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强飞南京梦魇.docx
《钱强飞南京梦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强飞南京梦魇.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钱强飞南京梦魇
美版《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钱强飞
(安徽大学2010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号:
L11014012)
摘要美版《南京大屠杀》这部纪录片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真实历史事件,使历史的真相得到了还原,使人们更加清晰的了解那段历史。
观看了《南京大屠杀》,我感到深深地震撼于真实的画面却又是更深的悲痛.这部影片是一个普通的美国人的角度拍摄的,通过老照片和老的影象资料的形式向世人展示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事实.没有一个现代的演员,而是通过旁白和妇女的尖叫向人们讲述那个大屠杀般时代发生的历史.特有的黑白影象和惊惧的尖叫无时不在击打我的心灵.。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我们对当年的南京大屠杀以及实施屠杀的日本应该是一种怎么样的态度。
关键词约瑟夫南京大屠杀记录片残忍启示
引言
美版《南京大屠杀》是由美国郎恩.约瑟夫博士制作的一部纪录片,在过去的20年当中,作为
一个二战史的爱好者,约瑟夫从美国各地的档案馆、图书馆、日本人摄像的影像中获取创作素材,个人投资并制作了这部名为《南京梦魇——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
片长77分钟,是一部由中国古典音乐、文字和档案图像、照片解说历史的纪录片。
影片在开始首先为观众讲述了中国古都——南京的由来,直至1937年前的历史现状。
画面呈现的是一个古代与现代气息并存、百姓生活一片祥和的城市景观,这强有力地衬托出1937年南京大屠杀后的恐怖、荒芜的悲惨景象。
同时该片还对日本——军国主义文化,以及中国历史文化——以国教教义和孔夫子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作了简短的介绍,这些都为后来的侵略与被侵略、屠杀与被屠杀做了铺垫。
接下来,影片从1937年1月13日,日本轰炸上海、南京讲起,拉开了南京大屠杀前的序幕。
影片的重点放在了日军进入南京城后为期八个周的疯狂屠杀,主要表现在:
1.屠杀手段之残忍;2.屠杀之人群上至老人,下至未出生的婴儿;3.对中国妇女的暴行等方面。
1.影片制作、上映宣传
1.1影片的制作过程
据报道,该片的制片人朗恩.约瑟夫25年前就看到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字记录,当时他就决定写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籍,并花了20年的时间收集资料。
正当他动手写书的时候,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被遗忘的大屠杀:
1937南京浩劫》问世了。
于是,乔瑟夫放弃了写书的计划,转而准备用镜头来记录历史。
经过近十年的筹备,《南京大屠杀》2005年正式开拍,影片所花费的近十万美元全部是乔瑟夫自己的积蓄。
1.2影片试映
电影《南京大屠杀》在美国的加州、华盛顿州、纽约州等地试映50多场,每场几乎都是座无虚席,有时甚至连走廊和门外都站满了人。
许多美国观众边看边流泪,放映结束之后,人们还沉浸在震撼中无法自拔。
影片的宣传
由于这部纪录片从一个美国人独立的视觉来叙述史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许多在美国的华人被深深打动,并主动在影院当场捐钱,希望能够用这些钱来宣传这部纪录片。
目前,在试映成功之后,约瑟夫将10000个拷贝销售或赠送给了有关人士,并赠送了500个拷贝给美国的主流大报。
2.我对南京大屠杀的一些情感
2.1日军的暴行
看朗恩·约瑟夫的《南京大屠杀》,我一直冷冷的坐在那里,看着我的同胞们如同丧家之犬,仓皇却无法逃脱,背景音乐是悠扬的古筝,还有满耳凄厉的惨叫。
我感觉我像一只猪,被残忍的扔进了历史的猪圈里,这里没有柔情,没有幻想,没有生,没有希望,只有逃命之后的痛苦的死亡!
