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企业营销观念的演变及历史背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61795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企业营销观念的演变及历史背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西方企业营销观念的演变及历史背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西方企业营销观念的演变及历史背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西方企业营销观念的演变及历史背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西方企业营销观念的演变及历史背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企业营销观念的演变及历史背景.docx

《西方企业营销观念的演变及历史背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企业营销观念的演变及历史背景.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企业营销观念的演变及历史背景.docx

西方企业营销观念的演变及历史背景

1西方企业营销观念的演变及历史背景

市场营销学作为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管理学科,它综合地运用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以及数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系统的现代市场营销理论。

关于市场营销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定义委员会:

“市场营销是引导商品或劳务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或用户)手中所实行的企业活动。

英国市场营销协会:

“一个企业如果要生存、发展和盈利,就必须有意识地根据用户和消费者的需要和潜在需要来安排生产,这种活动就是市场营销。

菲利浦·科特勒:

“市场营销是致力于通过交换过程以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人类活动。

在西方国家,学术界不仅认为企业存在着市场营销活动,而且是认为社会、政治、法律、文化等领域中和组织和团体的活动也与营销活动有共通之处。

市场营销滴水穿石的应用事实是已经超出了经济活动的范围。

有些西方学者认为,早在人类第一次从事商品交换时,市场营销就产生了。

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市场营销虽然和商品交换及市场有关系,但市场营销并不等于商品交换,这从市场营销的涵义中就能得出结论。

彼德·杜拉克认为,市场营销活动最早起源于17世纪中叶的日本。

他指出:

市场  营销活动是由日本三井家族的一们成员首先应用的。

作为商人,他于1650年东京定居下来并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百货商店,并为该店提出了一系列经营原则,他比当代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公司西尔苦斯·罗巴“(Sears·Roebuck创办于1860年)早250年就实行了“当顾客的采采购员”、为顾客设计和生产适合需要的产品,把花色品种规格齐全、丰富多彩的商品供应给顾客“,“保证顾客满意,否则原款奉还”等一系列经营宗旨。

近百年来,西方国家的商业哲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以美国为代表的企业经营观念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一、   生产观念(ProductionConcept)

在西方国家,生产观念是一种古老的企业经营思想,盛行于1875年至1920年前后。

生产观念认为:

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买到的和买得起的产品,企业要组织所有资源提高生产和分配效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而且企业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进而认为,只要是企业生产出来和产品,就一定能够销售出去。

生产观念作为一种古老的商业哲学,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

生产观念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

西方国家在工业化初期以及第二世界大战前后,由于物资短缺,市场商品供不应求,生产观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颇为流行。

二、   产品观念(ProductConcept)

产品观念也是一种古老的企业经营哲学家,成盛行于二战前后。

产品观念认

为:

消费者欢迎那些质量好、价格合理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只要物美价廉,顾客必然会找上门,无需大力推销。

中国有句古语:

“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是对这一观念的最好诠释。

    市场营销实践证明,在动态市场上,如果企业奉行“产品观念”,迷恋于自己的产品,就会必然导致“市场营销近视症”(MarketingMyopia),缺欠远见,看不到市场的需求变化。

三、   推销观念(SellingConcept)

推销观念也曾经是西方企业奉行的经营哲学家,盛行于20世纪30年代至50后代。

该观念认为:

广大消费者一般都不购买非必需的产品,但若企业采取适当的措施,顾客有可能购买更多产品,故企业必需重视和加强推销和销售促进,千方百计地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发生兴趣,以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取得更多利润。

从市场观念、产品观念向推销观念和演进,提高了销售职能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

但从本质上讲,推销观念仍然是以生产为中心,生产什么就推销什么。

最突出的表现是:

企业千方百计运用各种可能的推销手段,吸引潜在顾客,常有“货物出店,概不负责”的思想。

所以该观念仍然属于传统的企业经营哲学。

四、   市场营销观念(MarketingConcept)

市场营销观念盛行于60年代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

1960年伊·杰·麦卡

锡出版了《基础市场营销学》,在书中,他系统地归纳总结了市场营销组合的概念,并强调了“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与推销观念有本质不同。

推销观念是以企业的现有产品(即以卖主)为中心的,以推销和促销为手段,刺激销售,从而达到扩大销售和获得利润和目的;而市场营销观念是以企业的目标顾客及其需要中心的,客观上要求企业集中营销资源,调查研究和了解目标顾客的需求,合理安排营销组合策略,实现企业的任务和目标。

五、   社会营销观念(SocialMarketingConcept)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等国家一些人对市场营销观念产生了怀疑,

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为什么企业为了牟取暴利,往往搞骗人的广告?

