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改造专项资金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4818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2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改造专项资金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安全生产改造专项资金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安全生产改造专项资金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安全生产改造专项资金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安全生产改造专项资金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改造专项资金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安全生产改造专项资金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改造专项资金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改造专项资金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安全生产改造专项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项目申报材料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申报单位:

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申报时间: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动态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及仓储安全设施改造

1.1.2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

法定代表人:

单位地址:

项目联系人: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1.1.3项目性质

安全设施提升改造

1.1.4项目建设地点

***

1.2项目建设目标

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消除生产中的安全事故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推动企业新发展。

1.3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对现有布局进行调整,仓储围墙安全升级,增加脉冲电子围栏报警系统;

(2)更新仓储系统,增加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库区增加10公里光纤,实现总部对库区的动态监控,提高仓储安全等级;

(3)仓储静电防护系统、避雷塔设施、红外线防护系统改造升级,提升安全等级;

(4)对仓库电气系统进行改造,规范排线,以提升安全等级;

(5)建设钢筋混凝土消防池260立方米、配备自动发电系统,对仓库钢梁喷涂防火涂料提升耐火等级;配套和完善消防设施,防火和灭火消防器材;

(6)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规范制度,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保障安全。

1.4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为****万元。

1.4.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万元,企业自筹***万元。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与范围

1.5.1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1)《关于申报2012年安全生产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黔经信民爆【2012】12号文件;

(2)《关于修改引发<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黔经贸能源【2008】6号);

(3)《民用爆破器材企业安全管理规程》(WJ9049-2005);

(4)《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

(5)《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8)《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9)《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10)《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5)《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16)国家、、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6)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17)国家有关部委、行业协会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法规和标准。

1.5.2可行性研究编制范围

本报告通过对公司的设备运行安全现状及仓储现状进行评价,具体包括仓储围墙现状、仓库消防设施配置情况,仓储静电防护系统、避雷塔设施、红外线防护系统等级、事故应急求援预案及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等。

在此基础上进行本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对该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建设规模、工艺方案、装备选择、建设条件、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及建设投资等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分析并提出意见。

1.6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

1.7结论和建议

该项目符合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项目的实施,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企业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同时,该项目的建设对推动企业的新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符合国家和行业安全生产的要求,符合国内外同行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1.1国家行业政策

2011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的六项主要任务:

(一)完善企业安全保障体系。

将煤矿和非煤矿山、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职业健康等作为安全生产的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严格安全生产标准,提高企业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

(二)完善政府安全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

加强监管监察队伍和信息化等能力建设,创新监管监察方式,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三)完善安全科技支撑体系。

加强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培养专业人才,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四)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

加快修订安全生产法,完善技术标准,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五)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健全应急预警和联合处置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应急实训演练,提高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完善宣传教育培训体系。

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操作人员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全民安全防范意识,构建安全发展社会环境。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评估,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落实重点工程项目,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国务院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了我国安全生产的中长期奋斗目标:

到2010年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到2020年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性好转,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十万人事故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11年8月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指出,深刻领会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监管体制,严格安全执法,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实施重大危险源普查和监测监控,搞好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强化矿山、危险化学品、爆炸物品、放射性物品、消防等安全监管,建立矿山、化工等高危行业事故风险抵押金制度,提高事故伤亡赔偿标准,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

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减少交通事故。

《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指出:

加强安全生产。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快速反应和紧急处置能力,形成权责明确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

构建突发事件应急预警机制,提高对重大危机的应变处理能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2.1.2项目提出的理由

由于产品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所以转运以及储藏的整个过程都可能因极小的疏忽引发火灾或爆炸,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可以瞬间蔓延开来,并产生爆炸。

如果在开始不能得到遏制,则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化工原料燃烧可以产生大量的浓烟和有毒有害物质,由于火灾和爆炸引起的产品和化工原料泄漏一旦扩散开将会对周围居民造成生命危险,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修复的影响。

为防患于未然,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通用规范》要求,对生产车间、储存仓库进行系统的防火和防爆改造。

按照规范的要求对仓库、围墙等进行改造升级,增加动态视频系统,并新建必要的消防设施、购置相应消防器材。

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应急救援预案。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般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的大局。

如果发生重特大事故,不仅会造成重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往往会造成群死群伤,给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处理不当甚至还会酿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引发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严重损害企业的形象。

