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2985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5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降水施工方案.docx

《降水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水施工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降水施工方案.docx

降水施工方案

长江道尚斓苑项目

降水施工方案(9#、10#楼范围已施工完毕)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长江道尚斓苑项目经理部

 

第一节、方案编制依据

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4、《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GJ120-99)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7、《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0)

8、《供水水文地质手册》

9、长江道尚斓苑项目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0、由天津大学设计院设计的长江道尚斓苑工程基坑支护设计图纸

第二节、工程概况

1、建设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

长江道尚斓苑项目

工程位置:

南开区长江道与南开六马路交口

建设单位:

天津融侨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海南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天津泰丰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建筑及结构设计概况

长江道尚斓苑项目位于南开区,总建筑面积131438.48㎡,其中地上103097.9㎡,地下28340.58㎡,地上部分为五栋三十二层、三栋五层、一栋六层住宅楼及其配套公建,地下一层为车库及人防,局部二层。

三十二层住宅楼建筑总高度96.2m,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五层住宅楼建筑总高度为19.1m,六层住宅楼建筑总高度为20.19m,配套公建建筑高度为9.95m,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本工程±0.00相当于大沽高程3.80m,现场自然地面整平后相当于大沽高程2.20m,相当于相对标高-1.60m,基坑开挖深度为4.60m。

工程桩及抗拔桩为钻孔灌注桩。

3、周边环境及工程准备情况

本工程位于天津南开区长江道与南开六马路交口,工程南临长江道,东至南开六马路,北临天宝路,西侧为居民楼。

本工程施工现场已设置封闭围墙,在施工现场东南侧和东侧中间位置分别设8m门楼式大门,大门两面均用中建CI标识涂刷,并设置一个能同时冲洗二辆车的洗车槽(4m*7m),在大门旁设置污水沉淀池,基坑顶部和基坑底四周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

现场南侧设置统一临时办公区、生活区,并采用轻钢龙骨及铁皮围挡与施工现场隔离。

现场临水接入点位于施工现场的西南侧、西北侧。

临电接入点有三个,分别是位于场区北侧的变压器、西北侧的变压器和东侧的变压器。

4、基坑支护及止水帷幕设计概述

基坑总延长米约为425M,本工程基坑围护体系采用顶部大范围卸土结合重力坝挡墙和放坡的围护,西侧靠近老建筑一侧采用SMW工法桩围护,SMW工法桩采用∅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内插H型钢,隔一插一;南侧采用放坡开挖,坑外设置∅700@500两轴水泥土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基坑北侧和东侧采用重力坝围护,重力坝内侧设两排两轴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

5、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描述

(1)地层分布规律及土质特征

场地地貌单元为华北平原滨海冲积海积平原地貌,地貌单一,地形较平坦,各勘探孔孔口大沽标高介于1.78~3.07m之间。

依据《天津市地基土层序划分技术规程》(DB/T29-191-2009)及本次勘察结果,该场地埋深90.0米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成因、时代可划分9层,按物理力学性质可进一步划分为20个亚层,各层土的土质特征及分布规律简述如下:

、人工填土层(Qml)

杂填土(地层编号

)(局部为素填土),一般厚度为1.20~5.00m;为原场地房屋拆迁所致,主要由建筑垃圾组成,填垫年限小于10年。

、全新统新近组坑底淤积层(Q43Nsi)

地层编号

该层在本场地没有分布。

、全新统新近组古河道、洼淀冲积层(Q43Nal)

地层编号

该层在本场地没有分布。

、全新统上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Q43al)

顶界标高0.52~0.77m,主要由上部的粉质粘土(地层编号

1)、下部的粉土(地层编号

2)组成:

1粉质粘土,层厚0.70~2.60m,黄褐色,可塑,含铁质,夹粉土薄层;为中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不连续,局部渐变为

2粉土层;

2粉土,层厚0.90~2.90m,顶界标高0.52~-2.09m;黄褐色,稍密-中密,含贝壳,夹粉质粘土薄层;为中偏低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不连续;

