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6170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docx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docx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

目录: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准备工作

5野外地质测绘工作的基本要求

6野外地质测绘的调查内容

6.1地貌调查

6.2地层岩性调查

6.3第四纪地层调查

6.4地质构造调查

6.5水文地质调查

6.6物理地质现象调查

6.7喀斯特调查

6.8其他

7资料整理

8资料检验

附录A各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

附录B地质遥感测绘技术规定

附录C工程地质测绘复杂程序划分

附录D工程地质测绘常用表格

附录E地貌类型划分

附录F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分类

附录G常见岩石野外鉴别及定名

附录H土的野外鉴别及定名

附录I断裂构造分级

附录J节理裂隙统计分析

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1总则

1.0.1为统一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程序、工作内容,明确技术要求,保证成果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各类地质测绘工作。

1.0.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侧绘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墓础工作。

工程地质测绘的任务是调查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其性质和规律,为研究工程地质条件秘间题、初步评价测区工程地质环境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并为勘探、试验和专门性勘察工作提供依据。

1.0.4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应在充分了解工程规划设计意图的基础上,依据工程地质勘察大纲进行。

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应针对与工程有关的地质条件,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综合分析,应用先进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

1.0.5本规程引用的标准主要有: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I251)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内业整理规程》(SDJ19一78)

1.0.6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工程地质测绘engineeriggeologicalmapping

运用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对工程场区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量测和描述,并标识在地形图上的勘察工作。

2.0.2综合地层柱状图generalstratigraphiccolumn

综合反映测区内地层年代、层序、接触关系、厚度、岩性特征的柱状剖面图

2.0.3标志层keybed

测区内分布稳定、具有特殊的地质标志,易于识别,用于统一划分地层、区别岩组的地层。

2.0.4地质点geologicalobservationspot

野外观测研究地质现象的基本工作点。

2.0.5地质线路geologicalobservationroute

野外观测研究地质现象的工作线路,一般为各地质点之间的连线。

2.0.6地质素描geologicalsketch

用素描的方法记录地质现象。

2.0.7工程地质图egineeringgeologicalmap

反映工程区各种地质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工程相互关系的图件。

2.0.8工程地质咅U面图engineeringgeologicalsection

表示某一方向切面上的地质现象及其与工程相互关系的图件。

2.0.9地质遥感geologicalremotesensing

利用遥感影像技术进行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

3基本规定

3.0.1工程地质测绘应依据勘察大纲或测绘任务书进行。

开展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前,应编制测绘作业计划。

3.0.2程地质测绘应按准备工作、野外测绘、资料整理、资料检验的程序进行。

3.0.3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S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分级:

小比例尺S=1:

50000;

中比例尺I:

50000

5000;

大比例尺S>1:

5000。

3.0.4各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的范围应符合GB50287或SL55的规定。

比例

尺选择可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执行,工作中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3.0.5工程地质测绘应对地质点、地质线路进行详细观察描述,分析点、线、面、体之间的有机联系。

以中小比例尺测绘成果指导大比例尺的测绘,以测绘成果指导勘探工作,并用勘探成果验证、补充、修改测绘成果。

3.0.6工程地质测绘,特别是中、小比例尺地质测绘,宜采用地质遥感技术。

地质遥感测绘可按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执行。

3.0.7使用已有地质测绘成果时,应进行检验,必要时进行野外校测。

3.0.8工程地质测绘复杂程度可根据测区的地质构造、岩层特征、地形地貌条件进行划分。

划分标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

3.0.9工程地质测绘应保证作业安全。

在有危险的地区作业时,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4准备工作

4.0.1准备工作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1收集资料。

2根据收集的资料,勾绘测区地质草图。

3测区现场踏勘。

4编制测绘作业计划.

4.0.2资料收集应包括:

1工程规划、设计资料。

2地形资料(地形图及控制测量成果),卫星、航测和陆摄像片等遥感图像资料。

3区域地质资料、地方地质志、地震及地震地质资料、地质灾害资料、地质勘察资料。

4水文气象资料。

5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资料、文物分布和已有工程建设情况等资料。

6交通、行政区划、民族政策、地方法规及民俗习惯。

4.0.3对所收集的资料应进行分类编录精理,分析其可利用程度和存在的问题,编制有关图表、说明

对所收集的遥感图像资料,必要时宜采用光学或数字化图像处理。

在综合分析、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勾绘测区地质草图。

4.0.4应根据地质草图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测区基本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环境,布盟观察线路,选择地层柱状图测制位置,拟定野外工作方法。

踏勘线路应选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有代表性的地段。

4.0.5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大纲、测绘仟各书的要隶,结合已有资料和现场婚勘情况,编制溯绘作业计划。

内答应包拈:

侧绘目的、任务要求、地质概况、工作内容和方法、工作量、计划进度、质量保证措施、提交成果及人员组织、工作装备、安全措施等。

5野外地质测绘工作的基本要求

5.0.1工程地质野外测绘工作应按下列基本步骤进行:

1测制地层柱状图。

2观察描述、标测地质点和地质线路。

3勾绘地质图。

4测制典型地质剖面图。

5.0.2工程地质测绘使用的地形图应是符合精度要求的同等或大于地质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图。

