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推拿疗法1940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648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2.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推拿疗法194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修改推拿疗法194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修改推拿疗法194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修改推拿疗法194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修改推拿疗法194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改推拿疗法19400.docx

《修改推拿疗法194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推拿疗法19400.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改推拿疗法19400.docx

修改推拿疗法19400

1推拿疗法的一般知识

1.1推拿疗法的概念

推拿疗法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两千年前,这种疗法就被我国劳动人民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病。

由于方法简便有效,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推拿疗法是属于祖国医学的一种外治法。

推拿医生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在人体一定部位和穴位上运用抚、揉、擦、压、叩、振、动等各种手法。

由于手法机械性的刺激作用,人体各组织便会产生相应的扶正祛邪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就叫作推拿疗法。

1.2推拿疗法的特点

1.2.1经济简便:

推拿治病,不需要任何医疗设备,也不一定需要固定的场所,只要技术熟练,不论在田间、车间、矿区或其他场所都可以施术治病,不受任何设备条件限制,便于在广大农村推广和应用,适合备战的需要。

1.2.2易于掌握:

推拿疗法是广大农村医生能够学得懂、用得上的一种治病、防病的好方法。

只要按照书中所介绍的手法,刻苦练习,反复实践,就会熟练地掌握推拿手法,用于临床治病,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并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农村卫生保健事业。

1.2.3安全可靠:

推拿疗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只要诊断正确,并能辩证选用穴位和手法,又能耐心细致地按操作规程施术,一般是不会发生不良反应和医疗事故的。

1.2.4疗效显著:

目前还有不少慢性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缺少特效的药物治疗办法。

如各种类型的关节炎、增生性脊椎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脱出症、肩周炎以及外伤和手术后所导致的肌肉萎缩、肠粘连等症,均为一般药物所不能奏效的。

但经采用推拿治疗后,常常可以收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此外,有些慢性病,只要没有演变到难以恢复的程度,如果配合推拿治疗,也能起到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促使身体恢复健康的作用。

1.3推拿疗法的应用范围

推拿疗法是医者运用各种手法施术于病人体表,即可由表及里地使经络疏通、营卫调和、气血周流如常,保持阴阳相对平衡,促进和增强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

经络在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中所起的作用是很重要,它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走脏腑,外络四肢九窍,分布于全身,调节着气血的运行,使气血能上下相通,内外相贯,周流不息,才能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而营卫气血更是供养机体最宝贵的物质,全身皮肉筋骨,五脏六腑均须得到它的滋润营养和保护,才能强壮有力,进行各项正常的生理活动。

如果经络一旦失常,而不能发挥它的联络和传导作用,营卫不和,气血不能周流时,那么就会出现各种病变。

《内经》上说:

“通则不通,痛则不通”。

这就是发生病痛的病理。

“内经”上又说: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就是说当人体经络失常,气血不和,正气虚弱时,就容易被外邪侵袭而得病。

推拿治病就是根据以上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和辩证论治的原则,针对疾病发生的不同原因和症状,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按经络循行的路线和气血循行的方向,以柔软、轻和之劲,推穴道、走经络,施术于人体。

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来激发机体内部各器官之间矛盾的相互转化,借以改善经络的生理作用和调节营卫气血机能,扶正祛邪,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4推拿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4.1适应症:

凡内、外、妇、儿、五官、神经各科一些常见病,一般都可用推拿治疗,有些病仅以推拿疗法即可治愈,有的疾病推拿疗法可作为配合治疗。

头痛、神经衰弱、落忱、肥大性脊柱炎、畸形性类风湿脊椎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骶化、四肢关节扭、挫伤,以及胃下垂、肠粘连、蛔虫性肠梗阻、颈椎病等,推拿治疗效果尤为理想。

1.4.2禁忌症:

⑴急性病、热性病、各种传染病以及良性或恶性肿瘤之局部;

⑵炎症的急性期,如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等;

