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下室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4114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地下室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建筑工程地下室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建筑工程地下室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建筑工程地下室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建筑工程地下室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地下室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docx

《建筑工程地下室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地下室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工程地下室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docx

建筑工程地下室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

地下室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的地下室的现浇混凝土底板、墙和顶板的混凝土浇筑工程。

地下室结构包括底板、墙和顶板等。

其混凝土浇筑特点是深基坑作业,结构尺寸体积较大,钢筋较密质量要求高防水要求严,施工难度较大。

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水泥

用32.5或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要求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规定。

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不超过一个月)的水泥应进行复试,按复试结果使用。

2.1.2砂

中砂或粗砂,如采用细砂应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

中砂或粗砂含泥量见下表:

混凝土强度等级

大于或等于C30

小于C30

含泥量(按重量计%)

≤3.0

≤5.0

2.1.3石子

混凝土构件采用粒径5-40mm卵石或碎石。

卵石或碎石含泥量见下表:

混凝土强度等级

大于或等于C30

小于C30

含泥量(按重量计%)

≤1.0

≤2.0

2.1.4外加剂

根据要求选用减水剂或早强剂,应有出厂合格质量证明和复试报告,用于混凝土中的掺加剂须与监理公司或建设单位共同见证取样,使用时应通过试验确定掺加量。

根据需要选用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

2.1.5水:

混凝土用水宜用饮用水。

2.2主要机器设备

2.2.1机械设备

混凝土搅拌上料设备有:

混凝土搅拌机、抓斗、装载机。

混凝土输送设备:

自卸汽车、卷扬机、自升式龙门架、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输送泵、布料杆。

混凝土震捣设备:

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震动器、附着式振动器等。

2.2.2主要工具

磅秤、大小平锹、手推车、串桶、溜槽、混凝土吊斗、贮料斗、铁钎、抹子等。

2.3作业条件及人员准备

2.3.1清理地下室垫层上和模板内的泥土、垃圾、木屑、积水以及钢筋上的油污等杂物;修补嵌填模板缝隙,加固好楼板支撑,以防漏浆。

2.3.2对钢筋模板进行总检查,办理隐蔽、预检手续;并在模板上弹好混凝土浇筑标高线。

2.3.3各种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浇筑、振捣机具经维修、试运转,处于良好状态;电源、道路等满足浇筑要求。

2.3.4如地下水位较高,应采取排水,降水措施,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底0.5m以下。

2.3.5搭设好必要的进入基坑的脚手马道和浇筑脚手平台,以及铺设底板上操作用马凳、跳板等,并经检查合格。

2.3.6现场泵送混凝土应搭设好泵管,水泥、砂、石及外加剂等材料经检查,质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并备足足够数量,可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试验室根据现场实际材料已下达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2.3.7人员准备:

(1)混凝土工、瓦工、木工、钢筋工、机械工、电工、机修工、试验工、计量员已准备就绪。

(2)所有参加施工人员均经过培训,合格的上岗人员。

3.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基坑验收→底板钢筋→投料→搅拌→出料→混凝土运输→浇筑底板混凝土→绑扎墙板钢筋→浇筑墙板混凝土→绑扎顶板钢筋→浇筑顶板混凝土

3.1地下室混凝土浇筑一般采取分块进行,浇筑顺序为先底板,后墙壁、最后顶部梁板,其施工缝的留设如下图所示。

外墙水平施工缝应在底板面上部300-500范围内和无梁顶板下部300-500处,并做成企口型式如下图所示,有严格防水要求的。

可在企口中部设钢板(或塑料或橡胶)止水带(条)。

3.2大型地下室,长度超过40m,为避免出现温度收缩裂缝和减轻浇筑强度,可采取分段(块)进行,在中间留600-1000㎜宽的后浇带,主筋按原设计不切断,经42d后,再在预留的后浇带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膨胀混凝土(掺水泥用量12%的U型膨胀剂)灌筑密实。

3.3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一般要求是:

3.3.1浇筑混凝土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而定,一般为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

3.3.2采用插入式振动器震捣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均匀振实,不得遗漏。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震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槎。

3.3.3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有间歇应在混凝土初凝前接缝,一般不超过2h,否则应按施工缝处理。

3.4底板混凝土浇筑一般沿长方向分2-3个区,由一端向另一端分层推进,分层均匀下料。

当底板面积很大宜分段分组浇筑;当底板厚度小于500,可不分层,采用斜向赶浆法浇筑,表面及时平整;当底板厚大于500,宜水平分层或斜面分层浇筑,每层厚250-300,分层用插入式振动器捣固密实,防止漏振,每层应在水泥初凝时间内浇筑完成。

