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基础内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2545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基础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基础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基础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基础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基础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基础内容.docx

《高中生物基础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基础内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基础内容.docx

高中生物基础内容

高中生物基础内容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统一性:

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差异性:

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

C、H、O、N、P、S、K、Ca、Mg

微量元素:

Fe、Mn、Zn、Cu、B、Mo

主要元素:

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

C、H、O、N

基本元素:

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

O(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无机盐,糖类,有机化合物,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

苹果和梨

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

0.1g/ml的NaOH 乙液:

0.05g/ml的CuSO4)

注意事项:

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50—65)

颜色变化:

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

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

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

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

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

双缩脲试剂( A液:

0.1g/ml的NaOH B液:

0.01g/ml的CuSO4)

注意事项: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颜色变化:

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

马铃薯

试剂:

碘液

颜色变化:

变蓝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点总结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

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

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

(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

(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

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

(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

放线菌:

(链霉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

动物、植物、真菌:

(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

(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

共三点。

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

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

减数分裂

(一)概念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间:

发生在原始的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发展为成熟的生殖细胞

(精子卵细胞)的过程中。

         复制次数:

一次。

         细胞分裂次数:

两次。

         结果:

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1.    同源染色体:

形态、大小一般相同(性染色体的不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的前期要配对。

2.    减数分裂过程图解染色体DNA数量变化

3.    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

 

 

项目 名称

 

减数一

 

减数二

 

着丝点

 

不分裂

 

分裂

 

染色体

 

2n---n,减半

 

n---〉2n----〉n,减半

 

DNA

 

4n---〉2n,减半

 

2n---〉n,减半

 

染色体主要行为

 

同源染色体分开

 

染色单体分开

 

 

4.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项目       名称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区别

 

范围

 

全部真核细胞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部位

 

各组织器官均进行

 

精卵巢、化药、胚囊内进行

 

时期

 

从受精卵就开始

 

性成熟才开始

 

染色体复制次数

 

一次

 

一次

 

细胞分裂次数

 

一次

 

两次

 

染色体数

 

子细胞染色体不变

 

子细胞染色体减半

 

染色体主要行为

 

同源染色体无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

 

同源染色体有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

 

子细胞性质

 

体细胞

 

有性生殖细胞

 

子细胞数

 

1母细胞----〉2子细胞

 

1精原细胞---〉4个精子,1卵原细胞----〉1个卵子+3个极体

 

联系

 

减数分列是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5.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规律:

A 染色体数量变化规律:

2n—〉n—〉2n—〉n。

B DNA数量变化规律:

2n—〉4n—〉2n—〉n。

C 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关系

     ①I------〉②X   都为染色体,且都是一条染色体。

②有姐妹染色单体。

     ①比②  染色体之比为1:

1,DNA之比1:

2

①的染色体与DNA之比1:

1  ②的染色体与DNA之比1:

2  

D着丝点数与染色体数的关系:

着丝点数==染色体数

E四分体数与同源染色体数的关系:

四分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

F四分体与联会的关系:

①II -------〉②XX

              联会    同步    四分体

四、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形辨析

(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形比较

(二)根据细胞内染色体数目辨析

(三)根据细胞内染色体行为辨析

(四)根据细胞内染色体形态辨析

(五)若发现细胞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可断定是产生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总之,减数第一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在于染色体行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在于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细胞膜有关知识点总结

细胞膜有关知识点总结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

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

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成分特点:

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还有分泌,排泄,和免疫等功能。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

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

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

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

差速离心法

细节:

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细胞壁成分

植物:

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

肽聚糖

作用:

支持和保护

四、细胞膜特性:

结构特性:

流动性

举例:

(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功能特性:

选择透过性

举例:

(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高中生物结论帮你通关生物基础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2.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5.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6.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7.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18.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19.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0.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1.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3.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二章 新陈代谢 

2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2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26.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27.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28.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29.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0.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33.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34.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35.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36.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哪极是随机的,不同源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7.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38.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

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39.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40.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41.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荠菜等),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42.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43.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

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44.胚的发育包括:

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三个胚层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动物幼体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5.向光性实验发现: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46.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

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

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7.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48.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动物体的生长外,还能分泌一类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49.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0.(多细胞)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即: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2.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53.高等动物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第五章 遗传和变异 

54.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

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5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前后代之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5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7.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58.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59.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60.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1.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6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63.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4. 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5.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信使RNA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66.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能够和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反密码子也有61种。

 

67.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6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

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69. 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70.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71.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72.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73.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74.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应该禁止。

 

75.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则表现为自由组合。

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也叫独立分配规律。

 

76.据统计,我国的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发病率仅为0.49%。

 

77.一般地说,色盲这种遗传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甥的(交叉遗传)。

 

78.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79.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产生新性状。

80.基因突变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

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的结果。

 

81.自然界中的多倍体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人工形成的多倍体植物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有丝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纺锤体。

 

82.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83.所谓的利用单倍体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纯合体,这里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单倍体必须是针对二倍体而言,即是由二倍体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单倍体。

 

 

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84.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四个化学进化阶段:

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85.进化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86.自然选择学说包括: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87.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

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称为自然选择。

 

88.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9.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90.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定在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方向上)。

当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来决定其生存或淘汰。

 

9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92.种内斗争,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甚至会造成死亡,但是,对于整个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第七章 生物与环境 

93.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94.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

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9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9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

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97.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8.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的特征包括:

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9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100.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10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0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食物关系而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

 

103.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104.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0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0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107.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改变为现代的"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108.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09.保持生态平衡,并不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

人类还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110.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

 

111.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从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出发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核心知识点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

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

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

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

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

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

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

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

 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

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

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_和化学合成法_。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

DNA双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