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4466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docx

《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docx

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

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

园区名称渭南市秦川牛产业开发科技园区

申报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

二零零一年十月五日

 

第一章实施方案提要

园区名称渭南市秦川牛产业开发科技园区

园区地址核心区位于渭南市大荔县的西寨、官池等两个乡镇九个村

隶属部门渭南市人民政府

园区概况选择符合渭南市资源特点、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地方特色的秦川牛产业为园区主导产业。

从饲料饲草供应、良种繁育、规模养殖、快速育肥、精深加工、市场销售等肉牛产业化开发的6个环节入手建立草业研发中心、良种繁育区、农户规模养殖区、高效优质肉牛育肥区、加工工业园区、批发交易市场等6个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通过两种产品、两个途径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建立一个综合服务中心,为园区秦川牛产业提供从饲料饲草生产、疫病防治、质量检测、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递等全方位技术支撑和立体服务等。

同时还成立一个园区管委会,建立项目法人负责制,实行“政府导向、法人投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用企业经营的思路开发园区项目,实现投资多元化、经营主体企业化,逐步形成园区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实现“官、金、产、学、研”一体化。

建设内容核心区占地面积1.22万亩,包括7个功能区,具体见下表。

投资概算核心区计划投资19701.8万元。

效益分析核心区正常年份产品销售收入22016.0万元,净收益为5423.5万元,投资静态回收期5.53年;发展养牛户1200户,提供1500个就业机会,园区内农户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年培训技术人员1000~2000人次;通过粮饲、经饲轮套作和人工草场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牧耦合。

总体评价园区建成后,不仅能科学合理配置资源,为渭南市秦川牛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和农区高效节粮型草食畜牧业的示范样板,而且带动与之相关的其它产业的发展,促进财政增收、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和生态环境改善,为渭南市及其它资源条件类似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一种选择。

核心区各功能区情况一览表

功能区名称

功能和任务

实施地点

规模

农户规模

养殖区

“小群体、大规模”

养殖模式示范

东池、西池、高洼、帖家、沙里、官池6个村

6000亩

高效优质

肉牛育肥区

集约化养殖方式示范

北丁村、小园村

3300亩

良种繁育区

提供优质种牛

北丁村、北阳村、小园村

600亩

加工工业园区

肉牛精深加工、优质配合饲料

沙苑林场

1300亩

草业研发中心

提供优质牧草种质及其高效种植模式、部分草产品

官池村

500亩

批发交易市场

提供交易场所和交易服务

北阳村

300亩

综合服务中心

提供全方位服务

官池镇

200亩

合计

12200亩

第二章目的意义

农业科技园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织形式和现实途径。

国内外长期的实践证明,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技发展和创新,加快了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推动了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2.1建园设区、引导示范是畜牧业发展的战略性措施

建园设区、引导示范是国际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各国政府都将发展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实现农业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产业,并精心组织、统筹规划,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农业高新园区及相应技术,力求在国际竞争中占居优势地位。

近几年,为了加快农业科技的示范推广,引导农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许多地方都兴办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经成为各地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和突破口,推动了当地农业结构的升级。

但是,由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出现了缺乏统一的宏观指导,脱离国情、盲目求洋,产品科技含量低,运行机制不完善和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引导和规范。

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已由过去的片面追求数量的数量型阶段逐步过渡到稳定数量、提高效益的质量效益型阶段,畜产品逐步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质量制约超过了数量制约,而我国传统生产、加工技术落后。

建设园区的目的在于将现代畜牧业生产先进技术组装集成,引导畜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跨越,最终实现财政增收、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同时为周边及类似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提供高效模式和示范样板。

2.2市场需求是秦川牛产业开发科技园区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近20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善,在肉食方面人们逐步由过去单纯依靠猪肉逐步过渡到猪肉和牛羊肉相结合,特别是对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牛肉需求不断增加,呈显著的刚性增长趋势。

目前我国牛肉的人均消费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发达国家的15%,牛肉消费需求潜力巨大。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境外游客的不断增加,许多旅游城市对牛肉尤其是高档优质牛肉的需求与日俱增,如西安市的消费量2000年达到近3万吨。

但国内牛肉生产的总体现状“好的不多、多的不好”,与此存在着较大差距。

另外加入WTO以后,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生产的活牛及其产品较国际市场价格低8.4%,有较强的竞争力。

