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4424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读懂课文,概括文中发生的事件,会给每件事加小标题。

3.从事件和含义深刻的句子中理解鲁迅的高尚和受人爱戴的原因。

4.体会作者和伯父的深厚感情。

5.学习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积累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少年闰土》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那么你知道生活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今天就让我们和周晔一起来走进我们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

注意从作者的描写中感受他的崇高精神。

下面请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读懂课文,按事分段,会给每件事加小标题。

3从伯父和“我”的故事中,理解伯父的高尚品质。

三、检测预习

首先我们来揭示课题

1.本文的作者是__,鲁迅先生的侄女。

本文是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2.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名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

这两者并列,使之俱是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然后我们来检测下大家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我会读

挽联囫囵吞枣搞恍饱经风霜详细逝世文章咳嗽

2.我会写

失声()哭()吞枣张()李戴

马马()()然大悟饱经风()

3.纠错

囫囵冠不带点

4.造句

请任选两个词语造句

5.理解词语

追悼:

对亡者表示沉痛的哀悼。

失声痛哭:

因悲伤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爱戴:

敬爱并拥护。

吊唁:

祭奠亡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

把枣子整个吞下去。

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的接受。

张冠李戴:

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了。

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饱经风霜:

形容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

恍然大悟: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恍然,猛烈清醒的样子。

悟,心里明白。

检测完生字词,让我们来看看本文都写了那些内容。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一,请大家自由的读课文,想想本文可分几段,写了哪几件事?

并给他们加上小标题。

(4分钟)

1.生自学,师巡视

2.交流反馈,训练点拨

师:

我们先来交流本文分了几段,讲了哪几件事?

生: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伯父跟我谈《水浒》,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部分(第4至13自然段)伯父谈“碰壁”,抨击旧社会。

第四部分(第14至22自然段)伯父热心救助和帮助黄包车车夫。

第五部分(第23、24自然段)阿三对伯父的回忆。

师:

不错,大家概括出了本文所讲的事件,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

(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的方法:

1、根据段意加小标题2、找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生:

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师:

非常好,现在请看图片(鲁迅像),我们可以看到照片中的鲁迅瘦弱、普通,看起来很平凡,课文开头却说很多人来追悼鲁迅,甚至痛哭,表达了对他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从下面的事例中来体会。

五、围绕重点,合作探究

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读(2-13自然段),思考并讨论:

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画出有关语句,多读几遍,写下自己的理解。

(4分钟)

1.生自学,师巡视

2.交流反馈,训练点拨

我们先看伯父跟“我”谈《水浒传》

师:

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的,结果如何?

伯父是怎么说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1)难道伯父的记忆真的比我的好吗?

为什么?

(不是,是因为我读书马马虎虎,囫囵吞枣,而伯父读书认真。

(2)语句“听了伯父的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为何呢?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这么认真,而我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与伯父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这是伯父对我学习态度的婉转批评。

从今之后,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这就是结果,伯父对“我”进行了批评教育,让我养成了好读书的习惯,可见作者也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向他学习,认真读书啊?

另外,伯父还送了我两本书,这说明鲁迅是一个:

关心孩子,善于启发教育孩子,替孩子想的多的人。

让我们再看看谈“碰壁”这件事?

请再读4到13自然段,想想:

鲁迅的鼻子是真的碰扁的吗?

请大家结合你收集到的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来理解,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明白了吗?

(1)、理解语句“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围黑洞洞的”是说旧社会的黑暗;“容易碰壁”说明革命者随时都会遭到迫害,鲁迅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他受迫害很深,这句话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真实地反应了旧社会人民没有自由,革命者受迫害的现状,也反映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于跟黑暗势力作斗争,不怕挫折的乐观主义精神。

(2)、这说明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劳苦大众想得多,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不怕“碰壁”,勇于抗争的人)

六、总结

从这些事中我们知道鲁迅是一个:

的人。

不由得使我们想到了他的两句诗(师带领齐背):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七、当堂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uīdàoàifūnùháoshēnào

()()()()

késoushēnyínwǎnliánxiūkuì

()()()()

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情节()的内容

()的表情剧烈地()

痛苦地()微弱的()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

(    )

2.把枣儿整个吞下去,形容读书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

3.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

4.敬爱并拥护。

()

5.因悲伤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

八、作业

鲁迅在这两件事中说话时的表情是笑着的,(抓词语“笑了笑,微笑着,笑着说”等词),这又说明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和下节课中所讲的另外两件事的他的神态对比,我们会发现有何不同?

