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2625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犯罪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是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2.初犯:

是相对累犯而言的犯罪人类型,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

3.投射作用:

是个人将自己具有的不良性格、观念、欲望、态度等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同样具有这些特征的一种防御机制。

4.意志过程:

下定决心,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便是意志过程

5.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

是从吸收客观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

6.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

由犯罪心理的整合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

7.防御机制:

是个体为了消除由心理冲突或挫折所引起的焦虑,维护和恢复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8.天生犯罪论:

龙勃罗梭以惯犯和重大犯罪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解剖罪犯的头盖骨及身体各部位的研究,发现罪犯与正常人在生理构成上有很大不同,罪犯在生理上表现出一种返祖现象,以此提出了天生犯罪论。

9.虞犯:

有犯罪征兆者(虞犯),即最有可能犯罪的人

10.情感过程:

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伴随着喜、怒、哀、乐、惧、欲等情绪或情感体验,并根据自己或社会的需要采取亲近还是疏远的态度的过程

11.挫折攻击论:

当人的一个动机、行为遭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攻击和侵犯性反应,从而引起犯罪。

12.心理状态:

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13.事实的犯罪行为:

是指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和是精神病患者所实施的犯罪行为。

14.犯罪心理学:

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15.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

16.个性心理:

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

17、自卑感论:

人具有保护自己、追求优越的本能,的权利欲,当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形成自卑感。

18、偶犯:

指那些存在不良心理因素,在某种情境出现时发生犯罪行为的个体

 

1

 

二、选择题

(一)

1、作为理论科学的犯罪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著名精神病学家和

法学家(B),他出版了第一本《犯罪心理学纲要》,被后人称为犯罪心理学的“始祖”。

A.费尔巴哈B.艾宾C.菲利D.龙勃罗梭

2、(A)是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原因或动力因素。

A犯罪动机B犯罪工具C犯罪目标D犯罪方法

3、一般认为,人脑是通过反射活动产生心理的。

反射是在一定的神经结构里进行的,这种结构包括:

C

A.感受器B.传入神经C.反射弧.D.传出神经4、犯罪心理学把下列人作为研究对象:

A

A.一般违法人B.虞犯C.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D.犯罪人

 

5、在我国古代,关于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有不少论述,以下那些说法表明后天习俗与犯罪心理的关系:

BD

A.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B.性相近,习相远;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6、在西方,古典犯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是(B),他出版了《犯罪

人论》:

A.冯特B.龙勃罗梭C.

菲利

D.

艾宾

7、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它包括

:

BCD

A.个性心理B.情感过程

C.认识过程

D.意志过程

8、在我国古代,关于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有不少论述,以下那一

种说法表明社会人性与犯罪心理的关系:

A

A.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B.性相近,习相

远;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D.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9、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生理因素有:

ABCD

A.年龄因素B.性别因素C.神经类型因素D.异常的生物学因素

10、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一个人稳定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特征,它包括:

BC

A信念B气质C性格D兴趣

11、根据犯罪经历的不同,可以将犯罪人分为:

BCD

 

2

 

A.胁从犯B.惯犯C.累犯D.职业犯

12、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A)在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A冯特B菲利C费尔巴哈D贝卡利亚

13、在我国古代,关于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有不少论述,以下那一种说法表明社会经济与犯罪心理的关系:

C

A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B性相近,习相远;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4、生物学派的理论包括以下几种学说:

ABCD

A生物遗传说B内分泌说C染色体异常说D脑电波说

15、个性心理是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它包括以下要素:

AD

A自我意识系统B情感过程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特征

16、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

(ABCD)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A原因B过程C规律D犯罪对策

17、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它分为:

AD

A心理过程B情感过程C个性心理特征D个性心理

18、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

素,它包括ACD

A需要

B

能力

C

动机

D

世界观

二、选择题

(二)

