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2269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docx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docx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4分)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

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

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节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注释】①汉东:

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

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

②尧辅:

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6分)

(1)贮故书在壁间()

(2)发而视之()(3)徒见其浩然无涯()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译文:

3.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4分)小学资源网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

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②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贵官默然。

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饮已将尽,并无赞语。

僧急不能待,鞠躬曰:

“茶何如?

”贵官执盏一拱曰:

“甚热。

【注释】①铛臼:

烹茶的工具。

②伏谒:

拜见。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6分)

(1)然所蓄茶有数等()

(2)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3)僧惑甚()

5.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译文:

6.你认为本段文字讽刺了哪一类人?

(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4分)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

或谓郑相曰:

“子嗜鱼,何故不受?

”对曰:

“吾以嗜鱼,故不受鱼。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6分)

(1)昔者()

(2)有馈鱼于郑相者()(3)吾以嗜鱼()

8.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译文:

9.郑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8分)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①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②。

此事从侄虞敦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然野心不过遁逸③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就:

靠近。

②革:

皮。

③遁逸:

逃跑。

10.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8分)

(1)与家犬杂畜()

(2)将寐()

(3)将啮其喉()(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译文:

12.这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特征?

作者对狼持怎样的态度?

(6分)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4分)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曰:

“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注释】①让:

责备。

②露布:

公开的文告。

1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6分)

(1)寻复南奔()

(2)涉猎经史()(3)唯傅修期耳()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译文:

15.傅永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

(4分)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7分)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

1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

(3分)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

17.文中职位低微的“虞人”如换成其他王侯将相,文章的意思一样吗?

(4

 

名校小升初精短文言文阅读与训练

  自护其短

  北人

(1)生而不识菱者,仕

(2)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

“啖菱须去壳。

”某人自护(3)其短,曰:

“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雪涛小说·知无涯》)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仕]做官。

(3)[护]掩盖,遮掩。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而(   )  啖(   )  去(   )  欲(    )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仕于南方。

不得已而从仕。

          B或曰:

啖菱须去壳。

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道。

    C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D仕于南方。

尝射于家圃。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省略成分。

     [     ]曰:

“我非不知。

并壳者,[     ]欲以[     ]清热也。

  5、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

(1)曰:

“卿

(2)今当涂(3)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事多。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4)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6),非复吴下阿蒙(7)!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8)刮目相待(9),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

  

(1)[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2)[卿]古代君对臣、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3)[当涂]当权、当政。

(4)[治经]钻研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5)[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6)[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7)[非复吴下阿蒙]非复,不再是。

吴下,吴县那地方。

阿蒙,名字前面加个“阿”,有亲昵的意味。

(8)[更]重新。

(9)[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1、选出加点词的正确意思。

(1)权谓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A、告诉,对……说   B、叫做,称为   C、认为,以为   D、所谓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A、拜见B、见解C、接触D、出现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A、男子   B、士兵   C、读书人   D、具有某种品质或技能的人

(4)非复吴下阿蒙()

  A、从高处到低处  B、颁布,下达  C、处所   D、攻克,攻下

2、解释加点的词。

  过 及鲁肃过寻阳(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   更  即更刮目相待(  ) 子能更鸣(  )

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   )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短语和句子:

  

(1)刮目相看:

  

(2)孙权劝学: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方舆胜览》)

  【注释】

  

(1)[媪]ǎo,年老的妇女。

(2)[卒]完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成(  )  去(  )   方(  )   欲(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

“欲作针。

”(  ) 2)学而时习之(  )

  (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  )(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

  3、翻译文中横线的句子。

 胸有成竹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1耳,而节叶具焉2。

自3蜩蝮蛇4。

以至于剑拔十寻5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6,执笔熟视7,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8,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9,少纵则逝10矣。

  赏析:

大家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一定了解,但未必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

读了上面这则短文,你对这个成语的含义会有进一步理解,同时还能获得其他的启示。

  一、文中用了两处比喻,找出来,说说它们的比喻义。

  二、翻译下列句末语气词,说明其表达的语气。

  1.而节叶具焉。

(  )(   )     2.岂复有竹乎(  )(  )

