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影响因素:
生产时期的长短;生产的难以程度;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生产所采用的技术类型。
16.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它们各自采用哪种分析方法?
(P115--P116)
答:
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
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它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它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7.什么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为什么递减?
P118--P119
答: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2)a.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消费某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即某种刺激的反复,使人生理上的满足或心理上反应减少,从而满足程度减少。
b.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每一种物品都有多种用途,这些用途的重要性不同。
消费者总是先把物品用于最重要的用途,而后用于次要的用途当他有若干这些物品时,把第一单位用于最重要的用途,其边际效用就大,把第二单位用于次重要的用途,边际效用就小了。
以此顺序用下去,用途越来越不重要,边际效用就递减。
18、分析消费者均衡的基本假设有哪些?
用公式表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P120--P121
答:
(1)A.消费者的嗜好是既定的 B.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 C.物品价格是既定的
(2)因为公式不知道怎么输进去,大家自己看书120页下半部份。
19、什么是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有什么特征?
P129--P131
答:
(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2)特征:
a.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b.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c.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d.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20、什么是消费可能线?
分析消费可能线发生平行移动和旋转的各种情。
P134--P137
答:
(1)消费可能线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
21、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说明如何实现消费者均衡?
P137--P138
答:
把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结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22.公共物品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要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
答: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
原因:
1.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
一方面,从公共物品的消费角度看,非排他性便会出现免费搭车现象,使公共物品不适于通过市场买卖方式提供。
另一方面,从公共物品的提供角度看,非竞争性是指新增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意味着私人部门提供就得不到其所期望的最大利润,私人投资者不会愿意提供纯公共物品。
2.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其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所存在的难题。
一方面,政府具有社会职能。
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追求社会目标,是政府本来应当承担的职责。
另一方面,政府是一个公共权力机构,拥有向社会成员征税的权力,税收是保证纯公共物品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
总之,市场提供私人物品,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效的,而提供纯公共物品恰恰是政府资源配置的领域,所以公共物品要由市场提供。
23.什么是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
总产量:
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
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边际产量:
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关系:
(1)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分别递减。
所以,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
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2)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3)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
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24.如何确定一种可变投入要素生产函数中的合理投入区域?
答:
从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把图分为3个区域:
(1)区域是劳动量从零增加到A这阶段,这时平均产量一直在增加,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说明了在这阶段,相对于不变的资本量而言,劳动量不足,所以劳动量的增加可以使资本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产量递增。
由此来看,劳动量最少要增加到A点为止,否则资本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2)区域是劳动量从A增加到B这阶段,这时平均产量开始下降,边际产量递减,即增加劳动量仍可使边际
产量增加,但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
由于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总产量仍在增加。
在劳动量增加到B时,总产量可以达到最大。
(3)区域是劳动量增加到B点后,这时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绝对减少。
由此看来,劳动量的增加超过B
之后是不利的。
以上分析看出,劳动量的增加在II区域(A-B)为宜。
但应在
(2)区域的哪点上,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首先要考虑厂商的目标,如果厂商的目标是使平均产量达到最大,那么劳动量增加到A点九可以了;如果厂商的目标是使总产量达到最大,那么劳动量就可以增加到B点。
其次,如果厂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那么要考虑成本、产品价格等因素。
因为平均产量为最大时,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总产量为最大时,利润也不一定最大。
劳动量增加到哪一点所达到的产量能实现利润最大化,还必须结合成本与产品价格来分析。
25.用公式表示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
答:
Pk *Qk +Pl*Ql =M (5.3.1) MPk/Pk=MPl/Pl=MPm (5.3.2)
26.什么是等产量线?
它有什么特征?
答:
等产量曲数:
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特征:
(1)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倾斜值为负值
(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无数条等产量线 (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4)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27.什么是等成本线?
