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2237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8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虾养殖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对虾养殖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对虾养殖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对虾养殖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对虾养殖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虾养殖技术.docx

《对虾养殖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虾养殖技术.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虾养殖技术.docx

对虾养殖技术

海南南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虾养殖技术汇编

一加强水产标准化建设,推动海南水产经济发展

二水产养殖的标准化概念

三国内外农业标准化状况

四水产养殖中的药残问题

五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快水产养殖标准化建设

六南疆公司企业标准Q/HNNJ

七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八其他附件:

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实施方案

一、强水产标准化建设,推动海南水产经济发展

在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如何加速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如何冲破技术壁垒、化解市场风险,增强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加速农业标准化是必然选择。

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哪个地方的农业标准化进程快,哪个地方的农业就可能尽快走出困境上坦途;哪个地方的农业标准化进程慢,哪个地方的农业就将被动挨打,甚至输得一塌糊涂。

可以说,不实行农业标准化,我国的农业就没有出路,没有农业的标准化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但是现在加快农业标准化的意义和紧迫性并没有被普遍认识。

有的人认为,中国人口多,农产品需求量大,把产量搞上去就行,没必要搞农业标准化,多数农民未把农业标准化放在心上,水产养殖业的标准化知识普及面更小。

过去人们把目光集中在提高产品产量上,这种强大的惯性和思维定势,忽略了水产品质量的提高,使得水产养殖业难以实现产业化,同时也使得养殖水产品的效益难以进一步提高。

1、解读标准化与竞争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开始追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美味与营养。

为此,山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率先举起农业标准化大旗,以此抢占市场,加速农业现代化。

近些年,我省农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与发达地区比,就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民收入增幅、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而言,仍有差距。

差在何处?

农业标准化进程不快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地区农业标准化进程太慢,市场就会对这个地区的农产品亮“红灯”。

近些年我国不少地方都曾遭遇到这种阻击,例如前年,作为我国麦当劳土豆原料主要供应地的华北平原遇旱,土豆产量骤减。

急需土豆原料的麦当劳公司火速派员到湖北省,要求高价采购外形圆、皮色黄、肉色白、芽眼少、含糖量高、单个约100克的土豆。

可湖北省虽然土豆产量甚巨,且各地农民都为土豆销售发愁,但由于不符合以上标准,麦当劳公司只得失望而归。

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屡屡遭拒。

原因除上述的品质不符合标准外,不少产品还存在不符合进口国的安全卫生标准。

还是举湖北省的例子,湖北省曾是蜂蜜出口大省,2001年蜂蜜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可2002年,欧盟以检出湖北省蜂蜜氯霉素含量超标为由,将之拒于门外。

当年,湖北省蜂蜜对欧盟出口骤降为零。

现在,发达国家农产品的进口标准技术门槛越来越高。

以前我们以为加入WTO后,具有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出口会大幅增加,但相比我国的工业产品的出口,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前景堪忧!

水产养殖中前年开始出现的养殖对虾出口受阻就是我们身边的例子。

因此我们必须把实施农业标准化作为实施外向型高效农业的重要任务,赖此抢占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为此,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的进程中,要严格产前、产中、产后每个环节的监管,并把它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现在我省对虾养殖业中,按国内外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的龙头企业开始涌现,这促进了我省对虾养殖标准化的推进。

2、农业科技与标准化

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海岛省份,海南岛的水产养殖经济发展快,得益于两个特定条件:

一是发展的机遇和政策有利,在我国改革开放总的方针及“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导下,建设海上战略的实施,形成了发展海洋经济的大格局,这对于处在海洋之中的海南岛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二是海南岛地处热带亚热带,这里有沿岛滩涂、潮间带,有近岸浅海域,近岛深水区,是渔业经济的发达地带,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海水清澈,没有污染,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

海南岛以其独特优势,发展水产品生产,建成特优水产品基地和出口基地,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这些工作的实施,都需要通过施行农业标准化来进行。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化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技术进步、商品生产密切相关。

发达国家在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找到和实施了农业标准化,通过这一有效途径,收到了十分良好的效果,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必然要走标准化的路子。

由于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开展得晚,宣传力度小,不少人对标准化工作并不了解,尚不清楚农业标准化会有利地带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会给生产带来高效益;会通过农业检测等备种手段推进商品更好地打入市场。

