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外出学访感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717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外出学访感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外出学访感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外出学访感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外出学访感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外出学访感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外出学访感悟.docx

《山东外出学访感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外出学访感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外出学访感悟.docx

山东外出学访感悟

学以致用挖掘潜力发挥优势

——外出学访感悟

吴金云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活动应该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

并且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全面发展,是广大教师的职责。

怎样才能解决课堂教学容量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矛盾呢?

“导学案”应课堂教学改革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矛盾而生,我认为它很好的解决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它既可以将学生自主学习引入正轨,又将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理解完成的知识点与题目在课下解决,这样,课堂上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今年十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区教育局中学科组织的山东学访,此次学访主要围绕“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出行前丁局和刘科把学访的人员进行了详细的分组并分配了各组成员的不同任务,通过学习我认识到:

一、导学案的长足之处:

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学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而导学案是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设计。

导学案的关键是“导”如何引导学生看书、解惑,学生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

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所以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合适的导学案,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对所学的内容如何去思考,考虑知识点的思路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导。

从昌乐二中导学案的设计来看问题探究的设计是有层次性、阶梯型的,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这样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收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事情做并学有所得,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就导学案的使用来说,教师将导学案先用一节课时间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案后,教师收上导学案进行批改总结,为下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基础,在师生共同完成导学案这节课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课上生讲、生质疑。

适时再由教师点拨,此类型的课堂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士、舞台上粉墨登场的演员,而教师的适时点拨也让教师成了指挥家、导演、教练了。

总之,导学案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每节课所学的知识当堂掌握的程度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保证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在不同层次上感受成功并不断攀升。

导学案把教案、学案、练案的结合,即三案结合,减轻学生的负担,是学生学习的笔记,是学生练习的卷子,它汇集王敏勤教授的知识树、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山东邹平九户中学小组合作学习、江苏东芦中学的讲学稿,汇集一起高度升华,看到了学生的主体在课堂上的体现,“导学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便于学生自学,便于同学间的交流合作,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课堂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及记忆知识要点上,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实施导学案的建议

从学校角度:

制定制度、专人督查、加强宣传、教师认可

检查及时,检查到位。

各项活动的制定必须具有一个完整的检查措施,填写检查表;再由教研组长检查备课组长;对于学生先小组内互查,由小组长检查组员完成情况,老师抽查。

导学案的推行以及检查落实,甚至是周周清、月月清,均要以小组的形式评价。

同时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获得任课教师的认可方可积极执行

从教师角度:

加强教研备课、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导学案中“导”字水平的升华

教研组要认真研讨导学案的编制,细化到每一道题!

让每节课都成为优质课。

召开培训会、研讨会,使教师间对导学案的研讨成为自觉的行动和日常交流的主要话题。

我校的导学案:

“导”字功夫不足,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由浅入深等方面不足,我校已经在中考科目中实施着,通过学习我认为非中考科目亦可。

从学生角度:

抓好学生预习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小组的积极性

学生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上课的进度,对于“导学案”上的预习指导要指导到位,要对学生对教材的略读、精读有检查性的作业,不能仅从大方面要求预习哪一部分。

可通过学生的自清、互查做好预习效果的检查,摸清学生的预习情况,掌握第一手学情信息。

昌乐二中的小组分工很细致。

“导学案”教学法是以小组合作得以实现的。

所以,要求教师打乱班内以座次排列的顺序,按好中差学生划分小组,每一步均以小组互动为主,每一步均以“分”的形式评价小组。

每一节课、每一周、每个月要选出最佳小组进行奖评,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是导学案的纸张、文印费问题,中老年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动问题,教师的合作问题,导学案与教材、练习册之间如何处理的问题。

如何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要想高效发挥导学案的作用,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导学部分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

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上课内容进行预习。

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2、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

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二、“导学案”于课前统一上交,教师全批全改或部分批阅,目的是发现问题,以便课堂上集体解决。

三、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中学英语教案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

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

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

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

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四、达标检测。

这是导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

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对不同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

浅谈“导学案”的作用——“导”

摘 要:

学案导学教学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燃了学生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主导作用、点拨作用、总结作用、调控作用.

关键词:

主导;点拨;总结;调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学案导学模式”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燃了学生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学案导学教学教师的重要作用:

一、主导作用

(一)教师运用情感因素,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一个融洽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活”起来.

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一个合理有效的情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做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探究问题的经验,教师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学生困惑,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领路人和指路人,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导学过程中开展积极及时公正的评价,给学生以心理支持,让学生感受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从而使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

(三)小组活动的引领者.