3.5墙体混凝土浇筑一般先浇外墙后浇内墙(柱),或内外墙同时浇筑,分条(块)并排前进。

浇筑混凝土墙壁要在内模适当高度上留置混凝土浇筑口,浇筑口高度不应大于3m,设串筒或溜槽送料,外墙浇筑可采取分层分段循环浇筑法即将外墙沿周边分成若干段。

一般分3-4个小组,绕周长循环转圈进行,周而复始,直至外墙浇筑完成。

3.6施工中如有间歇,外墙的水平施工缝及后浇带,根据设计要求施工。

地下室施工缝可留在距地下室底板30-50留置。

后浇带按设计要求留置。

3.7地下室顶板混凝土的浇筑方法与底板浇筑基本相同。

3.8地下室底板、墙和顶板浇筑完后,要加强覆盖并浇水养护;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冬期及夏季施工要保护,防止温差过大出现裂缝。

3.9地下室混凝土浇筑完毕应防止长期暴露,要抓紧基坑的回填,回填土要在相对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进行,分层夯实。

4.质量标准

4.1混凝土原材料

4.1.1主控项目

(1)水泥进场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当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去1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试结果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2)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

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和设计的要求。

(3)混凝土中含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64和设计要求。

4.1.2一般项目

(1)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粉煤灰》GB1596等规定。

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普通混凝土所用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3)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其它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4)检查数量:

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1次。

4.2配合比设计

4.2.1主控项目

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专门规定。

4.2.2一般项目

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4.3现浇混凝土施工

4.3.1主控项目

(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GB50204-2002规范规定,“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考虑用于确定施工期间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外还用于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检验”。

(2)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少于1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

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水泥、掺合料

±2%

粗细骨料

±3%

水、外加剂

±2%

(4)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方案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5)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1次;

b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1次;

c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1次;

d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1次;

e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f检查方法:

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和检查试件抗渗试件报告。

4.3.2一般项目

(1)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确定。

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后浇带混凝土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

(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GB50202-2002规定,“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考虑用于确定施工期间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外还用于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检验”。

(4)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5)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数量。

4.4现浇混凝土外观质量

4.4.1主控项目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4.4.2一般项目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方案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4.5现浇结构尺寸偏差

4.5.1主控项目

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尺寸偏差。

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4.5.2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现浇结构尺寸充许偏差(mm)

 

轴线

位置

基础

15

钢尺检查

独立基础

10

墙、柱、梁

8

剪力墙

5

垂直度

层高≤5m

8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经纬仪、钢尺检查

层高>5m

10

全高(H)

H/1000且≤30

标高

层高

±1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全高

±30

截面尺寸

+8,-5

钢尺检查

电梯井

井筒长、宽对定位中心线

+25,0

钢尺检查

井筒全高(H)垂直度

H/1000且≤30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8

2m靠尺和塞尺

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

预埋件

10

钢尺检查

预埋螺栓

5

钢尺检查

预埋管

5

钢尺检查

混凝

土设

备基础尺

寸充

许偏差(mm)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15

钢尺检查

坐标位置

20

钢尺检查

不同平面标高

0,-2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平面外形尺寸

±20

钢尺检查

凸台上平面标高

0,-20

钢尺检查

凹穴尺寸

+20,0

钢尺检查、

平面

水平度

每米

5

水平尺或塞尺

全长

1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垂直度

每米

5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全高

10

预埋地脚螺栓

杯高

+20,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中心距

±2

钢尺检查

预埋地脚螺栓孔

中心位置

10

钢尺检查

深度

+20,0

钢尺检查

孔垂直度

10

吊线、钢尺检查

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

标高

+20,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中心结位置

5

钢尺检查

带槽锚板平整度

5

钢尺、塞尺检查

带螺纹孔锚板平整度

2

钢尺、塞尺检查

注:

检查坐标、轴线、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较大值。

4.6质量记录

4.6.1水泥出厂质量证明和水泥进场复试报告;

4.6.2外加剂出厂质量证明和外加剂进场复试报告及掺量试验报告;

4.6.3砂子试验报告;

4.6.4石子试验报告;

4.6.5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和混凝土试块强度试压报告;

4.6.6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交底;

4.6.7混凝土强度评定记录;

4.6.8施工日志(混凝土部分)。

4.7质量控制点

4.7.1工程所用砂、石、钢材、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外加剂应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4.7.2各工序应按本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

4.7.3相关各专业工种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形成记录。

未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成品保护

5.1地下室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回填四周基坑土方避免长期暴露出现干缩裂缝。

5.2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过道应搭设跳板,不得在梁和楼梯踏步模板吊帮上行走或踩蹬,保证模板牢固和严密。

5.3混凝土浇筑完毕,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准在其上进行下一工序操作,混凝土浇筑面宜堆放少量物品,不可过早负荷。

