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道德之探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4372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道德之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运动道德之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运动道德之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运动道德之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运动道德之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道德之探讨.docx

《运动道德之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道德之探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道德之探讨.docx

运动道德之探讨

運動道德之探討

洪致遠1曾慶裕2張芳文3

1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2輔仁大學體育學系3東南科技大學體育室

摘要

社會大眾普遍認為運動的參與,可以有效的培養運動家精神及正確價值觀,但因資訊科技、影視媒體的發達及功利主義的抬頭,進而影響了運動員的道德價值觀,導致運動暴力事件、假球事件或禁藥風波等屢見不鮮。

尤其近年來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ChineseProfessionalBaseballLeague,CPBL)所爆發的假球或運動暴力事件,這些都不禁讓人懷疑參與運動及體育活動是否真的能夠培養其價值觀?

同時更對我國棒球運動造成嚴重的傷害,因為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可說是國內棒球的最高殿堂,更是許多小球員們,努力的方向。

因此本文主要在探討道德發展的相關理論及運動道德培養的方法,以期望能協助運動員培養出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及道德判斷能力。

關鍵詞:

放水球、品格、道德、運動家精神

壹、前言

洪致遠輔仁大學體育學系billy0542@.tw0919083390

近年來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資本功利主義的興起,世俗的道德價值觀也隨之改變,導致人們凡事以利益,作為首要考量的因素。

在此風氣下,運動員道德判斷能力也遭受影響,使其慢慢步入危險期,進而產生許多道德失調現象。

學者翁志成(1993)指出:

「由於社會體質的改變,名與利漸漸成為大眾所追求的目標,因此衍生出許多為了達到目的而違反運動道德的現象」;另外李加耀(1997)亦指出運動已淪落為追求金錢、財富的手段,漸漸失去運動的本質。

2009年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部份球員因受利益誘惑,進而放水打假球,嚴重影響國內運動員形象;即使在被稱為棒球最高殿堂的美國職棒大聯盟(MajorLeagueBaseball,MLB),選手們為了自身利益達到優秀成績,服用禁藥;另外地下組頭更會對運動員甚至裁判員使用暴力等不道德手段,來達到賺錢的目的,這些都是違反運動道德的行為。

道德判斷能力需從小慢慢養成,因此學校教育及生長環境對此能力的培養佔有重要的成份,然而在現今升學主義、父母們忙於工作及夫妻離異比率日增,再加上大眾傳播媒體偏差的價值灌輸,造成孩子的教養問題嚴重;在在顯現道德教育刻不容緩的迫切性與困難度(林秀珍、顧曉雲,2007)。

於是,如何有效提高道德判斷能力,讓運動員不再只是社會的光環,而是社會的楷模就顯得相當重要(邱東貴,2002)。

因此本文將探討道德發展相關理論及道德培養方法,以協助運動員培養正確的運動道德及道德判斷能力。

貳、道德與運動道德

一、道德的定義

「道德」經常是指某人行為舉止或品格是否高尚及是否符合社會的規範(陳其昌,2009)。

若從字面來看的話,一般所謂的道,是指人們可行之路,也是指人類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共同遵守的規範;而所謂的德,是指為人正直,公正平實,修養高尚而有得於心(陳宗韓、陳振盛等,2004)。

張春秀(1988)認為道德是遵循社會行為的規範,是善的總稱,道德不只是內在的知善,同時也是外在的行善,即要盡量做到知行合一。

呂俊甫(1991)指出日常生活中人們的行為將受到無形規範的約制,而這些規範即是社會所認可的標準,同時這些共同遵守的生活方式與典章制度,就是所謂的道德。

另外Kohlberg(1976)則認為道德是指個人在道德價值衝突情境中作判斷、推理或決定的歷程。

總而言之,道德就是指人類品性和行為的卓越表現,同時也是人類從人倫關係中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陳宗韓、陳振盛等,2004)。

二、運動道德的定義

雖然運動場上到處可見符合或不符合運動道德的行為,但到底什麼是運動道德?