1、

被后人称为犯罪心理学始祖的是(

C)。

A柏拉图

B

龙勃罗梭

C

埃宾

D

汉斯格罗斯

2、“天生犯罪人”理论是谁提出的(

A)。

A龙勃罗梭

B

柏拉图

C

埃宾D

汉斯格罗斯

3、根据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所起的作用,把犯罪动机划分为(

B)。

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B

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C简单动机和复杂动机

D

侵财型犯罪动机和报复型犯罪动

4、神经过度强,平衡而不灵活,属于何种气质(

C)。

A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抑郁质

5、影响犯罪动机形成的因素中,(A)是犯罪动机形成的基础。

A不正当的需要

B犯罪目标C

不良的个性D社会环境

6、投其所好,见机行事,自我吹捧,虚构事实,公关意识强,随机

 

3

 

应变,胆大冒险,心存侥幸是(A)的心理特征。

A诈骗犯罪人B贪污受贿路犯罪人C抢劫犯罪人D制毒贩

毒犯罪人

7、激烈的动机斗争和心理冲突是(B)犯罪动机的典型表现。

A累犯B初犯C惯犯D激情犯

8、下列哪项不属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C)。

A犯罪主体的高智能、高学历、低年龄B犯罪成本低廉化

C侵犯客体单一D犯罪本身的虚拟性和隐蔽性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团伙犯罪的特点(C)。

A犯罪成员以青少年为主体

B并非以犯罪为唯一目标,人员不固定,时而纠合时而散伙

C组织严密,角色固定,分工明确

D犯罪机遇诱发犯罪意向,既可能事先有谋划,也可能事先无谋划

10、下列哪一类型不属于过失犯罪动机的类型(D)。

A贪利动机B虚荣自我显示动机C取乐动机D财物动机

 

11、下列哪一项不是人格障碍犯罪的特点(D)。

A随机冲动性强B作案手段不隐蔽,易于暴露

C人格障碍者作案多为攻击型爆发型犯罪D犯罪活动集体进行

12、下列哪一项为爆发型人格障碍的特点(A)。

A个性极强,过分主观,易激惹,在间歇期间恢复正常

B无自知之明,对自己评价过高C举止轻浮,爱好嬉笑

D情感冷漠,刻薄残忍

13、下列哪一项属于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心理因素(B)。

A年龄因素B意志的两级性C参与错误的活动D有害的行为习惯三、选择题(三)

1.广义犯罪学与狭义犯罪学的区别实质上是两者的(A)

A.研究范围不同B.研究方法不同C.时代背景不同D.研究立场不同

2.龙勃罗梭认为,影响天生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

(D)

A.社会因素B.心理因素C.行为习惯因素D.隔代遗传的生理因素

3.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的作者是(C)A.贝卡利亚B.托皮纳尔C.加罗法洛D.龙勃罗梭

4.西方犯罪学家坦嫩鲍姆提出了著名的(B)

A.文化冲突论B.标签论C.遏制论D.挫折攻击理论

 

4

 

5.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DA.脑组织损伤说B.社会分化论

C.精神分析理论D.模仿论

6.犯罪学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A)

A.青少年和中下层人员犯罪的成因B.女性犯罪的成因C.男性犯罪的成因D.有色人种犯罪的成因

7.激起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力是(D)A.犯罪机会B.犯罪原因C.犯罪条件D.犯罪动机

8.纽约警察局认为,修复“破窗”的最好策略是(A)

A.零容忍B.适度容忍

C.强容忍D.饱和容忍

四、多项选择题练习(四)

1、

报复型犯罪动机形成的因素()。

A婚姻恋爱需求受挫

B

尊重需求受挫

C个人恩怨导致的情感需求受挫

D

个人不公正待遇导致的挫折

2、下列哪些属于物欲型犯罪的心理()。

A

诈骗犯罪人心理

B

强奸犯罪人心理

C

制毒贩毒犯罪人心理

D

信仰型犯罪人心理

3、青少年犯罪的行为特点有()。

A

冲动性B模仿性C

戏谑性

D反复连续性

4、过失犯罪心理与故意犯罪心理的相同点有()。

A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B

都是受行为人的心理意志支配

C

都具有罪过

D

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相同

5、下列哪些属于轻佻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A

举止轻浮,爱好嬉笑

B

缺乏羞耻感,怜悯感,同情感

C

爱编造谎言

D

虚荣心极度强

6、侦查阶段犯罪人心理特点有()。

A

抗拒心理,恐惧心理

B

戒备心理

C

悔恨心理

D

逃避心理

7、下列哪些选项为被害人的心理特点()。

A

心理压力大

B

激愤情绪高

C

抗拒心理

D

精神恐惧重

8、下列哪些选项为犯罪人心理矫治的基本内容()。

A

提高犯罪人的认知水平

B

疏导犯罪人的消极情绪

C

培养犯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

D

纠正犯罪人的不良行为习惯

9、犯罪心理预测的内容包括()。

A

犯罪率的预测

B

犯罪类型的预测

 