5.4冬期施工,在楼板上铺设保温材料覆盖时,要铺设脚手板,避免直接踩踏出现较深脚印或凹陷。

6.安全和环境

6.1混凝土搅拌开始前,应对搅拌机及配套机械进行无负荷试运转,检查运转正常,运输道路畅通,然后始可开机工作。

6.2搅拌机运转时,严禁将锹、耙等工具伸入罐内,必须进罐扒混凝土时,要停机进行。

工作完毕,应将搅拌筒清洗干净。

搅拌机应有专用开关箱,并应装有漏电保护器,停机时应拉断电闸,下班时电闸箱应上锁。

6.3搅拌机上料斗提升后,斗下禁止人员通行。

如必须在斗下清渣时,须将升降料斗用保险链条挂牢,并停机作业,以免落下伤人。

6.4采用手推车运输混凝土时不得争先抢道,装车不应过满;卸车时应有挡车措施不得用力过猛或撒把,以防车把伤人。

6.5使用自升式龙门架提升混凝土时,应设制动安全装置升降应有明确信号,操作人员未离开提升台时,不得发升降信号。

提升台内停放手推车要平稳,车把不得伸出台外,车轮前后应挡牢。

6.6使用溜槽及串简下料时,溜槽与串筒必须牢固地固定,人员不得直接站在溜槽帮上操作。

6.7浇筑单梁、柱混凝土时,应设操作台,操作人员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以免踩滑或踏断支撑而坠落。

6.8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振动器进行试运转,振动器操作人员应穿胶靴、戴绝缘手套;振动器不能挂在钢筋上,湿手不能接触电源开关。

6.9预留孔洞应设盖板或围栏。

所有操作人员应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应系安全带,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

6.10施工时应有专人指挥发出浇筑和停止以及机械运行信号。

6.11混凝土浇筑完后表面应用木抹子压实搓平,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12h内覆盖并适当浇水养护。

一般养护不少于7d。

如采用抗渗混凝土时,混凝土养护期为14d。

6.12雨天施工应有防雨措施,及时对已浇筑混凝土的部位进行遮盖,避免雨淋、冲刷,降低强度,下雨时应停止露天作业。

6.13夏季施工时,在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不得脱水。

6.14冬期浇筑基础可根据环境温度情况,考虑是否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

6.15对混凝土运输车要加强防止撒落的管理,要求所有运输车卸料溜槽处必须装设防止撒落的活动挡板,并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出现场。

6.16现场混凝土震捣采用低噪音混凝土震捣棒,振捣混凝土时,不得振钢筋和钢模板,并做到快插慢拔。

6.17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严格遵守施工所在地环保规定,严格控制强噪声作业,对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振动泵、电锯等强噪音设备,以隔音棚或隔音罩封闭、遮挡,实现降噪。

采用有力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扰民。

6.18在施工过程中,在施工现场设置沉淀池,同时委托有关部门定期对包括污水排放在内的各项环保指标进行测试。

项目经理部对环保指标超标的项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7.注意事项

7.1地下室混凝土浇筑留设后浇缝带,必须是在底板、墙壁和顶板的同一位置上留设,使形成环形,以利释放早、中期温度应力。

若只在底板和墙壁上留后浇带而在顶板上不留,将会在顶板上产生应力集中,出现裂缝,且会传递到墙壁后浇缝带,也会引起裂缝。

7.2混凝土浇筑要根据施工条件、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浇筑方案,根据每次浇筑量,确定搅拌、运输、振捣能力,配备机械人员,确保均匀、连续浇筑,避免出现过多的施工

缝和薄弱层面影响结构抗渗性和耐久性。

7.3底板、墙壁、顶板混凝土浇筑均应在全部钢筋绑扎完,包括插筋、预埋铁件、各种预埋穿墙管道拉设完毕,模板尺寸正确,支撑牢固安全,经全面细致检查无误,各专业会签办理预检后进行,避免错误和遗漏,而造成事故。

7.4地下室施工基坑降水必须持续到全部混凝土浇筑完成,基坑四周回填土完毕后,始可停止排水,以避免地基浸泡造成不均匀沉陷。

7.5对大而深的地下室停止降水时,应验算地下室的抗浮稳定性;地下水对地下室的浮力一般不考虑折减,抗浮稳定系数不宜小于1.2如不能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地下室上浮或倾斜。

7.6浇筑地下室顶板时,要注意倾倒混凝土的方向,不得顺着浇筑方向浇筑。

7.7混凝土浇筑操作控制不严,常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一旦发生应分析产生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消除,以确保混凝土质量。

如出现蜂窝,主要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钢筋过密而混凝土石子过大,坍落度过小;基础、柱、墙根部下层台阶浇筑未停歇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致使上层混凝土根部砂浆从下部挤出而造成的;又如露筋,主要原因是钢筋垫块产生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或混凝土振捣不实而导致的;又如孔洞,产生原因主要是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造成的,再如缝隙夹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缝处杂物未清理干净,未浇底浆影响的;又如梁、柱节点处截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不够,变形所致;再如楼板和楼梯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未用抹子压实抹平,或冬期施工在覆盖保温层时,操作人员在其垫板上行走造成的等等,应针对原因,精心操作,加以控制和防止。

8、雨期施工应有防雨措施,及时对已浇筑混凝土的部位进行遮盖,避免雨淋、冲刷降低强度;下大雨时应停止露天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