安全生产事关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2、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是与生俱来的。

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生存所需的同时,必须采取各种组织的和技术的措施来解决劳动生产与不安全因素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命的危害。

经济与安全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都是为人服务,其本质是以人为本。

3、该项目符合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企业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同时,该项目的建设对推动企业的新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符合国内外同行业的发展趋势。

4、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企业的生产需要,项目的建设消除的企业现有的不良生产安全隐患,保证了员工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的生命安全,也保证了企业在今后的生产中重大事故的发生率的降低,减少了企业因由于企业自身的生产安全问题带来的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5、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形象和企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产事故发生率的降低,可改善企业在社会上的名声,企业生产安全隐患的消除,使员工可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位于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脉西段北侧,背靠历史名城遵义,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典型的山地地带,是黔北经济区与川南经济区的连接点,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斗过的地方,全市辖12个镇、6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149个村委会、22个社区居委会,居住着汉、苗、布依、仡佬、彝、白等9个民族。

现有耕地27713.3公顷,其中田9921公顷,土17792.2公顷。

3.2自然条件

项目实施区属地少人多的山区内陆城市。

全市平均海拔高度880米,年平均气温16.3℃,极端最高温度37.4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5.5摄氏度。

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无霜期311天,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

森林覆盖率为26.47%。

3.3交通与通讯条件

3.3.1交通

****是黔北经济区与川南经济区的交通枢纽。

现有公路网是以S209、S208线两纵省道为骨架,通过县道、乡村道连接全市19个乡镇和171个行政村(社区)。

青坑至茅台高速公路年内开工建设,茅台旅游支线机场前期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3.3.2通讯

**已建成至遵义全数字一级干线通路和二级干线通路光缆通信网,****城区至各乡镇均已开通程控电话,光缆通信网实现数字光缆传输,已建成以固定网、数据网、个人移动通信为一体的多元通信网;已开通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直拨电话;全市电话号码升至七位,进入全国电话程控交换网;2004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3000余万元,全市固定电话容量50000门,其中农村用户27000户,电话普及率达672部/万人。

移动电话用户达66000万余户;机关网上办公、企业网上贸易、居民网上购物等逐渐兴起。

 

第四章我国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4.1我国安全事故现状与国际对比分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安全发展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促进了安全生产状况在总体上的稳定好转,但就全国而言,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安全生产形势,全社会确实在安全生产观念和认识上有也较大的强化和转变,安全生产理论研究有了初步发展,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取得较大进步,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安全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发展。

但安全事故总体形势严峻,重特大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高危行业重特大事故及公共火灾问题突出。

——近3年全国平均每天发生约8起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事故,每周发生近3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每月发生1.2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

——1990年至2002年的13年中,我国各类事故总量年均增长率为6.28%,最高的年份增长22%;国民安全事故10万人死亡率每年平均增长近5%;

——2004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近11万;万车死亡率约9人,是美国的8倍、德国的10余倍、日本的近15倍、澳大利亚的数十倍;

——按我国国家统计,职业事故10万人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3~5倍;

——冶金行业的百万吨钢死亡率是美国的20倍、日本的80倍;

——特种设备的事故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5~6倍;

——民航运输飞行1980—2004年的平均重大事故率约2.6次/百万架次,这一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1.5次/百万架次的1倍多,是航空发达国家的0.74次/百万架次的3倍多;

——我国20世纪末各行业工矿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存在有980多项,如进行整改需要资金数百亿;

——我国1996年试行工伤保险制度以来,到2004年全国从业人员中不到30%得到社会保险的保护;

——我国受职业危害的职工在2500万人以上。

全国每年新发职业病例数均在万例以上,且逐年上升,增长率超过10%。

截至2002年底,全国累积发生尘肺病人581377例,疑似尘肺者60多万例,每年约5000人因尘肺死亡;

——各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约占GDP的2%),相当于每年损失两个三峡工程,是1000多万个职工一年的劳动价值,是一亿农民一年的收入;

——我国自1990年以来的各类事故死亡总量每年以超过6%的速度在增长,与GDP增长速度基本同步。

4.2安全事故形势严峻的社会背景和根源分析

根据国家科技部立项,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全研究中心等单位承担的“安全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研究”课题揭示,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我国安全生产资源保障水平较低。