1.每次小组讨论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在合作与人协调中施展自我,培养学生的自觉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有效的合作,提高小组活动的实效性.

2.引领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小组活动的全面性和参与的能动性.

3.合作学习.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在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中,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也是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教师要在这一学习活动中发挥指挥作用.

4.注重差异发展.学生发展存在着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优发展.同时学生发展又有各自的独特性,要尽可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面向全体,善待后进生和特长生.

二、点拨作用

学案导学教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变教师单项的“讲”为师生双向的“讲”,教师的“讲”为启发的讲,点拨的讲.

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每次合作讨论活动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与兴趣.

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发思维碰撞,鼓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帮助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如展示环节,各小组将自己完成的任务展示在本小组黑板上,并选出代表讲解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做补充或挑战讲解,到适当的程度老师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总结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三、总结作用

(一)知识点的总结

在教学中,对学生模糊不清的东西教师给以明晰,对学生得出的错误结论给予纠正.在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要密切关注他们表情变化和思想动态,该肯定的就肯定,该讲解的(特别是学生的未知地方)就绝不放高过地讲.

(二)积极公正的小组评价

每节课结束时教师都要对各小组的表现给出总结,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因为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教师积极公正的小组评价能使课堂“活”起来.

四、调控作用

要想取得理想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师要能把握整个课堂,合理地组织和安排教学程序,很好地调控课堂.

(一)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每一个学习环节,组织课堂步骤,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

(二)妙用竞争方法,调控课堂氛围.因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成班与班、组与组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点拨、总结、调控,营造起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课前勤学,课上会学,最终达到乐学,把“倡导自主、体现合作、引导探究、重视过程”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年第5期.

2.《考试周刊》2009年22期.

3.《发展性教学论》裴娣娜.

4.《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家指导汇编》总主编刘芳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

5.《教学理论:

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七版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

“导学案”应该是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实质上它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导学案”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桥梁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预习、交流、展示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它一方面要能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导学案”的作用关键在于“导”,即“导学”。

我认为“导学案”应该具有“导向、导忆、导法、导读、导问、导记、导思、导议、导听、导做、导练、导测”等方面的作用。

  

1.导向

即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导向。

学习目标是学习中学习者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作为学习者,及早地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他们就会自觉地、

努力地学习。

同时,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学习目标,能使学生明确方向,减少学习的随意性,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而在以往的教学中,上课之前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一无所知,课堂上只是被动地听讲,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这种方式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谈不上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案可以将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学习目标设计成具体的学习方案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准备、思维导向,让学生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中,对于学习目标的确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目标要准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因此,确定学习目标必须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切忌单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随意出示学习目标;二是学习目标要具体,应有可操作性。

学习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和学能目标,描述这些目标的语言最好使用便于操作的行为动词,切忌将教案中教的目标或避免照抄照搬课标上条目式的、笼统的要求,直接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用,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三是学习目标要分层设置,符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

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学习目标分为基本要求、提高要求、推进要求三个层次,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达到的学习目标。

学生在这样较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得学有方向,有目标,可以较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2.导法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学习方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一切为达到学习目的、掌握学习内容而采取的手段、方法、途径,以及学习所应遵循的一些操作性原则、组织管理等环节。

对学生而言,学习方法就是指如何提高学习效果及效率的方法。

初中化学新课程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决定着不同学习内容的学习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是注意教师的教法,极少注意到学法的指导,导致学生只会接受式的学习,而不会自主学习。

导学案中可以知识点为载体,根据所学内容特点、学生知识水平、智力以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以知识为载体的内在学习程序——学法,从而把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学习方法的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

这样,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学习方法很多,主要有两种常见的形式:

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

如现行的化学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化学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而在教材中这些方法往往是隐含的,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可以在导学案中将这些方法有意识的外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这些方法。

化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

分析归纳法、分类法、模型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探究法、比较法等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

如:

读教材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在导学案中应逐渐渗透各种方法,或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或者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明确应该怎样学。

  

3.导忆

“温故而知新”。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没有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背景知识,或者是认知结构不完备,就很难学习新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常常有些知识点在教材的编排上跨度较大,学生往往在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时,已经遗忘了上一阶段的内容,在学习上就存在一定的障碍。

在“导学案”中,通过

“知识链接”环节,设置一些具体的问题,以问题形式激活对相关旧知识的回忆,为学生提供新、旧知识关系的支点。

这样让学生知道已学过的哪些旧知与新知有关,为获得新知做好准备,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可以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和经验进行回忆,突破这些“障碍点”,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建构新知识。

