋━━━━━━╋━━━┫┃岩体粘聚力┃0.590.420.4170.1026┃┣━━━━━━━━━━╋━━━╋━━━━╋━━━━━━╋━━━━━━╋━━━┫┃岩体内摩擦角┃0.510.500.4940.121主控结构面粘聚力0.830.180.1750.0438主控结构面内摩擦角0.840.800.4850.1195主控结构面倾角0.440.570.5590.137地震系数0.740.270.2720.067┃┗━━━━━━━━━━┻━━━┻━━━━┻━━━━━━┻━━━━━━┻━━━┛表9倾倒式危岩影响因子的近距和远距、范数关联度、危岩高度0.420.660.6090.099危岩厚度0.61O.470.439O.IlO.980.9110.150危岩容重0.011.070.9990.164l重力力臂1.070.Ol00.O010.061.010.9440.155抗拉强度0.100.980.9090.149静水压力0.880.870.4970.0820.230.840.7780.129面,它由主倾角、切割深度构成以及强度参数组成,权重系数共计为0.544,是危岩稳定性影响因子中最重要的因子;其次为危岩重度,它是危岩主要的破坏荷载;而危岩本身强度、地震及其几何形状也对危岩失稳产生一定影响,据此,坠落式危岩的监测和治理的重点应放在主控结构面参数改善和支撑危岩体自重上。

倾倒式危岩稳定性影响因素主要为危岩的重度,其次是主控结构面,它由主倾角、切割深度构成,权重系数共计为0.305,它的存在主要是对静水压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进而增大倾倒(上接第19页)32.5mm;北部的澜沧江流域凤山站为37.0mm。

(2)6h的雨量。

以大文、姑老河站为代表站的南汀河流域为51.2~85.3mm;东北部的澜沧江流域戛旧、太平关一带为53.8~70.5mm;西北部的怒江流域凤尾坝站、永康站为57.5~57.7mm;南部、西南部澜沧江流域勐省站、甸头站为48.O~51.2mm;北部澜沧江流域凤山站为70.5mm。

(3)24h的雨量。

以大文、姑老河站为代表站的南汀河流域为7

6.O~181.5mm;东北部澜沧江流域戛旧、太平关一带为64.1~151;西北部怒江流域凤尾坝站、永康站为67.8~74.8mm;南部、西南部澜沧江流域勐省站、甸头站为63.0~68.5mm;北部澜沧江流域凤山站为81.0mm。

从分布上看,24h暴雨呈从东北向西南递增的趋势。

通过对各代表站1、3、5、7d的暴雨量进行统计,可以得出结论:

各站同场次暴雨1d的降雨量占7d降水量的37.lqo一50.1%,3d的降雨量占7d降水量的69.4a/o~73.40/o,Sd的降雨量占7d降水量的83.1%~90.2%,降水量主要集中在ld内。

力矩而使危岩失稳;抗拉强度是决定失稳与否的重要因素。

其他如地震力和地下水及其几何形状也对危岩失稳产生一定影响。

范数关联度分析和权重系数排序为危岩治理和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4结论

(1)用范数灰色理论定量描述危岩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即确定各影响因子的权重系数所要求的样本量小,只需一定组数(4—6组)的观测或计算数据就可进行关联分析,并得到理想的效果,比一般灰关联分析更科学,更接近实际情况。

(2)通过范数关联分析,确定了三峡库区不同危岩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度的权重系数排序,为危岩的治理和监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其中滑塌式危岩稳定性敏感度最大的影响因素为主控结构面和水压力,坠落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