5

 

C

犯罪侵害客体的预测

D

犯罪趋势的预测

10、下列哪些为犯罪人的意志特征()。

A

经不起犯罪诱惑

B

盲从

C

一意孤行

D

具有犯罪习癖

11、物欲型犯罪人的行为特征有()。

A

作案方式的多种多样

B

作案手段的智能化

C

犯罪习惯顽固化

D

犯罪行为残忍性

12、女性犯罪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A

连续性B

难以改造C

易于改造D

与男性犯罪人相

勾结

13、政治信仰性犯罪人的行为特征有()。

A智力性B预谋性C集团性D暴力性

14、累犯的心理特征有()。

A强烈的反社会意识B情感冷漠无情

C意志的两级性D犯罪动机的多样性

15、下列哪些选项为集群犯罪行为特征()。

A自发性B狂热性C非常规性D短暂性

1、ABCD2\AC3、ABCD4、ABC5ABCD6ABCD7ABD

8ABCD9ABCD10ABCD11ABC12ABD13ABCD14ABCD

15ABCD

三、简答题

1、影响犯罪心理结构良性转化的因素是什么?

答:

主体外:

1、惩罚的正面效应

2、情境变化的影响

3、教育与综合治理作用的发挥

主体因素:

1、犯罪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的积极因素

2、条件限制。

包括生理、心理条件的限制。

2、性欲型动机犯罪心理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

答:

(一)诱发性犯罪的信息泛滥

(二)性道德规范教育的薄弱

(三)恋爱、婚姻、性生活方面的障碍

(四)智能低下、精神障碍是性犯罪心理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3、不良的情绪、情感与犯罪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不良的情绪和情感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会导致人出现心理失衡,出现行为上的偏差。

表现为:

 

6

 

一是不良情绪、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转化成犯罪心理;

二是由于瞬间产生的不良情绪、情感难以克制,导致激情犯罪的出现。

犯罪行为的出现与不良的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种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

(1)消极情绪、情感的积累对犯罪动机起催发作用

(2)情绪体验的非社会性和不完全社

(3)情绪体验的勃发性:

(激情和应激)

A激情犯罪B应激状态下的犯罪。

4、简述犯罪行为发生机制模式。

答:

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是一种渐进的、自觉的过程和模式。

大体上可分为常见模式和特殊模式两种类型。

一、常见模式

(一)渐变型。

这是一种典型的犯罪行为发生模式。

适合大多数案例。

又可分为:

1、原发型

2、继发型

(二)突变型

具体又分:

1、由人际冲突引起的突变型

2、由回避危险引起的突变型

3、有特定气氛引起的突变型

(三)机遇型

1、机会型

2、境遇型

二、特殊模式

(一)习惯型

(二)朦胧型

(三)变态型

5、比较初犯、偶犯的行为特征。

答:

初犯的行为特征:

1.犯罪行为的预谋性

2.犯罪行为的幼稚性

3.作案手段简单

4.共同犯罪较多

偶犯的行为特征:

1.冲动性

2.盲目性

3.偶发性

6、简述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特点。

 

7

 

答:

(一)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二)犯罪心理学是一门既属于自然科学,又属于和偏重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三)犯罪心理学是一门或然性学科

7、哪些因素导致犯罪心理结构的恶性发展?