運動道德一詞是由英語「sportsmanship」而來,也可稱「運動家精神」。

事實上,運動道德的行為規範可以說相當廣泛,像是蓄意犯規、重複犯規、侵犯行為外,還有態度惡劣、不服裁判、缺乏禮貌、違反公平競爭等,都屬違反運動道德的行為(王秋燕、黃恆祥,2003)。

除了這些規範外,許多學者也對其下定義,像是張春秀(1988)將運動道德界定為運動員在競賽過程中需遵守公平、服從、守法、仁愛、負責、奮鬥、誠實、正義、犧牲與合作等原則。

方慈惠(1998)認為,運動道德是在運動過程中使學生體認到自己的存在和其中的人際關係,以培養出適應社會環境之能力。

陳永宏(1999)認為運動員在運動參與過程中堅持公平競爭的原則且須具備同情心和正直之道德態度。

張淑卿(2002)則認為運動道德的形成取決於社會道德的發展,同時也必須考慮到運動員本身的看法或價值,而運動道德的要求凌駕於運動規則之上,其中「公平」及「正義」是運動道德的重要原則。

最後Shields&Bredemeier(1995)認為運動中之道德品格是四種品德的組合:

同情心(compassion)、公平(fairness)、運動員精神(sportsmanship)及正直(integrity)。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知道運動道德應包含同理心、公平競爭、關心、正直、合作及勇於面對挫折,同時要遵從規則、裁判及相關工作人員等要素(黃致傑、陳鎰明,1995)。

三、道德發展理論

然而人們所謂的「道德規範」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現今道德發展的理論基礎大至可分為三大派別:

精神分析論(Thepsychoanalytictheory)、社會學習理論(Thesociallearningtheory)及認知發展理論(Thecognitive-developmenttheory)(沈六,1986;Kohlberg,1976)。

(一)精神分析論(Thepsychoanalytictheory)

此理論是由佛洛依德(SigmundFreud)提出,同時也是道德發展最廣博理論方法,他主張道德觀念是發展出來的,而非與生俱有。

並提出三個觀點分別為與生俱來,尋求生存滿足本能性衝動的本我(Id)、經學習而得,在現實環境中尋求個體需求的滿足的自我(Ego)及經由社會化過程備塑造且用來管制本我衝動的超我(Superego),他認為當本我及自我衝突時,其超我將會出來協調及調合,使人們做出符合道德或不道德之行為。

(二)社會學習理論(Thesociallearningtheory)

此理論由班度拉(AlbertBandura)所創立,他認為人的行為是先經由觀察環境、個人及行為此三方面後,進而模仿其行為,同時他也提出行為後果將帶來懲罰或獎賞;當行為之後受到獎賞,個體就會知道他對了,當下次有其相同的事件發生時,他就會繼續此一行為,而如果行為後受到懲罰,個體則會知過能改,下次遇到時則會做出可免於懲罰的行為,所以他認為所有事物都是經由學習而得,另外沈六(1998)亦指出社會學習論者認為人類天生是中性的,由環境決定一切,包括人格、氣質、興趣與學習動機都是經驗的結果,且道德或不道德都是經由學習而得。

(三)認知發展理論(Thecognitivedevelopmenttheory)

此理論源自杜威(Dewey)首創的道德發展三層次,經由皮亞傑(Piaget)加以研究整理道德發展三階段至柯爾伯格(Kohlberg)提出三期六階段理論,並成為此理論的代表人。

1.杜威(Dewey)的道德發展說

杜威(Dewey)從心理學的觀點將道德發展區分為三個層次,如表1:

表1杜威(Dewey)道德發展層次表

層次

說明

本能和基本需求層次

(Theconductarisingfrominstinctsandfundamentalneed)

此層行動起源於為滿足本能和基本需求,且此行為如果純粹為本能的活動,則無道德之分。

社會標準或禮俗層次

(Thelevelofstandardsofsocietyorthelevelofcustom)

此層行動受社會標準的制約。

它包含從衝動經過慾望轉變到意志的歷程。

良心的層次

(Thelevelofconscience)

為最高之層次,個人經反省思考後表現出正確的行為,而且重視個人自已的行為,並把其行為,當作個人自已可以盡力而為的行為。

資料來源:

沈六(1986)道德發展與行為之研究、張宏明(2000)大專體育學刊,49。

2.皮亞傑(Piaget)的道德發展說

皮亞傑(Piaget)指出兒童道德判斷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如表2:

表2皮亞傑(Piaget)兒童道德判斷發展階段表

階段

說明

無律的階段

(Thestageofanomy)

本階段的兒童,尚未產生道德意識,亦不明白道德規範的意義,所以無道德價值的判斷。

也可說是「無規範」或「零規範」。

他律的階段

(Thestageofheteronomy)

此階段的兒童行為,是從道德無律,逐漸意識到父母兄長的權威和限制,也意識到學校、社會的禮俗與道德規範,但由於道德意識尚未發展成熟,故無法做獨立的道德判斷。

接下頁

續上頁

階段

說明

自律的階段

(Thestageofautonomy)