加之,独联体、欧盟、澳大利亚等牛肉出口量有所下降,英国、法国疯牛病及口蹄疫疫病流行,也为我国牛肉生产和出口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以畜牧科技开发、示范、推广和辐射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的肉牛产业化开发科技园区,带动肉牛产业向现代化、科学化、市场化方面发展,缩短与国外肉牛业的差距,创造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2.3以肉牛产业化为突破口建设科技园区,是传统农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

品种改良、秸秆青贮、暖棚养畜、快速育肥和防疫灭病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养牛业的水平,使其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1998年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达到212个,到2000年将累计建设成250个示范县;1998年全国牛的存栏量为12435.4万头,出栏量为3587.2万头,牛肉产量为480万吨,分别比1979年增长0.76倍、11倍和20倍,是畜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

目前我国肉牛生产基本实现了从传统的以役用为主向肉用为主的商品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肉牛的生产基地也出现了由牧区向农区的重大转移,如1992年以来,在增长的牛肉中,98%以上来自农区,只有2%来自牧区,目前我国2/3的牛,3/4的牛肉产自农区。

加入WTO以后,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种植业相比,畜牧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其中肉牛产业的优势尤为明显。

因此在传统农区通过传统种植业的“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逐步调整,积极开发秸秆资源,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畜牧业及与此直接关联的营养体农业,实行“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模式,实现农牧高效耦合,建立技术密集型的肉牛产业化科技园区,是传统农区农业结构调整选择之一。

2.4建立秦川牛产业开发科技园区,打响品牌,是渭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目前渭南市肉牛产业发展总体形势是饲料饲草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生产能力相对不足的“哑铃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秦川牛产业,提高生产能力,实现秦川牛产业由“哑铃型”向“棒槌型”或“纺锤型”转变,在此过程中质量和市场是两个最关键的因素。

因此充分利用渭南市秦川牛产业资源、技术、人才、区位、经济和政策导向等诸多优势,建立秦川牛产业开发科技园区,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市场建设,创建秦川牛优质品牌,利用优质品牌和服务拉动市场销售,通过市场销售拉动牛肉生产,通过牛肉生产带动整个肉牛产业的发展。

第三章园区建设现状

3.1外部环境

3.1.1社会经济条件

渭南市是陕西省粮、棉、油、肉、蛋、奶主要产区之一,全市辖八县(蒲城、合阳、白水、富平、大荔、华县、澄城、潼关)二市(韩城、华阴)二区(临渭区、经济开发区),247个乡(镇),总人口5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3.7万人,占全市人口的83.1%。

土地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耕地851万亩,其中水浇地480万亩。

2000年全市GDP为163.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8.9亿元,牧业产值11亿元,养牛业产值占牧业产值的35%。

农民人均纯收入1527元。

3.1.2区位条件

渭南市位于关中平原东部,是陕西省与中原地区联接的东大门,距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西安市仅60公里,铁路、公路、通讯成网,也是省内能源、化工工业基地之一。

是省内外联系的重要通道。

群众文化素质较高,接受新技术、新知识能力较强。

渭南市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热、水、气资源丰富,适宜作物种植和动物饲养。

在西部大开发中,渭南地处东西部的结合部,起着东联西接的桥头堡作用。

3.1.3产业发展前景

秦川牛经过30多年的系统选育,与国内其它中高档肉牛相比,秦川牛在肉的品质、风味和价格上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对秦川牛的产业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增长率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和政策优势,抓好秦川牛的产品创新和屠宰加工创新,不断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秦川牛产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3.1.4社会化服务体系

全市良种繁育、饲料饲草生产、疫病防治、市场营销等社会化网络体系相对健全,现有市、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249个,职工1698人,其中:

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288人,初级职称371人。

陕西省渭南农业学校有教职工210余人,内设有畜牧兽医专业,已培养专业技术人才734人,是项目实施的骨干力量。

该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技术力量雄厚,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3.1.5加工龙头企业

全市活牛的屠宰和加工,以个体户屠宰为主,年屠宰牛5.6万头。

生产企业主要有秦蒲肉联厂、市肉联厂和秦合皮革加工厂等,年屠宰能力2.7万头,冷藏能力7600吨,加工牛皮10000余张。

熟肉加工以景壁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以个体生产为主体,主要产品有腊肉、罐头、软包装腊牛肉、酱牛肉等。

3.2内部基础(核心区建设现状)

