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说明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025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 说明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 说明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 说明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 说明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 说明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说明文.docx

《初中语文 说明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 说明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 说明文.docx

初中语文说明文

讲义:

说明文

一、课前热身

1、课外知识积累:

四大名著: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清代

四大美女: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

“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

“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

“羞花”,谈的是杨玉环贵妃醉酒观花时的故事。

四大民间传说:

《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2、默写古诗词,加强基础知识。

、沉舟侧畔千帆过,。

、,铜雀春深锁二乔。

、人生自古谁无死,。

、但愿人长久,。

、采菊东篱下,。

、,直观云帆济沧海。

、安得广厦千万间,。

、忽如一夜春风来,。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内容讲解

说明文

(一)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兼用叙述、描写、议论。

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事理说明文),目的是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的特点:

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结构上有清晰的条理性;语言上有严密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

①准确、科学、严谨②简明平实,形象生动

(二)说明文的分类

1.从说明对象上分:

事物说明文(说明某个事物)(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2、从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分:

①平实性说明文②生动性说明文。

备注:

生动说明较多地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如《看云识天气》。

(三)理清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

这种顺序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

介绍一个事件、一项运动、一种制作过程,往往都按这种顺序来说明。

时间顺序的具体分析:

古---今、四季次序(注意:

并不是有年代,就是时间。

2.空间顺序:

按照空间物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

这种顺序多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建筑物的结构和介绍参观建筑物的过程之类的文章。

空间顺序的具体分析:

外---内、上---下、前---后、远---近、整体到局部

(注意要抓住立足点,注意方位词的变化)

3.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顷序。

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

(按事物

的推理过程及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顺序去说明事理、布局文章。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

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四)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事物性说明文大多使用这种结构):

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说”的部分又常按并列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性说明文大多使用这种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

包括:

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

(五)说明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顺口溜:

“列、举、下;分、作、打)(摹状貌、作诠释、引资料、画图表)基本上不考

2、说明方法的作用(抓住关键词术语)

①列数字:

列举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

②举例子:

举……例子,具体地、深入浅出地说明了……的特征。

③下定义:

科学准确简明地说明了……的特征。

④分类别:

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特征。

⑤作比较:

用……和……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的特征。

⑥打比方: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

(六)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七)各个考点的备考策略

考点之一:

说明对象

类型:

直接让学生回答:

“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

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

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

说明顺序

题型1:

本文或本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

本文或本段使用了      说明顺序(从____到_____),对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填说明顺序,第二空应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三空应填具体的事物或说明的事理。

如是事理说明文,但不能准确表述,可填“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语言来表述。

例题:

《看云识天气》的第三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有何作用?

答:

使用了空间顺序,对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形态、位置、预示的天气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题型2:

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答题方式: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考点之四:

说明方法的辨识和作用

题型1:

划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或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划线句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

(第一空填具体的说明方法,第二空填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关键术语,第三空填具体说明的事物特点或道理。

)例题: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

此句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卷云轻盈洁白的特点。

注意:

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作用:

引用……资料,更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明的说服力。

题型2:

开头引用神话、故事、传说、谜语等,其作用主要有:

、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吸引读者阅读。

、引出说明的对象

题型3:

中间或结尾引用某些名人的话或其他引用,其作用主要是:

为了让文中所提到的某个问题,说得更清楚明了,或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考点之五:

说明语言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例题: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

答:

“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注:

“往往”是一个频率副词,频率副词还有“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分析它们都是一样的。

方法:

1、xx表限制,解释xx词语意思

2、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例题: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答:

不能。

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使用“总是”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如果换了,就与客观事实不符合。

表达不准确。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

1.表态:

不能替换;

2.定性:

xx表限制,解释原词xx词语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

3.定性:

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4.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5.原词xx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例题: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去?