当采用大于地质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图时,应在图上注明实际地质测绘精度。

控制测量成果应满足工程地质测绘的要求,并符合SL197的规定。

5.0.3工程地质测绘应先测制地层柱状图(如已有地层柱状图可供利用,应先进行校核)、确定地层填图单位,再进行全面测绘。

测制地层柱状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比例尺应大于地质测绘比例尺5倍〜10倍。

对工程或建筑物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应以扩大比例尺或符号表示。

2应选择在露头良好、地层出露连续、构造简单的地段.必要时,可到测区以外选择能代表测区地质条件的地段。

3当露头不连续或地层连续性受到构造破坏,需在不同地段测制地层剖面时,各剖面的衔接应有足够依据。

必要时,应布置人工勘探点。

4测制地层柱状图应选择标志层和划分填图单位。

对各类岩(土)层除进行一

般描述外,还应着重描述其工程地质特性。

应采集系统的岩石、化石标本,必要时应作鉴定。

5在地质构造复杂或岩相变化较大地区,应测制多条地层剖面,编制地层对比表(或联合地层柱状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

5.0.4不同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填图单位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层的填图单位,宜根据《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修

订版)划分为界、系、统、阶、带或地方性的地层单位群、组、段、带。

其要求应符合表5.0.4的规定。

表5.0.4工程地质测绘填图单位划分表

比例尺(S)

分层单位

必须的

争取的

SW1:

50000

统(或群)

阶(或组)

1:

50000vSv1:

50000

阶(或组)

带(或段)

1:

5000WSv1:

2000

带或层(工程地质岩组)

S>1:

2000

工程地质岩组

2工程地质岩组应根据岩性组合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等因素进行划分。

3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应按地层年代、成因类型、岩性及物质组成分层。

大比例尺地质测绘还应根据工程需要,结合沉(堆)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性质、水理性质等特征进行分层。

5.0.5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利用遥感影像技术进行地质调查的地质遥感测绘法和进行地质点标测及地质界线穿越、追索观察的实地测绘法。

各种比例尺地质测绘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小比例尺地质测绘,宜以地质遥感测绘为主。

对地层相变较大、构造复杂、需查清重要地质现象的地段,应进行实地测绘。

2中比例尺地质测绘,宜采用地质遥感测绘与实地测绘相结合的方法。

3大比例尺地质测绘。

应采用实地测绘法。

在地形陡峻地区,可用陆摄像片进行地质调绘,并进行野外验证。

5.0.6工程地质测绘的内容,应根楷不同测绘比例尺的精度要求确定。

小比例尺地质测绘重点调查区域性地质环境,大、中比例尺地质测绘重点调查工程区和建筑物部位的工程地质条件。

5.0.7图件的精度和详细程度,应与地质测绘的比例尺相适应。

图上宽度大于2mm的地质现象应予测绘。

对具有特殊工程地质意义的地质现象,在图上宽度不足2mm时,应扩大比例尺表示,并注示其实际数据•地质界线误差,不应大于相应比例尺图上的2mm5.0.8容地质点、地质线路的布置和定位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质点应布置在地质界线和其他有意义的地质现象上;地质线路宜穿越或追索地质界线布置。

2地质点间距,应控制在相应比例尺图上距离2cm-3cm。

在地质条件复杂、对工程影响较大地段,可适当加密。

3在器头条件差或涉及重要地质现象地段,应按地质测绘精度要求布置人工勘探点。

4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的地质点和地质线路,应采用仪器定位。

中、小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的地质点和地质线路,可用目测、罗盘交会或手持GPS定位,

对控制主要地质界线及重要地质现象的地质点,应采用仪器定位。

5.0.9地质点、地质线路的观察描述及野外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质点观察描述内容应包括,位凳、地貌部位、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等。

2地质线路观察描述内容应包括:

起止点、转折点位置,线路方向,地层岩性及出露厚度和层序关系,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物理地质现象等。

线路观察描述应反映地质点间的连续性、关联性,并附线路示意图。

3野外记录应在现场进行,内容要真实全面、重点突出。

凡图上表示的地质现象,应有记录可查。

4重要地质点或地质现象应进行素描或摄影、录像。

5地质点应统一编号、现场标识。

记录宜使用专用长片、表格,并用铅笔书写,文字应清晰。

野外记录使用的卡片、表格,可按本规程附录D的规定执行。

5.0.10地质图应在野外实地勾绘,接图部位的地质界线应相互吻合。

5.0.11测制地质剖面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l一般剖面图可在地质图上切制,主要地质现象应实地校核

2专门性剖面图应实测。

3剖面图的地质界线应与地质图相吻合,实测剖面图应充分反映与工程有关的重要地质现象。

4必要时剖面图可采用变态比例尺。

垂直与水平比例尺之比最大不宜大于5:

1,平原区堤防、引调水及灌溉工程等可适当扩大。

5.0.12应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岩(土)样,必要时进行鉴定或试验对岩(土)定名、分类和分层;根据不同的带要和目的,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样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