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作文之马克思有关的作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983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作文之马克思有关的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作文之马克思有关的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马作文之马克思有关的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马作文之马克思有关的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马作文之马克思有关的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作文之马克思有关的作文.docx

《马作文之马克思有关的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作文之马克思有关的作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作文之马克思有关的作文.docx

马作文之马克思有关的作文

马克思有关的作文

【篇一:

马克思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文章】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世界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如今,社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国家要重视,家庭要重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要重视,比如像我们在读的大学生也要重视,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也要注意。

对于那些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尤为重要,选择专业是一定要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选择国家需要的最重要了。

选择千万不能盲目跟风,听到什么行业的工资高就选什么。

就像我们那时候高考后选专业一样,虽然有关金融业的工资高待遇好,但是它的需求量却不要那么多。

选择合适的起点很重要,但是能不能成才,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决定性的因素还是自身。

现实中,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德才兼备”,光有德没有才不行,光有才没有德也不行。

正如从几百年前“大学”就将其作为四件大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对于现实的意义来说就是你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想要在在一个集体中生活和成长,必须表现出责任感才能让人感觉你融入其中,是为了将集体变得更好在努力。

因此,我

们除了学习外还要培养自己的集体意识,才能让自己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是的,21实际是科技的时代,当初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随着高校扩招后的毕业高峰来临、“双向选择”就业制度以及最近各行业“持证上岗”制度的施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相当多的大学生充满危机意识,“考证热”应运而生并在我们的校园里逐渐蔓延。

会计证、计算机的等级证书、导游证啊。

在我的身边包括我自己也都在考证。

其实大多时候这些证书都是用不到的。

时至今日,大学生考证愈演愈烈,考证已经发展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期间的一个重要部分。

但是,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考证热”的原因大多是“情非得已”、“盲目跟风”、“引领时尚”的“考证情结”。

现在“证书”作为一种“信任系统”和“体制化的文化资本”,已经成为社会身份和个人荣誉的象征。

然而在彰显现代社会理性色彩的同时也导致了“过度教育”、“人才高消费”“显性失业”和“隐形失业”等非理性化的社会负功能。

所以我们不应当追随“考证热”,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考虑自身的需要,如果自己本身真的需要“证”才去考,才能发挥“证”的真正作用,也不必造成金钱上的浪费。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思想不仅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它也是我们待人处事,不断完善自我的基本原则,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保障。

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具体分析具体问题,所得结论对实践才有指导意义。

反之,如果只从想当然出发,一味抽象笼统地夸夸其谈,则任何问题都不可能

得到解决。

所以我们应该正视“考证”,三思而后行,一切从实际出发,觉得自己真的需要的才去考.

【篇二:

马克思作文】

关于农民工工作、生活状况调查

关于农民工工作、生活状况调查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实行的是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开始推动农村产业化进程。

同时中国农业产品开始面对外国农业大国的竞争,单一的家庭生产单位无力进行市场竞争,农民第一次出现了“手里有粮卖不出”的现象。

伴随这这些原因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一些发达的地区产生了民工荒的现象。

当前,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之一,他们对城市生活适应程度如何,对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又是什么样的?

为了了解农民工的工作、生活状况,我去了辽宁省普兰店市城子坦镇老古村王屯,那里的人们热情的招待了我,我与他们也很愉快的交谈,这是我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老古村是普兰店市的众多村中的一个,而王屯是老古村众多屯中的一个,这个屯一共有七十四户人,他们的房屋很整齐,大都是平房还有一座二层的小楼,这个小楼是这个村里最明显的标志。

在与他们一个星期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以种玉米为主,还会养一些猪、鸡、鹅,种大豆、花生、芸豆、红薯、马铃薯等农副产品,这些农产品都是平时用来给自己家吃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也不断的上涨,虽然农产品的价格也上涨但是由于土地太少虽然增长但相对于其他用品来说,还是有一些入不敷出。

通过调查这个村里有74.5%的人都出去工作,剩下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他们有去日本的、去俄罗斯出国劳务的、去服装厂的、去造船厂的、去海产品制造厂的、去经商的,还有去工地的,其中以去工地和服装厂为主,去工地的占了农民工总数的49.7%,去服装厂的占了20.5%。

基本上所有农民工都没有签署任何合同也没有稳定的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甚至他们都不知道劳动合同是必须要签的,这说明法律制度还没有执行到实处,或者是有一部分地区还没有很了解。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民工主观方面认为签合同没用或者根本不知道有合同这么一回事,因此也就不会想到要签合同。

另一方面,由于民工在这方面知识比较欠缺,有的用工单位对签订合同只字未提。

如果民工提出签订合同,只是形式上签定合同,但是根本不涉及各类保险等实质性问题。

有些用工单位则态度强硬:

“要干就干,不干就拉倒。

”有些民工也就因此而忍气吞声不再张扬了。

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小时以上,而且如果工作时间比较紧会加班到天亮,还没有加班费。

拿去服装厂工作的为例,他们每天早晨六点上班,如果没有加班,晚上也要九点多才能下班,当听到这些时我问了一句:

“既然这样你们为什么不换一个呢?

