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打印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4066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打印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记叙文阅读打印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记叙文阅读打印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记叙文阅读打印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记叙文阅读打印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打印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记叙文阅读打印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打印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叙文阅读打印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记叙文阅读打印资料MicrosoftWord文档

记叙文的含义及分类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从广义上来讲:

小说、散文、人物传记、寓言、童话、消息、通讯等,都属于记叙文。

)(注:

河南中考考查的记叙文含散文和小说。

第一课时:

(一)按照记实类与文艺类将所学记叙文分类:

1纪实类记叙文(包括消息、通讯、人物传记、访问记、回忆录)

主要篇目有10篇

1)斜塔上的试验2).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3)三个太阳4)录音新闻

5)“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6)新闻两篇7)老山界

8)始终眷恋着祖国9)一面

10)一双手

2.文艺性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

散文:

11)繁星12)春13)济南的春天14)夏15)蔚蓝的王国16)幽径悲剧17)海燕18)白杨礼赞19)紫藤萝瀑布20)白鹭21)绿22)囚绿记23)雪24)阿里山纪行25)美丽的西双版纳26)蓝色的威尼斯27)鼎湖山听泉28.)林中小溪29)飞江滴翠的黄山30)画山秀水3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2)往事依依33)十三岁的际遇34)端午日35)本命年的回忆36)三颗枸杞豆37)柳叶儿38)背影39)我的母亲40)明天不封阳台41)散步42)藤野先生43)生命与和平相爱44)享受生活45)给我的孩子们

小说:

46)“诺曼底”号遇难记47)伟人细胞48)社戏49)童年的朋友50)甜甜的泥土51)最后一课52)范进中举53)变色龙54)窗55)故乡56)我的叔叔于勒57)在烈日和暴雨下58)多收了三五斗59)百合花60)热爱生命61)台阶

第二课时:

(二)一般记叙文的阅读应该关注的几个方面:

1.记叙的要素和顺序

1)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

《一面》《老山界》

2)记叙的顺序:

顺叙:

《往事依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十三岁的际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倒叙:

先把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面,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

更加突出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表达效果,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

《枣核》(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插叙:

叙事时暂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事件或片段(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作用:

对主要情节起补充、对比、衬托、解释说明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主题;为下文作铺垫;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文章脉络更加清晰,结构更显紧凑。

  插叙的方法:

由作者直接插进来叙述、介绍;由文中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完成;通过文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来进行。

  阅读插叙的文章,同样需要通过寻找过渡句(段)的方法来弄清插叙的起止位置。

插叙:

《孔乙己》(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作品主题)

补叙:

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作用:

有助于更好地表现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结果。

  补叙补入的是文章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在篇中、篇末均可出现。

2.记叙的人称和线索

1)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可以是作者本人,可以是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

“我”必须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存在某种联系,对人物或事件等起说明和见证作用等。

作用:

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便于直抒胸臆,易唤起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第一人称:

《最后一课》、《孔乙己》

(真实亲切,也利于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2)第二人称:

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的文章里,运用了第二人称“你(们)/您”,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

增加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接对话和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增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第二人称:

《我的老师》局部改用第二人称抒发情感,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

(3)第三人称:

以第三人称“他/她”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物、场景等。

  作用:

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表达的方法,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写作较自由、灵活,便于叙事和议论。

第三人称:

《始终眷恋着祖国》(自由灵活)

5.记叙文的线索

  

(1)含义:

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下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线索设置的方式:

以实物为线索,以人物(人物的某一特征)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3)线索的类型及其作用:

  ①明线:

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

  ②暗线:

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情感抒发提供切入点。

  ③双重线索:

两条线索相辅相成,既处处相关联,又看似毫无关系。

主要形式有:

虚实结合、纵横交叉、一主一次、平行发展等。

回顾课文、线索常见的有哪几种:

线索是连接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

找线索的关键点:

①文章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⑥明显的时间或空间标志;等等。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主要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种。

其作用如下:

 

(1)记叙:

使文章叙事条理清晰,能清楚地呈现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

 

(2)说明:

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具体的事物客观、清楚地呈现出来,把抽象的事物或道理等解释、说明得清楚明白,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

 (3)议论:

使文章内容深刻,点明中心,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4)描写:

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你知道都有哪些描写吗?

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吗?

