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185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材分析

通过对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保护传统的聚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通过展开讨论,结合南通古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让学生初步形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图片及亲身体验,了解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

2、联系生活实际,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及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合作探究、提炼总结、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联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图片描述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差别。

【教学难点】

分析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展示四幅图片(两张城市,两张乡村的景观照片),让学生说说与我们现在所在的环境相似的图片有哪些?

那么除了我们所居住的城市之外,你还知道其他的聚落吗?

板书: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讲授新课】

板书:

一、聚落的概念和类型

师:

什么叫聚落?

同学们阅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找出答案。

生:

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称为聚落。

师:

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

生:

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类型。

师: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的地方,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而且聚住在乡村和城市这两个不同聚落的人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不同。

师:

居住在乡村与城市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

乡村聚落按聚落中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又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大家阅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

生:

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

师:

投影展示课本P81图4.12“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让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自己的了解,以学习小组讨论说明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房屋的密集程度、高度,道路修筑情况、商店、学校、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生:

学生仔细观察城乡景观图片,结合教师的提示及自己对城乡的了解进行讨论,比较城乡景观的主要差异。

师:

在学生口头讨论的基础上,投影展示下表,引导学生比较填写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房屋

交通道路车辆

人口密度

教育条件

生产方式

自然景观改变大小

密集度

高度

乡村

稀疏

农业

城市

稠密

工业、服务业

师:

通过以上观察分析,可知乡村与城市不仅景观特征不同,而且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也不同。

师:

师:

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

乡村是怎样演变成城市的?

生:

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发展过程,交流讨论结果。

师:

村庄人口不断增多,居民点不断扩大而变成城镇;发展过程中,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较多的楼房,最终发展为城市。

课件展示聚落的产生、发展和演化过程。

师:

(过渡)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

为什么有的聚落大?

有的聚落小?

一个聚落为什么建在这里?

而不是建在那里?

这与自然环境有关系吗?

板书:

二、聚落与环境

师:

假设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族的首领,带领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你会选择哪里?

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生:

分组讨论回答。

师:

早期人类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比较低,因此,他们多居住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今天,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仍然是世界上聚落密集的地区,形成了较多的大城市,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省会──武汉,武汉这个聚落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呢?

课件展示武汉发展因素图。

生: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师:

课件展示四副不同环境的图片,想一想,哪个地区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为什么?

生:

分小组讨论回答。

师:

由此可见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师:

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作为聚居地?

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哪些?

生:

学生阅读课文图4.13“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示意”并结合自己知道的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以学习小组展开讨论。

师:

同学们列举出课本图中所没有列举出的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其他环境因素。

生:

各组学生代表发言。

师:

教师评价后补充说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除课本图中列举出来的地形、资源、土壤、水文、交通因素外,还有气候、植被、地质等因素,并让学生参照课本上的方法填入图中。

师:

目前世界上的聚落为什么集中地分布在平原地区,而高山、荒漠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的分布呢?

生:

学生阅读课文和图4.14与图4.15,并联系已学过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学生展开讨论,相互交流。

师:

平原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历史悠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因此,聚落分布比较密集;而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困难,因此,就少有或者没有聚落。

师:

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

有的聚落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呈团块状。

同学们看团块状聚落图。

有的聚落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条带状聚落。

看条带状聚落图。

师:

同学们阅读课文活动和图4.16“西亚的居民”、图4.17“东南亚的居民”。

聚落民居建筑风格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生:

聚落民居建筑因受自然环境和当地居民生产活动、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等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师:

我们通过下面不同环境下各区域的图片,探究聚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展示课件)

老师针对图提问:

(1)针对图片①,为什么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房顶高耸?

(2)针对图片②,为什么东南亚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

(3)针对图片③,为什么西亚地区建造厚墙加小窗的土楼?

(4)针对图片④,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房屋为斜顶屋?

生: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师:

老师总结:

聚落的建筑与环境有直接相关,图片①,寒冷地区的风大、雪大,厚实的墙体可以抵御寒风,保持屋内暖和,高耸的屋顶,不易积雪。

图片②,东南亚为热带雨林气候,高架屋有利于通风散热,可以保持屋内干爽。

图片③,西亚地区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厚墙加小窗是预防白天气温高和昼夜温差大。

图片④,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多,斜顶屋有利于排水。

师:

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

他们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请举例加以说明。

生:

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草场广布,蒙古包便于拆装,适合游牧生活。

生:

我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干燥,当地居民便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掘成窑洞。

生:

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其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

生:

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一般都建成墙体较厚有火墙、火炕的居室,那里风比较大,所以窗纸都贴在窗外等。

师:

总的说来,聚落的分布、聚落的建筑、聚落的形态都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师:

(过渡)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也给人们留下了遗憾,一些传统的聚落遇到了破坏,甚至消失。

因此,如何处理好聚落的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就成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板书: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师:

结合你所居住的城市、小区或县城、乡村聚落发生的变化,谈谈聚落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的表现?

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生:

学生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展开讨论交流。

师:

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给予评价归纳。

板书:

1、聚落发展的变化

师:

同学们我们所在地区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遗址和民居等传统聚落有哪些呢?

生:

讨论回答。

师:

它们目前的处境是什么样的?

生:

一些特色鲜明的乡村聚落正在逐渐减少,有文化特色的传统名居也被一些高楼大厦所代替。

师:

说说为什么在聚落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和民居?

生:

学生阅读课文84页第2、3自然段,并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展开讨论交流。

师: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适时引导评价,使学生知道传统聚落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从不同侧面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的信息,保护传统聚落有重要意义。

板书:

2、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师: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这些人类的无价之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呢?

哪些聚落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

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

同学们阅读课本84页“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并观察课本图4.18“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和图4.21“我国云南的丽江古城”。

师:

阅读课本85页的资料,思考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资料一:

丽江是我国云南西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城市,1997年丽江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为丽江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

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生: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师:

聚落是一种文化,它不仅是自然环境的体现,同时它也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因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应加以保护。

它们已然成为了人类的文化遗产。

(1)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地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学发展水平;

(2)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3)有利于开展历史和科学研究,了解前人的文化和技术成就,并有助于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

师:

阅读课本86页的资料,谈谈你对破坏世界文化遗产的看法。

资料二:

近年来,丽江旅游业发展很快,在给当地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古城原有的宁静与古朴被打破,当地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特有的生活习俗受到冲击,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生:

学生畅所欲言。

师:

教师对回答好的学生给予鼓励。

师:

我们安徽省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么?

使学生了解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知识和情况,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性。

生:

安徽皖南古村落。

师:

如果你们作为一名旅游者,出去旅游,应如何保护当地旅游环境?

生:

讨论回答。

师:

对作为旅游者应如何保护当地旅游环境进行点拨,培养学生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观。

【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概括本节知识要点:

1、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景观和人们的生产活动存在很大的差异;

2、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工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传统聚落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人类应该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