目前,农业标准化工作与工业标准化相比有很大差距。

水产标准化工作更加薄弱。

在海南岛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提高对水产标准化工作的认识。

事实证明,农业科技一旦转化应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巨大。

七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农业科技在农业增产中作用,科技在增产的诸多因素中所占的份额达70—80%。

我省水产品的产量、效益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水产事业的发展要跨出更大的步子,达到产批更高、效益更高,这就要有更大的科技投入和更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

由于标准化本身是技术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技术和社会进步步伐相一致,这种相依相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得到发展,标准化就一定会随着得到相应发展,并做为科技转化桥梁作用,显现出来。

水产标准化工作在我国是最近几年为适应国际要求才开展起来的。

水产标准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它贯穿于水产生产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企业把水产标准化工作与技术转化汇为一体,来推进和指导水产养殖生产,才有可能迅速成为现代化的骨干企业。

3、关于我省标准化的思路

目前,海南省水产标准化工作正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化。

第一,把水产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融入水产标准化工作当中,实行标准比、网络化与科技推广体系相结合。

从某种意义上讲,水产标准化工作就是现范使用,宣传贯彻实施水产科技成果,也是完成转化的一个过程。

运用综合能力,形成一个新科技推广体系,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使大家共同获益。

第二,把水产养殖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进行综合管理,实行水产标准与水产品生产系列比同步。

我省水产养殖标准化的推进,可以概括为:

一个系统、两类主要标准、三个阶段、四化要求。

其内容是:

完善水产综合标准化系统(一个系统),制定好养殖苗种生产标准、养殖生产技术规范(两类主要标准),在育苗阶段、养成阶段、成品加工阶段上宣贯实施(三个阶段),达到商品化、规范化、集约化、批量化要求(四化要求)。

这其中做为标准化工作不但要把代表科技进步的成果制定出标准,而且重要的是把各类标准用明白、简洁、实用、便于推广的各种方式送到生产者手中,并尽可能地和科技下乡相结合,达到系列产品采用系列标准.尽快形成新的生产力的目的。

第三,把标准化工作做为政府行为,实行水产标准化与海岛经济建设同行。

海洋经济面临着快速发展,做为基础工作的标准化工作已经引起政府重视。

政府工作开始关注一些问题,如:

把水产品生产快速形成规模;优化品种,使用新技术;开发新的高产区增加单位效益,扩大立体养殖;优化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生态效益,并且在水产品销售中进行一系列精细加工;研究和开发市场。

提高水产品包装档次;扩大销售渠道等都和水产标准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4、水产养殖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农业标准本身尚存缺陷。

有的农业标准是加入WTO前制定的,与国际接轨有难度。

同时,现有农业标准多集中在农产品的产前和产中环节,产后标准和系列标准较少。

与上述情况不同,水产养殖的标准化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前和产中环节,养殖过程中的药物残留和良种覆盖率低等不够标准的问题,已成为我省农产品上档次、创名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制约因素。

目前水产养殖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⑴水产养殖业标准化知识普及面比农业更小。

过去,人们把目光集中在提高产品产量上,导致对水产业标准化的忽视。

这种强大的惯性和思维定势,阻碍了水产业标准知识的普及。

⑵水产品质量全面监测难到位,不能满足水产业标准化的要求。

药物残留问题,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瓶颈,也是消费者食品安全需求的一大障碍。

目前我省水产品质量监测覆盖面还不够,检测难以做到全面、快速、准确。

⑶水产养殖经营分散、规模小。

现在主要是农户分散经营,养殖面积小、零碎,与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养殖相比,水产业的标准推广的难度可想而知。

农户分散经营,标准难以统一,严重影响了水产业标准化的实施。

水产养殖产业化既是水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行为标准化的过程,也是规范千家万户养殖业者的生产行为和应对水产品市场风险的过程。

没有水产养殖的标准化,就难以实现水产养殖的产业化。

我国加入WTO后,只有有效控制疫病和有害成分的含量,才能顺利扩大水产品出口,同时抑制不必要的进口。

水产养殖业的标准化,在应对加入WTO挑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明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是产量的增减,而是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其目的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为此,必须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以标准化带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