答:

1、外界不良诱因是强化的条件。

2、外部强化作用

3、违法犯罪活动产生畸型的内心体验。

8、简述我国古代对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论述。

答:

(1)社会经济与犯罪心理

先秦诸子很重视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是认为贫困是导致人们欲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犯罪心理的原因。

二是认为富裕是导致人们产生犯罪心理的原因

(2)人性与犯罪心理

性善论的代表人物是孟轲。

他认为,犯罪心理不是人生来就有的,人之所以作恶并不是本性如此,问题在于环境的影响

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况则主张人生而就具有贪财、重色等本性。

对这种人,重在教育。

(3)后天习俗与犯罪心理

孔丘第一个明确指出:

“性相近,习相远也”;

东汉王充指出,对于绝大多数“中人”而言,习善为善,习恶为恶;而晋傅玄则更精辟地指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9、简述心理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的关系。

答:

心理因素是指在犯罪心理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与其形成有密切关系的心理结构中的消极因素。

这些消极因素如果积累到一定程度或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情境的影响就会引发犯罪心理的形成。

1、认知方面的问题:

错误的认识和经验

一是认知水平低(青少年由于对法律的无知而导致的犯罪);二是认知内容方面出现偏差

2、消极和不健康的情绪和情感

表现为:

一是不良情绪、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转化成犯罪心理;

 

8

 

二是由于瞬间产生的不良情绪、情感难以克制,导致激情犯罪的出现。

3、不良的意志品质。

许多人犯罪心理形成的轨迹,与其意志品质薄弱抵制不住外在不良因素的诱惑密切相关。

4、不良的个性倾向性因素。

个性倾向性对心理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对事物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模式上。

10、简述犯罪心理的量变质变机制。

答:

1、一般的品德不良,是量变;进入到产生犯罪心理的阶段,是质变。

这一量变到质变的度,就看主体是否萌生了犯罪的意向。

只要主体有了犯罪的意向,就可视为由量的积累发展到心理总体发展趋向上的质变。

2、主体犯罪前社会化的缺陷一个人之所以走上犯罪,主要是由于社

会化过程中的缺陷。

由于不完全的社会化或经历了错误的社会化过程,以至于由量的变化发展到质的变化。

11、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因素有哪些?

答:

(一)生理因素

1、年龄因素

2、性别与犯罪

3、神经类型因素

4、异常的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

认知方面的问题

2、消极和不健康的情绪和情感

3、不良的意志品质

4、不良的个性倾向性因素

(三)行为因素

1、不良的行为习惯

2、错误的活动

3、不良的行为方式及结果

 

12、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有哪些区别?

答:

1、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犯罪行为则具有外显性特征。

犯罪心理是犯罪人大脑的活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犯罪心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犯罪行为则具有依存性。

3、犯罪心理形成在先,犯罪行为发生在后

13、需要与犯罪行为有什么关系?

答:

需要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这就决定了犯罪现象这一特殊行为

 

9

 

的出现与行为人的需要密切相关。

(1)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攻击行为

(2)超长的生理、社会需要经常占据主导地位

(3)脱离现实条件,个人需要恶性膨胀

(4)个体需要的调控机制存在缺陷

14、物欲型犯罪的犯罪心理结构特征有哪些?

答:

(一)享乐

(二)贪婪

(三)虚荣

(四)意志薄弱

(五)不良习惯

(六)错误认识

(七)利己主义

15、犯罪人的认知特征有哪些?

答:

犯罪人的认知特征主要体现在认知水平和认知内容方面

(1)认知水平,所谓认知水平也称认知能力。

犯罪人对客观事物缺乏理性分析判断的能力,如缺乏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鉴别力,

对人际关系的性质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缺乏理智判断的能力。

对行为的性质、后果缺乏理性的认识能力等。

(2)认知内容

犯罪人的认知内容具体表现在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法纪观等方面。

犯罪人的世界观是错误的或反动的

犯罪人的人生观是一种腐朽、没落的人生观

犯罪人的道德观念低下

犯罪人的法纪观念严重扭曲

16、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法律因素有那些?

答:

A、法律量刑的轻重以及案件侦破的力度、劳动改造的力度会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形成(刑罚效应)

B、刑事法律在实施中能否落到实处。

C、犯罪控制机制的薄弱与落后,对犯罪心理的形成演变也有影响。

17、家庭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有那些关系?