”“换一个地方也是一样的,而且如果你不干了还有很多人干。

”一个四十多岁的阿姨告诉我的。

去建筑工地的状况就更糟糕了,根据工资的不同来给你分配任务,每天必须把这些工作做完会比做推销员还累很多,但它的优点是工资会很高,最高的是一个大概二十四五岁小伙子,他一天可以赚250元,这是普通小工四天的工资。

而且他们住的地方连那种简易的房子都不是,就是一个帐篷自己带着被褥,冬天的时候要带着电褥子,睡在地上,这还不算,每天的早饭是萝卜和大米粥,说是粥,在里面就没有多少米粒,中午和晚上吃的就是土豆、白菜,还放很少的油。

这些是免费的,如果要自己买会很贵,他们没有买的,因为这里的没一分钱都是自己用汗水赚来的怎么舍得用。

相对于前面两种工作,经商和做推销员的待遇会好很多。

这些是在与他们交谈时了解到的,开始的时候我还有点难以置信,但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去了一个海产品加工厂,我亲眼目睹了那里的一切,这些都让我不得不信。

这是一个大概有一万平米的房子,它的四周没有窗户只有一个门,进去之后,在昏暗的灯光下,穿着水鞋和一种类似于雨衣的衣服站在有十厘米厚的冰水里,因为是海产品所以室内温度在零下二度左右,一个小时左右还有人来给你消毒,这些都看在眼里,我以为这样的环境工资应该会高,可还没有服装厂高,因为去服装厂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

而且这里的厂长很会剥削人,每个小时只给五元钱,这还不算如果你落下一个没有捡起来,他会给你每个小时扣五角钱。

后来去了大连的新东方造船厂,这里有一个二包队,二包队就是船厂会有一些工作外包,二包是在一包那里再包一次,这里情况会好很多。

比如所有人都有三险一金,每个月会有安全教育大会,而且平均工资会比其他工作高出30%,工作时间也会少很多,加班也会有加班费,伙食也不错,每顿都是两菜一汤。

有一个最严肃的问题就是这里的工作会危害人体健康,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不同的工种工资也不同,它是按照技术难度来划分工资的,其中比较高的是铆工,一个月可以赚五千多,当然有更高的那对技术要求会很高。

当问到如果现在给你提供一个可以免费学习技术的机会你愿意参加吗,这里的所有人都愿意学习,之所以还有很多人没有学是因为培训费过高。

“您对自己的工作感觉怎么样,可以适应吗?

”我问。

有接近七成的农民工对城市的工作感觉比较适应,还有一小部分感觉很累。

通过统计我发现,农民工的适应性与文化层度有关,农民工文化程度越高,适应性越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已经适应和比较适应的占八层,高中、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已经适应和比较适应的占五层。

农民工认为外出务工经商最大的障碍和困难是城市生活开销大,自身缺乏必要的技术和缺乏外出经验。

其它的如找不到工作、生病无人照顾、安全无法保障等也是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时担心的问题。

农民工感觉现在的就业环境变好,这要感谢党中央、国务院在2003年12月发布的《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首次以中央名义作出重要判断:

“进城就业的农民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地把农民工纳入工人阶级范畴,使农民的工人地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得到确认。

在没有相关的法律之前,如果遇到工资拖欠问题,他们会找朋友帮忙,如果不行就会放弃,只能自认倒霉啦。

因为近几年国家对农民工的重视,关于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问题有了很大的好转。

当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固定岗位就业的农民工首先会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解决,其次是寻求法律援助,然后是找亲友帮忙。

当问到农民工在放假或者下班之后会干什么的时候,有一个惊人的现象就是几乎所有农民工的回答基本相同,主要靠睡觉、闲聊打发工余时光,偶尔也会打牌但知识娱乐,不是赌博。

他们对文化生活状况很不满意,基本上没有一本书,就更不可能读书啦。

在为之辛劳工作的城市里,当城里人在信息高速路上享受多彩文化生活的时候,能看看电视、电影却成为这些农民工深切的渴望?