预知后事如何,等待下回分解。

九、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受“爱戴”

谈《水浒》

笑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十、教学反思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吊唁(yānyàn)挨打(āiài)

女佣(yòngyōng)追悼(diàodào)

殡仪馆(bīnbìn)正月(zhēngzhèng)

二、填空,再从中选择词语更换划线部分。

()()大悟()()风霜一()十()

()()吞枣一知()()张 (  )李 (  )

1、有的同学读书总是不加分析的接受。

()

2、这位老人真是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

3、我的记性不好,常常把一些问题搞混了。

()

三、我会选。

爱抚爱戴

1.鲁迅先生生前受到许多人的()。

2.想到我今后再也得不到伯父的()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四、句子小探究。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四周黑洞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碰壁”是指————————————————。

3.这句话的意思是——————————————。

4.这句是————句,改为陈述句是——————————————————。

5.从这部分内容中你感受到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

课前积累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鲁迅

时间,就象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教育植根于爱。

——鲁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鲁迅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么他对人的关爱仅仅止于亲人吗?

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对他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来看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中的鲁迅

2.结合全篇,理解鲁迅,概括全文内容。

3.学习描写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品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出示自学指导一

从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这两件事中,我们知道了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2分钟)

1.生自学,师巡视

2.交流反馈,训练点拨

(1)、师:

第14-22自然段讲了鲁迅救助车夫的事,想想那天只有他们发现这位车夫吗?

但是他们都……?

只有鲁迅救助了他,这说明他具有一颗怎样的心?

生:

(说明他具有一颗怜爱心,同情心,亲切心,爱心。

师:

画出救助车夫的过程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展示救助车夫的图片)结合刚才的语句,说说图中的鲁迅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生:

感动

师:

可是伯父救助车夫后,并没有很轻松,反而变的很严肃,这与趣谈《水浒》,笑谈“碰壁”中的鲁迅截然不同,让“我”清清楚楚的记得,为何呢?

生交流,老师适时点拨。

生:

因为鲁迅知道救助一个车夫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师:

那么作为富家女的我长大后不会只记得伯父的脸庞了,而是还有伯父那颗爱心痛心……

请再读这两句话,直至背诵。

(2)、读23-24自然段

师:

这两段是通过阿三的回忆来侧面烘托鲁迅形象的,请画出来相关语句,展示你所画的语句,思考,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纵观全篇,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鲁迅的形象。

师:

作者通过回忆这些事,可以看出他不仅把鲁迅当做自己的伯父,还把他当做先生,表达了他对鲁迅先生____的思想感情。

生交流,师点拨

出示自学指导二

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就有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那么你想过没有,这个丰满的人物形象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呢?

请画出有关语句并说明。

(5分钟)

生:

……

生:

……

师:

那么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有: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这些描写方法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烘托文章中心。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四、总结课文,扩展延伸

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

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毕竟是一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

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

他期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

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的怀里,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

每当这时,我总是非懂又似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脸。

不久,我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

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念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累得他常晕倒在地。

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

“没事的,你只管自己念书。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

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下的鞋,说:

“这双鞋太破了,很寒碜,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

”我说:

“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几双跑鞋够穿两年了。

”但父亲还执意要为我买。

接着,为我在柜台下选了双皮鞋,虽然是柜台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

“拿着,”父亲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又从找回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

“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念书!

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

半路时,父亲有急事要走了,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轻声说道:

“去吧,上学别迟到,爸晚上来接你。

”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我情不自禁地又哭了。

我呆呆地立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我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对我的深切期望!

父亲,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疲惫()鄙视()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糙()软弱()忙碌()

(3).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当堂训练

1、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李()囫囵()()

()然大()三()半夜

()经风()()声()哭

难以()受接连不()

2、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写的文章。

通过作者回忆的四件事

说明鲁迅是个的人,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作文,描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

要求:

1、书面整洁,字体工整,语句通顺。

2、有真情实感。

3、运用我们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受爱戴

谈《水浒传》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笑谈“碰壁”

为别人想的多

救助车夫为自己想的少

关心女佣

八、教学反思

 

九、课时练

一、解释词语并造句。

失声痛哭:

爱戴: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饱经风霜:

请你任选两个词语造两个句子。

 

 

二、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完成练习。

1.“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作者读书、,鲁迅先生幽默风趣,暗含

鲁迅送书给“我”,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和

这样的伯父怎能不让人呢?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四周黑洞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碰壁”是指————————————————。

.这句话的意思是——————————————。

鲁迅为什么这样说?

 

三、课文内容我知道。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写得一篇回忆性文章,通过作者回忆————、——————、————、——————、————、这几件事,说明鲁迅是个————————————————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之情。

四、课内阅读。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

“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

”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

”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给带点的字写出音节。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恍然大悟:

————————————

3.“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

4.“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联系时代背景,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5.从这部分内容中你感受到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课外阅读。

往事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

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

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

“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喜欢,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

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呵!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什么?

全文的点睛之笔是什么?

2.第二、三段交代八九年前的作用是()

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情,介意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C.写一段趋势,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设下伏笔。

3.根据上下文,试推断下面词语的含义。

应:

菡萏:

4.“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

5.试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中“我”的感情变化。

6.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诗《游子吟》,其中的四句“什么”抒发了与本文相同的感情。

写作手法上都是抓住了生活的细节,以小见大的反应自己对生活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