答: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是人一生中接触及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它对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影响最大,因此,家庭中不良因素与犯罪心理形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具体体现在以下:

 

10

 

A、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具体表现为:

其一,溺爱型。

其二,放任型。

其三,粗暴型。

其四,放纵型。

B、家庭结构缺损:

因死亡、离婚、分居、遗弃或入狱等原因造成家庭结构缺损。

在这种

家庭环境成长的人会缺少父爱或母爱,心灵受到创伤,人格发展不健

全,易产生犯罪心理。

C、消极的家庭榜样和不正常的家庭氛围:

父母经常吵架、父母自私、

责任感不强等。

18、学校教育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有那些关系?

答:

A教育观念的错误:

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其他方面,导致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

B教育内容的缺失:

法律知识、思想品德、性知识及性道德等教育内容缺乏,导致一些青少年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走上犯罪道路。

C教育方式的错误:

对学生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对成绩好或家庭好的学生偏爱;体罚学生,导致被体罚者产生自卑或对立心理,进而实施攻击行为19、简述贪污、受贿犯罪心理结构的特征。

答:

贪污、受贿犯罪心理结构特征

1.认识特征

贪污、受贿的犯罪人多有贪婪的欲求和以权谋私的观念,拜金主义的

意识,看重物质利益,往往认为“现在这个环境是发财的好机会”,“不捞白不捞,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灵魂深处向往的是以权谋私。

2.复杂的动机斗争特征

贪污、受贿犯罪人多数都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对与自己职务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也相当熟悉。

但是,他们的物欲动机在以权谋私的心理驱动下变得十分强烈,以至把反对动机(自尊、恐惧、名誉等)压抑下去。

在动机斗争的过程中,这类人员明显地表现出不安、心理不平衡,于是,他们为自己进行辩解,寻找种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进行自我

安慰,减少或解脱心理压力。

3.职业人格的消极特征

 

11

 

贪污、受贿的犯罪人通常具有职业人格的消极特征:

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错误态度,惯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富于心计,善用手段,灵活多变,狡猾奸诈等。

4.职务优越感

贪污、受贿的犯罪人本是国家工作人员,他们的职务表明了所担任工

作的重要性。

由于职务的关系,这些人具有许多业务的经验和技能,

形成了广泛的交往关系。

这种职务优越感是促使其走上贪污、受贿犯

罪道路的重要心理因素

20、简述共同犯罪的一般心理基础。

四、论述题

1、试述犯罪心理的实质。

答: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那么,这一论断是否适用于犯罪心理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清楚下面两个问题:

一是,犯罪者与一般人有没有区别?

二是,相对于一般心理而言,犯罪心理有什么特殊性。

(一)犯罪者与平常人

首先,犯罪者的智力是正常的犯罪者是被追究了刑事责任的人,也就意味着他与没有责任能力的疯子、傻子不同,他是有行为能力的。

研究表明,虽然某些人身上的确存在着某些易于成为犯罪者的倾向如精神病态、染色体偏离、脑电波异常、智力迟滞等。

但这些因素与犯罪行为关系并不大,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

(二)犯罪心理的特殊性犯罪心理是人的心理。

既然是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积极、能动的反映。

刚才我们说了,犯罪人的大脑和正常人的大脑是一样的,看来犯罪人和正常人心理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所处的客观现实不同。

犯罪人所处的客观现实环境可能比较恶劣,他接触的社会阴暗面或者消极的东西较多,因而形成了反社会的个性,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使人犯罪的动机或者情绪、习惯等。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犯罪心理是客观现实中不良因素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是

引起和支配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总合。

2、试述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因素。

答:

主体因素指与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密切相关的自身因素,是犯罪人犯罪心理赖以形成的生理情况、心理和行为发展水平等因素。

(一)生理因素

1、年龄因素:

人的身心发展受年龄因素制约,不同年龄阶段的人,

 

12

 

由于身心发展的水平不同,社会经历的各异,对犯罪率的高低、犯罪种类和作案手段的选择,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性别与犯罪:

男性与女性由于性别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也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影响到犯罪心理的形成。

3、神经类型因素:

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即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

4、异常的生物学因素:

对犯罪心理有影响的异常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