割了一半的头颈,烧焦的身体,挖掉的乳房,插着木棍的阴部,吊着舌头的人,插进胸脯的刺刀,浑身鲜血的婴儿——当然,还有那些日本士兵脸上那由衷的笑容,偶尔他们有几张不笑的面孔——我惊愕的发现他们简直就是恶魔——集体杀人,集体轮奸,集体狂欢——他们的对象,是几十万中国男人,女人,老人,儿童。
这多么像一部变态的电影,没有主角,没有因果,没有情节,只有杀戮,哀嚎和骷髅。
《索多玛120天》跟这个相比,简直柔情得让人想哭。
2.2日本狡辩
日本宣称大屠杀是历史的偶然,是士兵在某方面上极度不正常下的进攻。
但是在影片中我们可以有充分理由相信这绝对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进攻。
34万中国无辜的男女老少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几十亿美元的财产遭到日军的破坏和掠夺。
斑斑兽行,罄四海之竹,无以书其罪,倾九天之水,难以洗其恶,这样滔天罪行和暴行当然每个直接犯罪者都负有法律和道德的责任。
这部纪录片使全球的华人、使全人类都能够随时随地看到日本帝国主义曾经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
2.3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影片给我最深的一点是我无法不为中国人当时的怯弱而心痛。
长达3个月的屠杀啊,30多万而非3000多或3万多,死在日本人的虐杀下,在诡异的南京城中尸体像垃圾一样堆积成山。
这么多人,怎么就这么没有反抗的死去了。
为什么不拼尽全力与之战斗啊。
就算明知是打不过,反正都要死为什么不死的有价值,死得其所,为他人争取逃亡的时间,让日本看看中国人的气势岂是尔等小国课觑视的。
但是他们绝望无助的呆站在那里,虽然害怕但是他们甚至没有反抗。
难怪外国人称我们为“东亚病夫”……我们的祖先不是说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若我们反抗到底或许屠杀就不会这么凄惨,日本也不会这么顺利的占领南京。
在我们指责日本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反思,铭记历史给我们的教训。
是当时中国的落后,中国人的软弱麻木或多或少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
3.历史的启示
3.1南京的记忆
听说,直到今天,南京每年12月13日上午10点还是会拉响空袭警报。
——就在这天,日军入侵了南京城。
我觉得这是一种折磨,总是提醒着所有的南京市民不要忘记曾经的痛苦和耻辱,恐怕全国在没有哪个城市的仇日情绪比南京更甚,这种仇恨强烈到800多万人的大城市只有不到100个日本人生活在那里。
因为耻辱,他们每年都要回忆一遍这种耻辱。
3.2影片的说服力
至今为止,日本始终都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由约瑟夫编导的《南京大屠杀》这部纪录片,从一个美国人独立的视觉来叙述史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片中翔实的数据、资料、虽是模糊但尤可辨认的照片,都有力地证明了血腥屠杀事实的存在!
不可否认,《南京大屠杀》使这场劫难前所未有的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引起巨大反响。
有人说:
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像电影那样,超越一般感觉,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
因此,《南京大屠杀》中展现的历史图景,绝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再现,而是成为施教于现在的升华式塑造。
这部影片,让我们重拾这段血雨腥风、不堪回首的历史,重拾并不意味着已经遗忘。
3.3影片带来的启示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有所淡薄,人性有所堕落,《南京大屠杀》对于触及和唤醒民族情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这部影片及其引起的争议呢?
首先,应该清楚,《南京大屠杀》并非只是对1937年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再现,重要的是,力图通过对历史事实真相的揭示:
通过对中华民族最惊心动魄的历史的叙述,揭露日本的侵华罪行的同时,教育国人,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历史的“资治”和“劝惩”。
其次,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时代,我们不应该向国人继续传递仇视历史上曾对我们民族进行过屠杀和残暴统治的日本人这样一种讯息。
这是一个国际联系日益密切的时代,国家倡导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更为明智的做法是,我们应该深思《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根源,深刻认识国家的落后是招致被动挨打的根本原因。
因为所谓的民族情感而发生过激的行为,掀起声讨和谴责日本的浪潮,使国家陷于仇日、排日的局面,是不明智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忘记历史,一个明智的民族更应该懂得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作为激励自己奋发图强的一种力量。
正如在本片最末,屏幕上出现的字符:
过去是对未来的最好预测那些否定历史拒绝从历史吸取教训的人注定还会重蹈覆辙自食其果。
这既是对日本否认历史的警示,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的警示。
结语
因而,我们在通过《南京大屠杀》这部纪录片重拾历史、缅怀先人的同时,更应该化悲痛、化仇恨为力量,奋发图强,万众一心,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因为只有这样,国家才有能力保护她的子民不受侵扰和杀戮,才不至重蹈覆辙。
最后我要说,当第一次看见地图,看见祖国的形状,我就知道,有种最热烈的情感,那叫作爱国!
这种感情就像是,宁可我的血,染红整片的大地,也不愿意看见,有一寸土地被侵犯!
参考文献
[1]林天宏、李可:
《拯救<南京大屠杀>》《晚报文萃》2007年第20期。
[2]刘雪萍: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启示——由《南京梦魇》引起的争议说起》《电影评价》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