3.2.1园区基础设施

水利设施配套,园区已配套机井287眼,有效灌溉面积90%以上。

已建太白、八鱼、白马排水沟9条,陈村排水站一座,控制面积5.2万亩,排灌网络健全。

园区紧靠陕西省秦岭热电厂,现有官池、西寨变电站两座,主变容量8750千伏安一台,配电线路210公里,配电变压器380台,配电容量84000千伏安,电网完善,电力充足。

园区地处黄(龙)—洛(南)公路(大华公路)两侧,与108国道相接,有西韩线和全国各地相通,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区内有官(池)—西(寨)路相连,并与县内各乡镇相通,乡间实现了村村通油路,路网发达。

项目区周围建有大型沙苑防风固沙林带9条,小型林带16条。

区内实行枣粮油立体间作、四旁植树和方田林网建设,林木覆盖率26%以上,气候条件较好。

3.2.2现属于国家秸秆养牛基地

大荔县是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项目区所在官池、西寨两个乡镇,作为国家商品粮和商品油料基地,年粮油作物种植面积13.8万亩,提供农作物秸秆2.98万吨。

以项目区为主体,已新建青贮、氨化设施4000立方米,年青贮玉米秆2000吨、氨化麦秸3500吨,粮食植物秸秆的加工利用率34%。

同时区域以花生为主的油料种植面积6.8万亩,年可提供优质花生蔓1.4万吨,秸秆资源条件优越,为加快产业化示范,近年来推广种草养牛、饲草过腹还田、改良土壤、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

3.2.3现属于陕西省秦川肉牛基地

大荔县是陕西省秦川肉牛产业开发基地县,项目区作为秦川牛优势产区,2000年秦川牛存栏1.1万头,年出栏肉牛2570头,出栏率23.4%。

项目区9个行政村,牛存栏均达到千头以上专业村标准,农民户均养牛2.8头,是渭南市秦川牛的集中产地,具有良好的养殖基础和发展潜力,为加快秦川牛规模养殖,1999年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思路,新建了官池、帖家2个秦川牛养殖小区,目前,群众入驻100户,养牛规模2000头。

3.2.4秦川牛产业化初具雏形

近年来围绕秦川牛产业化开发,以项目区为中心初步建立了一批肉牛屠宰、精深加工、皮革加工和饲料加工企业。

其中秦川牛屠宰厂引进自动屠宰线一条,年屠宰能力5000头,配套300吨冷库一座;景壁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以腊牛肉、酱牛肉为主要产品,年加工能力1000吨;大荔县皮革厂引进皮革生产线一条,年生产兰皮1万张;盛华饲料厂引进颗粒料配合料生产线一条,以颗粒、浓缩饲料为主要产品,年单班生产能力1万吨。

骨干企业的建成,初步实现了秦川牛生产加工,经营多层次增值,促进和推动了区域秦川牛产业的发展。

3.2.5园区科技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大荔县官池、西寨畜牧兽医站始建于60年代,是陕西省畜牧兽医百强站。

现有职工13人,其中畜牧兽医师5人,初级职称6人。

主要承担着区域畜禽良种推广、疫病防治和技术示范任务。

园区设有秦川牛冷配改良点5个,年人工授精改配秦川牛4100头;有青贮氨化服务队2个,配套秸秆加工机械11台套;官池职业中学是大荔县畜牧兽医技术培训基地,下设西池、帖家、北丁等10个村组农民夜校,全校现有教师32名,主要承担着沙苑地区农民科技培训任务。

近年来,已先后培训农民养牛专业户、示范户3000余人次,实施园区建设具有较好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第四章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4.1指导思想

立足农区资源,在秦川牛数量稳定发展和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面向两个市场,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核心,以开发和展示优质秦川牛品种选育及其快速扩繁技术及高档精品肉牛规模化生产技术体系为重点,孵化出一流的肉牛科技企业,走肉牛生产-屠宰-加工-销售系列开发的产业化道路,形成并完善“企业+科研+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打出秦川牛品牌,提高节汇创汇能力,实现结构调整、农民致富、企业增效、财政增收,进而把渭南市秦川牛产业开发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具有21世纪世界先进水平的农区优质肉牛产业化开发中心。

按照这个思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组织实施。

4.2规划的原则

总体原则: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挖掘生产潜力,体现实用性、超前性、科学性的特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4.2.1产业化开发原则