为什么有些企业以次冲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这什么消费者保护主义(Consumerism)运动会风行全球?

为什么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难怪美国管理大师彼德·杜拉克指出:

“市场营销漂亮话讲了20年以后,消费者主义居然变成了一个强大而流行的运动,这就证明没有多少公司真正奉行市场营销观念,消费者主义是市场营销的耻辱。

因此,有些西方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以修正和代替传统和“市场营销观念”,如“人性观念”、“明智的消费观念”、“生态强调观念”,等等。

这些新观念所讲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只是论述的角度不同,因此我们可以统称为“社会营销观念”。

社会营销观念认为:

企业的主要任务在于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并通过改善企业的经营,使其在维持和增进消费者利益和社会长远利益的前提下,比其竞争者能够有效地提供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总结

在很好地认识了西方企业营销观念的演变史后,对于我们的学习将会有莫大的帮助,对于我们这些将来从事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的,也必然是一种好的开始。

2营销者应对消费者评估选择过程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在近代,由于工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方式的发展,使消费者的个性被淹没于大量低成本、单一化的产品洪流之中。

消费品市场变得越来越丰富,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的范围全球化、产品的设计多样化,消费者开始制定自己的消费准则,整个市场营销又回到了个性化的基础之上。

没有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一样的,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一个细小的消费市场,个性化消费成为消费的主流。

2、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

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个性消费使消费需求呈现出差异性;对于不同的消费者因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消费者,即便在同一需求层次上,他们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因为消费者来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国别、民族、信仰和生活习惯,因而会产生明显的需求差异性。

所以,从事营销的厂商,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从产品的构思、设计、制造,到产品的包装、运输、销售,认真思考这些差异性,并针对不同消费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3、消费的主动性增强

在社会化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下,消费者对消费的风险感随着选择的增多而上升。

在许多大额或高档的消费中,消费者往往会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或许这种分析、比较不是很充分和合理,但消费者能从中得到心理的平衡以减轻风险感或减少购买后产生的后悔感,增加对产品的信任程度和心理上的满足感。

消费主动性的增强来源于现代社会不确定性的增加和人类需求心理稳定和平衡的欲望。

4、消费者与厂家、商家的互动意识增强

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由生产者、商业机构和消费者组成,其中商业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生产者不能直接了解市场,消费者也不能直接向生产者表达自己的消费需求。

而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能直接参与到生产和流通中来,与生产者直接进行沟通,减少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5、追求方便的消费过程

在网上购物,除了能够完成实际的购物需求以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同时,还能得到许多信息,并得到在各种传统商店没有的乐趣。

今天,人们对现实消费过程出现了两种追求的趋势:

一部分工作压力较大、紧张程度高的消费者以方便性购买为目标,他们追求的是时间和劳动成本的尽量节省;而另一部分消费者,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由支配时间增多,他们希望通过消费来寻找生活的乐趣。

今后,这两种相反的消费心理将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并存。

6、消费者选择商品的理性化

网络营销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消费者会利用在网上得到的信息对商品进行反复比较,以决定是否购买。

对企事业单位的采购人员来说,可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计算程序,迅速比较进货价格、运输费用、优惠、折扣、时间效率等综合指标,最终选择有利的进货渠道和途径。

7、价格仍是影响消费心理的重要因素

从消费的角度来说,价格不是决定消费者购买的惟一因素,但却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肯定要考虑的因素。

网上购物之所以具有生命力,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网上销售的商品价格普遍低廉。

尽管经营者都倾向于以各种差别化来减弱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避免恶性竞争,但价格始终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联合起来向厂商讨价还价,产品的定价逐步由企业定价转变为消费者引导定价。

3产品整体概念的营销意义是什么?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产品整体概念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次。

核心产品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时所追求的利益,是顾客真正要买的东西,因而在产品整体概念中也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

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并不是为了占有或获得产品本身,而是为了获得能满足某种需要的效用或利益。

有形产品是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即向市场提供的实体和服务的形象。

如果有形产品是实体品,则它在市场上通常表现为产品质量水平、外观特色、式样、品牌名称和包装等。

产品的基本效用必须通过某些具体的形式才得以实现。

市场营销者应首先着眼于顾客购买产品时所追求的利益,以求更完美地满足顾客需要,从这一点出发再去寻求利益得以实现的形式,进行产品设计。

附加产品是顾客购买有形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附加服务和利益,包括提供信贷、免费送货、质量保证、安装、售后服务等。

