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215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6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ocx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ocx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第八章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本章知识点

         1.网络课程的构成与技术要求

         2.网络课程的功能及特点

         3.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4.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流程

         5.优秀网络课程的案例介绍

         6.主题学习网站的功能与特点

         7.主题学习网站的实例介绍

第一节网络课程的基本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由于它突破了传统时空限制,为人们获取、利用知识,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因而备受教育领域的重视。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网络教学的基本单元,因此网络课程设计、开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网络教育的质量,乃至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一、网络课程的概念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明确指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展开来说,网络课程是指在先进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二、网络课程的基本构成与技术要求

根据《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的定义,网络课程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

它是以知识点为基本教学单元,通过网络多媒体的综合表现手段进行传递的课程内容。

内容应当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表达形式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

课程的内容与组织应当符合课程本身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在内容组织上,把课程内容分为章、节、教学素材。

按照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制订的相关标准,把教学素材聚合成学习对象,再形成节,每一节中必须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练习题、测试题(每一章)、参考教学资源、课时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说明等,再由节形成章。

提高课程内容的可重用性、可共享性、互操作性。

(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教学资源、教学平台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1.教学资源

为保证网络资源建设的质量,提高资源检索的效率与准确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颁布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术语规范》,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网络课程中的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素材、题库、课件库、案例库等。

网络课程中的课件,要求能够自成体系,又能独立使用。

自成体系是指针对某学科的网络课件要涵盖所有内容领域,不能有遗漏;独立使用是指网络课件的设计,要以知识点为单位,对每一知识点,设计适合教学需要的网络课件,它可独立应用于教学,解决某一个知识点的问题。

2.教学平台

教学平台是指支持网络课程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的教学软件工具,是一个统一的教学、学习、内容整合、网上辅导及讨论、自我测验的系统平台。

3.教学活动

在教学平台上实施的网络教学活动是网络课程的核心内容。

网络课程中常见的教学活动包括:

在线交流、分组讨论、布置作业、作业讲评、视频讲座、探索性活动等。

因为网络课程的学习者都是社会中的人,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进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作业和答疑可以检测学习进展情况,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三、网络课程的功能

(一)从学习资源的角度看,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

据统计,2000年人类知识的99.4%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获得的,只有0.6%的知识是80年代以前积累的。

预计到2050年,人类现在所掌握的知识届时将只占到知识总量的1%左右,知识增长速度的变化可以用“核裂变”来形容。

在传统教学中,经常更换教材的内容也很难跟上知识的发展,而在网络课程中,教师能即时更新知识,从而保证了网络课程能即时反映最新发展。

同时,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将自身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理念融入到网络课程中,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

(二)从学习者的角度看,网络课程可以成为其实现开放学习、终身学习的手段

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传统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迫切需求,网络课程由于其开放性、更新速度快,可以成为其实现终身学习的手段。

(三)从教师的角度看,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去收集相关素材。

而在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课程,教师既可以收集现成的素材,如果教师有能力开发网络课程的话,则又可以与传统课堂教学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有效教学。

(四)从教育信息化的角度看,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各个要素信息化的过程,通过网络课程,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得以提高,教学内容得以信息化传递。

第二节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一、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应从课程内容的价值性、学生主体参与性、课程交互控制性与教育实践性四个基本纬度去考虑。

(一)网络课程内容的价值性

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既要遵循一般教学内容的规律性,又要体现由于网络环境带来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组织的变化。

网络课程内容的价值性就在于为知识传授与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实现提供良好载体,它的价值因教学内容与网络环境的结合而得到体现。

1.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遵循基础与启发拓展相结合

教学内容既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更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认知的对象,信息时代所需的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其作为社会普通一员基础上的。

因此,教学内容既要体现其基础性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在教学内容组织上,遵循渐进与自主选择相结合

知识本身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学生认知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过程。

系统知识的掌握,良好逻辑思维的形成都是建立在对知识循序渐进的过程之上。

网络课程面向的对象是多元的,每个人的认知结构具有差异性,在认知的过程中都具有联想性。

因此,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显得必不可少。

3.在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上,采用多种媒体形式有机结合

有学者(Butle和Mautz,1996)证实,富有意义的多媒体刺激环境和生活化的表现方法能使学习者对这种学习媒介和学习方式产生积极的态度和认同,由此产生对后续学习的积极影响。

以超文本、超媒体、非线性方式组织多媒体教学内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学生的迷失并能提供及时的教学支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教学媒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用视频、音频、图形、文本等多媒体元素来表现知识单元,可以减少学生的认知负担。