?

谈及子女的时候,他们都很高兴都会谈很多,他们会告诉我他的女儿或者儿子在班级考第几名,比以前提高了多少?

?

这说明他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虽然过着风餐露宿艰辛生活,但对于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子女的命运这一点深信不疑,他们表示,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不是太差,自己就会尽力供孩子上学,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他们都认为北京市公办学校教育质量高,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公立学校就读,但过高的赞助费使他们感到无法承担。

他们的孩子大都在农村接受教育,因为户口、住房、收费等问题,即使有想让孩子在城市学的

想法也无能为例。

因为昂贵的借读费,更有些学校要求要有房产证才让孩子在学校借读,这对于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农民工来说实在是难于上青天啊!

通过与农民工的交谈,我感受到了他们的质朴,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对子女的期待。

他们坚忍不拔、他们善良朴素、他们不敢贫穷,这是值得我们全社会所有人认真学习的。

近年来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增长幅度不断加大。

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全面实施,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农民从中得到了不少实惠。

虽然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是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政府可以在住房和医疗保障方面给予帮助,有关部门组织针对目前有一些比较适合农民工但需要自费参加的技能培训,也可以跟农民工讲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识,这样他们可以维护自己合法的权利。

妥善解决进城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加快户籍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政府应该建农民工子女教育学校,让农民工子女接受好的教育,也可以出面降低孩子们上公立学校的门槛。

政府可以举办更多的文体活动,比如定期举行文艺汇演、免费播放电影等。

来丰富他们的精神境界,排解他们思念亲人的痛苦,令他们能够在杭安心工作。

同时也应该加强农民工与居民之间的交流。

比如使农民工与社区挂钩、举行小型联欢等等。

让人们了解新时代民工的形象,也让民工感受到城市的温馨.当然这些问题只有政府是不够的,可以发动全社会关注农民工帮助农民工,让他们的地位提升。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会越来越好!

【篇三:

马克思主义小作文】

哲学与生活

哲学确实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因为哲学属于思想层面,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态度。

也正因为此,哲学更加可贵,人是一种动物,但人不是一种普通的动物,而是一种有思想的动物,因此人要有精神生活,而哲学就是一种精神生活。

我总觉的精神生活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精神生活的人是空虚的,可以说是行尸走肉,只能浑浑噩噩地在这个世界上活着。

哲学的源头是古希腊哲学,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哲学家们着迷于人的思想,他们研究世界的本质,研究人性,思考人生。

哲学家门从思想中得到快乐,而他们的思想又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

从古自今,有许多的哲学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哲学书籍,但他们的思想并不如一,因为在哲学中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有些问题甚至无法找到答案,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其实哲学也不仅仅属于哲学家,确切地说,哲学不属于任何人,谁都可以思考哲学问题,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地思考过哲学问题,因为好奇是人的本性,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浅尝辄止。

在这一点上,哲学家和我们不同,他们思考关于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他们想从整体上来把握世界或人生,他们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思考。

我觉得哲学家总是给人一种隐士的感觉,这大概就是因为哲学与现实社会有一定的距离吧,对他们来说,思想是最重要的,他们不会太多地关心时事,琐事,他们更多地是一个旁观者,是一个思考者,他们回归自然,享受思想的快乐,从思想和思想的碰撞中得到觉悟。

因此,他们安于朴素的物质生活,不过分纠结于个人的得失。

我觉得这也是难能可贵的,颇有一番与世无争的意味,也许正因为这样,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哲学家。

但哲学对所有人都是有意义的。

哲学能帮助我们培养超脱的心境,让我们与物质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看淡得失。

对那些对自己的得失斤斤计较的人尤其有帮助。

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看重物质利益的社会中,哲学也能帮助我们保持心灵的宁静。

虽然哲学对我们的生活很有意义,但我觉得哲学还是比较被忽视的,很多人都觉得哲学是枯燥无味的。

也许是因为很多人觉得哲学太抽象了,便对它望而生畏了吧,不曾去了解自然也体会不了其中的乐趣。

也可能是因为哲学没有实用价值便没有兴趣去了解它了。

我曾经读过几本周国平的书,字里行间充满着哲学气息,读着那些文字那些文字,心不知不觉就变得静了,而且也从中领悟了一些道理。

我觉得哲学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它可以使我们的世界观发生改变,从灵魂上来改变我们。

