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优秀验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4884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92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优秀验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优秀验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优秀验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优秀验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优秀验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优秀验证.docx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优秀验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优秀验证.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优秀验证.docx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优秀验证

 

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一节文件依据

1.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高技术服务平台项目融资建造及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

2.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高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技术标文件;

3.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高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4.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高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施工图纸;

5.施工规范及标准: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

(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6)《预拌混凝土》(GB14902—2003);

(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10)《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1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T50107-2010);

(1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14)《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1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16)《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FJWJ/QBSJ—020110—2005;

(17)《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CECS230:

2012;

(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9)国家现行的其他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第二节规范标准及主要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和广东省、某某市政府颁布的现行有效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的各类规程、规范及验评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和广东省、某某市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及规定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OSHM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标准;

3.当合同期发生相关标准、规范及规程变更或修改,按新标准、规范及规程执行;

4.认真贯彻国家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程、方针和政策;

5.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编制安全文明施工规划与措施,以及严防建筑振动、噪声、粉尘及垃圾污染的技术组织措施;

6.优化现场物资存放量,合理确定储存方式,尽量减少库存和物资损耗;

7.坚持“四节一保”、“绿色施工”的原则。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建设概况

序号

内容

说明

1

工程名称

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高技术服务平台项目

2

工程地点

..........................

3

建设单位

.............公司

4

承包单位

................

5

承包方式

设计与施工总承包

6

勘察单位

..........

7

监理单位

..............

第二节工程地理位置

本工程位于某某新城核心区CBD,岭南大道以东、君兰路以南、君兰南二路(规划路)以北、华章西一路(规划路)以西地块,紧邻某某新闻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和各类企业总部,广佛环线在地块北侧。

第三节工程所在地气候情况

月份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平均降雨量

年平均气温

年均最高温

年均最低温

1

18℃

11℃

33mm

22.5℃

26℃

19℃

2

18℃

12℃

45mm

3

21℃

15℃

64mm

4

26℃

20℃

149mm

5

30℃

23℃

204mm

6

32℃

25℃

227mm

7

33℃

26℃

180mm

8

33℃

26℃

181mm

9

32℃

24℃

136mm

10

29℃

21℃

49mm

11

25℃

16℃

21mm

12

21℃

12℃

25mm

第三章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技术方案的编制与批准,技术交底和底板钢筋的验收、以及预留与预埋设施的检查。

资源准备

商品混凝土站的考察,技术经济分析,混凝土供应保障措施,浇筑实施前混凝土配合比检查,原材料检查;现场混凝土浇筑、振捣、运输设备检查,测量检测设备检查。

劳动力的组织与培训。

管理准备

现场实施组织机构的建立和职责明确,商务洽谈,指挥与协调等。

机具设备

测温仪,多路转换箱,数据线,电脑等。

环境控制与相关协调

保障交通通畅,施工季节性气象资料分析与对策,作业场所的健康、安全、环境措施。

场地交通和混凝土的运输

场地内外

交通条件

场内:

场地开阔,拟在场地内布置地泵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为了砼浇筑时交通流畅,规划交通流向,设场内交通专人指挥。

场外:

岭南大道以东、君兰路以南、君兰南二路(规划路)以北、华章西一路(规划路)以西地块。

混凝土的运输要求

搅拌车在装料前应将筒内的积水排干净在装料。

搅拌车行走路线应有预备线路,以防止塞车、堵车时间过长,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

当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时,必须在混凝土生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在卸料前加入相同的外加剂,且加入后采用快速转动料筒搅拌。

外加剂的数量和搅拌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严禁向搅拌车内加入计量外用水。

通过试验,混凝土从出料到现场不宜超过1.5小时。

(搅拌站出料单上应注明出车时间)如时间过长,经检测坍落度和扩展度损失过大,须同上条处理。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由两座塔楼底板和南广场区域底板组成,根据后浇带和桩基检测顺序将地下室底板分为A区、B区、C区、D区四个混凝土浇筑大区。

其中A区底板混凝土浇筑面积约2785m2共3800m³,B区底板浇筑混凝土浇筑面积约4019m2共5000m³,C区和D区底板混凝土浇筑面积分别约为4142m2共6000m³和4193m2共6500m³。