⑶病情较严重的内科病,如心脏病、肾炎以及精神病等;

⑷容易引起出血之疾患,如糖尿病、肺结核、血友病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⑸传染性和溃疡性的皮肤病,如麻风、癣、开放性损伤以及烫火伤患部;

⑹妇女妊娠期间,经期事产后恶露未净者;

⑺体内有金属固定之疾患;

⑻极度疲乏、饥饿、饮酒后和病程已久,病人体力衰弱,经不起最轻微的推拿手法者,均不宜推拿。

1.5推拿疗法的学习方法

学习推拿疗法,首先应牢固地树立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才能端正学习态度,热爱本职工作,勤学苦练推拿技术,更好地运用于临床,为增进人民的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

推拿治病,医者应具有熟练的手法,灵活的腕关节,强有力的指劲和耐久力。

施术时,还要动作灵活,手法相宜。

所以加强手法和自身体力锻炼,特别是两臂和两大拇指压力的锻炼尤为重要。

有些慢性病,如因风、寒、湿所导致的腰腿酸胀麻痛以及腰椎间盘脱出症的复位等,常需付出全身的气力方能奏效。

如果没有一定的持久力是难以达到治疗目的的。

初学推拿者,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这门医疗技术,并能应用于临床治病,可按以下要求进行学习。

1.5.1应学习掌握十四经脉的分布以及经络上的主要穴位和主治。

1.5.2熟练本书第二部分所介绍的推拿手法及其作用,按各种手法的操作要领及步骤,参照插图反复练习。

1.5.3在临床实践中,要全身贯注,手到的地方,眼要看到,耳要听到。

如发现手法轻重不适宜时,应马上改换手法。

1.5.4通过临床实践,必须正确理解手法要领,刻苦锻炼,认真总结经验,这样才能由生到熟,熟能生巧,以至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以适应疾病的无穷变化。

总之,推拿治病,只要认症正确,知道什么病,应用什么手法?

什么手法施用于什么穴位或部位?

做到心中有数,按病推拿,就是施术尚不熟练者,也能收到一定的疗效。

所以该法可以作为基层医疗适宜技术推广,在短时间内掌握要领,实施治疗,具有实际意义。

2推拿手法

要想进一步提高疗效,除了辩证和选择推拿部位及穴位正确外,手法的熟练程度和正确地运用,对治疗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所以推拿手法是推拿治病的关键。

运用手法基本要求是均匀、有力、持久、柔和,从而达到深透的目地。

推拿的手法很多,所用名称也不统一,有的手法动作相似,但名称不同;有的名称虽同,而手法动作有别。

手法种类虽多,但在临床应用中却有主次之分。

现将我们常用的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及其作用简介如下。

2.1基本手法

2.1.1抚法及其作用

抚法(轻擦法):

医者以一手或两手全掌紧贴于患者皮肤,徐徐向前推进。

此法是临床普遍运用的一种手法,多用在治疗的开始与结束。

若与其它手法并用,更能提高治疗效果。

⑴向心性抚法:

从四肢的远端开始,向心脏方向徐徐轻擦之(图1)。

操作中,始点和终点用力宜轻,中段用力宜重。

医者的双手施术到终点后,应不加压力地沿其两

侧或按原路返回,反复施术40~50次,以局部产生出温热感为度。

在手法上,开始接触面积要小,压力要轻,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应逐渐增大接触面积和压力。

⑵离心性抚法:

操作方法与和心性抚法相同,方向相反(图2)。

作用:

向心性抚法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能通经活络、祛淤消肿,并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

离心性抚法有加强经络传导和诱导睡眠的作用。

多用于经络不通、麻木不仁等疾患。

如在脊椎两侧膀胱经上施术,可产生兴奋作用。

对胃肠疾患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图1向心性抚法图2离心性抚法

2.1.2揉法及其作用

揉法:

医者以大拇指指肚或手掌着力,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上揉动。

手法须缓慢、柔和、有力,从而达到深透的目是。

不宜粗暴和浮于表皮。

⑴指揉法:

医者以大拇指指肚着力,并作向导,食、中、无名三指辅助用力,以

大拇指在患者一定部位上作半环圆形揉动(图3)。

随揉随向前徐徐移轻动,由肌止点到肌起点或由肌起点到肌止点。

此法适用于全身各处。

⑵掌揉法;医者以大、小鱼际(即掌根部)或仅以小鱼际着力,在病人患处施以半环形揉动(图4)。

此法压力较深透,多用于肌肉组织较丰满处,如腰背及下肢的后外侧等。

若仅以小鱼际着力施术,因解脱面积小,操作灵活,可用于全身各大小病变部位,能解脱拇指压法的疲劳感。

图3指揉法图4掌揉法

⑶扭揉法:

医者两手将病人患处肌肉提起,一手向外推,一手向里拉,使其被揉动的肌肉软组织在两手中呈“S”形。

再以拇指作向导,由肌止点到肌起点反复扭揉数次(图5)。

此法只适用于肩部大筋(即“肩井”穴位)、颈项部、大腿内侧和小腿后侧等肌肉组织比较长的部位。

⑷揉拿法:

医者一手或双手的大拇指与食、中、无名三指作对称,用力将病人患处肌肉软组织拿住并揉动(图6)。

此法有揉拿两种感觉。

多用于腹部及四肢肌肉经肿疼痛处。

腹部宜用双手操作。

作用:

各种手法的揉动刺激,能使患处肌肉和筋膜软组织得到锻炼。

向心性操作,

可促进血液循环,并有防止肌肉萎缩,软化瘢痕的作用;离心性操作,有增强肌纤维质的收缩,强化肌肉组织,促进肌肉的再生能力。

图5扭揉法图6揉拿法

2.1.3擦法及其作用

擦法(烧灼法):

临床运用擦法需视患部皮肤的反应而定。

操手时用力不宜过重和粗暴,速度以每分钟表120次为宜。

烧灼刺激可深透皮下组织。

当病人局部有强烈的烧灼感难以忍受时,即停止施术。

此法适用于全身许多部位。

⑴侧擦法:

医者以右手尺侧小鱼际为着力点,在一定部位上,自上而下或自下

而上,高速度的直线推擦(图7)。

操作时,必须直接在病人皮肤上而不能隔衣施术,用力要均匀,施术至终点后,不加压力地将手按原路返回。

脊椎两侧宜自上而下地施术,四肢远端特别是局部有红肿疼痛时,宜自下而上地作向心性擦之。

⑵平擦法(平推法);医者以一手全掌紧贴于要施术的部位,作轻快而有节律的推擦(图8)。

此法多用于腰背,胸腹及四肢远端较平坦处。

胸背部要作对称性施术,即左右都要作等量次数的轻擦。

作用:

擦法由于高速度的摩擦,产生热量大,并能深透深部组织,所以有显著的祛风散寒、温通经络、疏通气血、祛淤消肿之功。

平擦法,施术于胸部时,对胸闷、呼吸不畅、两胁胀满疼痛者,有宽胸理气止痛作用。

运用侧擦法时,为生热快,深透力强,减少推擦次数,可用适量香油。

图7侧擦法图8平擦法

2.1.4压法及其作用

压法(压迫法);医者以大拇指或拐肘关节三角平面为着力点,在患处沿其经络循行路线,自上而下地作半环圆形按压,不间断或间断地徐徐向前移动。

此法对深部组织刺激性较大,深透力较强,对各种病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⑴拇指压法:

医者以一手或两手大拇指肚着力,于患部自上而下地作半环圆形揉压(图9),操作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大拇指因过度疲劳肿痛变形,影响施术。

此法适用于全身各部。

⑵肘压法:

医者以右臂肘关节三角平面着力,于患部自上而下地徐徐向前按压

(图10)。

此法按触面积较拇指压法为大,多用于脊背和下肢肌肉丰满部位,胸腹、头部和委中穴禁用。

当病人需要加大刺激,而拇指压法深透不及时,可用拐肘压法代替。

⑶点压法(顺经络点穴法)医者为加大局部刺激,达到迅速止痛,可在施行其他手法之前或在施术中,用单手或双手大拇指肚或拐肘着力于患部,沿经络的循行路线,对其重要穴位逐一停留压之,使病人产生酸、麻、胀、痛感为宜。

此法适宜于实症和因风、寒、湿所致的经络不通,以及局部酸麻痛、神经性疼痛等。

可参照图10和图46进行操作。

作用:

压经络,点穴道,其刺激作用可达深部组织,与针刺相似,有疏经、活血、止

痛之功效。

图9拇指压法图10拐肘压法

2.1.5叩法及其作用

叩法(叩打法):

医者以各种不同手势,在病人一定部位上进行轻快而有节律的敲打。

按手法分为指弹、拳叩、掌叩、切击、拍叩、掌腕对打、掌击、拳击等法。

施术时,手法轻重,速度快慢,次数多少,均应根据病人体质强弱、病变部位、疾病性质和病史长短之不同而灵活选用。

⑴指弹法:

医者两手自然伸直,五指分开成扇形,以两手小指侧面着力,在一定病变部位或穴位上进行高速而有节奏的弹打(图11)。

此法适用于胸腹部。

图11指弹法图12拳叩法

⑵拳叩法:

医者两手各握空拳,以小鱼际尺侧为着力点,两手一上一下轻快而有节

律地交替叩打患难与共处(图12)。

如手法熟练,施术部位毫无痛感。

此法适用于脊背和四肢外侧。

胸腹部禁用,以免损伤内脏各器官。

⑶掌叩法:

医者两手交叉作互握手状,两掌内空虚,以右手背为着力点,叩击患处(图13),速度不太快,以随叩击动作而产生一种摇钱声响为好。

此法仅用于头顶、脊背和四肢关节周围。

图13掌叩法图14切击法

⑷切击法:

医者两手合掌,五指分张,以双手尺侧小鱼际中为着力点,上下叩打患处(图14),速度不宜过快,但需深透有力。

此法多用于四肢关节周围和背部。

对局部酸痛、麻木不仁有显著镇痛效用。

⑸拍叩法:

医者右手五指微曲,呈叩物状,以腕关节屈伸活动拍叩患处(图15)。

此法只适用腰背部。

图15拍叩法图16掌腕对打法

⑹掌腕对打法:

医者双手半握拳,用大、小鱼际和四指背部着力,以腕部屈伸活动手掌和四指作高速的同时对叩动作(图16)。

要求腕关节灵活,手法熟练,使病

人有轻松愉快的感觉。

此法多用于四肢部。

⑺掌击法:

医者嘱病人坐于靠背椅上,抬头、挺胸,两眼平视,以左手托扶其后头部固定;右手五指伸张,用掌心着力,击打病人囟门穴处(图17)。

先作两下试探性击打,用力要轻,最后一次用力要稍大。

手法准确时,击后手下可感有“朴哧”声响,但不是实性刺激。

此时仅用于囟门穴处,对头痛、高血压、鼻出血病人最为适用。

如手法不熟练,往往施术后会导致头脑晕胀。

所以施术时一定要辩证正确,手法轻重适宜。

图17掌击法图18拳击法

⑻拳击法:

病人取坐势,医者立于其后,前腿弓,后腿蹬,左手扶其肩,右手握拳,

用掌背着力,在病人大椎穴上,作拳击法(图18)。

前两下仅作试探性击打,最后一下作为治疗刺激,击后患部可有过电似麻感向其四肢远端传导。

此法多用于治疗半身不遂,四肢麻木。

作用:

叩法是治疗结束手法,对神经有较强的兴奋和抑制作用,故对麻木不仁、气郁、血闭、瘫痪、痉挛以及腰腿酸痛等症,如手法运用得当,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2.1.6振法及其作用

振法(振颤法);医者以手指或手掌尺侧小鱼际着力,在病人体表一定部位上高速而节

律地徐徐向前振颤。

此法适用于前额、颈项、腹部和四肢关节周围。

按手法分为指振和掌振法两种。

⑴指振法:

医者左手微曲,呈叩物状叩在病人前额上,以拇、食指丫间紧紧夹住右手中指末节,其余手指微曲,然后以右手中指作向胸前方向高速而有节律的振颤,边振颤边向前移动,左手亦随之移动(图19),反复操作威作2~3次。

此法只适用于前额部。

施术中,病人可有过电似感觉,并注意中指尖不要触及病人皮肤。

图19指振法图20掌振法

⑵掌振法:

医者先以右手尺侧缘紧压于病人施术部位上,然后快速而有节律地向前

振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地反复施术2~3次(图20)。

施术时,右手小鱼际着力部位一定要紧压,不能仅在表皮上滑动,否则效果不佳。

此法多用四肢关节周围和颈项部。

作用:

由于此法的高速振颤,对肌肉和浅在神经有强烈的刺激性,故能消除患部的紧张、淤肿和肌肉痉挛性收缩,并有镇静、活血、止痛和剥离粘连的作用。

2.1.7动法及其作用

动法(被动运动法):

此法是按照人体的生理状态、活动的角度和范围作被动运动,以帮助病患关节的肌肉萎缩的肢体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现将头颈部、腰背部及四肢关节的基本手法及其作用简介如下。

⑴头颈部:

扭转法:

病人坐于靠背椅上,医者一手放于病人头顶相当于百会穴处,另一手托扶下颌,

嘱病人放松颈部肌肉、闭嘴,然后医者一手向内拉,一手往外推,使其头颈部左右轻微转动。

在病人不注意时,突然用力使其头颈向患侧猛转(图21),当听到“嘎吧”一声响时,即说明其半脱位之颈椎得到复位,左右各扭转1次,例如头颈强直不能向左侧扭转时,可先向左侧扭转,使其右侧挛缩之胸锁乳突肌和右背后头夹肌得到伸展;再向右扭转,使其左侧胸锁乳突肌和左背后头夹肌得到伸展和牵拉,以恢复其病损组织。

图21扭转法图22拔伸仰俯法

拔伸仰俯法:

医者一手托扶病人下颌,另一手放在病人后项部,两手同时用力,使其头颈向上伸展,由于向上伸拔力的作用,其颈椎间均有一定间隙。

此时托扶下颌的手慢慢向上用力,促其头部向后仰。

复位后,放在后颈部的一手向上用力,使其头颈再向前俯(图22)。

如颈项强痛,施术一次后仍不能自由前俯后仰时,可反复施术多次。

前俯可使颈后的斜方肌得到伸展,后仰可使颈前的项长肌和头长肌得到伸展,以消除痉挛。

作用:

扭转、拔伸仰俯两法对颈筋强直、向一方歪斜、落忱等症,能使其很快复位,颈部歪斜疼痛亦可随之消失。

有舒筋活络、消炎散滞的作用。

⑵腰背部:

旋腰法:

病人坐于床上,医者立其背后,右臂穿过病人腋下,左臂搂其上臂,两手于病人前胸合拢紧握,嘱病人全身放松后,将其抱起作环形旋转仰俯活动。

并使左右旋转次数相等(图23)。

作用:

此法有舒展筋骨、滑利关节、消淤止痛的作用。

对腰部损伤,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和闪腰岔气等症,均有显著疗效。

是腰椎活动的一种主要手法。

扭转法(复位法):