注重肉牛生产、销售服务、市场建设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形成抓龙头、带基地,抓市场、促生产的龙型发展格局。

4.2.2名牌战略原则

生产化链条的各个环节都要建立在充分利用科技的基础上,保证生产工艺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以质量创名牌,以名牌扩大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实施名牌战略,使秦川牛这块“瑰宝”由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4.2.3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原则

通过优化布局,使养牛生产适当集中,规模发展,肉牛加工、销售、市场建设走一体化和集约化发展之路,形成秦川肉牛生产规模发展、集约经营、整体推进的生产格局。

4.2.4可持续发展原则

此规划应以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产业化各环节,必须做到符合整体目标,基础扎实,为产业延伸创造条件,以长远效益为发展目标。

4.2.5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原则。

此规划基本上做到整体规划一步到位,同时分清轻重缓急,提出年度建设计划,分期实施,逐项开发。

4.2.6打破行业界限,体现社会性的原则。

秦川肉牛产业开发,涉及到农业、工业、商业、外贸等部门,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

规划必须打破农业和农村的行业界限,注重组织和发挥多部门、多行业、多层次的作用和积极性,体现整体效益的发挥。

4.3目标任务

实施“优质秦川牛产业化开发”的总体目标是:

加快渭南市秦川牛发展,实现“四个根本性转变”,即由单纯的秦川牛保种选育提高向与产业开发相结合转变,由品种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商品优势转变,由传统的粗放型小规模生产向科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转变,由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相互脱节向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转变。

最终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产业发展规律的现代秦川牛产业化体制,逐步实现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

通过科技园区建设,解决一批影响园区肉牛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转化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培养和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孵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将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饲养与社会化大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使农民不仅能在生产领域获得可观收入,而且在加工和流通领域也能得到适当的增值收益。

具体目标任务为:

1、建立一批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秦川牛商品生产基地。

4个示范县秦川牛存栏达到45万头,年出栏18万头,分别占到全市秦川牛存栏和出栏的75%和85.7%。

2、选育提高秦川牛的肉用生产性能。

在提高牛肉品质的基础上,使每头秦川牛产肉量增加30公斤左右。

使秦川牛在全市的良种覆盖率由现在的70%提高到90%。

3、年青贮秸秆12万吨,氨化12万吨,秸秆处理利用率由目前的12%提高到40%。

4、年屠宰活牛3.6万头,年加工牛肉0.7万吨,深加工牛肉制品2000吨,年加工牛皮5.0万张。

基本改变渭南市活牛大量直接调出的现象。

5、培养和孵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七个,建立起“企业+科研单位+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

6、在园区内建立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网络,培训养牛科技带头人5000人。

7、建立一套国产优质肉牛生产标准及相应的指标体系。

第五章总体任务、考核目标、布局和进度安排

5.1核心区建设的总体任务

重点建设农户规模养殖区、高效优质肉牛育肥区、良种繁育区(包括秦川牛保种、优质品种引进和繁育等)、加工工业园区(包括专用饲料加工、肉制品和皮革制品加工等)、草业研发中心(包括优质品种引进、筛选和推广及其与之配套的高效种植模式、种子包装和草产品生产等)、批发交易市场和综合服务中心(包括品质检测、疫病防治、技术咨询、综合服务和技术培训等)等。

项目建成后将在渭南市形成一个符合当地资源特点的高效的秦川牛产业化专业园区,使其产值规模到2005年达到469389.0万元(销售收入),园区科技贡献率明显高于周边地区。

5.2核心区建设考核目标

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

5.2.1基础设施建设

——园区依托现有高新技术园区,范围为1.22万亩。

——园区内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生产设施,办公培训设施等完善齐全。

——总投资、流动资金、各级配套资金、自筹资金均准时足额到位。

5.2.2技术指标

农业科技水平应明显高于周边同类园区,体现辐射与引导作用。

——建立一批稳定的专业化秦川肉牛生产基地,到2005年核心区秦川牛存栏达到2万头,年出栏1万头;

——开展秦川牛饲养、加工等方面研究,使每头秦川牛产肉量增加30公斤左右,品质明显提高,良种覆盖率由现在的70%提高到90%;

——园区年生产和加工干草产品1200吨、肉制品2000吨、牛皮5万张,配合饲料5万吨;

——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企业+科研+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