、全新统上组湖沼相沉积层(Q43l+h)

地层编号

该层在本场地没有分布。

、全新统第Ⅰ海相层(Q42m)

顶界标高-1.93~-2.28m,主要由上部的粉土(地层编号

1)、下部的粉质粘土(地层编号

2)组成:

1粉土,层厚1.40~8.20m,灰色,中密,砂粘互层,含贝壳,夹粉质粘土薄层;为中偏低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不连续;仅在04号孔位附近缺失,在55号孔位上部夹6-t1层粉质粘土透镜体。

2粉质粘土,层厚1.50~10.10m,顶界标高-2.28~-10.56m;灰色,可塑,砂粘互层,含贝壳,夹粉土薄层;为中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连续,但厚度及层顶标高变化较大;

⑦、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层(Q41h)

顶界标高-10.93~-12.64m,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⑦)组成,层厚1.30~2.00m,灰黑~浅灰色;可塑,含少量有机质、腐植物,属中压缩性土,水平分布连续。

⑧、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41al)

顶界标高-12.93~-14.22m,主要由上部的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⑧1)、粉土(地层编号⑧2)及下部的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⑧3)组成:

⑧1粉质粘土,层厚1.00~5.10m,灰黄色,可塑,含铁质及姜石;属中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不连续,在07、08、11、12、34、35、36号孔附近渐变为⑧2粉土。

⑧2粉土,层厚0.70~4.60m,顶界标高-13.84~-16.70m,灰黄色,饱和,中密;含铁质,夹粉质粘土薄层;属中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不连续。

⑧3粉质粘土,层厚1.70~3.00m,顶界标高-15.02~-17.20m,灰黄色,可塑,含铁质及姜石;属中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不连续,以透镜体形式存在于11、12、35、36、66号孔位的⑧2层粉土底部。

⑨、上更新统五组陆相冲积层(Q3eal)

顶界标高-16.93~-17.73m,主要由上部的粉土(地层编号⑨1)、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⑨2)及下部的粉土(地层编号⑨3)组成:

⑨1粉土,层厚1.30~4.00m,黄褐色,饱和,中密;含铁质,夹粉质粘土薄层;属中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不连续,局部渐变为⑨2层粉质粘土,在07、08、13、14号孔位该层上部夹9-t1层粉质粘土。

⑨2粉质粘土,层厚5.30~10.70m,顶界标高-16.93~-22.39m,黄褐色,可塑,含铁质及姜石;属中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连续,受⑨1粉土层影响,顶界起伏较大,在55号孔位附近渐变为工程性质相近的粘土。

⑨3粉土,层厚1.40~3.10m,顶界标高-26.38~-26.64m,黄褐色,饱和,中密;含铁质,夹粉质粘土薄层;属中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不连续,以透镜体形式分布于11、39、41、53、64、67号孔位的⑨2层粉质粘土底部。

⑩、上更新统四组第Ⅱ海相沉积层(Q3dmc)

地层编号

该层在本场地没有分布。

、上更新统三组陆相冲积层(Q3cal)

顶界标高-26.53~-28.33m,主要由上部的粉质粘土(地层编号

1)中部的粉砂(地层编号

2)及下部的粉质粘土(地层编号

3)组成:

1粉质粘土,层厚2.30~12.20m,顶界标高-26.53~-28.33m;黄褐色,可塑,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连续。

2粉砂,层厚1.50~8.50m,顶界标高-30.17~-39.70m;黄褐色,饱和,密实,主要由石英长石及暗色矿物组成,夹粉质粘土薄层;属低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连续,在42号孔该层中部夹11-t1层粉质粘土。

3粉质粘土,层厚1.10~8.30m,顶界标高-34.28~-42.81m;黄褐色,可塑,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不连续,在42、49、51、52号孔位附近缺失。

、上更新统二组Ⅲ海相沉积层(Q3bm)