它主要包括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场面描写

①人物描写:

能把人物的形态、动作等具体特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使其具体、传神、生动、可感,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增强其艺术感染力。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形、姿态等)进行的描写。

  作用:

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语言描写:

对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进行的描写。

  

  作用:

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或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某种(些)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能推动故事的发展。

动作描写(行动描写):

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进行的描写。

  作用:

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或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某种(些)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

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进行的描写。

  作用: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文章中心,表明人物的品质和情感。

  神态描写:

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的刻画(与外貌描写是有区别的)。

  作用:

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质,突出文章中心;使描写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②环境描写:

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其中,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花草树木等。

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及民俗民风等。

 a.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照应前后文或标题,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某种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某种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的某种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某种情况的出现作铺垫,揭示文章主题等。

  b.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某种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某种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深化主题等。

③场面描写: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场面描写即对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范围内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如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作用:

a.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b.渲染气氛,烘托事物(有的场面描写刻意渲染气氛,或喜悦、恬静,或悲怆、紧张,让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c.明示或暗点主题(有的场面描写着意突出主题,或明示,或暗点,让人物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将作者的情感或观念倾向在具体的场面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

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5)抒情:

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主观情感,渲染环境气氛,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引起读者共鸣,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在记叙文中,常常采用综合表达的方式,主要是记叙,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通常起点明文章主旨的作用。

7.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用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

细节描写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即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景描写)之中。

在描写人物形象上,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感情,点明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的重要方法。

8、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对比:

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2)象征: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某种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抑扬:

包括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

对特定的描述对象进行“揉直使曲、叠单使复”的褒贬或渲染,在表达时正说从反说开始,或反说从正说开始,使所描述对象的某些方面前后形成反差,两相对照,增强表现力,突出中心;出乎读者意料,使读者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

(4)烘托和渲染:

a.烘托是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b.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中心。

  (5)铺垫和伏笔:

a.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加以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

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b.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时间,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

作用:

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使文章前后照应,还能让人产生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

伏笔与照应往往同时运用。

(6)前后照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联想和想象:

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8)设置悬念:

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其阅读兴趣。

  (9)虚实结合:

眼前的景与事为实,联想与想象的景与事(尤其是回忆、梦境等)为虚,作者常通过以虚写实的方式来形成一种虚实的对比与映衬,从而突出体现某种情感或主题等。

  (10)托物言志:

寄意于物,通过所描写的物象,委婉地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11)借景抒情:

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使文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

  (12)以小见大:

在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13)开门见山:

开篇点题,简洁明快,让人一目了然。

  (14)卒章显志:

增加作品的深刻性、感染力和构思美,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15)直抒胸臆:

不依托任何事物,通过朴实无华的写法,把内心活动和情感直接抒发出来,极具感染力。

  (16)讽刺: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主题更鲜明。

9、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1)比喻:

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用来阐述道理,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记叙文中描写事物)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印象深刻。

(简而言之,即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2)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使具体事物人格化,使语言生动形象。

  (3)排比:

加强语气,增强气势;条理清晰,利于抒情,增强表达效果。

  (4)夸张:

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读者的想象。

  (5)设问:

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6)反问:

加强语气,强化情感。

  (7)对比:

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8)反复:

感染力强;承上启下,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9)引用:

增加文章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10)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更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11)反语:

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或表现深沉的情感。

常见答题模式

1.比喻:

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2.拟人:

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特点,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3.排比:

该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抒发了××的感情,增强了语势,强化了感情。

  4.设问:

该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突出文章(作者)××的内容(情感),引起读者思考。

  5.反问:

该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增强语势,突出表达了××的情感(强调了××的中心思想)。

附散文和小说文体知识

散文

1.概念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散文除了有精深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优美凝练的语言。

通常可以分为叙事性散文(中考常考)、抒情性散文和说理性散文三大类。

2.特点

  

(1)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2)意境深邃:

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展现出深远的思想,使读者能领会深刻的道理;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

“优美”是指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清丽隽永,情真意切。

“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3.线索

  以感情为线索;以事物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思绪为线索;以景物为线索;以行动为线索。

4.常用的表现手法

  象征;联想和想象;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景(物)抒情;对比烘托;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小见大。

5.鉴赏方法

  

(1)叙事性散文:

这类散文作者在记人和叙事中都浸透着浓郁的情感色彩。

鉴赏时要善于从记人和叙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2)抒情性散文:

这类散文常以作者的情感发展为结构线索,来统摄各种材料,通过描述人、事、景、物的片段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风貌,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鉴赏时要善于抓住作者的情感发展脉络。

  (3)说理性散文:

这类散文往往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鉴赏时要注意从情中悟理,在“理”中体会感情,感受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

小说

1.概念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2.构成(小说的三要素)

  

(1)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作者以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物为原型,提炼加工而成,所以不能将小说中的“我”看成是作者,它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能够鲜明而深刻地表现小说所反映的主题。

(2)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3)(典型)环境:

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

   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

   作用

3.常用的艺术手法

  设置悬念;制造巧合;夸张;讽刺;埋伏笔;作铺垫;照应;渲染;烘托等。

4.鉴赏方法

  小说鉴赏主要从小说三要素及其主题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形象。

  

(2)把握故事情节:

理清线索,把握故事的来龙去脉;从故事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故事情节对作品主题的意义;从故事情节安排上赏析作者的写作技巧等。

  (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挖掘主题思想:

可从作者、作品背景、人物塑造、情节发展、语言的感情色彩或作品整体倾向品析主题。

方法突破:

一般来说,标题是对文章内容、主题、描写对象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等的高度概括与提炼。

  1.拟写文章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寻找文章线索;②明确主旨和思想感情;③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④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⑤抓住核心人物;⑥抓住核心事物;⑦抓住核心事件;⑧把握作者情感。

  注:

所拟标题要简洁、凝练、概括、鲜明,要能吸引读者注意或触动人心。

  2.判断文章拟题是否合理或标题能否替换。

这类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因此,答题时可结合所给标题的含义从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等方面具体分析。

同时还应注意标题的生动性、凝练性和概括性等特点。

  3.理解标题的含义:

①联系文章主题;②联系作者或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③结合文章内容从标题的表层含义和内在深层含义两方面分析;④从主要人物形象或描写对象的特点等方面分析;⑤从标题本身的特点及其与文章内容的联系入手分析。

  4.标题的作用(妙处):

①概括文章所述的中心事件;②交代文章行文线索;③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④吸引读者注意;⑤含蓄隽永,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

另外还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标题特点及其表达效果等。

得分要点总结;

1.拟写标题:

①对文章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等进行高度概括;②所拟标题应简洁、凝练、概括、鲜明。

  2.理解标题含义:

①表层含义(标题中特殊词语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②深层含义(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引申义);③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综合分析。

  3.标题作用(妙处):

(1)作用:

表明写作对象;体现主要内容;贯穿全文线索;揭示情感主旨;引起读者兴趣等。

(2)妙处:

①揣摩标题含义;②分析表达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委婉含蓄;奠定情感基调;揭示文章主题;引起阅读兴趣等)。

方法点拨:

该考点主要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与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这类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1.审清题干要求,即正确理解题意,看清题干是要求概括全文内容,概括某(几)段内容,概括某个特定条件的故事,还是按一定要求(如先后顺序)概括几个故事或情节等。

  2.锁定答题区间。

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应的文段,确定与故事或情节相关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3.用逻辑清晰的语言组织答案。

注意要联系上下文以及文章主题、人物感情等综合考虑。

针对文章(文段)的不同特点,答题时可灵活运用如下技巧:

  1.故事情节或内容有明显的概括性语言的:

  

(1)补充拓展文章标题:

有的文章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答题时对照记叙文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补充增添,就可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2)摘录中心句段:

对于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以直接引用或对其加以补充、整理。

  2.故事情节或内容无明显的概括性语言的:

  

(1)归纳要素:

如果所选文章或文段整体在讲一件事,可以找出文中对应的六要素,用逻辑清晰的语言组织起来即可。

注:

对于写了几件事的文章,要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抓住主要事件来概括。

值得提醒的是,有的记叙文所设置的问题之间是有关联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其他题干设置或关键问题的答案中得出,答题时注意灵活运用。

方法点拨:

该考点主要考查对重点文段内容与文章整体内容之间关系的分析及对结构安排的把握能力。

总的来说,常考的重点段落有:

首段、尾段、过渡段、环境或景物描写语段以及其他与文章主要内容形成呼应、对比或补充说明文章内容的段落等。

  分析重点段落的作用,一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内容上:

  1.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

  2.分析其如何起到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或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等的作用。

(注:

语段的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的思想意义等,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结构上:

  1.首段:

(1)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2)统摄全篇,领起下文;(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或思考;(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4)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等。

  2.尾段:

(1)总结全文,深化、升华主旨,含蓄深刻;

(2)呼应前文或文章标题,使结构严谨;(3)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画龙点睛;(4)承接上文,启发联想,暗示、点明或揭示主旨等;(5)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等。

  3.过渡段: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环境或景物描写语段: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或渲染××的气氛(营造××的氛围),奠定××的基调;

(2)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3)表现(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4)暗示社会环境;(5)设置××的背景,烘托人物形象;(6)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7)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8)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其他段落:

(1)承接上文;

(2)总结上文,引起下文;(3)为后文作铺垫、埋伏笔等。

得分要点总结;

1.首尾段作用:

①结构上的作用+联系文章内容;②内容上的作用+联系文章内容。

  2.过渡段作用:

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上承××,下启××。

  3.写景段落作用:

①语段描写了××/交代了××;②暗示/烘托/渲染/营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