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课时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743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课时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课时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课时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课时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课时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课时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课时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课时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课时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课时学案人民版必修1

第2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

(1)五四运动

c

(2)中国共产党“一大”

b

(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b

(4)国民革命

b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1)导火线:

1919年初,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过程

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初期

1919年5月4日至6月初

北京

青年学生

后期

1919年6月初开始

上海

工人阶级

(3)结果

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

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

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影响: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

①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

②阶级基础:

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③外部条件:

国际上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

(2)诞生标志:

中共一大召开。

(3)主要内容:

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4)意义:

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3.中共二大

(1)时间:

1922年。

(2)内容

最高革命纲领

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革命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意义:

提出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易错提醒]

五四运动只是取得了初步胜利,并没有取得彻底胜利,因为并没有收回山东的主权,提出的口号也没有完全实现,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图解识记]

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概况

[误区警示]

从中共一大制定的纲领看,当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中共二大的纲领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二、国民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景

①必要性: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②可能性:

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2)建立:

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影响:

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国民革命运动

(1)目的: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过程: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初,北伐军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3)结果: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失败。

(4)意义

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②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5)失败原因

①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力量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②主观上:

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易混易错]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而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党合并。

当时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属于党内合作。

同时中国共产党党员要保持自己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因而又不属于两党合并。

[深度点拨]

虽然北伐战争取得胜利,但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

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主题一 五四运动

史料 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思考 五四运动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 成果:

北京政府罢免了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关键:

前期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后期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并迫使北洋军阀作出让步。

 

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内涵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

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5)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但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仍是反帝反封建。

主题二 国民革命

史料 1926年国民政府誓师北伐,国民革命如同狂风暴雨冲击着旧世界,国民革命军犹如秋风扫落叶般撼动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图一 国民革命宣传标语 图二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简图

思考 

(1)北伐的主要对象是谁?

北伐战争的最主要功绩是什么?

(2)为什么说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但国民革命却失败了?

(3)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主要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最主要功绩:

歼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部主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2)虽然北伐战争取得胜利,但由于国民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3)客观原因:

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破坏;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主观原因:

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国民革命失败的表现及原因

(1)表现

①革命阵营内蒋、汪背叛革命,成立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

②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

他们是帝国主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

③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2)原因

①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绞杀中国革命,尤其是帝国主义干涉、破坏中国革命,寻找其代理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

②主观:

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活动一再妥协退让,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2018·4月浙江学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  )

A.北京B.南京C.上海D.武汉

答案 C

2.(2017·4月浙江学考)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一场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曾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这场革命运动的“旗帜”是(  )

A.“民主共和”

B.“革命统一战线”

C.“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D.“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 C

解析 “国民革命”是特定时空概念,特指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此时革命旗帜是新三民主义,故答案为C。

3.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答案 C

解析 B项是中共一大提出的;D项是中共三大提出的;A、C两项都是中共二大提出的。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最低纲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的结合,故选C项。

4.1924年,孙中山曾说:

“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

”“这个办法”的关键是(  )

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

C.建立责任内阁

D.唤醒民众进行国民革命

答案 D

解析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主张唤醒民众进行国民革命,故D项正确。

5.(2017·绍兴学考检测)“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

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B

解析 国民革命的主要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高潮。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

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

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

——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

于是蓬蓬勃勃,抒发言论。

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

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

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

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致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孙中山1920年1月29日《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

(1)材料一中的“罢学风潮”指什么?

“近因”指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的态度有何不同?

(3)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完全正确?

为什么?

答案 

(1)五四运动。

“近因”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材料一诬蔑学生运动;材料二支持和赞扬学生运动。

(3)不完全正确。

因为五四运动之所以扩展到全国,是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加入斗争行列,推动了斗争的深入和发展。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解析 第

(1)题“罢学风潮”指五四运动;“近因”可联系教材回答。

(2)题材料一是北京政府教育部对学生运动的诬蔑,而材料二则赞扬学生运动。

第(3)题孙中山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故其分析并非完全正确。

[对点练]

知识点1 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B.北洋军阀政府腐败无能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北京青年学生爱国热情高涨

答案 C

解析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英美等国完全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A项是阶级基础;B项是阶级矛盾尖锐的重要因素,长期存在;D项学生是发起者,不是原因。