顶界标高-42.28~-44.14m,主要由上部的粉质粘土(地层编号

)组成,层厚9.40~15.80m,灰褐色,可塑,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连续。

在29、30、43、44、45、46、47、48号孔位附近该层夹12-t1层粉砂透镜体。

、上更新统一组陆相冲积层(Q3cal)

顶界标高-55.72~-59.61m,主要由上部的粉质粘土(地层编号

1)中部的粉砂(地层编号

2)、粉质粘土(地层编号

3)及下部的粉砂(地层编号

4)组成:

1粉质粘土,层厚1.90~11.10m,褐黄色,硬塑,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连续,在41号孔位该层上部夹13-t1层粘土透镜体。

2粉砂,层厚1.60~8.30m,顶界标高-59.61~-68.37m;褐黄色,饱和,密实,主要由石英长石及暗色矿物组成;属低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不连续。

3粉质粘土,层厚4.50~14.80m,顶界标高-63.61~-77.18m;褐黄色,硬塑,含铁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不连续。

4粉砂,顶界标高-77.74~-79.33m;褐黄色,饱和,密实,主要由石英长石及暗色矿物组成;属低压缩性土,本次勘察未揭露该层,最大揭示厚度为9.90m,最低标高至-87.88m。

(2)水文地质特征

1)地下水位

勘察期间钻孔中测得场地地下水位:

初见水位埋深1.00~1.90m,相当于标高0.34~1.52m。

静止水位埋深0.50~1.50m,相当于标高0.84~1.76m。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及年变幅

浅层地下水层为潜水类型,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形式排泄,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

潜水位年变幅的多年平均值为0.50m左右。

抗浮设计水位

抗浮设计水位标高可按设计室外地坪下0.50m考虑。

2)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根据本场地所取4组地下水样及《水质分析报告》,地下水属HCO3---Cl-+SO42---K++Na+--Mg2+--Ca2+型水,PH值为7.75-7.80,为弱碱性水,水质分析结果详见《水质分析报告》。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和《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0(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地层按弱透水层考虑,就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进行评价。

判别结果为: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部位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

3)浅层地基土的渗透性

根据本次勘察53、58、66、69号孔原状土样室内渗透试验结果,提供本场地埋深25.00m以上各层土的渗透系数及渗透性详见表1。

浅层地基土渗透性表表1

地层编号

岩性

垂直渗透系数

水平渗透系数

渗透性

1

粉质粘土

7.78E-6

4.22E-6

微透水

2

粉土

8.54E-5

1.92E-5

弱透水

1

粉土

1.32E-5

1.20E-5

弱透水

2

粉质粘土

3.50E-6

7.13E-6

微透水

粉质粘土

1.44E-7

2.74E-7

不透水

⑧1

粉质粘土

2.83E-7

2.02E-6

微透水

⑧2

粉土

3.71E-5

1.94E-5

弱透水

⑧3

粉质粘土

9.49E-7

1.20E-7

不透水

⑨1

粉土

7.40E-6

2.90E-5

弱透水

⑨2

粉质粘土

1.68E-8

1.27E-7

不透水

第三节、降水目的及指导思路

1、降水目的

根据本工程的基坑开挖及基础底板结构施工的要求,本方案降水的目的为:

基坑降水在土方开挖前20d天进行,将水位降至槽底1m以下,以使基坑内土体较好固结,以保证土方开挖及基础结构施工作业面无明水。

2、指导思路

根据工程需求,本降水方案指导思路为:

(1)针对中等液化及轻微液化地层,及时消除液化,保证基坑开挖顺利进行;

(2)针对深基坑工程地质情况,开挖范围内多为粉质粘土、淤泥质土,渗透系数小,含水量大的特点,有效设计降水井结构,提高抽水效率。

第四节、降水井平面布置及降水井构造图

基坑降水包括四部分:

一是基坑开挖前20d的降水,保证基坑地下水位比基槽底低至少1m;二是土方施工至设计标高以后对坑内少量明水的抽排;三是从开挖至基坑回填前的阶段,防止地表水进入基坑内;四是地库顶板覆土不及时或覆土不足时,应继续降水使地下水标高控制在-3.250m处。

1、基坑降水

1)降水井点的布置

根据设计提供的基坑降水施工图,在基坑中布置142口疏干降水井,22口观测井。

坑内疏干井采用500mm大口径无砂砼管,井深9.85m,深坑区域为坑底以下5米;观测井采用500mm大口径无砂砼管,井深5.85m。

2)基坑降水井降水

在基坑开挖前20d天进行降水,保证开挖作业面没有明水,并且地下水水位低于基坑底1m至少10天。

每井配备QY-20潜水泵实施昼夜抽水,水流通过塑料软管集中排放到基坑边集水井,通过沉淀后采用污水泵排到市政管网。

2、坑内排水

沿基底后浇带和作业面做排水盲沟和集水井,随挖随填,与降水井相连形成坑底明排水系统。

盲沟做法:

用编织袋或土工包等粒径碎石,宽300mm,深300-500mm,盲沟至围护结构距离不得小于5m。

3、坑外排水

土方开挖后在基坑外围设置截水沟,截水沟通往基坑边集水坑,经过沉淀后用污水泵排往市政管网,随时排除地表积水。

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注:

主楼内降水井位置应避开电梯井深基础等水压较大位置。

降水井设计构造

说明:

1、深井构造

(1)滤水管:

滤水管均采用内径φ500mm的无砂砼管,所有滤水管外均填细石或中粗砂做滤料;

(2)沉淀管:

沉淀管主要起到过滤器不致因井内沉砂堵塞而影响进水的作用,沉淀管接在滤水管底部,直径与滤水管相同。

2、施工要求

(1)井口:

井口应高于地面以上0.675m左右,以防止地表污水及垃圾进入降水井内;

(2)填滤料(细石或中粗砂):

疏干井从井口下去2m部位围填磨圆度较好的滤砂(细石或中粗砂)。

(3)填粘性土封孔:

在滤砂的围填面以上采用优质粘土填至地表并夯实,并做好井口管外的封闭工作;

(4)各井的结构构造见“基坑降水井设计结构图”。

3、降水井质量验收标准

(1)井身偏差:

井身应圆正,井的顶角及方位角不能突变,井身顶角倾斜度不能超过1度。

(2)井管安装误差:

井管应安装在井的中心,上口保持水平。

井管与井深的尺寸偏差不得超过全长的正负千分之二;井管顶部应比自然地面高0.675m。

(3)抽水稳定后,井水含砂量不得超过2万分之一(体积比);

(4)井中水位:

抽水稳定后,井中的水位处于安全水位以下;

(5)虑管在井孔中位置偏移不得大于虑管壁厚。

(6)每台水泵应配置一个控制开关,主电源线路要沿深井排水管路设置。

第五节、降水井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

井点测量定位→挖井口、安护筒→钻孔机就位→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砂砾过滤层→洗井→井管内下设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盖井盖→清理施工现场→降水管理→降水任务完成→封井。