兒童於8、9歲後,不肯再盲目或被動接受他律的規範,而開始利用自身創立的道德價值,對其行為的善惡做獨立判斷,其道德行為由避免懲罰,變為履行道德義務;由權威制約轉為合作的要求。

此為道德的成熟期。

資料來源:

沈六(1986)道德發展與行為之研究、張宏明(2000)大專體育學刊,49。

3.柯爾伯格(Kohlberg)的道德發展說

柯爾伯格(Kohlberg)他認為個人的道德推理能力主要是依照個人認知及心理發展的層次而定,並分為三個期別六階段,每一期別包含兩個階段,如表3:

表3柯爾伯格(Kohlberg)道德發展階段表

期次

發展階段

說明

前習俗道德前期(Pre-conventionallevel)

避罰服從取向

只依表面行為後果的好壞。

盲目服從權威,旨在逃避懲罰。

相對功利取向

只按行為後果是否帶來需求的滿足,以判斷行為的好壞。

習俗道德前期(Conventionallevel)

尋求認可取向

尋求別人認可,凡是人們讚賞的,自已就認定是對的。

遵守法規取向

遵守社會規範,認定規範中所定的事項是不能改變的。

後習俗道德前期(Post-conventionallevel)

社會法治取向

行為規範是經社會大眾所建立,且用

於維持社會秩序,另外只要社會大眾有所共識,社會規範是可以改變的。

普遍倫理取向

行為規範是以個人的倫理觀念為基礎來進行道德判斷。

而倫理觀念用於判斷是非時,具有一致性與普遍性。

資料來源:

沈六(1986)道德發展與行為之研究、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張宏明(2000)大專體育學刊,49。

參、影響運動道德因素

Sobesky(1983)曾提到:

「運動是社會的縮影」,運動與社會之間具備一種相互影響的關係。

另外亞理斯多德也曾提及:

「體育活動能使青年人獲得勇氣,養成良好的習慣,駕馭自已的熱情,使善的氣質向無害的方向發展。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卻常常可看到許多違背運動道德精神之行為。

像是許多國內外職業或業餘的球類競技聯盟,所爆發的球員互毆暴力衝突事件、簽賭事件、放水打假球事件、使用禁藥事件等,這些的種種都不禁讓人們懷疑體育活動是否能有效培養出正確的道德價值觀,也因此越來越多的學者對於運動的參與是否可塑造出正確的道德品格抱持保留態度。

Shields&Bredemeier(1995)指出當一項運動競賽的勝利、名次等,太過於被重視時,那些運動道德、精神與價值極有可能被忽視,也使道德困境的問題產生,也易使運動所能帶來的樂趣慢慢被遺忘,再加上功利主義的影響,社會大眾漸漸以比賽名次或運動成就來判定一位運動員的成功與否(Volkwein,1995)。

同時在一個資訊爆炸的現代,媒體傳播往往為了娛樂社會大眾,故意建構一個充滿暴力、金錢、作秀的娛樂效果,並不時的以大篇幅報導國內、外運動員表現出來的失序行為,這些都間接影響了運動員,進而改變其道德價值觀。

另外當在一個高競技運動層次的競賽中,運動員及教練往往為了獲勝或是某人為了得到某目標時,我們不免可發現一些使用藥物或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等不道德的行為(王宗吉譯,2002)。

綜合上述,可以知道功利主義、媒體、職業運動的迷失這三項要素就成為影響運動員道德判斷的主要因素,但除此以外,選手有時也會受身旁同事或同儕,而影響了運動道德的判斷。

肆、運動道德培養方法

葉良志(2006)指出長久以來學校體育在社會中總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於是在中小學體育課程標準中,體育教學的目標除了提升運動知識、技能、國民體能外,也期望透過體育活動的參與,以獲得身心健康,更藉由團隊的活動習得合作精神,養成正確道德價值觀,以構成未來社會生活的基本能力,同時學校道德教育也必須突破傳統,開創多元途徑,因應新時代的來臨。

許多教育者及家長普遍認為只要讓行為不當的孩童參與運動團隊及競技運動,就可以修正其不當的行為舉止,但在競技運動與身體活動情境裡,品格及道德推理並非感染而來的,而是透過有系統、有策略的教導出來的(黃崇儒,1998)。

學者張春興、林清山(1996)指出在培養運動道德時,除了透過有系統、策略性的方法教導外,尚必須遵循先行後知,知行並重、由外制而內化以及循序漸進等原則,以下就其四個培養運動道德的策略進行討論:

一、運動員精神定義的了解

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參與運動的人將不了解什麼才是適當、可接受的行為或是不適當、不可接受的行為,另外運動員還需時常的自我反省及自我對話,以建立正確的運動價值觀。

表4將列舉一些例子來說明什麼行為是符合或不符合運動家的精神。

表4符合運動家精神行為規範表

相關的範圍

符合運動家精神行為

不符合運動家精神行為

對裁判與工作人員的行為

以適當的態度詢問裁判

(如:

遞出正式抗議)

與裁判爭辯

咒罵裁判

對對手的行為

尊敬對手

尊嚴對待對手

與對手爭辯

做負面或諷刺的評論

做攻擊性的行為

對隊員的行為

給予建設性的批評

與正面的鼓勵

做負面或諷刺的評論

咒罵對手

對觀眾的行為

給予正面評論

與觀眾爭辯

做負面或諷刺的評論

對規則接受與違反的行為

遵守聯盟所有規則

鑽規則漏洞

資料來源:

黃崇儒(1998)中華體育季刊,12、季力康、卓俊伶等(2008)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

二、正確或適當行為的學習

教育者或是社會公眾人物,其行為舉止對大眾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力,有時更是人們模仿的對象,因此教育者及社會公眾人物都需以身作則,肩負一種社會教育的責任,以提供良好的模範,雖然有時不免會看見一些失控的行為,如:

教練因和裁判爭辯而被判技術犯規或是驅逐出場,但這些教練的作法其本意為善,可是其行為易讓運動員產生混淆,於是當失控發生後,需向運動員坦承錯誤並解釋其行為。

除此之外,教育者尚須強調人的價值勝於勝敗的結果,應關心孩子是否在運動的過程中培養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格,而不應為了求勝心而犧牲了孩子的健全發展(葉良志,2006)。

三、進行角色扮演及解釋適當行為

只有當一個人將事情對與錯的道德原則內化後,才能期許他在任何方面都能表現出好的一面,在體育課程中往往我們可以發現,技能較差的學生總是被排除在體育課程活動外或教學器材總是被運動能力較好的學生使用,而此時教育者應盡量讓技能較差的學生可以參與體育活動課程、並讓其資源可平均分配使用,另外有時我們也可以看到教育者讓學生練習擔任裁判,這樣做除了可以讓學生更了解競賽規則,也可以讓其學會以裁判的立場來看事情,以幫助學生發展同理心。

四、進行道德難題選擇

為了產生更有效的道德教育,可透過道德難題的選擇,進行團體討論,讓運動員從道德難題及爭議中發現問題,並設法解決,同時從中灌輸道德觀念。

而道德難題可以讓運動員討論一些不違反規則,但其作法可能對,也可能錯的灰色地帶,如:

受傷選手應不應該讓他繼續參與競賽,對手受傷,要不要攻擊他受傷的部位以求其勝利、是否服用禁藥進行比賽的行為等。

並秉持「寧可光明的失敗,絕不要不榮譽的成功」的信念,進行道德判斷以獲得正確的道德價值(葉良志,2006)。

伍、結語

雖然許多研究都指出不管是哪種運動技術,都可以從中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鍛鍊堅強的毅力、勇敢的信念、養成君子之爭的理念及公平正義的原則。

可是從1996年時報鷹的黑鷹事件到2008年米迪亞的黑米事件及2009年兄弟的黑象事件,相信大家對中華職棒大聯盟已越來越沒信心,同時也開始懷疑運動是否真的可培養出正確的道德判斷?

因此應如何培養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就顯得格外重要,但此能力的培養除了是教育者的責任外,家長、公眾人物也佔有極大的成份,也即除了運動技能的學習外,更應強調道德教的培育,並將其落實於生活上,如此才能找回運動的真正價值(張淑卿,2002),另外謝春雄(1978)也指出運動道德是一種良好的社會道德,尤其是透過運動競賽,往往可將其道德規範與精神發揮到極致;而感人的事蹟也因而產生,如2003年亞洲棒球錦標賽的中華隊在高志綱的再見安打下,得以逆轉韓國獲得勝利,同時也拿到2004年雅典奧運的參賽資格及2008年北京奧運棒球最終8搶3資格排名賽的中華隊努力對抗實力堅強的加拿大隊,雖然不幸落敗又或者2008年北京奧運我國跆拳道選手蘇麗文,帶傷上陣奮戰到最後的精神,這些都值得讓人一再回味,也值得讓人再次相信運動參與確實可培養出正確的價值觀及健全的人格發展。

