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docx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语言运用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语言运用含答案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我国有许多鼓励人们自强不息的对联。
下面的对联就颂扬了这种精神,请你根据上联,选出正确的下联。
( )
上联:
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
下联:
________________
A. 十年寒窗苦读美梦成真
B. 三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C. 脚踏实地瞩目千里栋梁
D. 半生拼搏笑看世事沧桑
(2)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励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
已经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忙设计第三项。
活动一:
讲“励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
宣“拼搏的青春”誓言
活动三:
________
(3)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
请依据下面一段文字,写一句青春座右铭。
(字数不超过20字)
青春应立志为国。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答案】
(1)B
(2)看“奉献的青春”电影
(3)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解析】【分析】
(1)内容是向母校和辛勤的老师们表达为中考而战的信心和决心,所以,“一路”对“三载”,“风雨兼程”对“苦乐同享”,“磨砺意志”对“铸就辉煌”。
故选B。
(2)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励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前两项活动分别照应了“励志”“拼搏”,很明显第三个活动要以“奉献”为中心,再按前两个活动的格式设计即可。
前二者一个是“讲”,一个是“宣”,第三个可以是“看”,可以设定为:
看“奉献的青春”电影。
(3)文字的前半句是对范仲淹事例的总结,他“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后半句是对邓稼先事例的总结,与范仲淹事迹和品格相对应,如“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
据此分析,可以拟写出座右铭。
故答案为:
⑴B;
⑵ 看“奉献的青春”电影;
⑶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点评】⑴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该考点考查频率较高,注意掌握;
⑵本题考查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
设计活动过程,一定要围绕主题设计,同时兼顾各项活动过程的层次性,同时注意名称设计与其它活动名称结构相近,如:
诵读、评论(动词)+风流人物+某方面特性,体现一种形式美;
⑶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2.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
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
(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
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
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
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
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时,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2)阅读方框内“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下列方法供参考:
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①________。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②________。
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③________。
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来④________。
(3)“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一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
下面是以“回目”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写的标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
示例:
《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三顾茅庐》:
________三顾茅,诸葛亮________。
【答案】
(1)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
(2)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精读细节,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学会做读书笔记;加深理解,拓宽视野
(3)刘玄德;隆中决策
【解析】【分析】
(1)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从从筛选出如下关键句:
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整合出答案即可。
(2)结合语境分析,①第一个方法是写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的作用,阅读这些内容可以了解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
要求对这个作用进行形象的比喻,只要比喻恰当即可。
如:
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②第二个方法是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先说明略读的作用,接着应该说明精读的作用。
如精读细节,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③从“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可以看出这个方法是做读书笔记,因此答案为:
学会做读书笔记。
④最后附加一条方法是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这样就可以对阅读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拓宽视野等。
意对即可。
(3)《三顾茅庐》是刘备的杰作,但为了和诸葛亮对仗,要把它改为三个字即刘玄德,相应的,应该用四个字和三顾茅庐对仗,根据这个故事内容,可以用“隆重决策”。
故答案为:
⑴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
⑵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精读细节,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学会做读书笔记;加深理解,拓宽视野
⑶刘玄德;隆中决策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⑵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
答题时要注意填空处前后句子的内容,抓住其关键词,理解其内容,然后再据此补充合适的句子。
⑶此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
要求学生对对联的有关知识要熟悉,尤其是“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要词性相对”“要内容相关”这三点要牢记便不难写出合适的下联了。
生活中也要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生活处处皆学问。
解答此题,需要在积累名著内容的基础上再根据对联知识答题。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马上就要开学了,初三各班积极布置教室,汪老师在欣赏各班教室张贴物时,发现了一些问题,于是拍下了这四张照片,带回班里和同学们一起探究: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我们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学习的每一步。
——取材自初三“浩鹏班”
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缺乏创造力的人却像养在牢笼里的动物,懒惰安逸的思想根深缔固。
——取材自初三“凌云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周易》告诉我们天道运行刚建有力,年轻人处事应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倘若自暴自弃、虚度年华,只能换来无尽的愧赧。
——取材自初三“鸿鹄班”
读书有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斓珊处。
”此第三境也。
——取材自初三“雄鹰班”
(1)汪老师将这几则张贴物拿到班里,小陈同学发现自己有几个字读不出来。
作为他的好朋友,你会告诉他,“豢养”的“豢”的读音是________,“愧赧”的“赧”的读音是________,“蓦然回首”的“蓦”的读音是________。
(2)聪明的你一眼就发现,在这四则张贴物中,有三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修改给大家看。
①________改成________;②________改成________;③________改成________
(3)细心的小明指出,________的张贴物里存在着标点使用错误的现象。
( )
A. 浩鹏班
B. 凌云班
C. 鸿鹄班
D. 雄鹰班
(4)学校要评选最佳“布置奖”,作为评审员,你认为哪一则张贴在初三的教室里最合适?
