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上习题课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490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上习题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学上习题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学上习题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化学上习题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化学上习题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上习题课件.docx

《化学上习题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上习题课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上习题课件.docx

化学上习题课件

分化上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属于化学分析法的方法是()

A.容量分析法B.紫外吸收光度法C.电位分析法D.气相色谱法

2属于化学分析法的方法是()

A.重量分析法B.红外光谱法C.电位分析法D.电导分析法

3属于容量分析法的方法是()

A.配位滴定法B.气相色谱法C.电位分析法D.电导分析法

4属于仪器分析法的方法是()

A.重量分析法B.容量分析法C.电位分析法D.酸碱滴定法

5微量成分分析的待测组分质量分数为()

A.0.001%~0.01%B.0.01%~1%C.0.1%~1%D.1%~10%

6常量成分分析的待测组分质量分数为大于()

A.0.01%B.0.05%C.0.1%D.1%

7常量分析法的固体试样取样量应为大于()

A.0.01mgB.0.05gC.0.1gD.0.2g

8微量分析法的固体试样取样量为()

A.0.001~0.01mgB.0.01~0.1mgC.0.1~10mgD.10~100mg

9要求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为0.1%,用万分之一天平减量法称量时至少应称取样品()

A.0.1gB.0.2gC.0.5gD.1.0g

10用万分之一天平减量法称取样品0.1g,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可达()

A.0.1%B.0.2%C.0.5%D.1.0%

11称取样品1.0g,要求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达0.2%,首选天平的准确度为()

A.0.1mgB.0.2mgC.1.0mgD.2.0mg

12用20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

A.20mLB.20.0mLC.20.00mLD.20.000mL

13万分之一天平上称取物体的重量,记录准确的是()

A.0.25345gB.0.2534gC.0.253gD.0.25g

14滴定管上读取溶液体积,记录准确的是()

A.20mLB.20.0mLC.20.00mLD.20.000mL

15根据有效数字运算规则,32.625÷11.34的运算结果,有效数字应保留()

A.二位B.三位C.四位D.五位

16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14.106÷4.204应等于()15

A.3.355B.3.3553758C.3.355376D.3.35538

17根据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112.157-32.4的运算结果,有效数字应保留位数为()

A.二位B.三位C.四位D.五位

18在误差和偏差的统计中,其数值只为正值的是()

A.绝对误差B.相对误差C.标准偏差D.相对偏差

19在误差和偏差的统计中,其数值可为正、为负或零的是()

A.相对偏差B.标准偏差C.平均偏差D.相对标准偏差

20在误差和偏差的统计中,其数值可为正、为负或零的是()

A.绝对偏差B.标准偏差C.平均偏差D.相对标准偏差

21在误差和偏差的统计中,其数值只为正值的是()

A.绝对误差B.相对误差C.相对平均偏差D.相对偏差

22在误差和偏差的统计中,其数值只为正值的是()

A.绝对误差B.相对误差C.相对标准偏差D.相对偏差

23当共沉淀的杂质离子与沉淀的构晶离子半径相近,电荷相同时,易形成()。

A.表面吸附B.混晶C.机械吸留D.包藏

24沉淀重量法中,使沉淀溶解度减小的效应是()

A.异离子效应B.pH效应C.同离子效应D.配位效应

25沉淀重量法中,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为()

A.共沉淀B.同离子效应C.配位效应D.酸效应

26沉淀重量法中,可以用洗涤法消除的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为()

A.表面吸附B.混晶C.机械吸留D.包藏

27沉淀重量法中,放置时间越长使沉淀纯度越差的因素为()

A.共沉淀B.表面吸附C.混晶D.吸留

28获得良好晶形沉淀的条件是()

A.稀、慢、热、放B.浓、慢、热、放

C.稀、快、热、放D.浓、快、热、放

29不属于获得良好非晶形沉淀的条件是()

A.浓溶液B.热溶液C.加电解质D.陈化

30属于获得良好非晶形沉淀的条件是()

A.稀溶液B.热溶液C.慢加沉淀剂D.陈化

31称量形式为Fe2O3,被测组分为Fe,其换算因数()

A.M(Fe2O3)/M(Fe)B.2M(Fe)/M(Fe2O3)

C.M(Fe2O3)/2M(Fe)D.M(Fe)/M(Fe2O3)

