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框架和易错点必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465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2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知识框架和易错点必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知识框架和易错点必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知识框架和易错点必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知识框架和易错点必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知识框架和易错点必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知识框架和易错点必背.docx

《高中生物知识框架和易错点必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知识框架和易错点必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知识框架和易错点必背.docx

高中生物知识框架和易错点必背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

2.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

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都是生物必需的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占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占细胞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

3.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4.水不仅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如有氧呼吸、光合作用、蛋白质和DNA的合成等过程中都有水的生成。

5.一些无机盐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语强记

1.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脱水缩合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的过程。

3.氨基酸分子以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肽键,由肽键连接氨基酸分子形成肽链,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4.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5.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具有催化、运输、免疫、信息传递等许多功能。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要语强记

1.核酸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2.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

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3.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4.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

其中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5.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化合物,是构成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因此说“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要语强记

1.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3.生物膜选择透过性的物质基础是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

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5.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6.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要语强记

1.分泌蛋白研究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但获取某细胞结构时采用差速离心法。

2.分泌蛋白运输的方向: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3.分泌蛋白经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为胞吐,需消耗能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4.多肽是在核糖体上形成的,空间结构是在内质网上形成的,成熟蛋白质是在高尔基体中形成的。

5.真核细胞有生物膜系统,原核细胞没有,原核生物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

6.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要语强记

1.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依赖半透膜和膜两侧的浓度差。

2.动物细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

4.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它们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不消耗能量,但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

5.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

6.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它是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靠ATP提供动力。

要语强记

1.加热使反应物获得了能量,加快反应速率。

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5.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6.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破坏而永久失去活性。

7.ATP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

8.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要语强记

1.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3.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均能产生ATP,第三阶段产生ATP最多。

4.有水产生的细胞呼吸一定是有氧呼吸。

5.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质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ATP。

6.不同生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7.O2抑制细胞无氧呼吸,促进细胞有氧呼吸。

要语强记

1.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即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2.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3.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4.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5.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H2O。

6.光反应阶段就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将H2O分解成[H]和O2,同时形成ATP的过程。

7.暗反应过程是在叶绿体基质内,在多种酶催化下完成的,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等过程。

要语强记

1.光照强度:

直接影响光反应的速率,光反应产物[H]和ATP的数量多少会影响暗反应的速率。

2.温度:

影响光合作用过程,特别是影响暗反应中酶的催化效率,从而影响光合速率。

3.CO2浓度:

是暗反应的原料,CO2浓度高低直接影响光合速率。

4.矿质元素:

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

例如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氮对酶的含量有影响,磷是ATP的组成成分。

5.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

(1)绿色植物组织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的数值表示呼吸速率。

(2)绿色植物组织在有光的条件下,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同时进行,测得的数值表示净光合速率。

(3)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要语强记

1.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就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2.细胞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3.动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复制和中心粒的倍增均发生在分裂间期。

4.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5.有丝分裂最重要的变化是:

间期DNA复制,数目倍增;分裂期在纺锤体作用下将复制后的亲代细胞染色体,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要语强记

1.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2.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似,不同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3.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极体的细胞质均等分裂。

4.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有: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

5.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有: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6.受精卵核内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要语强记

1.由于染色体是由DNA与蛋白质组成的,在染色体复制与分离过程中伴随着DNA分子的复制与分离。

2.正常情况下,同源染色体上有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姐妹染色单体上有相同基因。

如果发生了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则姐妹染色单体上会有等位基因。

3.减数第一次分裂若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则形成的子细胞中一半多一条染色体,一半少一条染色体,即子细胞中染色体全部异常。

4.减数第二次分裂时若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则只是这个次级精(卵)母细胞产生的生殖细胞异常,而另一个正常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生殖细胞正常。

5.减数分裂是生物遗传的基础,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由于减数分裂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要语强记

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此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未改变。

2.细胞分化在自然条件下是不可逆的。

3.雌蜂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证明了动物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

4.细胞衰老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5.细胞凋亡是受到严格的遗传机制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6.癌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7.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8.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9.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都不会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要语强记

1.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纯合子体内基因组成相同,杂合子体内基因组成不同。

4.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要语强记

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杂交,F2出现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是9∶3∶3∶1。