病人坐于床上,两腿伸直,两臂交叉,两手扶肘,医者立其一侧,以右腿压住病人两腿,嘱其向患侧尽力扭转,医者扶其两肩并用力助之,转到一定程度时稍加用力,当听到“嘎嚓”一声响时,即说明腰椎得以复位(图24)。

左右均扭转1次。

作用:

同旋腰法。

对腰部筋骨损伤,如肌劳损和闪腰岔气等症,均有疗效。

图23旋腰法图24扭转法

仰俯法:

病人仰卧,两腿伸直,医者立于床前与病人两手互握,然后拉病人坐起,并使其两手触及自身脚尖,再令其躺下,拉起,如此反复多次(图25)。

作用:

此法可使腰部及患肢后侧紧缩之筋腱得到伸展和锻炼,以减少步履之牵吊感。

对腰部损伤,仰俯或左右施转不利者,疗效较好。

同时还可以此检察病损的轻重,如病人能自行坐起,两手又能触及脚尖者,说明腰脚病损较轻,反之则病损较重。

腰髋引伸法:

病人俯卧,将右腿拉向左侧,使两腿呈交叉状,医者立于其中,以左手固定病人右腿,右拐肘压于病人右侧环跳穴处若力量不够时,可以左手扳住床边助之(图26)。

治疗对侧时,操作相反。

作用:

此法可使痉挛的软组织得以松弛,并有助于脱出之腰椎间盘复位,是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和坐骨神经痛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法。

图25仰俯法图26腰髋引伸法

腰椎牵引法:

病人坐于床上,两臂交叉两手握肘,两腿伸直,医者坐于病人背后,两腿夹下腰部以作固定,两手经腋下穿过,于病人胸前紧紧互握,然后用力向上猛抱,同时左右摆动(图27)。

作用:

此法有助于脱出之腰椎间盘的复位。

伸展法:

病人两臂平伸,面向墙壁贴墙蹲下,医者立其背后,两手全掌放于病人腰部,以两拇指着力按其腰眼,令病人顺墙缓缓立起,如此反复2~3次(图28)。

作用:

此法对风湿性腰痛、脊背发板、仰俯不便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图27腰椎牵引法图28伸展法

扭动伸展法:

病人侧卧,右下肢伸直,左下肢曲膝,左半身向外后偏仰,医者立于一侧,一手按压左下肢膝部,另一手按压左肩部,两手同时相反方向用冲力猛一按,即可发出一连串之声响(图29)。

施术时,可先患侧,后健侧,并使两侧操作次数相等。

作用:

此法可使整个脊椎及其腰大肌、背阔肌的周围韧带得到强有力的伸展和牵拉,有助于腰椎错位还纳,可使已僵硬的脊椎关节滑利,病变腰椎韧带及软组织得到强有力的锻炼,对肥大性脊椎炎、类风湿、闪腰岔气及腰脊背部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⑶上肢关节:

摇抖法:

病人坐于椅上,医者立其对面,两手握住病人一手五指,并用力拉直其上臂,而后自内向外或自外向内摇圈,其活动范围须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如此摇动几圈后,再用力往上一抖即可。

反复施术2~3次(图30)。

图29扭动伸展法图30摇抖法

抱法:

病人取座位,两手五指交叉互握于后项部,医者立其背后,用右膝部顶住第三胸椎处,然后两臂紧紧搂住病人两肘部用力上抱,使其两肩关节周围的前后筋腱得到伸展(图31)。

作用:

摇抖法、抱法有伸展肩关节周围筋腱的作用,对肩关节重滞、痛胀以及上举、内收、外展等活动障碍,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搓摆法:

医者以两手大、小鱼际紧紧夹住病人患腕关节,然后轻快而有节律地搓摆病人掌根部,患腕关节亦随之内外摆动(图32)。

如此反复施术多次。

图31抱法图32搓摆法

摇腕法:

医者一手握住病人腕关节上部,以用作固定;另一手握其食、中、无名指和小指,并向上用力使之后仰,然后自内向外摇其手腕(图33)。

作用:

搓摆法、摇腕法对腕关节扭挫伤所引起的淤肿和活动障碍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特别对类风湿性腕关节强硬,疗效尤为显著。

挽肘按头法:

病人坐于椅子上,医者立其对面,一手握住病人患肢手指,使两人之肘关节互相重迭于侧胸前稍向外,另一手按住病人头部,使其头颈轻微歪向一侧,然后两手同时用力向相反方向猛推(图34)。

图33摇腕法图34挽肘按头法

作用:

此法可使头颈、肩、肘等关节周围的筋腱和肌肉同时和到伸展,是治疗颈项强痛、侧转障碍的重要手法。

⑷下肢关节:

膝屈伸法:

病人仰卧,医者立其一侧,一手放在患腿膝关节上,另一手握其踝关节

并用力上推,使膝关节能触及胸部为止,然后用力将此腿向远端拉直,如此施术2~3次,以加强膝关节屈伸锻炼,活动大腿全部肌肉(图35)。

作用;舒筋活血、祛淤解痛。

髋旋法:

继膝屈伸法,医者放在病人膝上的手用力使髋关节内外旋转,其旋转幅度应由小到大(图36)。

作用;有伸筋起痹、祛滞解凝之功。

对髋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营养不良性之萎缩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图35膝屈伸法图36髋旋法

摇晃法;病人仰卧,医者一手握其踝关节上方,以作固定,另一手握住病人五足趾,并用力使其踝关节自左而右或自右而左地摇晃,如此施术2~4次(图37)

作用:

有解淤消炎、舒筋通络之功。

对踝关节扭挫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踝屈伸法:

病人仰卧,医者两手握住病人患脚靠足趾部,然后用力向上推,至踝关节不能后仰时为止,再用力猛拉,使之伸展,如此施术2~3次(图38)。

作用:

舒筋活血、祛淤解痛。

图37摇晃法图38踝屈伸法

2.2辅助手法

2.2.1滚法及其作用

滚法:

医者站立,沉肩,曲肘,腕关节微曲,用小鱼际着力,掌背附着于患部,以腕关

节之灵活滚动带动前臂(图39)。

手法要柔和、深透、有力,避免来回触打。

此法适用于全身各部。

作用:

祛风散寒、疏经活络、活血止痛、滑利关节。

2.2.2拿法及其作用

拿法:

医者以大拇指和食、中、无名指的指端着于患部,用力作对称性捏拿或揉拿动作

将患部的皮肉、筋膜捏拿起(图40)如拿肩井、拿板筋、拿颈项大筋、拿腰肌等。

拿力须先轻后重,缓慢加力,逐步加重。

作用:

此法对肌肉神经组织有较强烈的刺激作用,故在临床上适用于酸胀麻痹、重滞发

板之风、寒、湿、痹症。

图39滚法图40拿法

2.2.3摩法及其作用

摩法:

医者用手掌或食、中、无名三指的指端着于一定部位,自左而右不间断地作环形

摩动。

此法在临床上运用于头部的称摩擦法,施术于腹部的称施摩法。

⑴摩擦法:

医者以一手或两手全掌着力,在病人患处作半环圆形摩动。

摩时应稍

加压力,摩后再作上下摩动(图41)。

此法多用于头部。

⑵旋摩法;医者以两手全掌着力,从病人右下腹部开始,徐徐向上、向左、再和下,作不间断而有节律的旋转研摩(图42)。

此法为腹部按摩之主要手法。

作用:

摩擦法,有祛邪止痛、清醒头目之功效;旋摩法,能通气散积,解淤消肿,为

治疗内科病症的主要手法,如蛔虫性肠梗阻,仅用此法就可治愈。

图41摩擦法图42旋摩法

2.2.4搓法及其作用

搓法:

病人坐于椅上,医者以两手全掌着力,在病人一定部位上搓

面一样自上而下地内外搓擦(图43)。

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