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2804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五章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五章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五章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五章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docx

《第五章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docx

第五章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五章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一节政治经济概况

教学目标:

1了解五代十国的基本概况

2掌握宋朝建立的过程

3理解王安石变法

4掌握辽建立的过程

5掌握西夏建立的过程

6掌握元朝建立的过程

7了解元末农民起义

重点:

1掌握宋朝建立的过程

2王安石变法

3元朝建立

难点

王安石变法

教学过程:

一五代十国

基本概况

释义

  五代十国,是“五代”与“十国”的合称,有时也称为五代,一般认为是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这一历史时期。

五代十国示意图(943年)

在此五十四年间,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

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或同时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十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十国”只是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

  关于五代十国的理解,一般分为狭义与广义角度的两种解释。

在狭义上一般理解为“五代十国”本身。

在具体历史运用实践中,往往以此代指这一历史时期,使得定位与理解更为严谨,这就是广义上的理解。

基本信息

1.五代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朝代

都城

统治年代

开国皇帝

灭亡

1

后梁

汴州(今河南开封)

907年——923年

太祖朱温

灭于后唐

2

后唐

洛阳(今河南洛阳)

923年——936年

庄宗李存勖

灭于后晋

3

后晋

汴州

936年——946年

高祖石敬瑭

灭于契丹

4

后汉

汴州

947年——950年

高祖刘知远

灭于后周

5

后周

汴州

950年——960年

太祖郭威

灭于北宋

2.十国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朝代/政权

都城/首府

统治年代

开国君主

灭亡

1

吴国

广陵(今江苏扬州)

892年——937年

太祖杨行密

灭于南唐

2

南唐

金陵(金江苏南京)

937年——975年

烈祖李昪

灭于北宋

3

前蜀

成都府(今四川成都)

891年——925年

高祖王建

灭于后唐

4

后蜀

成都

925年——965年

高祖孟知祥

灭于北宋

5

闽国

长乐府(今福建福州)

893年——945年

太祖王审知

灭于南唐

6

楚国(南楚)

长沙府(今湖南长沙)

896年——951年

武穆王马殷

灭于南唐

7

南汉

兴王府(今广东广州)

905年——971年

高祖刘䶮

灭于北宋

8

南平(荆南)

江陵府(湖北荆州)

907年——963年

武信王高季兴

灭于北宋

9

吴越

西府/杭州(今浙江杭州)

893年——978年

太祖钱镠

灭于北宋

10

北汉

太原府(今山西太原)

951年——979年

世祖刘崇

灭于北宋

3.五代十国时期其余割据政权情况一览表

序号

政权名称

都城/首府

称号/地位

姓名

统治时间

灭亡/结束

1

赵国

镇州(今河北正定)

赵王

王镕

883年-921年

灭于后唐

2

北平国

定州(今河北定州东)

北平王

王处直

907年—921年

灭于后唐

王都

921年—929年

3

晋国

太原府(今山西太原)

晋王

李克用

891年—908年

建立后唐

李存勗

908年—923年

4

岐国

凤翔府(今陕西凤翔)

岐王

李茂贞

907年—923年

灭于后唐

5

定难

夏州(今陕西靖边北)

定难节度使

夏国公

李思谏

895年—908年

建立西夏

李彝昌

908年-909年

定难节度使

朔方王

李仁福

909年-933年

定难节度使

夏国公

李彝超

933年-935年

李彝殷

935年-967年

李光睿

967年-978年

6

卢龙、燕国

幽州(今北京)

卢龙节度使

燕王

皇帝

刘守光

907年—913年

灭于晋国

7

殷国

建州(今福建建瓯)

皇帝

王延政

943年—945年

灭于南唐

8

武平(湖南)

潭州(今湖南长沙)

武平节度使

刘言

950年—953年

灭于北宋

王逵

953年—956年

周行逢

956年—962年

周保权

962年—963年

9

清源(泉漳)

泉州(今福建泉州)

泉漳都指挥使

清源节度使

留从效

945年—962年

灭于北宋

清源节度使

泉漳留守

留绍镃

962年—962年

清源节度使

张汉思

962年—963年

陈洪进

963年—978年

10

朔方(灵武)

灵州(今宁夏灵武)

朔方节度使

颍川郡王

韩逊

900年—914年

灭于西夏

朔方节度留后

灵武节度使

韩洙

914年—928年

朔方节度留后

韩澄

928年—929年

朔方节度使

康福

929年—932年

朔方节度留后

张希崇

932年—939年

陈留王

朔方节度使

冯晖

939年—952年

灵州大都督府长史

朔方留后

冯继业

952年—?