2.生物个体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

3.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比例相等的4种配子。

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别由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引起。

5.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

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要语强记

1.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1为双显性个体,F2有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但由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致死基因的存在,结果往往会出现与9∶3∶3∶1不一致的分离比。

2.在设计实验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时,可以利用自交的方法也可以利用测交的方法。

(1)利用杂交子代比为9∶3∶3∶1,推出控制性状遗传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

(2)利用测交子代比为1∶1∶1∶1,推出控制性状遗传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

要语强记

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2.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假说。

3.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呈线性排列。

4.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性别决定的方式有XY型和ZW型两种。

5.伴X隐性遗传病表现出隔代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患者的父亲、儿子都是患者的特点。

6.伴X显性遗传病表现出连续遗传、女患者多于男患者、男患者的母亲、女儿都是患者的特点。

7.伴Y遗传病表现出全男性遗传特点。

要语强记

1.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体内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

5.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监测和预防遗传病的主要手段。

6.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要语强记

1.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2.艾弗里实验的结论是:

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3.在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S,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4.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的实验思路是:

设法将DNA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离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生理作用。

5.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要语强记

1.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

3.DNA上的碱基对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

4.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5.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6.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参与。

7.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8.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基因。

要语强记

1.RNA与D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在于:

RNA中含有核糖和尿嘧啶,DNA中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2.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3.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来决定。

4.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也有61种。

5.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

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要语强记

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原因是三者细胞内遗传物质都发生了变化。

2.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3.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4.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基因重组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5.基因重组来源于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及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要语强记

1.染色体变异的实质是基因数目和位置的改变。

2.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

3.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

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并且高度不育。

4.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多倍体植株常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较高。

5.诱变育种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创造变异新类型。

6.杂交育种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生物个体上。

要语强记

1.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2.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3.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的利害性取决于生物所生存的环境。

4.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5.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使两种生物共同进化。

6.生物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要语强记

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三种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

2.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

4.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各种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5.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调节都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

6.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参与水盐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7.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8.静息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是由Na+内流形成的。

9.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式是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的电流方向一致。

10.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可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1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12.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3.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使靶细胞或靶器官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14.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且由垂体细胞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15.体温平衡决定于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热量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散热等。

16.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的特点。

17.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8.由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非特异性免疫,由第三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

19.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20.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

21.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该类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触到该类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22.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3.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4.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仅发生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而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2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生长素浓度、植物细胞成熟情况和器官种类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26.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则可促进果实成熟。

要语强记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

3.“J”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倍)增长(数学模型:

Nt=N0·λt)。

4.“S”型增长曲线成因:

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5.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处于波动中。

6.群落指的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括该地区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7.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条件和食物有关。

8.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0.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2.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13.太阳能经过生产者的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在食物链中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1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

1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约为10%~20%。

1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的现象。

17.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

18.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形式。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呈负相关。

19.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0.人口增长不同于自然种群数量的增长,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2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人口增长过快,我国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降低出生率。

22.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

23.各种污染物经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以及海洋运输时的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造成海洋污染。

24.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25.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名胜风景区等是就地保护的最有效措施。

26.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了破坏。

要语强记

1.限制酶具有特异性,即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上切割DNA分子。

2.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是磷酸二酯键。

3.质粒是常用的载体,它是一种小型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具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及标记基因。

4.目的基因的获取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和人工合成两类方法。

5.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

6.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技术,导入微生物细胞常用感受态细胞法。

要语强记

1.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主要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脱分化的结果是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的结果是形成根和芽。

2.植物体细胞杂交需要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所用的酶包括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3.无论是植物体细胞杂交还是动物细胞融合,都需要诱导。

4.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各种营养成分和植物激素,动物细胞培养也需要各种营养成分及血清。

5.植物体细胞杂交可用于作物育种,动物细胞融合可用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6.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是杂交瘤细胞,它既能产生单克隆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要语强记

1.受精过程:

获能的精子穿过放射冠和透明带→精卵通过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相互识别→精子遗传物质进入卵细胞。

2.胚胎发育过程:

受精卵→卵裂→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幼体。

3.体外受精过程

4.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

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配种或进行人工授精→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胚胎移植→移植后检查。

要语强记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基础是物质循环;物种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