參考文獻

方慈惠(1998)。

棒球選手之運動道德判斷。

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王秋燕、黃恆祥(2003)。

運動員運動道德的認知與實踐:

「知」與「行」的省思。

大專體育學刊,5

(2),1-10。

呂俊甫(1991)。

發展心理與教育-全人發展與全人教育。

台北市。

台灣商務印書館。

李加耀(1997)。

淺談運動倫理。

學校體育,42,55-59。

沈六(1986)。

道德發展與行為之研究。

台北市。

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沈六(1998)。

社會學習論的道德發展觀與教育,公民訓育學報,7,27-66。

林秀珍、顧曉雲(2007)課程改革新視野—學校運動經驗與道德教育的結合。

教育實踐與研究,20

(1),147-172。

邱東貴(2002)。

台灣地區大專排球運動員運動道德之研究。

中華體育季刊,16

(1),146-154。

翁志成(1993)。

體育與運動的道德觀。

國立體育學院論叢,3

(2),65-71。

張宏明(2000)。

體育運動與道德推理。

大專體育學刊,49,64-70。

張春秀(1988)。

國民中學體育認知與體育道德目標達成程度之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春興、林清山(1996)。

教育心理學。

台北市。

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淑卿(2002)。

體育運動中道德之發展。

中華體育季刊,61,87-93。

陳永宏(1999)。

體育教師應為運動道德教育的導師。

學校體育,49,30-35。

陳其昌(2009)。

大學運動員的運動價值觀、運動目標取向與運動團隊規範對運動道德判斷的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台灣體育大學。

陳宗韓、陳振盛、劉振仁、鄭錦宏編著(2004)。

應用倫理學。

臺北縣:

高立出版社。

謝春雄(1978)。

社區運動會的目標與方向。

國民體育季刊,14(4),22-25。

黃致傑、陳鎰明(1995)。

國內運動道德之現況與推展策略探討。

大專體育學刊,76,54-59。

黃崇儒(1998)。

談運動家精神之培養。

中華體育季刊,12

(1),1-8。

葉良志(2006)。

青少年運動員與非運動員日常生活與運動情境道德判斷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台灣體育大學。

Kohlberg,L.(1976)Moraldevelopmentandbehavior.NewYork:

Holt,Rinehart,&Winston.

Nixon.H.L.II&Frcy.J.H.(2000).。

運動社會學(王宗吉)。

台北市。

洪葉文化。

RobertS.WeinbergDanielGould.(2008).。

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季力康、卓俊伶、洪聰敏、高三福、黃英哲、黃崇儒、廖主民、盧俊宏)。

台北市。

禾楓書局有限公司。

Shields,D.L.L.&Bredemmeier,B.J.L.(1995).CharacterDevelopmentandPhysicalActivity.Champaign,IL:

HumanKinetics.

Sobesky,W.E.(1983).Theeffectofsituationalfactorsonmoraljudgement.ChildDevelopment,54,575-584.

Volkwein,K.A.E.(1995)EthiesandTop-LevelSport-A.Paradox,InternationalReviewfortheSociologyofSport30(3/4),311-321.

ExploreonSportsmanship

Chin-YuanHung1Chien-YuTseng1Fang-WenChang3

1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Fu-JenCatholicUniversity

3Tung-NanUniversityPhysicalEducationOffice

Abstract

Inthesociety,mostpeoplethinksthatparticipatinginsportscandevelopsportsmanshipefficientlyandthevaluecorrectly;however,duetointernettechnology,mediadevelopmentandthestartingofutilitarianism,ithasaffectedtheethicvaluesofsportsmen,suchassportsviolence,playingfakegamesandtakingdrugs,etc.TheChineseProfessionalBaseballLeague(CPBL),inparticular,duringthelastfewyears,ithashappenedmanycasesregardingfakegamesorsportsviolence.Thesecan'tstoppeoplefromwonderingifparticipatinginsportsactivitiescanreallydeveloptherightvalue?

Atthesametime,itisseriouslyhurtingourbaseballcultureinTaiwan.CPBLisliketheroyaltyinTaiwanandtomostyoungplayers,thisisthedream.Inthisarticle,itismainlydiscussingsomerelatedtheoriestoethicvaluesandwaysofethicjudgement.Hopefully,itcanassistsportsmendeveloptherightethicvalueandthecorrectethicjudgement.

Keywords:

gamefixing,ch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