西平王、灵州知州

裴济

年—1002年

11

静海(交趾)

交州(今越南河内)

“静海”政权定位有争议,此略,详情参见“静海节度使”

走向独立

12

归义(

西汉金山国)

敦煌(今甘肃敦煌)

“归义”政权定位有争议,此略,详情参见“归义军节度使”

灭于西夏

13

河西

凉州(今甘肃武威)

“河西”政权定位有争议,此略,详情参见“河西节度使”

灭于西夏

二宋朝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

979年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政变。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

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

公元959年,

周世宗柴荣死,七岁的恭帝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

翌年正月初,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宋,仍定都开封。

史称这一事件为“陈桥兵变”。

民间传说:

第二天,当赵匡胤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忽被一阵“万岁”声惊醒,大将高怀德捧着黄袍,不由分说就批在了赵匡胤的身上,三军高呼万岁,响彻云霄。

赵匡胤推辞再三,众人以死相胁,最后赵匡胤依刘邦故事约法三章,大军向东京进军。

城内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审琦早已恭候多时,此二人都是赵匡胤的心腹。

接下来的事情正如上面所说的,赵匡胤逼使周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了赵宋王朝。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

公元960年废除宰相坐议礼

建隆元年(960)二月,宋废除了宰相坐议之礼。

以往各朝,每逢国家大事,皇帝必召宰相等重臣坐在一起,共同商议。

议毕,皇帝赐茶,臣子方可退下。

唐及五代时期,仍沿此制。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仍留用范质、王薄等后周重臣。

他们曾受周皇重用,这就容易受到猜忌;加上宋太祖猜忌心较重,稍有不慎,便会祸从天降。

他们奏请改变旧制,不再由君臣坐在一起共同商讨,代之以奏札。

宰相有事,可奏呈皇帝,皇帝批阅后,再给宰相下旨。

赵匡胤对此表示同意。

从此,宰相“坐而谈事”的待遇就被取消了。

公元961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建隆二年(961)七月,宋太祖赵匡胤宴请禁军宿将,以温和的方式解除了他们的兵权。

应邀参加这次宴会的,有高级将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

席间,宋太祖说:

“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

可当了皇帝以后,却整夜不能安睡。

”石守信等忙问其故。

宋太祖答道:

“列位固无异志,但若部下有贪图富贵之人,有朝一日也强将黄袍加身,你们不想当皇帝也不行了。

”石守信等人惶恐着请太祖指一条生路。

太祖便委婉诱导他们交出兵权,出守藩镇,多买良田美宅,为子孙创下永久的家业。

还可多养些歌儿舞女,每日饮酒取乐,以尽天年。

这样,君臣之间互不猜疑,上下相安。

石守信等人大悟,第二天便上表假称有病,要求解除兵权。

太祖欣然同意,罢免了他们的军职。

这就是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不久,太祖以同样方法罢免了各藩镇的节度使。

至此,禁军与藩镇的兵权都集中到了赵匡胤手里。

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   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后,为了防止五代十国割据混乱局面的重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起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庞大的军队和官僚机构。

宋太祖即位不久,解除了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的兵权,提拔一些资历浅、易驾驭的年轻人充任禁军将领,并由文官主持的枢密院掌管军队的调动、招募、供给、训练、屯戍、拣选、迁补等军政,实行以文制武。

此外,宋太祖把一半禁军部署在京城附近,另一半屯驻外地,使内外相隔,互相制约。

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实行更戍法,定期换防,不致军队威胁皇权。

为了避免出现“君弱臣强”的尴尬局面,宋太祖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若干人,削弱宰相权力。

同时,中央派文官任知州、知府,各州府还设置通判,监督、牵制州府长官。

王安石变法

变法背景

三大矛盾

王安石变法

[1]

 1、阶级矛盾尖锐:

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

  2、民族对立严重:

北宋与西夏和辽国发生多次战争。

3、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突出:

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

变法内容

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遭到激烈反对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

起民间不满

③宋神宗变法态度的动摇

三辽的建立

辽(公元916-1125年),是以契丹贵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统治中国北半部达两个多世纪,其强盛时所辖地域幅员万里。