  3.少纵则逝矣(   )(   )      4.苛政猛于虎也(  )(  )

  三、解释加点的词。

  1.竹这始生,一寸之萌耳(  )                        2.岂复有竹乎(   )

  3.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   )     4.以追其所见(  )

  四、这则短文对你有何启示。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

为木兰之柜

(1),熏以桂椒

(2),缀以珠玉,饰以玫瑰(3),缉(4)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5)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1)[木兰]一种香木。

[柜]这里指小匣子。

(2)[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

(3)[玫瑰]一种美石。

(4)[缉]装饰边沿。

(5)[还]退还。

  赏析:

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

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为(   ) 缀(   ) 饰(   )还(   )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      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   )   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

  3、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①楚人:

  ②郑人: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

(1)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

(2),迨(3)能倍讽(4)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

“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

  

(1)[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赠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2)[下帷绝编]这是两个勤学的故事。

“下帷”指东汉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绝编”即孔子的“韦编三绝”。

(3)[迨]dài,等到。

(4)[倍讽]“倍”通“背”,背诵。

赏析:

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尤其是“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等观点,确是学习的准则。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患(   ) 既(   ) 尝(   ) 或(   ) 成诵(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诵 众兄弟既已成诵  书不可不成诵    B、或  或在马上     或中夜不寝时

  C、乃 迢能倍讽乃止   乃终身不忘也     D、思  咏其文、思其义 思而不学则殆

 3、学了这篇短文,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1),衡乃穿壁

(2)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3),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

“原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4)给以书,遂成大学(5)。

(《西京杂记》)

  【注释】

(1)[逮]及。

(2)[穿壁]在墙上找洞。

(3)[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4)[资]借。

(5)[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而(  ) 大姓(  ) 偿(   ) 怪(  )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以书映光而读之。

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

D、以此戒之。

  4、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再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

(1),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

(2)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讠宣(3)也,呼而问之:

“何为中止?

”对曰:

“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矣。

(《韩诗外传》)

  【注释】

(1)[诵]背诵。

(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

(3)[讠宣]xāun,遗忘。

(4)[戒]警告。

  赏析: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孟子辍然中止(   )      处士笑而然之(   )

②呼而问之:

“何为中止?

”(   )    何有于我哉?

(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

(    )   ②此:

(   )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刻舟求剑

楚人有欲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0分)

(1)涉江(   )           

(2)遽契其舟(   )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4)是吾剑之所从坠(   ) (5)求剑若此(   ) (6)不亦惑乎(   )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2分)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且

(1)有置履者,先自度

(2)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3)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乃反(4),市罢(5),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1)[且]将要。

[置]购置。

(2)[度(duó)]量度,动词。

下文“宁信度(dù)”的“度”是名词,指量度好的尺码。

(3)[至]等到。

[之]往,到。

(4)[返]同“返”。

(5)[罢]结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而置之其坐。

(同    )     ②反归取之。

(同    )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其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 ) 

(2)何不试之以足(  )  (3)至之市而忘操之(  )(  )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无自信”?

答:

【阅读提示】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吾曰:

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

我说:

不是这样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

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

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或曰而或长烟一空    B.以子之矛父以足受

C.陷子之盾吾欲之南海  D.不可同世而立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

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我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者:

主管祭祀日的官员。

  ②舍人:

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③卮(zhì):

古代酒具。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引酒且饮之:

_______

(2)夺其卮曰:

____(3)遂饮其酒:

______(4)终亡其酒:

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一夸父逐日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 

(2)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

渴欲得饮,赴饮河渭。

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

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注释  

⑴逐走:

赛跑。

逐:

竞争。

走:

跑。

  ⑵入日: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⑶欲得饮:

想要喝水解渴。

  ⑷河、渭:

即黄河,渭水。

 ⑸北饮大泽:

大湖。

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北: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⑹道渴而死:

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⑺邓林:

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邓林即“桃林”。

  ⑻未至:

没有赶到。

  ⑼渴:

感到口渴。

  

⑽弃:

丢弃。

  ⑾为:

成为。

  (12)逐日:

追逐太阳。

古今异义:

①夸父与日逐走走:

古义:

跑。

今义:

行走  

②饮于河,渭河:

古义:

专指黄河。

今义:

泛指所有河流

一词多义:

  饮①欲得饮饮:

名词,饮食,食物和水  ②饮于河、渭饮:

动词,喝

古文翻译:

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口渴了,想要喝水,到黄河、渭水去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了,夸父又向北去喝大湖里的水。

他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丢弃的手杖,顿时化为一片桃林。

二齿亡舌存

常枞“张其口而示老子曰:

‘吾舌存乎?

’老子曰:

‘然!

’‘吾齿存乎?

’老子曰:

‘亡!

’常枞曰:

‘子知之乎?

’老子曰:

‘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

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常枞曰:

‘噫,是已!

天下之事尽矣,何以复语子哉!

翻译:

常枞又张开嘴给老子看了看,问道:

“我的舌头还在吗?

”老子说:

“当然还在。

”常枞又问:

“我的牙齿还在吗?

”老子说:

“早就没有了。

”常枞又问老子:

“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

”老子回答说:

“那舌头所以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是柔软的吗?

牙齿的不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是刚硬的吗?

常枞说:

“好啊!

是这样的。

世界上的事情都已包容尽了我还有什么可以再告诉你的呢?

【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要柔,有的时候要刚,有的时候则要刚柔结合,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不能说只有柔才好,刚都不行,反之亦然。

三指鹿为马

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

“马也。

”二世笑曰:

“丞相误邪?

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以法。

后群臣皆畏高。

解答问题:

1.“赵高欲为乱”中“为”的意思________

2.“谓鹿为马”中“为”的意思________

3.“或言马以阿顺赵高”中“以”的意思________

4.“高因阴中诸言鹿以法”中“以”的意思________

5.请揣摩“高因阴中诸言鹿以法”中“因”的意思,请从下列句中双引号词语中选出与它不同的一项_____

A未若柳絮“因”风起B蒙“乃”始就学C肃“遂”拜孟母D屠“乃”奔倚其下

6.有这则故事可以看出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

7.赵高指鹿为马的目的是(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

1、作2、是3、有的人4、假借5、A

6、一个是非不分,颠倒黑白的人、同时心狠手辣不择手段。

7、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

翻译:

八月己亥日,赵高想作乱,恐怕群臣不听他的,于是他先做试探,牵着一头鹿献给二世,说:

“这是马。

”二世笑着说:

“丞相错了吧?

叫鹿作马。

”赵高就问左右大臣,大臣们有的沉默着不表态,有的说是马来迎合赵高,有的说是鹿。

赵高(后来)就暗中借法律手段,陷害了那些说是鹿的人。

此后,大臣们都害怕赵高。

四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

“精卫”,其鸣自姣。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漹,东流注于河。

1.翻译:

北()其()焉()溺()以()河()

2.精卫是一只什么样的鸟?

(用原文回答)

3.精卫以前叫什么?

为什么变成了鸟?

(简要回答)

4.翻译:

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

“精卫”

5.此神话,表达了远古人名怎样的精神?

答案:

1.翻译:

北(向北)其(代发鸠之山)焉(不译,补充音节)溺(被淹死)以(用)河(海)

2.精卫是一只什么样的鸟?

(用原文回答)答:

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

3.精卫以前叫什么?

为什么变成了鸟?

(简要回答)

答:

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4.翻译:

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

“精卫”

答:

状像鸟一样,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字叫“精卫”。

5.此神话,表达了远古人名怎样的精神?

答:

表达了古人坚持不懈,勇敢的精神。

译文:

发鸠山上有许多柘木。

那里有一种鸟,其形状如乌鸦,头有花纹、白嘴、红脚,名叫精卫。

它本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日她到东海游水,淹死再也没回来,变作了精卫鸟。

它长年累月地以嘴含著西山的树枝、石头丢入海里,想将东海给填平。

五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