附加产品的概念来源于对市场需要的深入认识。

因为购买者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因而他们希望得到与满足该项需要有关的一切。

美国学者西奥多·莱维特曾经指出:

"新的竞争不是发生在各个公司的工厂生产什么产品,而是发生在其产品能提供何种附加利益(如包装、服务、广告、顾客咨询、融资、送货、仓储及具有其他价值的形式)"。

4、举例说明新产品的价格策略的实践运用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者实施消费行为的众多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

不是所有的消费心理都能转化为消费行为的;

也不是所有的消费行为都是由消费心理引发的。

产生什么欲望,是个人问题,可以用消费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如为什么或怎样产生对异性的需求;

满足欲望的6W(何时、何地、何手段等)2H(何代价等)如何选择,则是消费行为学问题,要用以文化人类学为基础的“消费行为学”来研究。

如,是通过抢婚、还是上帝安排、还是父母之命、还是自由恋爱来满足对异性的需求;

“消费行为学”认为,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因素有:

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

社会因素(相关群体、家庭、角色与地位);

个人因素(年龄、生命周期段、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个性、自我概念);

心理因素(动机、认知、学习、信念、态度)。

消费心理仅仅是影响消费者实施消费行为的一部分因素,而不是全部。

二者的分别,不是可有可无的;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营销史上的多数企业的胜败得失,促销活动方案或策划者本人的优劣判断,往往都是以二者的区别为起点的。

端正促销目的:

消费行为VS消费心理

应该是定价策略吧

以下是我在网上找的比自己说的好就引用了还有案例

定价策略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中不同变化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采用不同的定价方法,制定出适合市场变化的商品价格,进而实现定价目标的企业营销战术。

(一)新产品定价策略

新产品的定价是营销策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它关系到新产品能否顺利地进入市场,能否站稳脚跟,能否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外关于新产品的定价策略,主要有三种,即取脂定价策略、渗透定价策略和满意定价策略。

1、取脂价策略

取脂定价策略,又称撇油定价策略,是指企业在产品寿命周期的投入期或成长期,利用消费者的求新、求奇心理,抓住激烈竞争尚未出现的有利时机,有目的地将价格定得很高,以便在短期内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尽快地收回投资的一种定价策略。

其名称来自从鲜奶中撇取乳脂,含有提取精华之意。

案例1:

柯达如何走进日本

柯达公司生产的彩色胶片在70年代初突然宣布降价,立刻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挤垮了其它国家的同行企业,柯达公司甚至垄断了彩色胶片市场的90%。

到了80年代中期,日本胶片市场被富士所垄断,富士胶片压倒了柯达胶片。

对此,柯达公司进行了细心的研究,发现日本人对商品普遍存在重质而不重价的倾向,于是制定高价政策打响牌子,保护名誉,进而实施与富士竞争的策略。

他们在日本发展了贸易合资企业,专门以高出富士l/2的价格推销柯达胶片。

经过5年的努力和竞争,柯达终于被日本人接受,走进了日本市场,并成为与富士平起平坐的企业,销售额也直线上升。

2、渗透定价策略

渗透定价策略,又称薄利多销策略,是指企业在产品上市初期,利用消费者求廉的消费心理,有意将价格定得很低,使新产品以物美价廉的形象,吸引顾客,占领市场,以谋取远期的稳定利润。

3、满意价格策略

满意价格策略,又称平价销售策略,是介于取脂定价和渗透定价之间的一种定价策略。

由于取脂定价法定价过高,对消费者不利,既容易引起竞争,又可能遇到消费者拒绝,具有一定风险;渗透定价法定价过低,对消费者有利,对企业最初收入不利,资金的回收期也较长,若企业实力不强,将很难承受。

而满意价格策略采取适中价格,基本上能够做到供求双方都比较满意。

(二)差别定价策略

所谓差别定价,也叫价格歧视,就是企业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映成本费用的比例差异的价格销售某种产品或劳务。

差别定价有四种形式:

1、顾客差别定价

即企业按照不同的价格把同一种产品或劳务卖给不同的顾客。

例如,某汽车经销商按照价目标价格把某种型号汽车卖给顾客A,同时按照较低价格把同一种型号汽车卖给顾客B。

这种价格歧视表明,顾客的需求强度和商品知识有所不同。

2、产品形式差别定价

即企业对不同型号或形式的产品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但是,不同型号或型式产品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和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并不成比例。

3、产品部位差别定价

即企业对于处在不同位置的产品或服务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即使这些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费用没有任何差异。

例如剧院,虽然不同座位的成本费用都一样,但是不同座位的票价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人们对剧院的不同座位的偏好有所不同。

4、销售时间差别定价

即企业对于不同季节、不同时期甚至不同钟点的产品或服务也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

案例1:

蒙玛公司在意大利以无积压商品而闻名,其秘诀之一就是对时装分多段定价。

它规定新时装上市,以3天为一轮,凡一套时装以定价卖出,每隔一轮按原价削10%,以此类推,那么到10轮(一个月)之后,蒙玛公司的时装价就削到了只剩35%左右的成本价了。

这时的时装,蒙玛公司就以成本价售出。

因为时装上市还仅一个月,价格已跌到1/3,谁还不来买?