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号辽。

历史上又称大契丹。

公元1125年被女真人所灭。

公元927年耶律德光继位,占燕云十六州,以幽州为燕京,改国号为辽。

发展与灭亡

  辽代与北宋对峙,是统治中国北部的一个王朝,1125年为金所灭。

在太祖阿保机统治时期,创建奴隶制国家,确定皇权世袭,建立军队,制定法律,修建都城,制造文字,此后继续向外扩张。

西吞并甘州回鹘,东灭亡渤海国,南占领燕云十六州。

太宗死后,经过世宗,穆宗,景宗,一再发生争夺皇权战争。

982年圣宗继位,实行一系列改革,多方面削弱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的统治。

其间他带兵南侵,与宋订立澶渊之盟,两国各守旧界,此后不再有大的战事。

圣宗在位半个世纪,是辽朝的全盛时期。

到兴宗,道宗时期皇室内部政变频繁,各族人民反抗辽朝的起义连绵不断,辽王朝日见衰败。

金政权建立后,接连打败辽王朝,很快取代了辽在东北的统治地位。

1125年天祚帝逃往西夏途中,为金兵追获,辽亡。

四西夏

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

唐朝中和元年(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

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

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1.西夏的建立

教师简要介绍党项族的情况,它的前身是羌族的一支,唐中期以来居住在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过着游牧的生活。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

都城在兴庆(今银川)。

2.汉化政策:

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

推行科举制度。

创制西夏文字。

3.宋夏和战

(1)双方不断交兵,损失都很严重。

(2)1044年,双方订立和议。

教师简要和议主要内容,然后学生思考这一和议的本质所在?

学生回答:

北宋统治者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来换取苛且偷安的行动。

和议之后,双方实现了长期的友好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了。

五女真的兴起

女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生活在今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唐朝时称黑水靺鞨。

辽朝统治者长期向女真人索要珍珠和狩猎用的“海东青”(一种鹰)。

川流不息地穿过女真部落,鱼肉女真百姓,终于导致女真族反抗。

在女真30多个部落中,完颜部最为强大,完颜部逐步地统一了女真各部。

公元1114年9月,阿骨打命女真各部人马誓师来流水(今拉林河),开始了为期十年的伐辽征战。

1115年1月28日,女真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金国建国后,展开以辽五京为战略目标的灭辽之战。

五京一下,辽朝部分随即灭亡。

金灭辽后,与北宋遂成敌国。

北方的强国辽已经被女真族建立起来的金所消灭,金灭辽后,既而把矛头直指北宋的统治。

公元1125年2月,金以宋朝破坏与其定下的共同对辽的协议为名,大举出兵侵宋,此时正是宋徽宗宣和七年。

金军兵分两路南侵,东路大军由斡离不指挥,西路则由粘罕指挥,共同进攻太原。

此时,宋朝的局面已经大乱,徽宗迫不得已将皇位让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

寄希望于能改善局面,抗拒金兵,以扭转不利局势。

此时,金兵已到达黄河岸边,直迫宋都开封,宋徽宗逃至金陵。

北宋军队在丞相李纲的指挥下,击退了金军,暂时制止了金国的南侵,但由于徽、钦二帝的无能,一心想和金国求和。

他们先后答应割地赔款给金国,又罢免了李纲等忠臣,使得金兵更加肆无忌惮。

公元1127年,金军又一次攻打开封,并掠去徽、钦二帝及大量财物,北宋后宫和大量官民女眷被抵押给金国,其中大部分被没入金国官妓院--洗衣院,史称“靖康之变”。

至此,北宋王朝宣告灭亡。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六南宋

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宋高宗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