一是在活劳动的投入方面,我国目前各级政府安全监察人员的万人(职工)配备率是0.2,美国是我国的10余倍、英国22倍、日本7倍、德国16倍、意大利6倍。

这种状况使得很多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不能到位。

二是物化劳动方面,我国20世纪90年代每年平均的生产安全投入占GDP比例仅为0.7%,而发达国家高达3%以上。

用万人投入率比较,美国是我国的3倍,英国是我国的5倍,日本是我国的3倍多。

2、全社会安全文化基础薄弱,全民安全素质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公众层面上,“惜命胜金”、“珍视健康”,这是西方人的生命价值理念。

但在我国的近代文化中这往往被视为“活命哲学”、“贪生怕死”反面角色。

我国长期推崇的是“不怕苦、不怕死”的牺牲精神,“国家财产高于一切”的处事原则,人的生命和健康与“事业”、“主义”相比往往置于之后的表现,都反映出我国“安全观念文化”的落后。

针对政府和生产经营者,在“经济指标至上”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官员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中,“以人为本”和安全生产与社会经济科学协调发展的观念需要真正确立;经营者在处理全局利益与自身利益、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缺乏科学的认识观;从业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有待提高。

3、安全生产保障条件与经济高速发展不相适应。

我国很多行业,特别是矿山、化工等高危的传统行业,由于长期高负荷产量的压力和客观的寿命周期使然,再加上经营者成本观念与单纯追逐效益的不合理认识,使许多企业生产本质安全条件差,即生产工艺安全性能低下,安全设施和装置标准低,安全检测和监控技术水平低。

同时也存在一种客观的现实,即高危行业在我国GDP比例结构中偏重。

我国GDP的贡献率主要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建筑业、矿业、石油化工等高危险行业占的比例较大。

4、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地位、作用远远未得到发挥。

“科技兴安”是我国现代社会应有的认识。

但在我国有关安全生产的近50个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中,有11.8%~13.8%的成果属于应用基础理论,而且这批成果是在国家投入72.8%~78.5%的情况下取得的。

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这些研究院所的安全科学技术科研经费投入,来自国家的不到30%。

科学技术在科学理论、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经费投入、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等方面,都不能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

5、现行安全生产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

安全生产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没有强有力的国家综合安全监察体制,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中介技术服务水平较低;社会监督作用较小;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不合理、安全生产法规执行较差。

6、安全生产执法环境有待改善,执法、监督、监察、管理手段有待加强。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建全与《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相配套的法规有待完善;安全生产法规执行不严、落实不力;安全生产法规体系适用性和可行性有待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观念有待加强。

与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不强;安全生产的执法部门多出,关系需要理顺,执法与管理职能需要协调;综合安全监管缺乏足够的执法权威;对中小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监察力量薄弱;安全监察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手段。

7、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如何避免重蹈发达地区安全事故高发的覆辙。

一方面注意由于观念陈旧、经济落实造成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与经济高速要求的巨大反差,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发达地区危险行业和落实工艺向西部的转移,造成西部大开发伴随事故高发的现象。

8、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迫使我国必须重视职业安全健康非关税壁垒。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对我国安全生产的负面影响,如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以发展中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不健全为“可乘之机”,把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产业进行转嫁,把环境污染问题多、人工成本高和职业危害突出的制造业逐渐转移至发展中国家,把本国禁止或限制生产和使用的有毒原材料和产品向发展中国家倾销。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差,科学技术水平低,生产管理落后及法制监察力度不够,以及职工工资、劳动保护、工作环境和社会福利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加入WTO后,我国安全生产领域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将面临劳工标准、国际安全标准一体化、非关税贸易条款(TBT)等诸多的挑战。

我国重大事故高发和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现实还与社会大背景有密切关系,具体表现在:

1、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规模扩张,工业就业人员急剧增加,为生产安全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快速增长与生产安全基础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事故隐患和危害日益严重。

2、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无论是老装置的改造还是新装置的建设,单套装置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成为共同趋势;电网由区域电网向全国电网过渡,高电压、远距离和交直流混合输变电技术在推广使用;民航、铁路、高速公路、水上交通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危险因素的种类增多,危害程度增加。

3、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输送易燃、易爆介质的长输管道、城镇输配系统管道在大幅度增长;城市建筑密度越来越大,人口密度越来越高,城市灾害事故放大、耦合、衍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均在增加。