地下室底板抗渗等级为P8,A区和B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C区和D区核心筒下底板及核心筒周边区域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其它部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第四章劳动力计划的安排以及设备的投入计划

第一节控制指挥中心

在现场设置控制指挥中心,混凝土固定泵控制信号灯开关和扩音设备。

在控制指挥中心设置总指挥1人/班、固定泵浇筑信号灯控制1人/班(固定泵指挥人员通过对讲机与基坑内指挥人员随时联系,信号灯悬挂于固定泵侧边)、场内车辆调度1人/班、搅拌站调度1人/班。

指挥控制中心提前了解和预估现场的罐车情况,及时与搅拌站调度进行车辆协调,控制混凝土供应速度,并对整个现场混凝土浇筑进行总体调度和指挥,对现场施工过程监控、下达指令。

设技术总协调2人,对现场浇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基坑内指挥工长通过对讲机向指挥中心报告各泵的开停,由指挥中心向泵司传达开停命令。

控制中心组织机构如下:

第二节人力组织安排

1.管理人员安排

由施工部、技术部、合商部等组成。

管理人员职责分工如下:

序号

职责分工

检查内容

责任人数

1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

检查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砂石、粉煤灰、外加剂、水泥和水等备料情况和材料来源,并保证原材的及时复试。

混凝土搅拌站搅拌能力,保养状况,易损件备用情况,搅拌机械操作人员数量,熟练程度,搅拌站供电情况是否有备用电源,计量称量是否经过校核。

罐车数量,维修保养状况,每罐方量,车辆司机人员数,已办理通行证件情况,是否自备水箱。

与施工现场随时沟通,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内调度。

.

2

试验室

试验室普通试模,抗渗试摸准备情况;检查振动台,标养室湿温度,自动温控仪;检查坍落度,并做好记录;按要求成型试块和备用试块。

.

3

混凝土罐车

行走路线

确定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到现场有几条行车路线,确定最优路线,备用路线,平时到现场须多少时间,上下班高峰期需多少时间。

.

4

现场车辆协调指挥

派专人清扫,在门口冲洗车辆,进场车辆要求门卫有记录;根据现场混凝土浇筑情况,调整车辆;现场积车时,引导车辆进入等待区。

.

5

现场临电检查

检查电源线,电箱,明确各配电箱线路走向,供应部位;检测电箱,用电设备的接地电阻情况;备用柴油发电机,检查,维修,保养,备用2桶柴油,发电机试运行一小时;做好停电准备工作。

.

6

现场机械检查

固定泵泵管架搭设完毕,立向泵管搭设完成,泵司就位;塔式起重机钢丝绳备用,灰斗完成,信号工、塔司到位;溜槽搭设完成;振动棒准备到位,提前试运转,振动棒与手提箱配套。

.

7

混凝土养护

材料

检查塑料布、保温材料、养护用水管现场准备情况,浇筑完成混凝土覆盖养护材料,浇水养护

.

8

现场照明

镝灯:

现场备有8个镝灯,其中3个备用,每个塔式起重机2个镝灯,基坑以上布置4个镝灯,正常照明。

碘钨灯:

8盏灯和灯架,灯管多个,每个放灰处2盏碘钨灯。

现场若停电,须保证柴油发电机立即启动,并保证照明

.

9

内业

各种材料及试验合格证的收集报验;钢筋隐检,模板预检的报验;混凝土申请单,浇筑申请书,试验委托单的填写;测温记录表格;混凝土浇筑记录表格的填写。

.

10

混凝土浇筑

协调指挥

混凝土浇筑顺序的控制;落实供灰、下灰、浇筑各岗位人员及混凝土振捣、摊铺工具到位情况;确定基坑上下联系办法。

.

11

看模

跟踪检查集水坑、电梯井、导墙模板;注意观察砖胎模变形状况;安排专人清除混凝土泌水。

.

12

看筋

检查钢筋定位措施;扶正钢筋;柱筋保护,插筋保护;测温元件的保护。

.

13

安全巡视

检查塔式起重机钢丝绳,吊具;检查现场用电情况;清理基坑边物料,防止物体坠落伤人;检查工人劳保用品安全帽、绝缘靴、绝缘手套等。

.