南宋与西夏、金朝和大理为并存政权。

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军事实力较为软弱、政治上较为无能的一个王朝。

金与南宋的对持

宋高宗在位初期年轻力壮,有意抗金,收复河山,重用主战派,以李纲为相、宗泽镇守汴京。

曾多次大败金兵,令局面稍为稳定。

但后来赵构没有对抗金朝的决心,罢免了李纲、宗泽等人。

  后来金兀术挥军南下,高宗南逃至杭州,并乘船出海避难。

宋将韩世忠率八千精兵,利用黄天荡优势力挫十万金兵。

金兀术历经辛苦,火烧宋军船只,才能狼狈北返。

从此金人不敢轻言渡江。

高宗定都于临安(今杭州)。

宋金和约

  宋高宗赵构,由于害怕军人战胜回朝会专横难制;而且亦担心钦宗回

朝继承其死后的帝位(当时高宗因不能生育而绝后),所以在1138年任秦桧为相,向金推行求和政策。

秦桧削去首先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

1138年宋金初次协议,南宋取回包含开封的河南、陕西之地。

1140年,金朝撕毁协议,金军分三路大举南侵,重占宋朝首都开封,宋军在许多抗金名将指挥下,取得辉煌战果。

尤其是岳飞在郾城与金兵将领兀术会战,力挫金兵,乘机进兵朱仙镇,收复了黄河以南一带,与开封只有四十五里。

后来,高宗希望换回在金的生母与父亲徽宗的遗体,答应金杀岳飞,割地赔款等一系列要求。

【金因看到南宋不断强大的反抗力量,尤以岳飞等一批优秀将领为突出。

希望借此机会除掉岳飞。

同时,高宗也害怕岳飞真的收复北宋失地,会救回靖康之难被劫走的兄弟钦宗,危及自身帝位,因此答应金人杀岳飞的要求。

】命秦桧除掉岳飞。

秦桧领命除岳飞,以十二面金牌下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服从命令。

在1142年1月杀害了岳飞父子。

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七元朝的统一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

1279年统一全国。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

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

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

直至1402年才去元国号并改国号为“鞑靼”。

元朝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98年。

1218年蒙古灭西辽,1227年6月灭西夏,1234年灭金,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灭大理,1276年灭宋,1279年消灭宋残余势力,元朝最终统一中国.

蒙古族在各等人中名列第一等,主要指蒙古族。

  色目人继蒙古人之后名列第二等,主要指西域人,是最早被蒙古征服的,如钦察、唐兀、畏兀儿、回回等,另外,蒙古高原周边的一些较早归附的部族,也属于色目人,如汪古部等。

  汉人为第三等,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晚被蒙古征服的、四川、云南(大理)人,东北的高丽人也是汉人。

  南人为第四等,指最后被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淮河以南不含四川地区的人民)。

元朝灭忙的根本原因

还是土地问题,即土地兼并问题或者或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问题。

中国古代的农民,是最能逆来顺受和忍耐的人,无论统治者怎样压迫欺凌他们,只要没到没法生存下去的地步,他们就不会反抗。

决定农民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是农民是否拥有自己的土地。

虽然他们可以靠租用地主的土地生存,但是地租很高,而且遇到灾害,就会很难生存(地主不管农民死活)。

因此,一旦农民没有了土地,生存就没法保证。

所以说根本原因是土地问题。

      土地问题不会直接让农民起义反抗,因为虽然没有土地,但是靠租用地主土地,还是可以勉勉强强生存下去。

所以农民起义反抗,还需要导火索,这就是自然灾害。

但在元朝,还有发行过量的银票。

农民没有土地,加上个自然灾害,农民没有收成,地主不发救济粮,外加上银票泛滥,物价飞涨,农民一没有吃,而买不起任何东西,彻底倒了无法生存的地步,于是有人开始一呼起义,千百万农民响应。

农民起义就爆发了。

而且迅速动摇推翻元朝的统治。

但是不是全国所有的地方都闹自然灾害,不是所有的农民都会参与到起义之中。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农民起义,有些发生在盛世,也有发生在王朝末期。

农民起义能否成功,出了领导人的能力外,还得看有多少农民愿意参与到起义之中。

这就是“仇恨的种子”。

仇恨的种子来自统治者压迫欺凌农民的行为。

虽然这些行为不会直接导致农民的反抗,但是会在农民心中埋下怨恨,将农民驱赶到统治者的对立面,即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一旦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仇恨的种子就会发芽,将心怀仇恨的农民带到起义军中。

元朝从它的建立到后来的一统中国,再到将近百年的统治期间,无不在埋下仇恨的种子。

成吉思汗在灭金,夏时候,就经常性的屠城,使农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待到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中国之后,凭借着不平等的民族等级制度,元朝的贵族不断地侵害汉族农民。

种种的行为,给农民带来的是仇恨的种子,给王朝带来的是不稳定的灭亡因素。

所以当红巾军刚开始起义的时候,各地积极响应,纷纷爆发起义,很快灭亡了元朝。

      元朝统治者不能进行很好的汉化,未能彻底地采用儒家的治国方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这些是他们不能进行自我的调整或者净化的原因。

如科举制度实施的不彻底,带来的是元朝中后期缺少能够延续王朝寿命或者改革的人物。

不能采用儒家治国的方法,意味着元朝统治者永远没法去调整各个问题。

注定了它的灭亡。

作业:

1简述五代十国的基本概况

2简述宋朝建立的过程

3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