  

4.导读

导读即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学生不断熟练并掌握求知的过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

初中阶段,学生已具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但存在的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中学生(包括部分优秀生)往往没有阅读教材的习惯,读什么,怎样读,读了之后应该知道什么,学生往往不十分清楚。

致使许多学生对教材的阅读仅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往往忽略其丰富的内涵。

导学案依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结合化学学科趣味性较强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设置问题,可以使学生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从而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及着眼点,使他们在读书中读出快乐、读出能力。

读书让不同层次的同学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也让学生获得了如何发现获取新资料的方法,将学习不断延伸拓展。

在化学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用不同的导读方法。

①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最关键的字、词、句归纳、综合、理解。

如: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学会抓住理解最关键的词语,在解题中便可易如反掌。

如: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CO2分子,二氧化碳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②对几类重要物质的研究的教学,引导学生根据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将枯燥的描述性内容与化学实验相联系,利用不同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将不同类的物质或同类的物质区分开来。

③对化学实验,引导学生阅读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的事项等,通过学生的阅读掌握大致内容,课堂上教师演示或学生进行实验时可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

  

5.导记

学习的目的是掌握知识,而初中化学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易学难记。

学生们普遍反映化学课“学得会,记不住”,针对这种状况,可以在导学案中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寻找记忆的载体,提高记忆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药品取用时,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知道,对实验室中的药品要做到“不闻、不触、不尝”,对实验完毕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不回、不丢、不拿”,取用药品的量如无特别要求应取最少量:

液体1至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这些内容可以引导学生用“提示口诀”为载体来记忆:

“药三不,剩三不,最少用量要记住”。

取块状固体时可用三个字概括操作要点:

“横(试管先横放)、放(用镊子将块状药品放在试管口)、竖(将试管慢慢竖起)”

;取用粉状固体也是三个字:

“横(试管先横放)、送(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竖(将试管竖起)”;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可概括为:

“放平、视平、再读数”;取液体药品用倾倒法时可概括为:

“一塞二签三瓶口”,以提醒学生记住三个注意点;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和滴加液体时分别概括为:

“先捏、再伸、后松手”和“上悬、下直、再挤滴”;对于取用药品的工具可提示学生:

“块用镊子粉用匙”。

这样就把药品取用时浩繁的注意点用少量的文字概括出来了。

这些提示语连起来也是一个完整的顺口溜:

“横放竖,横送竖,放平视平再读数。

一塞二签三瓶口,先捏再伸后松手。

块用镊子粉用匙,上悬下直后挤滴。

”化学常用的记忆方法有列表法、对比法、规律法、顺口溜法等,让学生可以用科学的记忆方法,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

  

6.导问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过: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自觉性,使学生思维真正成为深刻、主动的思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的一方面。

而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如何提问,而很少着眼于怎样引导学生提问,课堂上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引导者,由谁发言,如何发言都由教师确立。

有些老师课前精心设计了许多问题,课上循循善诱,步步启发,左右开导,最后终于将学生“请”入早已设好的圈套之中。

这种讨论往往是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记忆来进行的,其实质就是教师一再补充说明,一再纠正学生的理解思维,最后,整个课堂变成“学生的嘴说老师的话”,这种“生从师问”传统下形成的化学学习心理,无疑是消极被动的。

在导学案中可以紧扣教材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欲望、情趣需要设置悬念,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由悬念而产生疑问。

“导问”的本质是要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它的着力点在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结合实际发现、探究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其实质即是“导学”。

它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心理移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

  

7.导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考是深化学习的灵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知识变成能力的途径。

导思是指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

导学案中设置适当的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或者在一节学习结束时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提升学生化学观念。

“导学案”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思考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可以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对不同的问题分别进行横向、纵向、逆向思考,以促进思维线索的交叉和互补,形成思维网络,使学生思考问题能多维化、立体化。

  

(1)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是从对一个事物的思考转到与这相似相关的事物的思考。

通过横向思维可以对相似的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寻找共性与异性。

如:

初中化学学了氢气、木炭、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都可以把CuO还原成Cu。

这三个实验有相同的实验现象,也有不同的实验现象,三个实验都必须加热,但加热的温度不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学生的思考,便可得出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不同。

  

(2)纵向思维

纵向思维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向纵深方向发展,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如:

O2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是否肯定是O2?

为什么?

通过学生的思考,便可知道:

凡是难溶于水的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