如重特大事故均是在中大城市、国有大矿山、大型飞机等具有聚集性、规模化的区域或场所发生。

4、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成分、经营方式、用工形式和生活方式都呈现多元化,私营、个体企业大量涌现,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安全管理及其监督监察的难度和复杂性加大。

4.3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和遏制重大事故高发的对策

遏制重大事故的高发,需要采取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综合系统工程措施。

首先在社会宏观机制和安全生产战略性措施方面,一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调整经济发展速度、协调市场机制,合理构建行业(能源)结构,避免“粗犷式”发展模式;二是建立多元化安全投入结构和政策机制,首先国家要建立安全投入公益化机制,同时通过政策激励建立企业、社会、个人多元化的安全保障投入模式;三是推行“科技兴安”战略,发展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四是建设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素质,特别提高政府官员社会管理中的公共安全管理素质和责任意识,同时加强对企业经营人员的安全监管和提高企业的事故预防能力;五是在行政措施、法律措施的基础上,强化经济处罚力度,改变“安全违法成本低、事故预防成本高;死得起、伤不起”的现象,提高事故违法成本,提高生命赔偿标准等。

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和遏制重大事故发生的基本对策思路,我们主张“超前优先,标本兼治;系统工程,综合对策”的战略。

“超前优先”就是国家在进行经营体制改革,高速发生经济的同时,要在机构、机制优先考虑和设计,在安全投入的增长速度上要略高于经济发展速度;“标本兼治”是要治标(责任追究、事故处罚等被动安全对策)与治本(生产本质安全化、加强监管、科学管理等主动安全对策)相结合;“系统工程,综合对策”是指宏观上要充分考虑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立法、安全监管等对策,微观上从人因、物因、环境因素入手等策略。

因此,具体提出如下几大战略对策建议:

安全文化建设;科技兴安对策;安全资源保障;系统工程对策;体制创新工程;强化法制监管;事故保险策略。

1、安全文化对策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逐步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

班组及职工的安全文化建设;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生产现场的安全文化建设;企业人文环境的安全文化建设。

2、科技兴安对策

发展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提高工业生产本质安全水平。

发展和完善安全科学技术的学科体系;吸引更多的科学家进入安全科学技术领域,参与到发展我国的安全科学技术事业中来;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先进思想、成果,适应安全科学技术交叉科学特点的需要;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科学保障水平,重视企业安全生产的科技应用研究和成果推广;促进安全科学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政府要重视安全科学技术产业政策,建立安全科学技术产业体系;促进保险业与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结合,与事故预防相结合。

着力强调安全事务的社会公益性质,争取对发展安全生产事业及安全科学技术的优惠政策;建立安全科学技术科研成果推广中心。

政策上对安全科学技术的支持及安全科技领域向全社会、全科学界的开放与准入机制;着力强调安全事务的社会公益性质,争取对发展安全生产事业及安全科学技术的优惠政策。

在政策和支持条件方面:

创造有利于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多方筹集资金,增加生产安全科技投入;加强安全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安全科技激励机制;以技术标准促进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升级,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实施人才战略;加强安全生产科普工作,培育和发展全民安全教育;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3、资源保障对策

制定合理激励政策,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资源投入水平安全经费投入,加大国家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明确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结构比例;明确企业安全生产专项经费投入项目,实行安全专项经费稽查制度;建立国家安全生产隐患整改基金;实行积极的国家财政、金融、税收扶持政策;推行安全生产国家投入的公益化政策。

安全队伍建设:

加强政府安全监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政府监管人员配备率;合理配备安全生产专业人员,适度提高企业安全专业人员配备率;全面提高安全专业人员素质。

安全机构设置:

完善各级政府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企业合理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4、系统工程对策

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推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自律机制;建立职工群众安全生产维权机制。

5、创新机制对策

创新国家安全生产运行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监管体制。

企业全面落实生产过程安全保障的“事故防范机制”,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法规要求,落实安全生产保障。

员工权益与自律:

从业人员依法获得安全与健康权益保障,同时实现生产过程安全作业的“自我约束机制

6、强化法治对策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推动安全生产法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管。

完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推动安全法制建设;制订并修改安全生产法规与规章;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加强安全法规培训与宣传,提高法治水平;强加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监管,提高安全执法监督覆盖率。

7、综合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