32某砷化物Cu3(AsO3)2·2As2O3·Cu(CH3COO)2(以F表示其化学式),计算As2O3时,应用的换算因数是()

A.2As2O3/FB.3As2O3/FC.4As2O3/FD.4As2O3/3F

33称量形式为Mg2P2O7,沉淀形式为MgNHPO4,被测组分为MgO,其换算因数为()

A.M(Mg2P2O7)/M(MgNHPO4)B.2M(MgO)/M(Mg2P2O7)

C.M(Mg2P2O7)/2M(MgNHPO4)D.M(MgO)/M(Mg2P2O7)

34称量形式为CaO,沉淀形式为CaC2O4,被测组分为KHC2O4·H2C2O4·H2O,其换算因数是()

A.M(KHC2O4·H2C2O4·H2O)/2M(CaO)B.2M(KHC2O4·H2C2O4·H2O)/M(CaO)

C.M(CaO)/2M(CaC2O4)D.M(CaC2O4)/M(KHC2O4·H2C2O4·H2O)

35滴定分析中,滴定时指示剂颜色改变的那一点称为()

A.等当点B.滴定终点C.理论终点D.化学计量点

36滴定分析法具有的特点是()

A.简单、快速、准确B.简单、快速、灵敏

C.快速、准确、灵敏D.简单、灵敏、准确

37滴定分析法常用于分析()

A.痕量组分B.微量组分C.常量组分D.半微量组分

38有关滴定分析法叙述正确的是()

A.简单,用于痕量组分B.灵敏,用于常量组分

C.快速,用于痕量组分D.准确,用于常量组分

39可作为基准物质的试剂是()

A.NaOHB.HClC.H2C2O4·H2OD.EDTA

40配制0.1mol/LNaOH溶液标准溶液2L,需称取固体NaOH(MNaOH(=40)()

A.4gB.6gC.8gD.10g

41TK2Cr2O7/Fe=5.321g/mL是指()

A.1mLFe标准溶液可与5.321gK2Cr2O7完全作用

B.5.321mLFe标准溶液可与1gK2Cr2O7完全作用

C.1mLK2Cr2O7标准溶液可与5.321gFe完全作用

D.5.321mLK2Cr2O7标准溶液可与1gFe完全作用

42TAgNO3/C12H12N2O3=23.22mg/mL是指()

A.1mLC12H12N2O3标准溶液可与23.22mgAgNO3完全作用

B.23.22mLC12H12N2O3标准溶液可与1mgAgNO3完全作用

C.1mLAgNO3标准溶液可与23.22mgC12H12N2O3完全作用

D.23.22mLAgNO3标准溶液可与1mgC12H12N2O3完全作用

43酚酞指示剂理论变色点的pH为()

A.3.4B.4.9C.5.2D.9.1

44甲基红指示剂理论变色点的pH为()

A.3.4B.4.9C.5.2D.9.1

45甲基橙指示剂理论变色点的pH为()

A.3.4B.4.9C.5.2D.9.1

46酚酞指示剂指示碱滴定酸的终点颜色变化是()

A.无色到红色B.红色到无色C.红色到黄色D.黄色到红色

47甲基红指示剂指示碱滴定酸的终点颜色变化是()

A.无色到红色B.红色到无色C.红色到黄色D.黄色到红色

48甲基橙指示剂指示碱滴定酸的终点颜色变化是()

A.无色到红色B.红色到无色C.红色到黄色D.黄色到红色

490.1mol/L的NaOH滴定0.1mol/L的HCl溶液,其突跃范围是()

A.3.3~9.7B.4.3~9.7C.2.3~10.7D.5.3~8.7

500.01mol/L的HCl滴定0.01mol/L的NaOH溶液,其pH突跃范围是()

A.3.3~9.7B.4.3~9.7C.2.3~10.7D.5.3~8.7

51常见矿酸的区分性溶剂为()

A.水B.氨水C.二乙胺D.冰醋酸

52能区分矿酸和醋酸强度的溶剂为()

A.水B.氨水C.乙胺D.乙二胺

53使高氯酸、盐酸、水杨酸、醋酸、苯酚的强度很好区分的溶剂是()

A.水B.乙胺C.甲基异丁基酮D.液氨

54铁铵矾指示剂法滴定的最适宜的酸度为()

