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训练近代史含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137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训练近代史含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训练近代史含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训练近代史含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训练近代史含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训练近代史含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训练近代史含答案和解析.docx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训练近代史含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训练近代史含答案和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训练近代史含答案和解析.docx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训练近代史含答案和解析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训练——近代史

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总分:

__________

单选题

1.有人说:

“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

”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

A. 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B. 仅看到现象没有抓住本质问题

C. 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                         

D. 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论据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大纲》中说:

“洪秀全人格上及才能上的缺点很多而且很大,倘若他成功了,也不能为我民族造幸福。

总而言之,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

”蒋廷黻所要阐述的观点是

A. 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                             

B. 农民阶级承担不起领导革命的重任

C. 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 领袖的人格及其才干决定革命的成败

4.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

“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

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

”这一报道出现于( )

A. 鸦片战争之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甲午战争之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5.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他所说的“没有前途”,其根本原因是

A. 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 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C.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 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

6.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

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 ①②⑥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⑦

7.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           

B. 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

C. 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        

D. 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

8.“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

”这句话旨在

A. 肯定工业革命对英国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    

B. 反思英国在世界范围殖民体系形成中的侵略性

C. 揭示英国经济实力远在军事实力之上的事实        

D. 强调英国资产阶级主导帝国的发展而非殖民军

9.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1943年出版)一书说,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

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

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A. 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B. 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C. 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D. 以自由主义反对帝国主义

10.按照中国近代思想演变过程排列以下思想主张的顺序①“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②“师夷长技以制夷”③“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A. ①③②                                

B. ②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①

11.美国学者罗兹曼在其著作《中国的现代化》中说:

“他们的指导观念大体上是从儒家政治观念的武库中拣来的,在内容上是复古的。

他们的模式来自中国的历史,他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民的物质……有缺陷之处。

”据此,材料中“他们”的实践是( )

A.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 进行制度变革         D. 创建继昌隆缫丝厂

12.《幼童出洋肄业事宜折》规定:

“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

”这反映出清朝幼童留学制度(   )

A. 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B. 中学为主要学习课程

C. 实行全面发展的方针                                           

D. 旨在培养新时代公民

13.下表是1900—1901年英、德、法、美四国总人口中城市人口的比重。

对该表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国家

城市人口比重

77%

56.1%

41%

39.7%

A. 英国城市人口高于其它三国                                

B. 德国工业增长率远高于美法

C. 城市化与工业增长率成正比                                

D. 四国工业化发展状况不平衡

14.(2015·广东湛江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7)从1553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建立贸易据点开始到鸦片战争前,将近三百年,“西方势力席卷南亚和东南亚,却始终未能越过中国的南大门一步”。

决定性的原因是()

A.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B. 中国海禁闭关政策成效显著

C. 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D. 手工工场时代的资本主义尚不具备征服全世界的能力

15.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闸述了基督教徙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大凡受过教育”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也位                             

D.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白由和独立

16.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其积极意义在于(  )

①否定了专制王权                ②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 

③揭示了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④直接否定了宗教的权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②④

17.“他们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的作用,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他们”的作品( )

A. 《红与黑》                         

B. 《沉船》                         

C. 《唐璜》                         

D. 《浮士德》

18.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选择了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B. 都选择了民主共和之路

C. 都试图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D. 都选择了革命的道路

19.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

“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

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

”上述报道的战役(   )

A.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 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 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0.2008年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

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

“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

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

……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

”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

①人民主权说  ②三权分立说  ③因信称义论 ④天赋人权说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1.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议会政治,以工商立国。

以下对早期维新派所引发的社会思潮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对洋务思想有所继承又有所变异,是洋务思潮的延续

②早期维新派对“中体西用”学说的具体运用

③戊戌维新思潮的前奏,是一种过渡性社会思潮

④维新派对此社会思潮进行了实践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2.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

“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

”该报刊的观点( )

A. 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B. 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C. 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D. 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23.历史学家陈旭麓说:

“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这段话中,他观察历史现象的思想方法是(  )。

A. 用今天的价值标准评判历史                                

B. 把主观的设想作为历史证据

C. 在特定历史环境中解释历史                                

D. 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24.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设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 )

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C.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D.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25.法律是最高的社会规则,掌控了法律就等于掌握了人类的命运。

以下小明整理的有关法律研究性学习的部分笔记,请你为其甄别(  )

A. ①②③都正确           

B. ①③正确,②错误           

C. ①②错误,③正确           

D. ①错误,②③正确

26.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 )

A. 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 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 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 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27.“如果同一个人或是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这一观点的提出者应是( )

A. 伏尔泰                                 

B. 孟德斯鸠                                 

C. 卢梭                                 

D. 康德

28.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打倒偶像和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

A. 自强与求富                       B. 民主与科学                       C. 改良与革命                       D. 进化与革新

29.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

(1)班学生展开评论。

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

A. 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B. 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 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30.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一中国式道路”。

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①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

②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③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

④中国式道路是指国共合作完成革命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③④

31.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对1946-1949年国共之间的战争定性为“人民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不过,近些年来也有学者开始以“内战”一词来概括这场战争。

对这一变化的认识正确前是(  )

A. 前者强调了战争的性质,后者强调了战争的结果

B. 前者受革命史观的影响,后者受社会史观的影响

C. 前者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后者是对历史的客观评价

D. 前者只强调了战争的一方,后者则强调了战争的双方

32.“作为压舱物的瓷器,却以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引起上流社会关注,人们争相追逐,贵族则以其夺耀财富,而烧有个人化纹章的瓷器更是显赫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时间,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

”这说明( )

A. 殖民扩张推动中西之间的贸易                             

B. 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

C. 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                      

D. “地理大发现”引发西欧商业革命

33.“地理大发现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与它同时或前后发生的,在西方还有两大运动,一是文艺复兴运动,另一是宗教改革运动。

”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三者的共同作用是

A. 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 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D. 破除了宗教观念的束缚

34.2013年10月,美国政府与国会间的分歧无法解决,美国政府被迫关门,并造成了一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

造成此问题的制度原因是(   )

 

A. 共和制政治矛盾不可调和                                    

B. 三权分立使政策分歧放大

C. 联邦制驱使地方对抗中央                                    

D. 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35.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

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 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 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 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36.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

A. 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B. 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     

C. 宗教信仰     

D. 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

37.李贽被称为明代“文艺复兴”的领路人,其思想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思想的相似点有(   )

①挑战正统权威②反对神权统治   ③提倡个性解放④批判君主专制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

38.表2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

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

表2 出超(+),入超(—);单位:

百万元

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

俄国(苏联)

1909—1911

0

-90

+56

+46

1919—1921

-89

-110

+32

+14

1929—1931

-205

-76

+40

+53

A. 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B. 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 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                                

D. 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

39.梁启超认为:

“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结之,愈结则愈破。

其势固非别构新厦,别出新制,呜呼可哉?

”这反映了梁启超(   )

A. 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 着眼于中国制度改革     

C. 着眼于维护清朝统治     

D. 主张对中国进行革命

40.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

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 顽固派和洋务派             

B. 洋务派和维新派             

C. 洋务派和革命派             

D. 维新派和革命派

41.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

“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要和平,争民主”

C.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 “打倒列强,除军阀”

4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欧洲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共同的历史作用有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②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③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3.20世纪发生许多特有的政治事件:

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这个世纪;人们第一次组建了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以十月革命为开端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

以上政治事件最能印证20世纪( )

A.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 世界整体联系日益紧密

C. 世界局势多极化发展趋势                                    

D. 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与斗争

44.《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B. 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 《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 《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45.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才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