二、水产养殖的标准化概念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水产养殖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但水产养殖业发展中也突现出一些问题和矛盾,已经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如资源利用水平偏低、养殖病害多发、对环境不良影响加重、产品质量存在隐患等,产生这一系列的问题与当前大部分养殖从业者采用的落后、粗放的养殖生产方式有很大关系。

革新传统养殖生产方式,推行高效、生态、优质的标准化养殖方式,是加快水产养殖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水产品的标准化养殖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内容:

    1、生态养殖方式,促进养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改善、修复养殖环境;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养殖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剧。

我国水产养殖业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随着产业规模扩大,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养殖水域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养殖生产者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在缺乏科学评估养殖容量的情况下,盲目提高养殖密度,超出了水体自净能力,造成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降低,养殖水域环境逐步恶化。

同时,不合理的高密度养殖还加重了病害发生和扩散可能,随之带来了化学药品的大量使用,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制造了隐患。

因此,发展水产养殖业必须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重视合理开发利用水域资源,改善、修复养殖水域环境,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规范地区建设,加快各地规划制定颁布和养殖证核发,促进养殖生产布局合理安排和养殖规模、养殖方式科学确定,保护养殖渔民合法权益;

农业部2003年7月发布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

“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发展健康养殖,减少水产病害发生;控制养殖用药,保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推广生态养殖,保护养殖环境”。

两年多来,农业部渔业局和地方各级渔业部门在推广水产生态养殖和推进标准化水产养殖方面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部分地区通过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健康养殖观念和生态养殖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和推广,养殖渔民利用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但由于我国水产养殖总体规模大,在其管理体制和技术推广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发展健康养殖、推广生态养殖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因此,在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中,提出了创建100个水产生态养殖示范区(场),加快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争取到2010年,养殖水域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大水面养殖环境质量符合功能用水标准。

目前各地开始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作为推广水产健康养殖的基本条件。

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是《渔业法》确定的一项基本渔业管理制度。

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建设的主要两项内容———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和养殖证核发工作,是水产养殖业实行全面科学管理的基础,也是发展健康养殖、推广生态养殖的前提。

农业部初步计划到2010年完成主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3、是生态预防病害方法,进行免疫预防病害技术试点,倡导以防为主的防病理念,减少化学药物使用,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水产养殖病害每年都给水产养殖造成巨大的损失,农业部自2006年开始创建水产养殖病害预防示范区。

水产养殖病害的预防手段分为药物、生态和免疫预防三种,从目前看我国水产养殖业还主要依靠药物预防为主,但在世界范围看,化学药物的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有逐渐被禁用的趋势,一些养殖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已经只允许使用少数几种化学药物,甚至有的国家已禁止使用。

因此,从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扩大水产品出口贸易的方面出发,要在目前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指导方针的基础上,加强病情监测和重点疫病防控,并加强渔药使用监管,逐步建立完善以生态、免疫预防主导,生态、免疫和药物预防相结合的,符合水产健康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水产养殖病害预防新思路。

4、是进行循环水养殖,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不良影响,初步构建节能环保的典型;

推行循环水养殖,是一种新兴的现代化养殖生产方式,因其占地少、产量高,养殖周期短,在有些地区可以全年生产,并可以实现养殖全程的质量监控,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其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突出,也基本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虽然成本投入较高,但近年来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是我国水产养殖业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2004年,我国海水工厂化养殖1197万立方米,产量5.1万吨;淡水工厂化养殖1417万立方米,产量9.3万吨,养殖单产平均为5.52公斤/立方米,与丹麦、挪威等国50公斤/立方米以上的单产差距明显。

当前,由于部分地区的工厂化养殖取水仍未收取费用,同时,养殖废水排放也未得到有效监管,约80%以上的养殖工厂从节约生产成本角度考虑,未能自觉按照工厂化养殖原有的节水、环保的技术路线,用水采用原始的“大进大出”的流水方式,水资源消耗大,废水排放对环境有不良影响。

     为解决部分工厂化养殖浪费水资源和排放不达标废水的问题,2006年初步开展首批循环水养殖生产试点,到2010年部分实现养殖循环用水和废水达标排放。

5、推广水产良种

   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科技进步。

近半个世纪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历史证明,水产养殖要实现由速度、数量型增长向数量、质量、结构、效益并重型转变,离不开科技的引领和支撑。

