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事故案例.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6424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锅炉事故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锅炉事故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锅炉事故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锅炉事故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锅炉事故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锅炉事故案例.doc

《锅炉事故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锅炉事故案例.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锅炉事故案例.doc

案例八:

7·28广西贵港钢铁有限公司严重煤气泄漏事故

关键词:

锅炉空气与煤气比例失衡全部熄火煤气“防爆水封”被击穿

2011年7月28日20时左右,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钢公司)发生煤气泄漏,导致部分民工及附近居民共有114人入院就诊,病情稳定,没有发生中毒者死亡的情况。

贵钢公司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贵县钢铁厂,2003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系民营企业,现有员工1500多人,集炼铁、炼钢、轧钢、发电等为一体,钢材年产能120万吨。

事故现场距离居民住宅区最近点约80米,有居民约200人。

7月28日,贵钢公司使用高炉煤气的轧钢厂、炼铁厂烧结车间按计划限电停产,煤气用量减少。

18时,因泥炮机无法正常使用,1080立方米高炉采取减风方式生产;18时30分左右,高炉加风生产,煤气量加大,造成该公司三台自备余热煤气锅炉因空气与煤气比例失衡全部熄火,电厂组织切断了进电厂煤气,导致煤气总管净煤气压力超过正常压力。

18时40分,设在轧钢厂的非标准设计的“防爆水封”被击穿,随后轧钢厂组织人员对“防爆水封”进行注水,煤气压力持续超压;19时40分左右,“防爆水封”被完全冲开,煤气大量泄漏。

20时30分左右,煤气停止泄漏。

因煤气外泄,导致轧钢厂附近作业人员及居民煤气中毒。

事故现场距离居民住宅区最近点约80米,有居民约200人。

导致部分民工及附近居民共有114人入院就诊。

事故分析:

经初步分析,该事故暴露出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贵钢公司未按《炼铁安全规程》要求,设置高炉剩余煤气放散装置,对煤气管网超压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

二是未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即投入生产运营;自行设计安装的轧钢厂煤气“防爆水封”不符合安全要求,且与居民住宅区安全距离不足。

三是煤气安全管理混乱。

在当班调度接到煤气管网超压并造成大量泄漏的报告后,未及时下达对高炉进行减风或休风操作的指令,降低煤气管网压力,造成煤气大量持续泄漏。

四是未设立煤气防护站,煤气事故报告处理和应急处置预案等制度不完善,责任不落实。

五是企业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煤气安全素质和技能差,缺乏培训。

案例九:

晋中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关键词:

未有效隔离泄漏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29”重大中毒死亡事故情况的通报

安监总管二„2011‟47号

2011年3月29日11时40分左右,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的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煤炭洗选、焦炭、生铁、水泥及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在对自备发电厂9号锅炉节能改造施工过程中,因煤气未有效隔离而泄漏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10人死亡、7人受伤。

经初步调查,此次事故暴露出相关企业安全措施不落实、现场安全检查不彻底、排除隐患不及时以及施救措施不当等多方面问题。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现提出如下要求:

一、加强对煤气的安全管理。

各地要督促冶金、焦化等涉及煤气的企业加强煤气的安全管理,根据《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等要求,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加强对煤气的生产、储存、输送、使用等各环节的日常安全管理和设备设施的监测监控、检修维护,防止泄漏;要强化对设备检修、技改施工过程中煤气的管理,制定专门的方案并认真实施,对关键设施、关键部位,要严格检查,确保安全作业;发现存在危及安全的问题,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彻底排查消除隐患。

二、加强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在受限空间进行作业时,存在窒息、中毒或爆炸等危险,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各地要督促企业按照《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等要求,严格组织施工,落实隔离措施、作业票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现场通风、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安全监护以及个体防护用品准备等防范措施,确保作业安全。

三、完善应急救援措施。

各地要督促企业认真分析本单位生产作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保证作业和施救人员熟知相关应急预案内容,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防止在危害因素不明或防护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冒险作业和盲目施救,确保施救工作快速、有效、科学、安全。

四、严格事故调查,吸取事故教训。

各有关地区安全监管部门和电力监管机构要认真组织电力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坚持“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查清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吸取事故教训,提出整改和预防事故的措施并监督落实,更要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案例十:

河北邯郸市新兴铸管煤气发电厂点火煤气爆炸事故,13人死亡。

关键词:

未检测确认点火作业

(一)事故概况

河北邯郸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在建电厂燃气锅炉安装项目在完成烘炉、煮炉后,按照工程进度计划和调试大纲要求,应于2004年9月21日进入锅炉蒸汽吹管阶段。

9月23日16时左右,在锅炉点火瞬间,炉膛及排烟系统发生爆炸,造成锅炉、管道、烟囱等设备垮塌,设备严重损毁,造成13人死亡,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30余万元。

事故锅炉型号为JG-75/3.82-Q额定蒸发量75t/h,额定蒸汽压力3.82MPa,额定蒸汽温度450℃,为12MW汽轮发电机配套。

锅炉采用露天布置,燃料为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在调试阶段使用焦炉煤气。

事故造成锅炉钢梁扭曲,锅筒严重位移,前墙水冷壁呈S形向炉膛内侧成排弯曲,后墙冷水壁呈侧V形弯曲,左右侧水冷壁扭曲呈撕裂状。

左侧第三层平台步道飞出约20m,砸在烟囱南侧平房东南铁栏杆后散落到地面,其他平台和扶梯扭曲变形悬挂在空中。

尾部烟道(含省煤器、空气预热器)整体向东倾斜约30度,连接管道全部扭曲。

炉墙和管道保温全部损坏。

鼓引风机损坏,引风机外壳上部飞出约10m,送风管道变形撕裂。

60m高的烟囱上部炸毁仅剩底部不足1/3。

其他锅炉本体管道、集箱均扭曲变形或移位。

主控室被锅炉前墙水冷壁冲击挤压,严重变形,电控柜位移,主控室和汽机房门窗玻璃全部损坏,塑钢窗掉落。

锅炉左右侧燃气管道扭曲严重,多处破裂。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事发当日锅炉点火前,DN400mm的焦炉气主切断阀打开后,操作人员检查、校验燃烧器前的20个电动闸阀(共分4组,每组5个DN65mm)时间长达15~20min。

期间,左前2号、3号,左后3号电动闸阀处于全开状态,致使大量燃气通过该3个电动阀进入并充满炉膛、烟——13道、烟囱,且达到爆炸极限,16时左右在点火试运行时引起爆炸。

2.间接原因是锅炉不具备点火运行条件

(1)燃气管道上的电动阀的近台控制系统和远程集中控制系统(DCS)尚未调试合格,但却转入锅炉点火程序。

(2)点火前,对存在的缺陷是否消除,没有组织人员进行再确认。

(3)没有燃气锅炉运行安全操作方面的专门技术文件。

(4)尚未达到《调试大纲》规定的启动前应具备的条件。

3.在点火前,未对炉内可燃气体浓度进行检测。

新兴铸管公司在燃气锅炉司炉岗位工作标准中未作规定,操作人员未按国家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程序进行工作,致使炉膛烟道内存在大量可燃气体且达到爆炸极限的情况,未能及时发现。

4.现场调试指挥系统管理混乱,调试单位不能有效履行职责,没有严格按指令程序进行操作。

现场指挥擅离职守,进行点火调试等重大事件时,不在现场,出现指令错误或者操作单位(人员)无指令操作。

点火前是否进行有效吹扫,是否达到吹扫效果,未予确认,导致炉膛烟道内聚集大量可燃气体(焦炉煤气),达到爆炸极限。

5.有关单位未执行《蒸汽锅炉安全技术检察规程》设置自动点火程序及装置的规定。

该炉的燃烧系统在调试时采用人工点火,未设计自动点火燃烧系统,燃气阀门开启控制状况混乱,手动与自动两套阀门控制系统竟无限定/转换装置,形成操作错误的条件。

6.现场管理极其混乱,多个单位同时施工却无有效组织,导致点火时其他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撤离现场,造成人员重大伤亡。

(三)预防同类事故的措施

1.严格执行法规,禁止不具备锅炉调试资质能力的单位进行锅炉调试工作。

2.对所有运行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3.强化现场责任制度,严密组织协调工作,坚决执行现场纪律,特别强化调试岗位纪律。

指挥者必须履行职责,不得脱岗。

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现场。

点火操作必须执行规定程序和方案,决不允许擅自行动。

4.按规定设计和安装连锁保护装置,具备自动熄火保护条件,经安全监察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燃烧供给自动控制联合调试,必须在单项调试完毕且确认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

单项或联合调试时,严禁手工点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