14

后勤保证

检查工人、管理人员伙食;检查防暑措施,严禁工人疲劳作业;申请夜间施工许可证;确定民扰事件出现时的应急措施;通过报纸、电视了解近期本地区的重大活动,是否对浇筑混凝土有影响。

收集一周内天气预报,便于混凝土浇筑的统一安排。

.

2.现场劳务人员安排

合理而科学的劳动力组织,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工程实际进度,及时调配劳动力。

在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混凝土工投入较多,木工及钢筋工配合投入一定量人数。

在施工时,每个段同时安排两个作业班组,以满足施工工期需要。

现场劳动力投入见下表。

底板混凝土施工阶段劳动力需求计划表:

工种

人数/班

共计(人)

混凝土泵操作工

4

16

机电维修人员

2

4

混凝土放灰下料

4

8

测温、测坍落度

1

2

混凝土现场取样、试件制作

1

2

出泵管口操作人员

16

32

振捣手

12

24

抹面收光

8

16

接拆泵管、抢修组

6

12

保温覆盖人员

2

4

钢筋工

4

8

木工

4

8

杂工

4

8

小计

67

144

第三节机械组织安排

序号

名称

数量

备注

1

泵车

5台

HBC60.13.90S(1台备用)

2

振捣棒

16根

4根备用

3

平板振动器

4台

4

铁锹

10把

5

振捣电机

16台

4台备用

6

串筒

4条

7

泵管

以现场布置为准

8

塔吊

2台

9

料斗

2个

10

柴油发电机

1台

100kW

 

第五章施工方法

第一节施工工艺流程

混凝土搅拌→场外运输→场内运输与布料;测温孔布置→混凝土浇筑→表面处理→保温养护、测温→回填土

第二节混凝土浇筑能力计算

1.混凝土输送泵需用台数计算

采用公式N=qn/qmaxη进行计算,式中符号意义如下:

qn—混凝土浇筑数量(m3/h),根据48小时浇筑时间要求,取每小时浇筑方量最大的D区底板进行计算,共6500m³,约为135m3/h;

qmax—混凝土输送泵车最大排量(m3/h),取60m3/h;

η—泵车作业效率,一般取0.5~0.7,取0.6。

则此区混凝土输送泵需用数量为:

N=135/(60×0.6)=3.8台,取4台。

2.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需用台数计算

采用公式n=qm(60×l/v+t)/60Q进行计算,式中符号意义如下:

qm—泵车计划排量(m3/h),按公式qm=qmaxηα计算,取60×0.6×0.8=28.8m3/h;取qm=29m3/h

Q—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容量,取9m3;

l—搅拌站到施工现场的往返距离,取40km;

v—搅拌运输车车速,按平均取为40km/h;

t—客观原因造成的停车时间,取60min;

则每台混凝土输送泵需配备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为:

n=29×(60×40/40+60)/(60×9)=6.5台,取7台;

则塔楼一核心筒砼浇筑共需4×7=28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考虑到设备故障及其他特殊情况,除要求混凝土泵的使用状况良好外,还要求施工现场放一台备用泵,搅拌站需配备5台备用搅拌运输车。

因此底板施工阶段现场配备5台汽车泵(地泵)。

第三节大体积砼浇注施工

1.混凝土的分层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每层厚度约500mm,并任其斜向流动,层层推移,必须保证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振捣分层示意图见下图。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斜面分层浇筑示意图

核心筒承台底板混凝土(约2.6m)斜面分层浇筑示意图

2.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振捣采用振动棒振捣,要做到“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均匀振捣,插点要均匀排列,插点采用并列式和交错式均可;插点间距为300~400mm,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约50~100mm,振捣时应依次进行,不要跳跃式振捣,以防发生漏振。

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30秒,使砼表面水分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

每台泵车进料量要及时反映到调度室,按浇捣总量及时平衡搅拌车进入各泵位,基本做到浇捣速度相同,齐头并进。

为使砼振捣密实,每台砼泵出料口配备3台振捣棒(分三道布置,第一道布置在出料点,使砼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第二道布置在坡脚处,确保砼下部密实,第三道布置在斜面中部,在斜面上各点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距离和插入深度。