2、施工要点

钻井

按布设的井位坐标测放井位,采用钢筋做显著标志,对井位处的地面标高进行测量,根据设计井底标高,确定井深。

按设计井位,根据天津地区地下地层情况,施工时设置护筒,避免泥浆浸泡、冲刷导致孔口坍塌。

采用反循环潜水钻机成井,井径不小于700mm,井孔保持圆正垂直,孔深分别大于10m、6m。

换浆

井管下入前注入清水置换,砂石泵抽出沉渣并测定井深。

用水泵或捞砂管抽出沉渣,使井内泥浆密度保持在1.15-1.25g/cm3。

吊放井管

井管采用Φ500mm无砂砼滤水管,分节下放,滤水管外包多层土工布及等粒径碎石。

井管要高出地面不小于675mm,并加盖临时保护。

填滤料

井管下入后立即填入细石或中粗砂滤料。

滤料沿井孔四周均匀填入,宜保持连续,将泥浆挤出井孔。

填滤料时,应随填随测滤料填入高度,当填入量与理论计算量不一致时,及时查找原因。

不得用装载机直接填料,应用铁锹下料,以防不均匀或冲击井壁。

洗井后,如滤料下沉量过大,应补填至井口下2m处,其上用粘土封填。

滤料必须符合级配要求,合格率要大于90%,杂质含量不大于3%。

洗井

成井后,借助空压机清除孔内泥浆,至井内完全出清水止,再用污水泵反复进行恢复性抽洗,抽洗次数不得少于6次。

洗井应在成井4小时内进行,以免时间过长,护壁泥皮逐渐老化难以破坏,影响渗水效果。

洗井后可进行试验性抽水,确定单井出水量及水位降低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下泵抽水

潜水泵在安装前,对水泵本身和控制系统作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

检验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各部位螺栓是否拧紧,润滑油是否加足,电缆接头的封口有无松动,电缆线有无破坏折断等情况,然后在地面上转3~5min,如无问题,方可放入井中使用。

深井内安设潜水电泵,可用绳吊入滤水层部位,带吸水钢管的应用吊车放入,上部与井管口固定。

设置深井泵的电动机座应安设平稳,转向严禁逆转(设有逆止阀),防止转动轴解体。

潜水电动机、电缆及接头必须有可靠的绝缘,每台泵配置一个控制开关。

主电源线路沿深井排水管路设置。

安装完毕应进行试抽水,满足要求后始转入正常工作。

封井(盖井盖)

井口地面以下2m范围内用粘性土回填压实,井管要高出地面0.675m,并在周围立显著标志和加井盖予以保护。

降水结束封井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和设计要求并且在保证抽水效果的前提下对降水井进行封井处理,封井采用C45P8抗渗微膨胀混凝土,在混凝土终凝后剔除顶部浮浆并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用加工成与钢管内径相同的4mm厚双层圆形钢板与抗浮钢管侧壁满焊,两层钢板间距应≤100mm并且在间隙内满填防水油膏,最后在焊接成型的封口钢板面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两遍,厚度1.5mm。

3、施工技术要求

尽量使用清水钻探,必要时使用稀泥浆钻进;

机械垫平,保证钻孔垂直度,严格按设计孔径、孔深施工;

作好钻探记录,记录好孔号、孔深、地层岩性等;下管时将井管对整齐,捆扎要牢靠,防止下管脱落或井斜;

滤料规格要整齐干净、圆度要好,绝不准含砂;

成孔下管前,要用清水换浆,成井后,应立即用空压机洗井,一切水质洗到清澈透明,抽水五分钟后含砂量应低于1/2000;

洗井后应下泵抽水,观测出水情况,及时调整降水方案。

4、降水井施工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井点成孔质量控制措施:

钻孔的孔口处设置护筒;

孔径施工垂直,上下一致,管井设计管径Φ500mm,孔底比管底深0.5~

1.0m;空压机洗井至水清砂净;

钻进中在需要的时候取土样并做好记录。

分节组装的井点管直径一致管井井点管采用无砂混凝土管,其孔隙率不应小于20%,且外壁包无纺布。

井点管沉设符合下列规定:

下管前进行冲孔换浆,泥浆比重控制在1.05~1.10之间。

沉设前应先配管,分节沉设时,各节应同心并连接严密。

管井井点管高出地面300mm,井点管就位固定后,管上口应临时封闭。

滤料洁净,其规格为含水层筛分粒径的5~10倍。

投放时符合下列要求:

滤料投放前清孔稀释泥浆;

滤料沿井管周围均匀投放,投放量不得小于计算量的95%;

