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资料江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6414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资料江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师招聘资料江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师招聘资料江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师招聘资料江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师招聘资料江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资料江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docx

《教师招聘资料江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资料江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资料江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docx

教师招聘资料江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 )。

A.陈鹤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陶行知

2.素质教育是以( )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4.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

A.管理能力

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6.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7.中国最早的教育学教科书是从哪个国家翻译过来的?

(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8.“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这是( )的言论。

A.卢梭

B.洛克

C.康德

D.柏拉图

9.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10.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学术活动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

11.现代教育的( )是指:

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经验的束缚。

A.公共性

B.牛产性

C.科学性

D.终身性

12.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康德

D.洛克

13.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社会性质

14.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

A.成熟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教育

15.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

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1.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

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实际性

E.操作性

2.课的类型是根据( )来确定的。

A.教学目的

B.课的具体任务

C.学科特点

D.教学内容

3.备课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备课内容包括( )。

A.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

C.课外辅导

D.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4.认知模式的特征有( )。

A.人的本质是理性的

B.坚持性善论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E.倡导民主德育观

5.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 )。

A.科学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自觉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6.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 )决定的。

A.工作性质

B.工作任务

C.教育法规

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E.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7.学牛申诉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以对学校和教师侵权行为进行维护( )。

A.提起申诉的人必须不服处分或学校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B.必须针对特定的被申诉人

C.提出申诉事项必须在教育法律、法规等规定受理范围之内

D.在规定的期限内

E.以上说法都对

8.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

A.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B.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D.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E.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9.下列哪些教育家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E.赞可夫

10.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说服法,以下属于说服法的是( )。

A.谈话

B.报告

C.参观

D.讲解

E.讨论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是违法的。

( )

2.教育目的就其本质来说,是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 )

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和决定着教育的政治思想和为谁服务的问题。

( )

4.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 )

5.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 )

6.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 )

7.受教育者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

8.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实践活动。

( )

9.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 )

10.体育的任务就是增强学生体质。

( )

1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

12.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 )

13.物质资本是现代经济中更具有关键性的要素。

( )

14.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仅针对受教育者,对教育者不具有导向作用。

( )

15.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 )

四、情境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5分。

共20分)

(一)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

“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

”这位老师并不做正面回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1.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改的哪些理念?

( )[不定项选择题]

A.探究性学习

B.建构学习知识的过程

C.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D.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

2.新课改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 )[不定项选择题]

A.更新教育观念

B.教师要建立现代课程观

C.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D.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追问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

原来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了三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的头上。

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列出了18条“罪状”。

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

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

“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来的。

”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到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

“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1.这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

( )[不定项选择题]

A.因材施教原则

B.疏导原则

C.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2.从德育角度看,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改进这位老师的做法?

( )[不定项选择题]

A.在实际教育中应因势利导,长善救失

B.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

C.通过教育,抑制或消除学生落后的一面

D.加强思想教育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B【解析】素质教育在今天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

3.D【解析】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的人,各种特征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4.C【解析】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

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

5.C【解析】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6.B【解析】根据学校教育制度常识可知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学制的建立。

7.D【解析】中国最早的教育学教科书是从日本翻译过来。

8.C【解析】这是康德的原话,康德重视教育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

9.C【解析】略。

10.D【解析】教师的工作是开展教学,所以教育教学权是教师的最基本权利。

11.C【解析】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未来性、国际性、终身性、革命性。

其中现代教育的科学性,一方面是指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

12.C【解析】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

13.B【解析】科学技术对教育质量有影响。

14.B【解析】遗传物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15.B【解析】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讲。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解析】略。

2.AB【解析】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课的具体任务来划分的。

3.ABD【解析】略。

4.ACD【解析】BE为体谅模式特征,认知模式重“知”。

5.ABCD【解析】略。

6.ABDE【解析】由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任务的复杂性和劳动手段及劳动过程的特殊性来决定。

7.ABC【解析】提起学生申诉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

具体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首先,提起申诉的人必须是不服学校处分或认为学校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学生本人,如果学生年龄较小,可由其监护人代为提出。

其次,必须针对特定的被申诉人,包括作出不利处分的学校或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学校或教师。

再次,提出申诉的事项必须在教育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受理范围之内。

8.BDE【解析】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关注点在非预期的结果上,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9.BCD【解析】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0.ABCDE【解析】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方法。

运用语言进行说服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都属于说服法。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略。

3.√【解析】略。

4.×【解析】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广义的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5.√【解析】略。

6.×【解析】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7.×【解析】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8.×【解析】教学过程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三方面。

其中,第三种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因此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主要活动,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9.√【解析】略。

10.×【解析】体育的任务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力,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11。

√【解析】略。

12.√【解析】略。

13.×【解析】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中更具有关键性的要素。

14.×【解析】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方向,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悟明了发展方向,也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方向。

15.√【解析】略。

四、情境分析题

(一)1.ABC

2.ABCD

(二)1.BCD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