A.酸性B.中性到弱酸性C.中性D.中性到弱碱性

55铬酸钾指示剂法滴定的适宜酸度为()

A.酸性B.中性或弱酸性C.中性D.中性或弱碱性

56银量法的三种指示剂法都不适宜滴定条件是()

A.强碱性B.强酸性C.弱酸性D.弱碱性

57沉淀滴定法中用荧光黄作指示剂的pH条件是()

A.1~3B.3~5C.5~7D.7~10

58沉淀滴定法中用曙红作指示剂的pH条件是()

A.1~7B.1~9C.2~10D.3~10

59用于沉淀滴定法的吸附指示剂是()

A.铬黑TB.荧光黄C.淀粉D.甲基橙

60用于沉淀滴定法的指示剂是()

A.甲基橙B.铬酸钾C.淀粉D.铬黑T

61铁铵矾指示剂法用于Ag+测定时的标准溶液是()

A.NaClB.AgNO3C.KSCND.EDTA

62铁铵矾指示剂法用于测定负碘离子的滴定方式是()

A.直接滴定法B.返滴定法C.置换滴定法D.间接滴定法

63配位滴定能准确进行的条件是

应大于等于()

A.-6B.-8C.6D.8

64水的硬度测定时指示滴定终点常用的指示剂是()

A.铬酸钾B.淀粉C.铬黑TD.甲基红

65配位滴定测定水硬度时溶液的pH值是()

A.4B.6C.8D.10

66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配合物的EDTA形式是()

A.H2Y2-B.H3Y-C.H4YD.Y4-

67使EDTA几乎完全以Y4-形式存在的pH值是()

A.3B.6C.9D.12

68EDTA主要以Y4-形式存在的pH值是()

A.4B.6C.8D.11

69配位滴定的酸效应曲线的横坐标为()

A.lgK’MYB.lgKMYC.K’MYD.KMY

70标定NaOH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是()

A.邻苯二甲酸氢钾B.草酸钠C.无水碳酸钠D.氯化钠

71标定HCl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是()

A.邻苯二甲酸氢钾B.草酸钠C.无水碳酸钠D.氯化钠

72标定Na2S2O3的基准物质是()

A.KMnO4B.K2Cr2O7C.KID.K2CrO4

73标定EDTA的基准物质是()

A.邻苯二甲酸氢钾B.草酸钠C.氧化锌D.重铬酸钾

74标定KMnO4的基准物质是()

A.邻苯二甲酸氢钾B.草酸钠C.锌D.重铬酸钾

75标定EDTA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是()

A.K2CrO4B.KIC.ZnOD.NaCl

76属于指示电极的零类电极的是()

A.AgB.PtC.HgD.Zn

77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属于指示电极的()

A.第一类电极B.第二类电极C.零类电极D.膜电极

78金属-金属难溶氧化物电极属于指示电极的()

A.第一类电极B.第二类电极C.零类电极D.膜电极

79第一类电极含相界面的个数是()

A.0B.1C.2D.3

80不参与电极反应的电极是()

A.银电极B.银-氯化银电极C.铂电极D.汞电极

81测量pH≈10的试液,校正pH计时缓冲溶液应选择()

A.pH4.00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B.pH6.68的混合磷酸盐溶液

C.pH9.18的硼砂溶液D.pH3.65的酒石酸氢钾溶液

82测量pH≈5的试液,校正pH计时应首选的缓冲溶液是()

A.pH4.00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B.pH6.68的混合磷酸盐溶液

C.pH9.18的硼砂溶液D.pH12.46的饱和Ca(OH)2溶液

83电位滴定法的

曲线法中用于确定滴定终点的是()

A.拐点B.最高点C.