混凝土由大斜面分层下料,分皮振捣,每皮厚度为50cm左右,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确保避免出现施工冷缝。

如下图所示。

 

大体积砼浇筑振捣棒布设位置示意图

3.砼表面处理

大体积砼的表面水泥浆较厚,且泌水现象严重,应仔细处理。

混凝土表面处理做到“三压三平”。

首先按面标高用煤撬拍板压实,长刮尺刮平;其次初凝前用铁滚筒数遍碾压、滚平;最后,终凝前,用木楔打磨压实、整平,以闭合混凝土收水裂缝。

对于表面泌水,当每层混凝土浇筑接近尾声时,应人为将水引向低洼边部并缩为小水潭,然后用小水泵将水抽至附近排水井。

在砼浇筑后4~8小时内,将部分浮浆清掉,初步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抹子搓平压实。

在初凝以后,混凝土表面会出现龟裂,终凝要前进行二次抹压,以便将龟裂纹消除,注意宜晚不宜早。

4.泵管加固

第四节大体积混凝土输送

为防止商品混凝土在运送过程中坍落度产生过大变化,混凝土罐车在运送途中,搅拌筒不得停止转动,在环境温度高于30℃时,混凝土熟料从装料到卸料包括途中运输的全部延续时间尽量要缩减,混凝土罐车卸料前,应使搅拌筒全速(14~18r/min)转动1~2分钟,并待搅拌筒完全停稳不转后,再进行反转出料。

混凝土罐车卸料时,应先低速出料,观察其质量,如大石子夹着水泥浆流出,说明罐内物料已发生沉淀应立即停止出料,再高速顺转搅拌2~3分钟,方可出料,其情况仍未好转,不得再向料斗中卸料。

混凝土泵机料斗上要加装一个隔离大石块的筛网,其筛网规格与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相匹配,并安排专人值班监视喂料情况,当发现大块物料时,应立即捡出。

混凝土应保证连续供应,以确保泵送连续进行。

不能连续供料时,宁可放慢泵送速度,以确保连续泵送。

当罐车供应脱节时,泵机不能停止工作,应每隔4~5分钟使泵机反转两个冲程,把物料从管道内抽回重新拌和,再泵入管道,以免管道内拌和料结块或沉淀。

泵管铺设:

对泵送混凝土的效果有很大影响。

必须坚持“路线短、弯道少、接头严密”的原则。

接管:

泵管必须架设牢固,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加胶圈,以保证其严密,泵出口处要设一定长度的水平管,须搭设专门的支架支撑。

为防止操作者随意踩踏钢筋和钢筋移位,还要求铺设脚手板作为施工人员的通道。

泵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润滑混凝土输送管内壁。

泵送时,应随时观察泵送效果,若喷出混凝土系一根柔软的柱子,直径微微变粗,石子不喷出,证明泵送效果较好,若喷出一半就撒开,说明和易性不好,喷到地面时砂子飞溅严重,说明坍落度偏大。

受料斗内应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

混凝土施工期间若温度过高(超过30℃)时,在混凝土输送泵管外壁覆盖一层麻袋并撒水湿润,以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在现场随时抽查坍落度,若发现坍落度超过规定要求则退回混凝土搅拌站。

第六章混凝土温度及裂缝控制

第一节大体积混凝土热工计算、测温计养护

考虑到塔楼核心筒底板承台混凝土厚度最大,达2.8米,且强度等级为C30/C40,理论上该处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故以此处的混凝土基础进行热工计算。

用于地下室底板的混凝土C30P8/C40P8,坍落度为140~160mm配合比为:

水泥:

P.O42.5R

W/C:

40.0%

W:

160kg/m3

II级FA:

替代率20%

砂率:

40.1%

单位:

kg/m3

水泥

粉煤灰

防裂剂

河砂

5-25石

外加剂

容重

160

294

84

34

721

1075

9.24

2385

初凝:

8小时30分终凝:

9小时30分(可根据施工要求调整)

1.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出机温度、浇筑完成时的温度

1.1.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

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是各种原材料入机温度的中和。

水泥:

294Kg60℃

砂子:

721Kg25℃含水率为7%

石子:

1075Kg25℃

水:

169Kg20℃

粉煤灰:

84Kg35℃

防裂剂:

34Kg25℃

TO=[C1(McTc+MsTs+MgTg+MFATFA+MzkTzk)+C2Tw(Mw-WsMs)+C2WsMsTs]/[C2Mw+C1(Mc+Ms+Mg+MFA+Mzk)]

式中:

TO——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

Mw、Mc、Ms、Mg、MFA、Mzk——水、水泥、砂、石、粉煤灰及抗裂剂每m3的用量(kg/m3)

Tw、Tc、Ts、Tg、TFA、TZK——水、水泥、砂、石、粉煤灰及抗裂剂入机前温度

Ws——砂的含水率(%)

C1——砂、石、水泥、粉煤灰比热(kJ/KgK),取C1=0.9

C2——水的比热(kJ/KgK),取C2=4.2

TO=[0.9(294×60+721×25+1075×25+84×35+34×25)+4.2×20(169-721×7%)+4.2×7%×721×25]/[4.2×169+0.9(294+721+1075+84+34)]=27.8℃

1.2.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

T1=T0-0.16(T0-Ti)

式中:

T1——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

Ti——搅拌棚内温度,约25℃

T1=27.8-0.16(27.8-25)=27.4℃

1.3.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完成时的温度

T2=T1-(αtt+0.032n)(T1-Ta)℃

式中:

T2——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至浇筑完成时的温度(℃)

α——温度损失系数取0.25

tt——混凝土自运输至浇筑完成时的时间取1.5h

n——混凝土转运次数取3

Ta——运输时的环境气温取25℃

T2=27.4-(0.25×1.5+0.032×3)(27.4-25)=26.3℃

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完成时温度计算中略去了模板和钢筋的吸热影响。

2.混凝土温差控制

2.1.中心温度计算

根据相关的施工经验得知,混凝土水化热高峰将在浇筑后2~5天出现,其水化热计算如下:

TT=WQ×(1-e-mt)/Cρ

式中:

TT——T龄期混凝土绝热温升(℃);

W——每m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按294kg/m³);

Q——每千克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热(取377kJ/m³);

C——混凝土比热(取0.92kJ/kg);

ρ——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³);

m——与水泥品种比表面、浇捣时温度有关参数(取m=0.4);

e——常数1为2.718;

则:

混凝土绝热温度TT=360×377×/0.92×2380(1-e-mt)=45℃

T2=45×(1-e-0.4×2)=45×0.551=25℃

T3=45×(1-e-0.4×3)=45×0.699=32℃

T4=45×(1-e-0.4×4)=45×0.798=36℃

T5=45×(1-e-0.4×5)=45×0.865=39℃

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30℃要求,本工程混凝土浇筑控制在25℃,故混凝土的中心温度:

T2=25+25=50℃

T3=32+25=57℃

T4=36+25=61℃

T5=39+25=64℃

2.2.保温控制计算

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朱伯芳著,《建筑物的裂缝控制》王铁梦计算式:

式中:

δ—混凝土表面的保温层厚度(m);

λ0—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取2.3〔kJ/m.h.℃〕;

λi—第i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取0.14〔kJ/m.h.℃〕;

Tb—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42(℃);

Tq—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浇筑后3-5天)的大气平均温度25(℃);

Tmax—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64(℃);

Kb—透风系数1.4。

h—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厚度0.8、1.5、2.6、2.8(m);

即:

=0.024、0.045、0.078、0.0845(m)

故地下室底板及承台厚度为0.8m、1.5m、2.6m、2.8m时,混凝土浇筑完成需覆盖1层塑料薄膜并分别覆盖1层、2层、3层、3层麻袋(每层厚度3cm)即符合要求。

麻袋上浇水养护,浇水强度以表面湿润为准,麻袋叠缝铺放。

在养护期间根据混凝土测温结果对覆盖厚度进行调整。

第二节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降温

1.水泥选择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使混凝土出现早期升温和后期降温现象,为此在施工中可选用下列措施来降低水化热。

1)宜选用中热或低热的水泥品种,尽量选用低热水泥,故宜选用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温度不能超过60℃。

2)根据以往的经验表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每增减10kg,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降10℃,因此,为进一步控制水泥热升温,减少温度应力,控制温度裂缝,首要的措施就是选用合理的配合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