所以一卖即空。

蒙玛公司最后结算,赚绕渌弊肮径啵置挥谢醯乃鹗А9谝灿胁簧倮嗨品独:

贾菀患倚驴诺纳痰辏页鋈占凵坛〉恼信疲缘昴诔鍪鄣氖弊凹鄹衩咳盏菁酰钡较辍4苏幸怀觯磐ト羰小?

案例2:

哈尔滨市洗衣机商场规定,商场的商品从早上9点开始,每一小时降价10%。

特别在午休时间及晚上下班时间商品降价幅度较大,吸引了大量上班族消费者,在未延长商场营业时间的情况下,带来了销售额大幅度增加的好效果。

(三)心理定价策略

心理营销定价策略是针对消费者的不同消费心理,制定相应的商品价格,以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的策略。

心理营销定价策略一般包括尾数定价、整数定价、习惯定价、声望定价、招徕定价和最小单位定价等具体形式。

1、尾数定价策略

尾数定价又称零头定价,是指企业针对的是消费者的求廉心理,在商品定价时有意定一个与整数有一定差额的价格。

这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心理定价策略。

案例: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价格尾数的微小差别,能够明显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一般认为,伍元以下的商品,末位数为9最受欢迎;五元以上的商品末位数为95效果最佳;百元以上的商品,末位数为98、99最为畅销。

尾数定价法会给消费者一种经过精确计算的、最低价格的心理感觉;有时也可以给消费者一种是原价打了折扣,商品便宜的感觉;同时,顾客在等候找零期间,也可能会发现和选购其他商品。

如某品牌的54cm彩电标价998元,给人以便宜的感觉。

认为只要几百元就能买一台彩电,其实它比1000元只少了2元。

尾数定价策略还给人一种定价精确、值得信赖的感觉。

尾数定价法在欧美及我国常以奇数为尾数,如0.99,9.95等,这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对奇数有好感,容易产生一种价格低廉,价格向下的概念。

但由于8与发谐音,在定价中8的采用率也较高。

2、整数定价策略

整数定价与尾数定价相反,是针对的是消费者的求名,求方便心理,将商品价格有意定为整数,由于同类型产品,生产者众多,花色品种各异,在许多交易中,消费者往往只能将价格作为判别产品质量、性能的指示器。

同时,在众多尾数定价的商品中,整数能给人一种方便、简洁的印象。

3、习惯性定价策略

某些商品需要经常、重复地购买,因此这类商品的价格在消费者心理上已经定格,成为一种习惯性的价格。

许多商品尤其是家庭生活日常用品,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价格。

消费者已经习惯于消费这种商品时,只愿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如买一块肥皂、一瓶洗涤灵等。

对这些商品的定价,一般应依照习惯确定,不要随便改变价格,以免引起顾客的反感。

善于遵循这一习惯确定产品价格者往往得益匪浅。

4、声望定价策略

这是整数定价策略的进一步发展。

消费者一般都有求名望的心理,根据这种心理行为,企业将有声望的商品制订比市场同类商品价高的价格,即为声望性定价策略。

它能有效地消除购买心理障碍,使顾客对商品或零售商形成信任感和安全感,顾客也从中得到荣誉感。

案例:

微软公司的Windows98(中文版)进入中国市场时,一开始就定价1998元人民币,便是一种典型的声望定价。

另外,用于正式场合的西装、礼服、领带等商品,且服务对象为企业总裁、著名律师、外交官等职业的消费者,则都应该采用声望定价,否则,这些消费者就不会去购买。

声望定价往往采用整数定价方式,其高昂的价格能使顾客产生一分价格一分?

quot;的感觉,从而在购买过程中得到精神的享受,达到良好效果。

案例:

如金利来领带,一上市就以优质、高价定位,对有质量问题的金利来领带他们决不上市销售,更不会降价处理。

给消费者这样的信息,即金利来领带绝不会有质量问题,低价销售的金利来绝非真正的金利来产品。

从而极好地维护了金利来的形象和地位。

如德国的奔驰轿车,售价二十万马克;瑞士莱克司手表,价格为五位数;巴黎里约时装中心的服装,一般售价二千法郎;我国的一些国产精品也多采用这种定价方式。

当然,采用这种定价法必须慎重,一般商店、一般商品若滥用此法,弄不好便会失去市场。

5、招徕定价策略

招徕定价又称特价商品定价,是一种有意将少数商品降价以招徕吸引顾客的定价方式。

商品的价格定的低于市价,一般都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这是适合消费者求廉心理的。

案例1:

北京地铁有家每日商场,每逢节假日都要举办一元拍卖活动,所有拍卖商品均以1元起价,报价每次增加5元,直至最后定夺。

但这种由每日商场举办的拍卖活动由于基价定得过低,最后的成交价就比市场价低得多,因此会给人们产生一种卖得越多,赔得越多的感觉。

岂不知,该商场用的是招徕定价术,它以低廉的拍卖品活跃商场气氛,增大客流量,带动了整个商场的销售额上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应用此术所选的降价商品,必须是顾客都需要、而且市场价为人们所熟知的才行。

案例2:

日本创意药房在将一瓶200元的补药以80元超低价出售时,每天都有大批人潮涌进店中抢购补药,按说如此下去肯定赔本,但财务账目显示出盈余逐月骤增,其原因就在于没有人来店里只买一种药。

人们看到补药便宜,就会联想到其他药也一定便宜,促成了盲目的购买行动。

采用招徕定价策略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降价的商品应是消费者常用的,最好是适合于每一个家庭应用的物品,否则没有吸引力。

(2)实行招徕定价的商品,经营的品种要多,以便使顾客有较多的选购机会。

(3)降价商品的降低幅度要大,一般应接近成本或者低于成本。

只有这样,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才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4)降价品的数量要适当,太多商店亏损太大,太少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反感。

(5)降价品应与因伤残而削价的商品明显区别开来。

6、最小单位定价策略

最小定价策略是指企业把同种商品按不同的数量包装,以最小包装单位量制定基数价格,销售时,参考最小包装单位的基数价格与所购数量收取款项。

一般情况下,包装越小,实际的单位数量商品的价格越高,包装越大,实际的单位数量商品的价格越低。

案例:

对于质量较高的茶叶,就可以采用这种定价方法,如果某种茶叶定价为每500克150元,消费者就会觉得价格太高而放弃购买。

如果缩小定价单位,采用每50克为15元的定价方法,消费者就会觉得可以买来试一试。

如果再将这种茶叶以125克来进行包装与定价,则消费者就会嫌麻烦而不愿意去换算出每500克应该是多少钱,从而也就无从比较这种茶叶的定价究竟是偏高还是偏低。

最小单位定价策略的优点比较明显:

一是能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需要,如便于携带的小包装食品,小包装饮料等;

二是利用了消费者的心理错觉,因为小包装的价格容易使消费者误以为廉,而实际生活中消费者很难也不愿意换算出实际重量单位或数量单位商品的价格。

(四)折扣定价策略

折扣营销定价策略是通过减少一部分价格以争取顾客的策略,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用折让手法定价就是用降低定价或打折扣等方式来争取顾客购货的一种售货方式。

案例1:

日本东京银座美佳西服店为了销售商品采用了一种折扣销售方法,颇获成功。

具体方法是这样:

先发一公告,介绍某商品品质性能等一般情况,再宣布打折扣的销售天数及具体日期,最后说明打折方法:

第一天打九折,第二天打八折,第三、四天打七折,第五、六天打六折,以此类推,到第十五、十六天打一折,这个销售方法的实践结果是,第一、二天顾客不多,来者多半是来探听虚实和看热闹的。

第三、四天人渐渐多起来,第五、六天打六折时,顾客象洪水般地拥向柜台争购。

以后连日爆满,没到一折售货日期,商品早已售缺。

这是一则成功的折扣定价策略。

妙在准确地抓住顾客购买心理,有效地运用折扣售货方法销售。

人们当然希望买质量好又便宜的货,最好能买到二折、一折价格出售的货,但是有谁能保证到你想买时还有货呢?

于是出现了头几天顾客犹豫,中间几天抢购,最后几天买不着者惋惜的情景。

案例2:

沃尔玛能够迅速发展,除了正确的战略定位以外,也得益于其首创的折价销售策略。

每家沃尔玛商店都帖有天天廉价的大标语。

同一种商品在沃尔玛比其他商店要便宜。

沃尔玛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