为零的点D.峰谷点

84电位滴定法的ΔE/ΔV-V曲线上滴定终点对应于()

A.拐点B.最高点C.峰谷点D.零点

85电位滴定法的E-V曲线上滴定终点对应于()

A.拐点B.最高点C.峰谷点D.零点

86间接碘量法中常用的标准溶液是()

A.K2Cr2O7B.I2C.Na2S2O3D.NaCl

87I2作滴定剂滴定S2-,属于()

A.直接碘量法B.间接碘量法C.置换碘量法D.剩余碘量法

88测定CuSO4的含量,常采用()

A沉淀滴定法B酸碱滴定法C配位滴定法D碘量法E高锰酸钾法

89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属于()

A.直接碘量法B.间接碘量法C.置换碘量法D.剩余碘量法

90碘量法测定中药胆矾中的硫酸铜含量时的标准溶液是()

A.K2Cr2O7B.I2C.Na2S2O3D.NaCl

91中药的白硇砂中氯化物的测定首选()

A.酸碱滴定法B.氧化还原滴定法C.沉淀滴定法D.配位滴定法

92关于氧化还原滴定突跃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剂的电极电位越大,突跃范围越小

B.还原剂的电极电位越小,突跃范围越小

C.突跃范围不因用较稀的溶液进行而受到影响

D.溶液温度越低,突跃范围越大

93相对标准偏差,通常称为()

A绝对偏差B平均偏差C相对偏差D变异系数

94沉淀重量法测定时,对于AgCl沉淀的洗涤最好使用()

A母液B水C稀NaCl溶液D稀HNO3

95溶液中溶解酸的总浓度,是指()

A酸的分析浓度B酸度CpHD离解酸的浓度E未离解酸的浓度

96银量法中三种指示剂法都不能在()溶液中进行

A强碱性B强酸性C弱酸性D弱碱性E中性

97通常判断能否进行配位滴定的界限是()

AlogC·KMY≥6BpM≥logKMIn'+1CpM≥logKMIn-1

DlogC·KMY'≥6Elog(CM0·KMY')+log(CN0·KMY')≥6

98试样中被测组分为痕量组分,则其百分含量可以是()

A0.009%B0.7%C0.5%D0.2%E0.02%

99有关pHS-25型酸度计的使用准确的是()

A开启电源即可测量B电极不用时要泡在蒸馏水中

C可测量任何溶液的pHD测量前要用标准缓冲溶液校正

E可任选缓冲溶液用于标定

100配位滴定法的直接法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指()

A金属指示剂与被测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颜色B游离的金属指示剂的颜色

C游离的金属离子的颜色DEDTA与金属指示剂形成配合物的颜色

E被测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配合物的颜色

 

1.有关系统误差,论述正确的是()

A.由确定的因素造成的B.原因易察觉,可以校正

C.其值具有单向性D.服从统计规律E.数值可测量的

2.有关误差与偏差,叙述正确的是()

A.误差是以真值为标准的B.系统误差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C.偶然误差来说,绝对误差相等,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

D.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E.偏差是以平均值为标准的

3.取样品粉末约0.2g,精密称定,应选用天平的精度为()

A.±0.01mgB.±0.1mgC.±1.0mgD.±0.01gE.±0.1g

4.配制0.1mol/LHCl标准溶液1L,需量取浓HCl(12mol/L)8.3mL,应用容器为()

A.滴定管B.移液管C.量筒D.小烧杯E.小烧瓶

5.沉淀重量法所具有的特点是()

A.操作简单B.分析周期短C.可测定痕量组分D.准确度高E.应用广

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标准,恒重是指二次称量之差不超过()。

A.±0.1mgB.±0.2mgC.±0.3mgD.±0.4mgE.±0.5mg

7.沉淀重量法中,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现象是()

A.共沉淀B.沉淀比表面积小C.同离子效应D.配位效应E.后沉淀

8.如果共沉淀的杂质离子与沉淀的构晶离子半径相近,电荷相同,则易形成()

A.表面吸附B.混晶C.机械吸留D.包藏E.后沉淀

9.某砷化物Cu3(AsO3)2·2As2O3·Cu(CH3COO)2(以F表示其化学式),计算As2O3时,应用的换算因数是()

A.2As2O3/FB.3As2O3/FC.4As2O3/FD.F/2As2O3E.F/3As2O3

10.可以采用直接法配制成标准溶液的物质是()

A.K2Cr2O7B.KMnO4C.Na2S2O3D.NaOHE.HCl

11.必须采用间接法配制成标准溶液的物质是()

A.K2Cr2O7B.H2C2O4·2H2OC.Na2B4O7·10H2OD.KMnO4E.NaCl

12.配制0.1mol/LKCl溶液1L,需称取固体KCl(M=74.6g/mol)的重量是()