科技进步是水产养殖业转变增长方式、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针对当前渔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入户率较低以及渔民科技文化素质较差等突出问题,今年渔业科技将重点组织开展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整合渔业科技力量,加强重点关键技术的研发。

2006年,农业部将充分发挥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的优势和作用,结合“十一五”渔业科技攻关和“948”渔业引进项目的实施,重点围绕大宗及出口主导品种的良种覆盖、新型渔药、渔用疫苗和健康养殖模式等开展联合攻关,其中水产良种在水产养殖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苗种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首要物质基础,而水产原、良种是决定苗种数量、质量的最关键因素。

水产良种是指生长快、肉质好、抗病性强、性状稳定和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并用于养殖(或栽培)的水生动、植物种。

据养殖专家测算,采用良种或一般品种经过提纯复壮后,一般可增产15%~20%。

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每一次水产养殖业大发展,都得益于“种”的突破。

推广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是促进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水产原良种场建设的投入,初步形成了我国水产良种工程的框架。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农牧业相比,与自身的发展需要相比,我国水产良种发展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实施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将进一步加快推广水产良种的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全面实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加快渔业良种二期规划的实施,重点建设遗传育种中心和水产原良种场。

二是培育自主育种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我国独立和相对完整的水产良种选育体系。

三是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创新原良种场管理机制,支持现有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开展原种采集、整理、保存和良种选育工作,探讨水产良种补贴途径和方法。

通过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的实施,力争到2010年,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20个百分点。

三、国内外农业标准化状况

1、我国农业标准化状况

1964年,我国制定了第一个农业种子国家标准。

目前,我国共制定农业国家标准1911项,农业行业标准3144项,各省制定的农业地方标准6179项,基本涵盖了农业的各个领域。

但我国仍缺乏一个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计划用五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制定和修订2500项农业的国家标准。

农业部还连续三次发布并实施了320项无公害农产品行业标准。

这些无公害农产品行业标准按标准类型分,又分为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产地环境标准;按行业分,分为种植业产品标准、畜产品标准、水产品标准;按标准实施的属性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为了突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重要性,农业部特单独设立了无公害食品NY5000系列行业标准。

2、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状况

农业标准化伴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全球化而诞生。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近30年来,美、日和欧盟发达国家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采取了一些扎实的措施。

一是实施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

注重农产品生产环境标准化;注重农业生产过程与工艺的标准化。

二是严格农产品质量的标准化:

建立完备的农业质量标准保障体系;建立强大的执法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构筑农业“技术壁垒”,借以抵制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进入其市场。

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生产已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农业标准化,其农业标准化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3、农业标准化主要内容

①农业基础标准:

主要指农业生产涉及的名词、术语、符号、定义、计量、包装、运输、贮存、科技档案管理及分析测试标准等。

②种子、种苗标准:

主要包括种子、种苗、种畜、种禽、鱼苗等品种种性和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包装、运输、贮存、标志及检验方法等。

③产品标准:

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产品品种、规格、质量分级和包装、运输、贮存、农机具标准、农资标准以及农业用分析测试仪器标准等。

④方法标准:

包括选育、栽培、饲养等技术操作规范、试验设计、病虫害测报、农药使用、动植物检疫等方法或条例。

⑤环境保护标准:

是指为保护环境对大气、水质、土壤、噪声等检测制订的标准。

⑥卫生标准:

包括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及其他有害物质残留允许量的标准。

⑦农业工程和工程构件标准:

是指农业基本建设中各类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以及农业工程构件等所制订的标准。

⑧管理标准:

指对农业标准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订的标准。

4、名词解释: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特定的生产技术规程,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规定标准内,安全、优质、面向大众消费的初级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绿色食品,是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要具备四个条件:

产品或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产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包装、储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储运标准。

绿色食品又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必须经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

有机食品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过程中绝对不准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化学色素和防腐剂等人工合成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有机食品必须经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简称OFDC)认定。

四、水产养殖中的药残问题

八十年代末以来,随着养殖品种的增加、养殖数量的增长,各种养殖病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渔药与饲料添加剂的广泛应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制止了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但近年来,由于滥用误用,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后果,这些既给国家带来了经济损失,同时也损害了中国水产品的国际形象。