(二)学生主体参与性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在网络课程设计中,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

2.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在网络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参与讨论,自我测评,模拟实验,在主动获取知识同时,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课程的超媒体与非线性,良好的导航设计可以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而网络的强大交互功能为学习者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

网络课程的优势就在于能为这两种学习策略的实现提供可能。

3.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内容的安排与组织

选择教学内容不是依据媒体的形式,而应当从学习者的角度展开,以学习者作为内容选择的依据是体现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表现。

内容的媒体表现形式也应当以最大程度上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学习驱动力作为目的。

(三)网络课程的交互控制性

1.实时交互与非实时交互结合

实时交互可以为学生提供即时解答。

在交互过程中,教师与相关专家对某个问题进行即时解答,学生之间对某个问题即时进行讨论,能使学习者即时交流思想,引发共鸣,但容易破坏教学的连续性,偏离教学的主题,思考也不易深入;而非实时交互则能弥补这种缺陷,学习者会比较深入地思考,并提出核心的问题,教师与相关专家也会有充足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给出最适宜的答复。

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所需交互类型不同,实时交互有利于诸如动作技能类学习内容的掌握,而对于认知类的教学内容则应以非实时交互为主。

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网络课程应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实时与非实时交互,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以通过诸如聊天室、QQ等实时工具进行交流,也可通过诸如E-mail等非实时交互工具进行交流。

2.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结合。

在学习者交互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两种控制,即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

而控制的对象则主要是学习资源与学习者。

利用被动控制是为了实现主动交互与自我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包括了程序控制与权限控制。

利用设计者预置的程序控制,可以限制学习者的某些行为,如有些课程评价测试中的测试时间设置、测试方式设置等,学习者不能随意更改。

利用权限控制,可以设定学习者在网络课程中所具有的权限,以保证其以不同身份进入时所具有的权力。

被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对自我的有效管制,达到教学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实现学习者在网络课堂中不迷失自我,有效利用资源,实现自己的主动控制。

(四)网络课程的教育实践性

知识是从直接经验中总结与升华出来的,而我们所获取的大部分知识是间接经验。

从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辨证关系来看,间接经验来源于直接经验,并在直接经验中得到验证。

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是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实现了意义的建构,也体现出实践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网络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应包括教学内容呈现的实践性与解决问题的实践性,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以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开始,教学内容在相关情境中的展现作为过程,以间接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结束。

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使知识融于生活中,用于生活中,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实现自主建构。

二、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流程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己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灌输,而应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既应重视学生个体的自我发展,又要重视教师外部引导的重要作用。

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既强调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习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指导者,不是知识的单纯灌输者。

因此,在网络课程设计中,既强调教师的“教”,又强调学生的“学”,既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网络课程的设计要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通过这种教学设计思想来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流程如图8-1所示。

   图8-1网络课程设计、开发流程示意图

(一)确定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出学科内容、体系和范围。

它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的实质性内容,是编写教科书的依据,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尺度,对教学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正文、实施要求几个部分构成。

(二)教学设计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做任何项目都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网络课程设计也是一样,只有经过详尽的需求分析,后面的开发才会有的放矢,形成的产品才具有实用性。

网络课程设计的需求分析一般涉及以下工作:

(1)前期调研

通过网上搜索等方式,检索目前是否己经有相同或类似的课程,如果有,这些课程有哪些优缺点值得借鉴或引起警戒?

是否容易得到制作课程所需要的素材?

(2)学习者分析

分析所要开发课程要针对的学习者具有什么样的学习风格?

学习者对网络的熟悉程度如何?

他们是否具有学习课程的基础知识?

他们最期望得到什么样知识或技能?

(3)使用分析

大部分学习者的网络硬件环境如何?

软件环境是什么?

在设计网络课程时,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网络的软硬件环境,并加以说明,确保网络课程能够流畅的运行。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按照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模型,要明确界定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知识点要达到的目标。

我们之所以选择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结果作为依据是因为: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吸收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成果,在对学习结果进行划分时,不仅考虑了结果的可测量性,同时也阐明了每类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条件及其相互间的层次关系,因此,除了能对学习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之外,还有助于指导实际教学。

3.确定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内容是课程开发的起点。

确定教学内容要充分依据对学习者的分析,同时,网络课程要以网络作为载体的,因此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表现特点为依据,选择那些能够发挥网络优势的内容,选择应用面广的内容,选择能够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内容。

(三)系统设计

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了界面设计、网络结构设计、导航设计与交互设计等。

1.界面设计

网络课程主要是以网页的形式表现教学内容。

页面设计包括:

菜单设计、图标设计、按钮设计、窗口设计、热键设计、反应区设计等。

页面的设计要美观大方、色彩搭配要和谐、画面内容布局要合理。

热键反应区的使用要符合教学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学习对象的年龄特征。

例如对于屏幕对象的颜色主色调应安定、清爽;对视觉焦点对象应突出刺激强度。

在整体设计上则要使刺激的强弱恰当,这是因为短时记忆效果与刺激强度呈对数关系;长时间的强刺激会提高感觉器官的阈值甚至伤害听觉、视觉器官,使人容易疲劳。

对于界面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屏幕显示要使观察者达到较大的注意范围;按统一的风格设计所有的页面,方便学生搜寻、阅读和查找提示、帮助信息等;使用统一的系统功能图标,方便学生记忆,也可以加快运行速度;标题设计醒目、内容层次分明,使学习者能够对所提供的信息留下深刻印象;界面设计要注重感知效果,屏幕上显示的内容要符合记忆策略。

2.网络课程结构设计

网络课程属于空间网状结构型教材。

在进行系统结构设计时,设计好各页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整个教学软件的网络结构图,是网络课程系统设计的重要一环。

网络课程的文件结构可根据章节、通用网页、组件和媒体类型等适当地建立相应的子目录,单个子目录中文件数目不宜太多,以方便维护。

建立目录索引表,以表格的方式列出教学单元、教学活动、学习时数、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等内容;并指明学生所处的知识层次和位置;让学习者了解网络课程的信息结构,直接到达所需要的学习页面。

3.导航策略的设计

网络课程的信息量大,所包含的各种多媒体教学信息若按超文本方式组成复杂的知识结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迷失方向。

因此,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需要考虑向学习者提供引导措施。

在网络课程中进行路径导航的方法一般有:

检索导航、帮助导航、线索导航、游览导航、书签导航等。

合理使用各种导航方法,可以使学习者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减少时间的浪费。

鉴于网络课程信息量巨大,内部信息之间的关系可能异常复杂。

这就要求导航设计要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学生认知心理,提高学习者学习时间的有效性。

否则,学生容易迷失方向。

网络课程可以提供的导航策略与方法有:

(1)页面组织

网站的网页组织要反映课程的目录层次结构和网状结构。

网页间的联系要便于学习者对知识结构的掌握。

在网页中应有到课程起始页(Home)、前一页、后一页、上一层等相关内容的超链接,应提供由关键词(基本概念)和目录树查找相关网页的快速跳转功能。

对于描绘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体也要提供查询和直接显示功能。

(2)直接导航

对一些重要的导航点,如当前学习单元、当前学习目标、学习单元的结束、前进、后退等,在主界面的导航中心提供直接的导航,只需用鼠标单击导航上的超链接,便可直接进入对应的界面,显示相应的内容。

(3)浏览历史记录

记录学习者在超媒体知识空间所经历的历史路径,利用浏览过的历史路径学习者可随时快速跳转到以前浏览过的页面。

(4)线索

记录学习者浏览路径,可让学习者沿原路返回,也可预先设计好浏览的路径,减少学习者的探路时间。

(5)检索表单

让用户检索Web的信息,帮助学习者迅速寻找所需要的学习内容。

容;

4.交互设计

Zirkin和Sumler(1995)指出:

通过及时的交互可以增进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Arbaugh(2000))通过研究发现:

重要的学习变量与课堂交互相关,并进而得出结论,对于网络课程来说最好的教学形式是交互。

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不见了,书本变成了计算机,同学隐身,这就是网络课程的特点,正是这一特点决定了网络课程必须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对学生的世界观、性格的形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是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所以网络课程中的交互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交互对象的不同,网络课程中的交互主要包括了人际交互方式与人机交互方式。

人际交互方式又可分为实时交互与非实时交互。

实时交互有语音及视频交互、基于文本的交谈(如通过ICQ,MSN等实现的交互)、共享白板、同步浏览等;非实时交互如E-Mail、BBS等。

人机交互的形式主要有页面显示的交互、菜单交互、内容呈现方式交互、信息反馈、搜索界面的交互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积极的认知思维过程,通过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而展开的。

将网络作为一种辅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才能发挥网络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网络具有的虚拟性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虚拟的交互,促进交流,但不容忽视网上虚拟环境会加重学生的孤独感。

网络交互与现实生活的脱节,虚拟的交互毕竟与真实的情感交流不同,真实的情感交流恰恰是网络课程难以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实际交流应当作为网络虚拟交流的补充,以促进学习者情感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交互设计中需要将实时交互与非实时交互、人机交互与人人交互有机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交互的作用。