请结合张贴物的文字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120字左右。
【答案】
(1)huàn;nǎn;mò
(2)建;健;缔;蒂;斓;阑
(3)C
(4)我认为第一则比较符合。
因为初三处在升学的关键时期,正是需要努力拼搏的时候,而第一则中“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告知学习需要坚定,奋进,拼搏;“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学习的每一步”告知学生要知道自己所处的时代以及自己的使命去为自己的未来努力。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字音。
豢(huàn)养:
喂养(牲畜)。
比喻收买培植爪牙。
愧赧(nǎn):
基本意思是因羞愧而脸红。
蓦(mò)然回首;漫不经心,也引申为忽然发现,忽然明白,顿时悟透;表示一下子回头或突然回头,不经意回头的意思。
经历过的事情,再次在脑海里显现。
(2)本题考查字形。
根深蒂固:
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刚健有力:
形容雄健,有力量。
阑珊:
有凄凉、凄楚、凋零的含义,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是完整引用,所以句末点号在引号里。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明确要求:
贴在初三的教室里,符合初三学生的生活情境;说明理由;120字左右;语言流畅。
示范:
①我认为第二则比较合适。
初三学生的学习正处于积累比较充足,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阶段。
而第二则中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缺乏创造力的人却像养在牢笼里的动物,懒情安逸的思想根深蒂固。
”突出强调了“创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符合初三学生的需求②我认为第三则比较合适。
初三处于升学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学习的一个疲惫期,第三则材料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和“年轻人处事应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倘若自暴自弃、虚度年华,只能换来无尽的愧赧。
”等句子告诉学生要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等,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③我认为第四则比较合适。
初三在经过了初一初二的一个阶段后,学习进程更加的深入了,对于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追求,而第四则材料举出了王国维的读书三重境界,对于学生在学习路程中对学习方法的认识有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让部分迷茫的学生有了比较具体的学习思路。
故答案为:
⑴huàn;nǎn;mò
⑵建;健;缔;蒂;斓;阑;
⑶ C;
⑷我认为第一则比较符合。
因为初三处在升学的关键时期,正是需要努力拼搏的时候,而第一则中“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告知学习需要坚定,奋进,拼搏;“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学习的每一步”告知学生要知道自己所处的时代以及自己的使命去为自己的未来努力。
【点评】⑴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本题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知识来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如问号、引号、顿号等。
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⑷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4.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到了现当代诗坛上又出现了大批新诗人,新诗作。
为了让同学们学会诵诗、赏诗、悟诗,九
(2)班举办了“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主题班会,请你一起参加。
(1)假如你是这次班会的主持人,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开场白。
(100字左右)
(2)请你一起来品读艾青的《礁石》这首诗,并完成题目。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诗中的“含着微笑,看着海洋……”有什么含义?
【答案】
(1)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歌,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它宛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它又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诗歌中蕴藏着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一起来感受诗歌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2)“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表现了礁石坚定不移、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精神。
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坚忍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
【解析】【分析】
(1)围绕活动的方式、主题、意义等拟写即可,注意要富有感染力。
(2)诗中的“礁石”具有象征意义,对诗句的理解要结合主旨,答出体现的精神:
坚强不屈、乐观自信。
故答案为:
⑴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歌,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它宛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它又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诗歌中蕴藏着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一起来感受诗歌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⑵“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表现了礁石坚定不移、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精神。
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坚忍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
【点评】⑴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
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
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
⑵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中意象包含的精神,解答不难,根据诗句的关键词即可推断得出。
5.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学校拟邀请校外辅导员王老师参加本次活动,下面是××同学预约王老师的电话内容,其中有两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王老师,您好!
我是×学校学生××,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邀请您务必参加。
学校安排我和您联系,我将到寒舍,拜访,请您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您看什么时间方便。
(2)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句宣传口号。
要求:
使用对偶修辞,不超过20字。
【答案】
(1)①“邀请您务必参加”应改为:
诚邀您的参加。
②“我将到寒舍,拜访”应改为:
我将亲自去贵府拜访。
(2)①激扬青春,放飞梦想!
②亲近自然,拥抱青春!
【解析】【分析】⑴题干指出文中的错误是“用误不得体”,据此来分析,可以看出其中的“邀请您务必参加”一句中“务必”使用不当,邀请老师参加活动,不可以命令的语气,可将其删去;“我将到寒舍拜访”一句中的“寒舍”使用也不当,“寒舍”是谦辞,是对别人称自己的家,应改为“贵府”或是“您家”。
⑵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
此题紧扣主题,表述出活动的方式或意义即可,如拟写为:
激扬青春,挑战自我。
激扬青春,放飞梦想!