随着我国加入WTO,水产品进入国际贸易市场受关税和配额的调控作用将越来越大,许多国家如欧盟、日本提高了水产品安全卫生标准,设置绿色壁垒,我国水产品出口屡屡受挫。

因此有必要在此对水产养殖中的药残问题作专门的讨论。

(一)水产品药品的现状及药残对策 

  1.   渔药的种类

  药物通常按药理进行分类,但由于渔药的药理研究尚不充分,所以通常按使用目的进行分类。

我国渔药可大致分为6大类型,分别是消毒剂、抗微生物药(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驱杀虫剂、代谢改善和强壮剂(激素类)、基因诱导剂、疫苗和中草药等。

  目前渔药研究还很不完善,很不系统,基本是利用人药、兽药和农药的原药或中草药辅以增效剂、助溶剂、缓释剂和分散剂等复配而成。

许多药物没有经过严格的药理、毒理试验;没有明确的使用方法和停药期限;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指导并约束渔药的使用;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

目前缺乏使用依据的渔药主要有:

某些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有机磷杀虫剂、染料、含砷汞制剂及重金属盐类等,由此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破坏了水域生态平衡,进一步加剧了水生动植物的病害,形成恶性循环;同时水生动植物耐药性增强,增加了疫病防治的难度,更为严重的是药物在水生动植物体内蓄积,残留量增大,直接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a消毒杀菌剂

  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疾病和虾蟹类寄生聚宿虫、累枝虫病。

常用的有漂白粉、漂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福尔马林、高锰酸钾、双氧水等。

    消毒剂虽然残留危害相对较小,但对水质的影响较大,对水产动植物的生长影响较重,氯也可与水中有机物质反应生成致癌性物质。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施入水中的锰离子以溶解的硫酸盐形式进入鱼体组织,影响其肝脏的蛋白合成,亦能干扰鱼类对水中钙的吸收,阻滞鱼类生长,导致鱼类畸形,其高锰酸根离子可以氧化破坏鱼体组织,使鱼缓慢死亡。

  b抗微生物药

  包括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等。

    抗生素属大环内脂类广谱抗菌药物,常用的有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等,在养殖上常被用作治疗剂和生长促进剂,但存在毒副作用,尤其是一些新型抗生素,在人类使用初期,若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将使人产生耐药性。

又如四环素产生于金色链丝菌,其毒副作用可涉及多方面,如对肝脏有损害,破坏菌群正常平衡,继发二重感染等,其残留对人类的毒副作用较大,可在骨骼中沉积而抑制其生长。

再如庆大霉素属于氨基甙类,鲤鱼试验表明,庆大霉素在鱼体内残留时间很长,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肾毒和耳毒;氯霉素能破坏人的骨髓造血机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其它诸如青霉素、甲砜霉素、强力霉素、新霉素、烟曲霉素、多粘菌素等,毒副作用均很大,残留期长,有的可在动物体内残留3个月以上。

    磺胺类药物用于鱼虾蟹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但能破坏人的造血系统,可引起人的过敏反应,甚至诱发癌症;使用不当极易产生抗药性。

试验表明,以含磺胺量为30mg/kg鱼体重的投饵连续投喂10d,水温10℃以上,排出期为60d,水温较低时,其残留物将在水中和鱼的皮肤及组织内保留数月,对鱼有毒害作用。

  呋喃类,可有效防治肠炎等疾病,能干扰微生物氧化酶系统的正常功能,抑制糖代谢,起到杀死细菌、霉菌和原生动物的作用,同时也能影响单胞藻类的生长繁殖,药性剧烈。

此类药物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长期使用会引起肝肾损害。

若呋喃唑酮连服超过两周,可引起鱼类中毒。

      

  c驱杀虫剂

    如染料类药物,常用的有孔雀石绿、吖啶黄、煌绿和亚甲基蓝等。

可防治鱼卵的水霉病、幼鱼和成鱼的小瓜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等。

孔雀石绿虽治疗水霉病效果很好,但其毒性很大,用鳜鱼进行试验表明,孔雀石绿对其的安全浓度仅为13ppm,幸存鱼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