A.0.746gB.1.492gC.7.46gD.14.92gE.74.6g

13.在一定温度下,与弱酸的各种存在形式有关的因素为()

A.酸离解常数B.酸的强度C.溶液pH值D.酸的浓度E.酸的平衡浓度

14.配制HCl标准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A.采用直接法配制B.采用间接法配制C.贮存于塑料瓶中

D.先配成饱和溶液再稀释

15.不可以选用酸式滴定管盛装的溶液是()

A.HClB.HAcC.NaOHD.KMnO4E.Na2S2O3

16.0.1mol/LHCl溶液滴定0.1mol/LNa2CO3溶液时,第一个计量点常用指示剂为()

A.甲基黄B.甲基橙C.溴酚蓝D.溴甲酚绿E.酚酞

17.0.01mol/L的NaOH滴定0.01mol/L的HCl溶液时,应选用的指示剂为()

A.甲基黄B.甲基橙C.溴酚蓝D.溴甲酚绿E.酚酞

18.铬酸钾指示剂法的最适宜酸度是()

A.强酸性B.中性到弱酸性C.中性D.中性到弱碱性E.强碱性

19.铁铵矾法测定Cl-,为避免沉淀转化,常采用的措施为()

A.利用低浓度的Fe3+作指示剂B.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

C.适当增加酸度D.适当降加酸度E.适当升高温度

20.在EDTA滴定中,一般要求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

()

A.>

B.≥108C.<100/

D.≥100

E.<

/100

21.配位滴定法的关键是()

A.酸效应B.M的水解效应C.辅助配体的配位效应D.选择指示剂与滴定条件

22.影响配位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是()

A.被滴定金属离子的浓度和EDTA的浓度

B.EDTA浓度和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C.被滴定金属离子的浓度和指示剂的加入量

D.被滴定金属离子的浓度和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E.EDTA浓度和和指示剂的加入量

23.已知某金属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和pKa值为:

紫红蓝橙红红

该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为红色,则配位滴定的适宜pH范围为()

A.<pH4B.pH4~6C.pH6~10D.pH10~12E.pH>12

24.反应Ox1+2Red2↔Red1+2Ox2,可视为反应完全的平衡常数K为()

A.1.0×103B.1.0×106C.1.0×109D.1.0×1012E.1.0×1015

25.在配制I2标准溶液时,加入适量KI的目的是()

A.防止I2被空气氧化B.使终点颜色变化更加敏锐

C.增加I2的稳定,防止挥发D.防止待测组分分解E.增加I2的溶解性

26.

碘量法测定Cu2+时,需向试液中加入过量KI,与其无关的作用是()

A.降低值,提高I-还原性B.I-与I2生成I3-,降低I2的挥发性

C.减小CuI沉淀的离解度D.提高ECu2+/Cu+值

27.KMnO4法测定Fe2+含量时,需在一定酸度下进行滴定,适用的酸为()

A.H2SO4B.HClC.HNO3D.H2C2O4E.HClO4

28.甘汞电极的电极电位对应KCl溶液浓度最小的为()

A.0.199vB.0.222vC.0.241vD.0.280vE.0.334

29.25℃时,饱和甘汞电极(SCE)的电极电位是()

A.0.199vB.0.222vC.0.241vD.0.280vE.0.334

30.干玻璃电极在使用前浸泡时间不少于()

A.3hB.6hC.12hD.18hE.24h

 

二、判断题

1.logA=6.32为三位有效数字。

2.固体试样取样量在0.2g左右的分析属于微量分析法。

3.组分含量大于0.1%的分析属于常量组分分析法。

4.定量分析中,最能体现偶然误差大小的是精密度。

5.定量分析时,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可减小系统误差。

6.回收试验,用于估计分析准确度。

7.不加试剂的挥发法,即失重法。

8.

2Fe3O4→3Fe2O3换算因数/。

9.对于多元酸难溶化合物应主要考虑同离子效应和酸效应。

10.被吸附的杂质离子机械地嵌入沉淀之中称为包藏。

11.若想获得大颗粒的晶形沉淀,应设法降低生成沉淀物的浓度,适当增大沉淀的溶解度。

12.如想得到好的沉淀,应在稀、热的溶液中加沉淀剂。

13.要求基准物质的纯度要高,含量应大于99.5%。

14.滴定中使用的标准溶液称为滴定剂。

15.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