亲近自然,拥抱青春!
故答案为:
⑴①“邀请您务必参加”应改为:
诚邀您的参加。
②“我将到寒舍,拜访”应改为:
我将亲自去贵府拜访。
⑵①激扬青春,放飞梦想!
②亲近自然,拥抱青春!
【点评】⑴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正误的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仔细分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结合句意、语气、语序、表达是否明白等方面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
答题时应注意,写宣传标语应注意:
①内容具体,指问明确。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②语言简洁,朗朗上口。
6.学校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德育活动,你班参与其中。
(1)【树民族自信】为树立同学们的民族自信,老师拟写了上联:
迎祖国七十华诞。
请你结合教材中“长城”这一专题的学习感受,对出下联。
(2)【学身边楷模】你推荐晓峰同学担任“学身边楷模”活动采访组组长,晓峰担心自己不能胜任。
你鼓励晓峰说:
________。
(3)【抒奋进豪情】采访后,你班准备评选优秀学习心得,班长发现某同学的表述中有两处语病,请你修改。
有两处语病的表述:
通过这次采访,激发了我勤奋进取的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志向。
【答案】
(1)树民族自信精神。
(2)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你的学识和能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都很认可你。
你要相信自己,尽力去做,你一定能出色的完成这次活动的。
(3)这次采访,激发了我勤奋进取的热情,坚定了我报效祖国的志向。
【解析】【分析】
(1)仔细分析上联,上联由“迎祖国”“七十华诞”两个个部分七字组成,其中“迎祖国”属于动宾短语,“七十华诞”属于偏正短语,因此所拟写的下联也要有这些特点,除了形式符合要求之外,内容也必须符合“长城”这一专题。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形式和内容符合要求即可。
(2)本题要求劝说晓峰同学担任“学身边楷模”活动采访组组长,劝说时要帮他分析这方面的长处,要鼓励他,要让他听了之后有当组长的信心,语言要得体,连贯。
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3)缺少主语,应把“通过”去掉。
故答案为:
⑴树民族自信精神。
⑵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你的学识和能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都很认可你。
你要相信自己,尽力去做,你一定能出色的完成这次活动的。
⑶这次采访,激发了我勤奋进取的热情,坚定了我报效祖国的志向。
【点评】
(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
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
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⑶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语法角度、语感角度等。
语法角度就是划分句子成份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运用补法、删法和换法进行合理修改即可。
7.学校文学社开展“文学与文化”专题活动邀请市文化馆张老师做专题讲座。
(1)下面是邀请函草稿的正文部分。
画线词语表达都不得体的一项是( )
张老师您好。
我校文学社拟邀请您于6月20日9点在学校报告厅为我们做“文学与文化”的专题报告。
您学富五车,①久闻大名,如果能来我校对我们②不吝赐教,将是我们的莫大③荣幸。
本应④光临寒舍向您表达我们的愿望,无奈学习时间太紧,不能成行,敬希⑤见谅。
届时我们一定洗耳恭听,⑥不耻下问。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2)在互动环节,张老师出了一个趣味题:
在不考虑平仄的情况下,以“白浪河”为上联,最适合用作下联的一项是( )
A. 仰天山
B. 蓝宝石
C. 杨家埠
D. 青云山
(3)张老师还提问了很多文学文化常识,同学们作了回答。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B.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C. “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意为家乡。
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后用桑梓代指家乡。
D. “表”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答案】
(1)B
(2)D
(3)A
【解析】【分析】
(1)①久闻大名:
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
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
这里还只是邀请赵老师,还没有与张老师见面,故“久闻大名”使用不得体; ②不吝赐教:
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
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这里使用得体。
③荣幸:
指荣耀而幸运。
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
这里使用恰当。
④光临寒舍:
别人到自己家来了,主人欢迎时的谦称,这里使用不恰当;⑤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这里使用不恰当。
故①④⑥的表达都不得体。
(2)“白”是表示颜色的词语,可以与“青”“蓝”相对,故排除AC。
“白浪”是一个名词,“青云”也是一个名词,而“蓝宝”却不是一个词语。
故排除B。
故选D。
(3)A“三十而立”出自《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不是出自《孟子》。
故答案为:
⑴B;⑵D;⑶A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
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看准对象,把握分寸;②适应场合,恰当用语;③注意遣词,谦敬恰当;④把握语体,用语准确;⑤认清文体,注意差别。
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
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⑶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