(四)脚本的编写

脚本相当于电影拍摄中的剧本,它记录了课程制作的思路、内容、教学过程等信息,可以方便课程制作人员了解课程制作的思路,制作出合适的教学课程。

利用制作脚本的编写,能使不太熟悉计算机多媒体制作的教师,在制作人员的配合下也能制作出漂亮的多媒体课程。

脚本的编写一定要目标明确,让制作人明确您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无须太多的帮助就能够根据它制作出合适的课程。

网络课程的脚本包括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两部分。

文字脚本是按照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描述每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的一种形式。

制作脚本是以文字脚本为基础,对系统结构设计结果的描述。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告诉课程制作人员具体的制作要求,以使制作人员明确如何去制作网络课程。

制作脚本一般是通过填写制作脚本卡片来完成。

在脚本中需要明确规定课程需要的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测试题等内容。

并需要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出现的顺序等内容。

制作脚本要求:

(1)明确教学目的和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

(2)根据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内容应准确无误;

(3)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CAI模式)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

(4)学习理论的应用。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或策略,都必须注意学习理论的应用,以提高软件的教学效果;

(5)应考虑计算机的输出和显示能力;

(6)使用的格式应该规范。

脚本可以使用不同的格式,但必须规范,而且便于对脚本各项内容的表达,这些内容包括:

显示信息、注释信息、逻辑编号、媒体、交互信息和“热字”的表示等。

(五)素材准备

网络课程中的素材一般包括文本、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

文本一般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抽象的层次较高,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而图像、动画、音视频则可以使教学信息的传递更具形象性。

声音和视频素材可通过录音和摄像得到,通常这些素材保存的是模拟信息,往往需经过模数转换才能使用。

(六)课程制作

在素材采集与制作完成后,将数据入库,利用网页制作与开发工具进行网页制作、程序设计与调试等。

完成制作后,还要编写相应的文字材料,例如软件的使用环境,使用的机型,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其他配套使用的文字材料等。

(七)课程的评价与修改

国内比较成熟的网络课程评价标准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于2002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的《网络课程评价规范》,它主要从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界面设计与技术四个纬度提出了评价规范。

有的学者则从教学指标、软件指标及媒体指标三个维度提出了网络课程的评价标准。

总之,网络课程的评价既应注重其教育教学性、科学性与艺术性,也要从技术性的角度评价其软件指标。

(八)课程测试与发布

制作完成一个网络课程,还必须在实际的教学中使用,以测试、评价其教学效果,组织修改,直至该课程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为止。

作为一个网络课程,与普通的多媒体课程评价一样,都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随时根据需要,运用有效的测评手段和其它反馈手段来调整、修改和完善网络课程;总结性评价是在整个网络课程开发完成后(或上网发布后),根据使用的结果和实际运行中的反馈信息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使之趋于完善。

与普通多媒体课程不同的是网络课程是由网页构成,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对全部网页做全面的检测,包括检测网页内容的科学性、版面编排的合理性、超链接的正确性以及对网页内容的增减等,在测试完成后就可以对网络课程进行发布。

发布是指将功能相对完善的网络课程上传到服务器,向学习者开放,实现课程的网络共享。

在连入FTP服务器之后,制作者就可以将整个课程或部分内容上传到服务器进行发布,上传课程就是把己经编辑好的课程从本地站复制到远程站上的过程。

三、优秀网络课程实例简介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品课程《中国法制史》为例来说明网络课程的设计,网址为:

(中国法制史)。

如图8-2所示。

图8-2《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界面设计

图8-3网络课程的结构设计图

(一)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

这一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遵循了如下的原则:

1.重视课程内容的结构设计

在结构设计上建立了良好的目录索引表,学习者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本门课程的总体结构,如图8-3所示。

同时在每一章节中学习者也可以很方便地对其内容有总体有概括的把握,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想找的相关教学资源与交互、交流平台。

2.良好的导航设计促进学习者进行有效的学习

具有良好的导航设计,学习者既可以按照传统教学的线性思路进行学习,在学习完成进行测验后进入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任意选择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某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既可以实现作为教师辅助教学的课程,也可以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课程。

3.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注意力与使用的方便性

界面简洁、大方。

在颜色搭配上,通过红黄、红白等色调形成鲜明对比的设计使主体更加突出、明了,主体内容易引起学习的刺激。

同时,对于各个章节的网页采取了相同的风格,可以方便学生进行查阅,使学习者能尽快熟悉课程的结构。

(二)教学内容的网络设计

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如图8-4所示。

可以看出,这一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