滤料填至井口下1m左右时用粘性土填实夯平。

井点管沉没后,检查渗水性能。

当投放滤料管口有泥浆水冒出或向管内灌水能很快下渗时方为合格。

配水管路断面根据排水流量确定并连接严密。

排出的水经过沉砂处理后,方可排入市政管道。

降水井点系统,在工程结构底板浇注完毕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行撤除、封井。

井点封井后,及时回填密实。

5、降水井保护措施

坑内井在井口处用Ф16螺纹钢焊好保护架,设置井盖盖好。

坑外砌筑井台,井口设置井盖盖好,以防掉落井内杂物。

土方开挖时,除向土方开挖人员作好保护交底外,派专人负责看护成井,并随土方下挖逐节拆下井管。

观测井的保护措施:

槽内观测井在井周围做好标志,以示保护。

每天进行巡视,检查观测井的保护情况。

第六节、工程抽降水

水泵安装

潜水泵用钢丝绳吊放。

安装并接通电源,铺设电缆和电闸箱,做到单井单控电源,并安装时间水位继电自动抽水装置和漏电保护系统。

抽降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及观测井水位变化情况分阶段控制潜水的降深。

开始抽水时,因出水量大,为防止排水管网排水能力不足,可有间隔的逐一起动水泵。

抽水开始后,应逐一检查单井出水量、出砂量。

当出砂量过大,可将水泵上提,如出砂量仍然较大,应重新洗井或停泵补井。

单井出水量为4L/s,需同时降水井共30口,故总出水量为120L/s。

水位观测

抽水前应进行静止水位的观测,抽水初期每天早晚7点观测2次,水位稳定后应每天观测1次,水位观测精度±2cm,并绘制地下水水位降深曲线。

第七节、沉降控制措施

该基坑设计地下墙围护已隔断需要降水的潜水含水层,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降水对基坑外侧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过在降水实施过程中仍要及时监测水位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沉降控制的技术措施:

1、及时检测坑外道路、构筑物、建筑物沉降量的变化,发现沉降量达到报警值时,应及时实施加固或回灌等相应的符合工况的应急抢险措施。

2、及时监测坑外地下水水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调整抽水井及抽水流量,指导降水运行和开挖施工。

3、及时整理基坑开挖和降水时的水位资料,位移监测资料,结合施工工况对异常变化进行分析,必要时绘制相关的图表、曲线,指导降水及基坑挖土施工。

第八节、降水运行

1、试运行

试运行之前,准确测定各井口和地面标高、静止水位,然后开始试运行,以检查抽水设备、抽水与排水系统能否满足降水要求。

2、降水运行管理

(1)在基坑正式开挖前20天天开始进行降水,基坑内的疏干井每口井配置1台潜水泵,每5-6口井配备一名专职人员,保持降水井中的水位在-7.2米以下。

每天的上午7点,下午14点、晚上20点对降水井水位进行观测,发现水位上升后及时安排专人进行抽水,做到能及时降低基坑中开挖范围内土体中的地下水位;

(2)做好基坑内的排水准备工作,以保证基坑开挖时遇降雨或地下明水能及时将基坑内的积水抽干;

(3)现场安排3名电工对现场临时用电进行维修。

(4)现场安排5名应急降水排水人员,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5)抽水需要每天24小时现场值班,并做好抽水流量记录;

(6)降水最终结束提泵后应及时将井注浆封闭,补好盖板。

3、坑内降水井井管保护技术措施

(1)井管口设置醒目标志,做好标识工作;

(2)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加深,井管的暴露长度不断加大,疏干井井管急时割除;

(3)协同挖机施工人员及有关单位做好做好井管保护工作。

4、降水井水位观测、记录

每天安排2名观测人员专门对降水井水位进行观测,做好下泵前和起泵后的水位记录,每天上午9点前将前一天的降水记录上报监理单位。

5、降水结果分析

每10天对降水记录进行分析,采用表格及绘制曲线的方式将10天的降水记录进行汇总并上报监理单位。

第九节、施工现场管理

1、施工组织计划

(1)指导思想

按项目法施工管理原则,结合本工程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