2.(2017·桐庐学考评估)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

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  )

A.爱国精神B.民主精神

C.团结精神D.科学精神

答案 B

解析 《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由此可以反映五四运动的民主精神。

3.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

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

这说明五四运动(  )

A.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

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答案 B

解析 从人们对五四运动中学生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们同情学生的行为,说明五四运动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故应选B项。

4.毛泽东指出: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

”这种“姿态”主要是指五四运动(  )

A.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B.是一次社会主义革命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D.具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精神

答案 D

解析 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了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故选D项。

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排除A项。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排除B项。

C项是原因之一,不是表现,排除。

知识点2 中共一大、二大

5.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对此评价说:

“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其中,“开天辟地”主要是指(  )

A.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口号

B.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D.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答案 C

解析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其主要“新”在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目标等方面,C项正确。

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首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五四运动为标志;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中共“二大”上制定的,排除A、B、D三项。

6.(2018·温州高一期中)中国共产党在一次会议上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

C.中共八大D.中共十四大

答案 B

解析 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上制定的,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B。

7.1922年陈独秀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

“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

”此宣言(  )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B.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C.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答案 B

解析 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五四运动,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反帝反封建,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方针的是1927年的八七会议,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8.(2017·丽水学考查缺补漏)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国政府颁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

下列各项主题中,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

A.辛亥首义,推翻帝制

B.革命武装,八一建军

C.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D.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沪浙”,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在沪浙。

知识点3 国民革命

9.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41人中,有10人是共产党员。

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共产党控制了国民党

B.共产党的实力超过了国民党

C.反映了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的诚意

D.国共合作以共产党为主导

答案 C

解析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两党合作体现了孙中山的诚意。

10.下图是一幅刊载于1920年上海某报纸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将革命进行到底”

C.“消除内乱,打倒军阀”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答案 C

解析 C项“消除内乱,打倒军阀”符合当时的时代特点,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

1924年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后,“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成为革命运动的重要目标。

[能力练]

11.中国从南到北、从珠江到长江,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答案 D

解析 “从南到北、从珠江到长江,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是指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革命发展的情况,国民革命中的北伐战争最终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故选D项。

12.(2017·湖州高一期末)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凌晨四时,上海响起密集的枪声。

外电报道:

“在中国,‘KMT’与‘GP’火并,彻底决裂!

”这里的“KMT”与“GP”是指(  )

A.革命党与清政府

B.国民革命军与北洋军阀

C.国民党与共产党

D.南京国民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凌晨”和“彻底决裂”,指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其中“KMT”与“GP”分别指国民党与共产党,故排除D,选C。

1927年清政府和北洋军阀已经被推翻,排除A、B。

13.1927年7月,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

“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

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

”此话针对的是(  )

A.北伐战争的失误

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军阀纷争

D.国民党内部分裂对抗

答案 B

解析 结合1927年史实,“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针对的是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故B项正确;从题中可知不是表述北伐战争失误,故A项错误;C项不符合“领导过革命的人”,故C项错误;1927年主要是国民党右派镇压共产党,不是国民党内部分裂对抗,故D项错误。

14.中共“三大”上,陈独秀和马林认为:

全体共产党员、产业工人都应参加国民党,全力进行国民革命;凡是国民革命的工作,都应参加国民党组织进行革命,即所谓“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国民革命的力量。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接受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

B.能够深刻地认识中国国情

C.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D.高估了无产阶级力量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中国共产党主张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材料没有体现共产国际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深刻地认识”说法有误,应该改为“初步认识”,排除B项;材料中“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可排除D项。

15.下图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据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整理而成)。

这一现象(  )

A.奠定了国民党改组基础

B.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

C.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

D.说明土地革命成果显著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1926年12月”可得:

国民革命在国共合作推动下,广泛发动工人、农民等,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故C项正确。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的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

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答案 

(1)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实行党内合作。

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决定同共产党合作。

(2)实现了国共合作(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

(3)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解析 第

(1)题主要阅读材料,结合时代特征归纳概括即可;原因从国共两党的认识、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外来因素等方面归纳。

(2)题回忆所学知识,从国民革命的成果、作用等方面回答。

第(3)题实际是回答国民革命失败留下的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