分析等成本线发生平行移动的情形。
答:
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
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
情形:
如果生产者的货币成本变动(或生产要素价格都变动),则等成本线会平行移动。
货币成本增加,等成
本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货币成本减少,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28.什么是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
引起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
内在经济:
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原因:
(1)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
(2)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
(3)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4)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5)在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
外在经济:
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
原因:
个别厂商可以从整个行业的扩大中得到更加方便的交通辅助设施,更多的信息与更好的人才,从而使产量与收益增加。
29.什么是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
引起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
内在不经济是规模的扩大所引起的平均成本的上升和收益的减少。
外在不经济是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使个别厂商的单位产量减少和成本增加。
引起企业内在不经济的因素有,管理效率的降低,企业规模扩大,但是内部管理松散,管理结构过于复杂,信息的传递时间过长,失真度也会提高。
还有就是生产要素的价格与销售费用之间的增加同样会导致内在不经济。
引起外在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
整个行业的生产规模过大加剧同行业各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各厂商往往要在扩大市场销售份额、争夺生产要素市场等方面付出更高的代价。
此外,整个行业的扩大,也会使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造成交通紧张,因此个别厂商为此也需承担更高代价。
30.什么是适度规模?
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
适度规模就是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当收益递增达到最太时就不再增加生产要素,并使这一生产规模维持下去。
考虑因素:
(1)本行业的技术特点。
一般来说,需要的投资量大,所用的设备复杂先进的行业,适度规模也大,生产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高。
相反!
需要投资少,所用的设备比较简单的行业,适度规模也小。
(2)市场条件。
一般来说,生产市场需求量大,而且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企业,适度规模也应该大。
相反,生产市场需求小,而且标准化程度低的产品的企业,适度规模也应该小。
31.短期成本的种类有哪些?
画图并说明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
32.试用图从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总成本曲线。
答:
33.试用图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答:
34.试用图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答:
35.画图并说明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之间的综合关系。
答:
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现为:
边际报酬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减阶段,边际报酬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增阶段,与边际报酬极大值对应的是边际成本极小值。
36.微观经济学划分市场类型的标准是什么?
决定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
按购买者的购买目的和身份来划分:
(1)消费者市场
(2)生产商市场 (3)转卖者市场 (4)政府市场 按照企业的角色分:
(1)购买市场
(2)销售市场 按产品或服务供给方的状况分:
(1)完全竞争市场
(2)完全垄断市场 (3)不完全竞争市场
(4)寡头垄断市场 按交易对象的最终用途来分:
(1)生产资料市场
(2)生活资料市场 按地理标准(空间标准)分:
(1)国际市场
(2)国内市场 按市场的时间标准不同来分:
(1)现货市场:
(2)期货市场 决定市场竞争因素有:
潜在竞争者,替代产品生产者,同行竞争者,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等。
另外,由于行业发展相对完善,市场的价格透明度高 企业的利润低,而且产品容易被模仿,此时企业的生存主要是靠之前积累下来的客户资源。
37.微观经济学把市场划分哪四种类型?
各有何特点?
答:
(1)完全竞争市场
(2)完全垄断市场 (3)不完全竞争市场 (4)寡头垄断市场。
38.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又哪些?
答:
(1)市场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而每个买者和卖者所占市场份额都很小,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2)厂商提供的产品是同质的。
厂商无法以自己的产品特点来形成垄断 (3)要素是完全自由流动的,厂商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进入和退出这个市场 (4)厂商和消费者都拥有充分的信息,不存在供求以外的因素对价格决定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39.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什么?
为什么?
答:
厂商经营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将总成本与总收益结合起来可分析怎么样使厂商利润最大化。
厂商利润π=TR-TC(Q)-TC(Q)要使π最大,则应使dπ/dQ=0,即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40.画图并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平衡。
短期平衡的条件和结果如何?
据此推导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答:
短期内只要P>AVC,厂商就可以继续生产。
厂商为使利润做小或亏损最小,总是根据既定市场价格,使其提供产量的MC恰好等于既定的市场的价格P。
因此,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就是该厂商的MC曲线位于AVC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那段MC曲线。
行业的供给曲线和而成。
41.简评完全竞争市场。
答:
(1)含义:
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在完全竞争市场,买卖人数众多,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
资源可自由流动,产品同质,买卖双方拥有完全的信息。
(2)条件:
(一)市场上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任何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二)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同质性,不存在差别。
(三)生产者进出市场,不受社会力量的限制。
(四)市场交易活动自由、公开,没有人为的限制。
(五)市场信息畅通准确,市场参与者充分了解各种情况。
(六)各种资源都能够充分地流动。
42.什么是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