答:

不能删去,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如果删去就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

表达不准确。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

1.表态:

不能去掉(不能换);

2.定性:

xx表限制,解释原词xx词语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变成了“…”这与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

(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课堂练习

【历年中考真题讲解】

(2012肇庆,14-16,9分)

安全的节能“大衣”:

发泡水泥

刘荣明

   ①为了能够阻挡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国家规定在建造楼房时必须给建筑物穿一件用保温材料做成的节能“大衣”,以减少夏天室内冷气和冬天室内暖气的外流。

然而近年来,由于建筑外墙易燃的保温材料导致的“高楼火灾”却令人触目惊心。

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禁用了易燃的有机外墙保温材料,取而代之的是无机保温材料,发泡水泥就是其中的一种。

   ②发泡水泥,顾名思义,是一种有“泡泡”的水泥。

“泡泡”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将发泡剂用机械搅拌方式,或者高压空气雾化气动方式进行充分发泡,形成大量大小均一、直径适宜、稳定的泡沫。

然后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或模具成型,经自然养护,就形成了一种内部含有大量封闭气孔的新型轻质保温混凝土。

   ③通过发泡水泥技术制作的节能“大衣”除了阻燃,还有很多优势。

它属于气泡状绝热材料,那些水泥内部的封闭泡泡,可以使混凝土轻质化和保温隔热化,所以保温、隔音的效果特别好。

发泡水泥还有支撑地暖管材和地面承重的作用,因其强度高、不变形,故可以避免使用复合材料形成的地面裂缝.其抗压强度较高,抗裂性是普通混凝土的8倍。

④在制作发泡水泥的过程中,发泡剂必不可少,发泡剂是否安全环保呢?

水泥发泡剂原料为植物性或者动物性的脂肪酸,合成体为水溶性,不含苯、甲醛等有害物质,所以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绝对安全环保。

⑤发泡水泥耐久性大于50年,可与建筑同寿命,一次施工可使建筑终身保温。

我国最早的发泡水泥应用,是黑龙江地区的墙体保温层。

该工程由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前苏联专家指导施工,至今近60年依然完好无损,仍在使用。

⑥目前,发泡水泥在楼层间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作为外墙保温“大衣”还亟待推广。

相信未来这种新型环保材料会带给我们更加安全节能的居住环境。

   (选文有删改)

14.阅读全文,请简要回答发泡水泥的优势有哪些。

(4分)

15.第⑤段中的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6.第⑥段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2分)

(2012广东,10-12,10分)

“毒胶囊”有多毒?

自央视曝光“毒胶囊”事件以来,不少人都开始谈药色变。

药用胶囊是一种药品辅料,主要是供给药厂用于生产各种胶囊类药品。

某些企业用生石灰浸渍膨胀、工业强酸强碱中和脱色等手段清洗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制成毒胶囊,流向药品企业。

 ②那么,这种胶囊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危害呢?

它的毒到底有多毒?

 ③经检测,药品胶囊中的铬含量严重超标。

胶囊之所以胶囊中会发生铬超标,是因为黑心企业在制作胶囊时,用工业明胶代替了药用明胶。

合格的药用明胶所用的猪皮和牛皮应是未经铬盐鞣制或未经有害金属污染的制革生皮或新鲜皮、冷冻皮,而制革厂的边角料只能用来生产工业明胶。

 ④铬是一种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ⅥB族,常见化合价为+3、+6和+2,其中三价和六价化合物较常见。

三价铬,就是用来鞣制的铬,它是阳离子,带三个正电荷。

而六价铬就是如今臭名昭着的“毒素”了。

它和氧原子抱着一起形成原子团,以铬酸根的形式存在。

六价铬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有致癌性,急性毒性剂量范围在50-150微克/千克。

即使在皮革行业中,六价铬也是人见人厌的化学物质。

各国对皮革中的六价铬含量都有明确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201法令规定,皮革中不得含有六价铬。

  ⑤准确评估工业明胶的健康风险比较困难,原因有两个,第一,鞣制虽然使用的是三价铬,但是工业用鞣制试剂并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第二,毒性较小,三价铬和毒性剧烈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