——每年引进1~2项以上国内领先的技术;

——有2项以上主导名优产品,具有一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秦川牛及其加工产品实现出口创汇并占领国际市场;

——园区内有3家以上经过资格认证的农业科技型企业;

——有30名以上高级职称科技人员在园区开展技术指导工作;

——每年为周边地区提供2~3项实用技术,培养300名农民技术人才;培训养牛科技带头人1000~2000人次;

——开展粮饲和经饲轮、套作等种植制度的研发和推广;

——建立一套国产优质肉牛生产标准及相应的指标体系。

5.2.4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周边同类园区35%以上。

主要包括:

——土地生产率高于周边同类园区平均水平35%以上;

——劳动生产率高于周边同类园区平均水平50%以上;

——核心区内农民人均养牛收入增加500元以上,农户人均收入达到

3000元以上;

——投资利润率高于大荔县周边园区30%以上;

——贷款偿还期4.4年;

——静态投资回收期5.53年,动态投资回收期6.53年。

5.2.5生态指标

——生产环境(水、气、土壤)符合国家绿色食品生产标准;

——排除物(废物、废水、废气)达到国家废弃物排放标准;

——主要产品有害物质残留达到国际标准;

——实现土地等资源永续利用,畜牧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5.2.5组织管理

——有健全的管理机构。

依托渭南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明确园区行政主管。

——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

对土地、资金、人才、税收等有明确的规定。

——合理的运行机制保证园区的高效运营,有力地吸引企业、技术与人才的介入。

——对园区的发展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并纳入地方发展规划。

5.3分区布局

整个园区由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个层次组成,三区的布局及其相互关联见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的设计对象为核心区。

核心区选择符合渭南市资源特点、区位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地方特色的秦川牛产业为园区主导产业,通过良种繁育、饲料饲草生产、农户规模养殖、高效育肥、牛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等6个环节入手建立良种繁育区、草业研发中心、养殖小区、育肥场、加工厂、交易市场等6个功能区,并建立综合服务中心,为整个园区提供从秦川牛生产、质量检测、疫病防治、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以及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和传递等全方位技术支撑和立体服务。

同时成立一个园区管理委员会,为园区制定发展规划并监督执行,协调政府与园区的关系,管理交由项目法人经营,实行政企分开,以确保国家和地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5.4园区功能区划分

园区的核心区位于大华公路两侧,西距108国道5公里,南接西潼高速公路、陇海铁路,包括大荔县官池、西寨两个乡(镇),由7个功能区组成。

5.4.1农户规模养殖区

布局在官池镇的帖家、官池、沙里及西寨乡的西池、东池、高洼六个村,共6个小区,占地6000亩,其中基础设施占地1200亩,粮饲和经饲轮作、套作和人工草场占地4800亩。

5.4.2高效肉牛育肥区

地址在官池镇北丁、小园两个村,共两个育肥场,占地3300亩,其中基础设施占地300亩,粮饲和经饲轮作、套作和人工草场占地3000亩。

5.4.3良种繁育区

官池镇的北丁、北阳、小园三个村,占地600亩,其中场区占地150亩,饲草饲料生产基地占地450亩。

5.4.4加工工业园区

地址选择在国有沙苑林场,包括饲料厂、肉制品加工厂、皮革加工厂,共占地1300亩。

5.4.5草业研发中心

地址选择在官池镇官池村,占地500亩,其中办公、生活、加工区占地10亩,试验田占地90亩,生产基地占地400亩。

5.4.6批发交易市场

地址选择在官池镇北阳村,占地300亩,包括交易大棚1.0万平方米,办公生活用房及其它设施2000平方米。

5.4.7综合服务中心

地址选择在官池镇,占地200亩,包括管委会办公室、技术推广中心、疫病防治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反刍动物研究所、质量检测中心实验室、技术培训中心等。

5.5进度安排

5.5.1已完成建设内容

农户规模养殖区目前已建设官池镇帖家村、西寨乡西池村两个规模养殖小区,占地400亩,入区农户100户,存栏规模2000头,年出栏1000头,并完成建设牛舍6000平方米、生产和生活用房4000平方米及输水管道、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工工业园区已建成年生产1万吨配合饲料生产厂一个,年屠宰牛5000头的屠宰场、生产能力1000吨牛肉深加工厂和加工蓝皮1.0万张的皮革加工厂。

高效优质肉牛育肥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