其实说哲学没有实用价值也不完全正确,不同的哲学家的追求是不同的,有的哲学家只关心思想本身,他们只是为了从沉思中获得快乐,而有的哲学家则希望把哲学运用到政治生活中,这样的哲学还是有实用价值的,譬如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社会的发展就一直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引下进行的。

但对个人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用价值也是不大的,它的价值仍然体现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从而改变一个人的生活。

所以对于个体来说,哲学仍然算是没有实用价值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哲学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因为我觉得哲学就是纯粹的思想,它只属于心灵,是完全没有功利性的,所以哲学仍然是一方净土,没有人利用哲学来谋取利益。

在这篇文章中,周国平说在现代,哲学不能成为一门学科,但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成为一种精神生活的方式。

这也正契合了我的观点。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只有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只是不同的人的精神生活的质量高低是不同的,我们该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而哲学恰好可以成为一种高质量的精神生活。

们会渐渐地对人生和世界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对生存和死亡也会有一些看法,会学会更好地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我们对各种事物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因而不会随波逐流,迷失自己,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收获宁静的心态,这是最为可贵的。

一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般人对于哲学的印象,就是没有用,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哲学家好像都是一些专门关心那些没有用的问题的怪人,在实际生活中是很无能的。

这种说法基本符合事实。

从哲学的源头——古希腊哲学——来说,古希腊哲学家们对于哲学就是这样看的。

柏拉图提到:

在人们心目中,哲学家是怪人,是一些对城邦无用的人1。

一方面哲学是没有用处的,哲学家思考的问题,譬如说,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没有实用价值柏拉图说,哲学家研究世界的本质,但是并不懂得世界上的实际事物,在法庭或者任何公众场合,就显得笨拙,成为笑柄。

他受到人的嘲骂以后,也不能举对方的隐私来反唇相讥,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任何人的隐私。

而哲学家这样做,并不是有意要标新立异,而是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是很无知的。

二哲学力求从整体上来把握世界或者人生,它思考的是关于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道理。

对这些问题,要经过自己理性的思考去解决。

前一个特点,是考虑一些大问题,人生的最后意义,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一点哲学和宗教是共同的,宗教也关心这些问题。

但是想用自己的理性来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哲学和宗教的区别了。

宗教不用理性思考,而只是信仰。

对于哲学,除了理性的权威,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无论是世俗的还是所谓天启的权威,即宗教的权威。

它是对生活确立一种信念,但是这种信念不是来自外部的权威,而是自己的理性思考,自己的独立思考,是一种基于理性的信念。

三关心思想本身,而不是它的实用性。

哲学家能够从思想本身来获得最大的快乐,即所谓沉思的快乐。

在这方面,亚里士多德有很多论述,他的主要著作说:

知识分成几个等级,最低等的是经验,经验是掌握关于个别事物的知识2。

比经验高一级的是技术,技术有普遍性,你掌握一门技术,这门技术在任何有关的经验对象上都能运用,技术有一般的原理。

亚里士多德又把哲学的生活看成最幸福的生活,他说,什么是幸福呢?

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条件是要自足。

具有自足性,不需要依赖别的条件,完全因为它本身而选择它。

在所有生活里,只有哲学生活是自足的。

其他的,譬如说公正,并不是最高的幸福,因为要实现一种社会的公正,需要很多条件,要去参加社会活动,要和别人接触,需要别人的协助,等等,不是自足的。

四哲学家往往和社会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

我们往往把哲学和政治混为一谈。

在毛泽东时代,哲学和政治几乎没有什么区分,强调的是哲学的所谓党性,而且主张哲学家要干预时代,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实际上哲学和政治完全属于不同的层次,是用完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事物的。

哲学关心的是一些永恒的问题,而政治是一时性的东西。

比如柏拉图,他一方面强调静观的生活,另一方面在《理想国》里却说,真正配得上研究哲学的人只有极少数,他们好像落入野兽群中一样,只好保持沉默,只注意自己的事情,只是自己思考3。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哲学需要找到一个和它本身一样的最完善的政治制度,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由哲学家来当统治者。

康德在《论永久和平》里批判过柏拉图的这种想法。

他说,不管哲学家当国王还是国王变成哲学家,只要手中掌握权力,权力就不可避免地会腐蚀理性批判,不可能保持理性的头脑4。

他说最好的政府能够给哲学家以思想和言论自由的政府。

哲学家享受到思想和言论的自由,在现实世界里,已经是最好的遭遇了。

(一)哲学的思考,哲学的追问,大体上有两大类:

一类追问世界,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还有一类对人自身进行研究,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辅导读本,第35、36页

(二)哲学背后有两种推动力,一种是神秘主义,一种是科学。

哲学家的气质是两种对立性格的结合,一方面,他有一种神秘主义的气质,一种宗教的气质,他渴望对宇宙、对生命、对人生有种普遍的理解,整体的理解,另一方面,他又仅仅信任理性范围内的事物,他只相信理性,这是一种科学的气质。

哲学兼含宗教和科学的因素,介乎科学和神学之间。

作为神学,它对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事物进行思考,作为科学,它又要寻求确切的、准确的知识,诉诸理性而不是权威。

(三)在现代,哲学不能成为一门科学,但是,起码还能成为一种生活,成为一种精神生活的方式。

它还不能成为真正的信仰,但是,它可以作为一种准信仰。

如果我们进行哲学思考,那么,尽管这种哲学思考不能提供一种非常明确的现成的信仰,但是却可以使我们过一种有信仰的生活。

我觉得一种有信仰的生活,它的特点并不是你要信一种宗教,或者信一种神灵,而是说,你对一种比较永恒的价值,对世界本质的东西、人生的根本价值有一种关心,有一种追求,起码相信这种东西是可能存在的。

和而不同

一浅谈“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出自于《论语》一书,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谈的是一种君子之道,也是一种交友之道。

但是在真正的社会生活之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贯彻各个方面。

孔子的这句话在肯定君子“和而不同”的情况下,并没有说是“和,不要同”。

儒家思想除了“和”的思想,“同”的思想也是很多的,而且“同”往往是高境界的“和”。

“道不同,不相为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我们应当把“和而不同”理解为“要和而不要纯粹的同”。

黑格尔则把“同一”区分为两种:

一种是“抽象的同一”即“排斥一切差别的同一”;另一种是“具体的同一”即“包含差别于自身的同一”。

《论语正义》注说: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

小人所嗜好者利则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所以就个人而言,我们拥有自己的交际圈,在人际交往应当以能够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为前提,做到平和待人,善意交友。

社会同样应当保证整体的和谐,保留不同的声音,借鉴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构建和谐社会。

二“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

着不同或差异,是建立在不同或差异的基础之上的。

“君子”之“和”,讲求对话、兼容,从善如流.和而不同,是社会事务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事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和”是矛盾中“同一性”的方面,对某个观点,两个人的意见都不能被消除,都可以满足观点的要求,都是正确的;而“不同”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可以形成对立,正反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属性,两者是相互联结的。

割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结,就必然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

只承认同一性,在绝对的同一中思维,或只承认对立,在绝对的对立中思维,都违背了客观世界的矛盾性。

因此我们需要让矛盾双方各要素之间通过互相渗透达到转化条件,使得“和而不同”发挥出巨大的思想力量

三文化中的“和而不同”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的社会有着良好的文化生态。

如同生物发展所需的自然生态,良好的文化生态有利于思想的发展和多样化的社会文化气氛的形成,这即是一种“和而不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

儒家之中的“和而不同”主要体现在对君子小人的论述之上。

君子以义和,小人以利和,“小人利和”的都是出于内心的贪欲,贪婪是同的,这也必定注定结局是相同的:

最终落得孤家寡人,“和”又能从何谈起呢?

道家讲求天道,论阴阳之道。

阴阳结合,相互统一,刚柔兼具。

有同有和,恰到好处,天人合一。

再观之儒道两家的联系,道家的阴阳之道,兼容并蓄又实则是与儒家的中庸思想有着和而不同的关系的。

中国的学者大多肯定“相反想成”、“相生相灭”是学术发展的规律。

互相交流、对话、讨论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只有通过不同思想观点的互相诘难、互相启迪、互相补充、互相吸收,学术理论才能得到发展。

容不得对立思想学派的存在,企图用一种思想统一天下的思想本来就是一种错误,学术文化发展的生机也被扼杀掉了。

所以说中国的历史文化之所以始终处于发展进步之中,跟它通过各种学科、各种学派的相互砥砺、相互渗透是密不可分的。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在传统文化之中进一步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

(二)中西文化的“和而不同”

中西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不同的,但是经历是类似的。

中西方文化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发展而来,带上了社会烙印。

制度的不同导致文化的差异,中西方文化需要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通过秦汉以来的基本史实可以知道,中国文化早已开始向西方传播,“中学西传”的过程贯彻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史。

与此同时“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带来了革新。

明清以来。

特别是中国近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