2010年,河北大学科研人员的市场调查结果表明,15个添加了明胶的食品样品中,有13个超过2毫克/千克的标准,其中10个超过了100毫克/千克。

毫无疑问,这些市场上的食品样品中添加的都是工业明胶。

  

 ⑥了解了工业明胶制作胶囊的危害性后,我们需要理性面对问题,置之不理和谈药色变都是不可取的。

 ⑦网上有传言说,摄入14ppm(ppm即百万分之一)的铬就会造成基因突变,这是对文献的误读。

相关文献中所述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不等于突变。

另外,该传言也把总铬和六价铬混为一谈了。

总之,吃铬超标的胶囊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并不会像传言中那样发生基因突变。

 ⑧当然,既然发现了问题,我们就需要知道如何鉴别毒胶囊。

首先,药用明胶和食用明胶一般为无色或淡黄色,而工业明胶颜色深,厂家会多加着色剂以掩饰杂质,所以颜色越鲜艳的胶囊越有可能是工业明胶制成的;其次,一般工业明胶杂质多,可能含有淀粉等非明胶成分,所以胶囊一捏易碎;再次,用工业明胶做的胶囊质量和工艺相对较差、胶囊口比较松,容易拧开。

 ⑨面对毒胶囊问题,我们无需恐慌,只要理性对待,即可很好地避免再受侵害。

 (本文有删改)

 【注】1.鞣(rou)制:

用鞣料加工兽皮、制成皮革。

1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六价铬是人见人厌的化学元素,它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容易致癌,对皮革中六价铬的含量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

) 

B.某些企业将皮革废料通过生石灰浸渍膨胀等手段处理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以替代药用明胶。

C.“毒胶囊”的毒性难以检测,原因是工业用鞣制试剂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以及三价铬和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

D.本文条理清楚,先介绍“毒胶囊”的由来,接着说明其危害,最后教给人们辨别的方法。

语言简明、准确。

14.选文第③段中的“经检测”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2分)

15.选文第⑤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16.阅读选文第⑧段,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

(3分)

(2013佛山,18-21,12分)

组装生命

  ①就像我们小的时候一遍又一遍拆散收音机,终于有一天,我们开始购买零部件,尝试自己组装一台与众不同的收音机。

科学家们也希望能够“组装”出自然界不存在的具有预期功能的生命系统。

  ②合成生物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911年,而真正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则是在2000年。

2002年,科学家制造出了历史上第一个“人造生命”——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

  ③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典范之作,则是采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青蒿素。

这种抗疟疾良药一般通过植物来提取,但产量很低,成本也高。

科学家将来源于青蒿的紫穗槐(青蒿酸)合成酶基因和一些相关的酵母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成功改造了酵母甲戊酸途径,大量生产出青蒿素的前体。

  ④合成生物学真正引起关注,始于美国分子生物学家文特尔的实验。

文特尔和他的团队合成了草状支原体的DNA,然后将它移植到山羊支原体的细胞中。

经过成千上万次尝试,新注入的基因组织终于成功取代了原有的基因组,细胞产物都是草状支原体的产物,新细胞开始生长、繁殖成为一代又一代的人造生命。

这一过程,体现了合成生物学的标准工作模式。

  ⑤绿脓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能够借助“群体感应”来识别同类菌株。

绿脓杆菌素是由绿脓杆菌产生的一种毒素,用于抑制同种细菌的大量生长。

当经过改造的大肠杆菌“潜伏”到大批绿脓杆菌群体中后,事先安置在大肠杆菌中的大量绿脓杆菌素被释放,杀死周围的绿脓杆菌,实验验证,这种细菌能杀来99%的绿脓杆菌。

在新型抗菌药物严惩匮乏的今天,科学家对顽固的耐药菌几乎已是无计可施,类似的研究似乎能带来新的启发。

  ⑥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逐步恶化,人们想到了利用生物质为原料生产能源的办法。

《自然》杂志报道,美国能源部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使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改造了大肠杆菌和一个酿酒酵母的菌株,使之可以生产没药烯——没药烷的前体。

作为燃料,没药烷不具有与D2生物柴油几乎相同的属性,而且由于特别的分支和循环化学结构,它的冻结点和浊点更低。

修改细菌使之直接大规模制造高级生物燃料,已经成为更方便且性价比最高的方法。

  ⑦合成生物学的各种成就,可能在不远的未来,能够解决很多目前人类难以处理的问题。

当然,在人为改造生命的过程中,这些本不属于自然界的生命和相关技术,万一从实验室泄露出来,人类或许会很难应付。

但是我们不应该也不能阻止科学的发展,应该对科学研究予以规范,让科技真正给人类带来进步和发展。

(选自《科学世界》,2013年1期,有删改)

  1.阅读③④段,在下面的方框里的横线上补填合适的词语。

(每空不得超过6字)(3分)

  合成生物学的标准工作模式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的步骤:

  

  ___________基因组→将新基因组___________→使其顺利成为期望的产物

  2.第⑤段划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实验验证,这种细菌能杀来99%的绿脓杆菌。

  

  3.第⑥段的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作为燃料,没药烷不具有与D2生物柴油几乎相同的属性,而且由于特别的分支和循环化学结构,它的冻结点和浊点更低。

  

  4.文章首段的画线句有何作用?

(3分)

四、课堂小结

1、说明对象。

2、概括事物的特征。

3、说明顺序。

4、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五、作业布置

DNA证据也可以伪造

(1)在调查刑事犯罪时,DNA证据都被视为“如山铁证”,被普遍用于证明嫌疑犯是否涉嫌犯罪以及释放被错误定罪的无辜者。

可是,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包含DNA的血液和唾液样本,都可以伪造,DNA证据并不完全可靠。

(2)科学家表示,如果犯罪分子进入DNA数据库,他们就可以不通过提取个人身上的任何组织而“制造”出与数据库内一个人的DNA相符的DNA样本。

弗兰肯博士是该研究的领导者,他在《国际法庭科学杂志:

遗传学》网络版上发表的论文中写道:

“通过伪造DNA证据,任何一个生物系大学生都能伪造一个犯罪现场。

”论文指出,当下DNA分析检测技术已经成了司法的重要一环,但是DNA证据被伪造的可能性却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

(3)研究人员指出,伪造DNA检测结果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是首先需要获取一个微小但真实的DNA样本,然后通过“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将微小的样本放入大量的DNA里。

虽然通过一根头发或附有伪造DNA的饮料杯就可以在犯罪现场“嫁祸于人”,但是通过这种扩增技术伪造出来的血液或者唾液样本会更为可信。

(4)第二种方法则依赖于DNA分型,通常该分型被安置在一个法定的数据库里。

犯罪分子可以通过盗取DNA分型数据来伪造DNA样本。

一般的数据库都是储存DNA中的13个片段来分辨信息来自哪一个人。

而科学家通过复制每个片段上的一小段DNA信息,就可以另外组成一个庞大的DNA数据库,只需把各段DNA信息加以组合,就可以伪造出任意一人的DNA。

据悉,只要收集425个不同的DNA片段,就足以组合成随便一个人的DNA信息。

(5)DNA证据可以伪造,只是弗兰肯众多发现中的一个。

美国法律分析家科恩对此表示,对于通过DNA检测来收集信息的警方和军方人员来说,这项研究成果是个“可怕的消息”。

(作者:

鹏致,选自《海外文摘》2009年第12期,有删节)DNA证据也可以伪造阅读答案

1.犯罪分子如果想逃避惩罚,有哪些方法来伪造DNA数据?

(2分)

2.文章第

(1)段“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包含DNA的血液和唾液样本,都可伪造,DNA证据并不完全可靠”中加点词语“完全”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3.第(4)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对说明有何作用?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